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中国最大的古籍文献出版社之一
(重定向自中华书局 (北京)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通称中华书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家从事书籍出版发行业务的国有企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的古籍文献出版社之一。总部位于北京市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Zhonghua Book Company
公司類型有限责任公司
机构代码911100004000037372
成立1912年1月1日,​112年前​(1912-01-01
 中華民國上海县福州路
代表人物经理:徐俊
總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产业出版发行
所有權者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www.zhbc.com.cn

历史

成立初期

 
1916年建成的中华书局上海福州路大厦
 
中華書局廣州分局原址。
 
廣州聯合書店,為原中華書局廣州分局舊址。樓宇在香港聯合出版集團(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為集團成員)斥資維修及重現原貌後啟用作為書店。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当时任商务印书馆出版部主任的陆费逵戴克敦陈寅等约请编辑人员秘密编写新教科书[1]

1912年1月1日,中華書局與中華民國同時成立,由陸費逵、陳寅、戴克敦、沈頤等集資創辦於上海,宗旨為「弘揚中華文化,普及民智教育」,原是一个综合性出版社,在中華民國各大城市如南京杭州廣州太原天津北平青島重慶梧州等地設有分局四十餘處。开业后,中华书局提出“教科书革命”和“完全华商自办”的口号,与商务印书馆竞争。首先出版的《中华教科书》,以其国旗图案抢占了大部分教科书市场[1]

1913年,于上海设立中华书局编辑所,陆费逵任局长(后称经理)。[2] 其后,总公司搬迁到黄浦江以北的美租界东百老汇路(今东大名路)AB29号,设编辑、事务、营业、印刷四所。其后,编辑所又移至东百老汇路88号。[2]同年,中華書局英屬香港分局及新加坡分局成立。更擁有大印刷廠三所,其一為香港印鈔部,擁有當時世界最新、最大的凹凸版機,專印凹凸版如有價證券鈔票郵票印花稅票等,享譽海內外,在文化界有不可抹滅的貢獻。之后文明书局民立图书公司聚珍仿宋印书局并入中华书局,中华书局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民间第二大出版机构[1]

1915年,上海中华书局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自办印刷所,并增设发行所,中华书局总店发行所设在英租界南京东路南侧礼拜堂对面的抛球场(今河南路、南京东路交叉路口)。[2]1916年6月,在静安寺路购置了一块40亩的地皮,建成了中华书局印刷总厂[3][4]。8月下旬,又把总公司迁到四马路自建大楼內[5]。1935年底,再迁总厂至澳门路[6]

1920年代后期开始,中华书局先后在全国各地共设立了40多个分局,员工人数更是由1916年的1000余人增加到1937年的6000多人,资本额也由1916年的银圆160万元增加到1937年的法币400多万元,其印刷业务一直稳居全国第二,彩色印刷业务更是跃居全国第一,其发展实力达到了民国时期的顶峰。[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1月上海沦陷,陆费逵赴香港。上海方面由常务董事舒新城等主持日常事务,静安寺老厂印钞部转移至香港分厂。[2]1941年7月9日,陆费逵在香港九龙病逝,李叔明继任总经理,[7]上海方面由吴叔同任经理。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后,上海中华书局被封,业务相机内迁。[2]

中華書局秉持「弘揚中華文化,普及民智教育」的創局宗旨,首先致力於出版小學、中學及師範教科書;後開始編纂字典辭典工具書,以為教學及學生修業之用。

当时,中华书局云集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及社会名流,如:梁启超于右任范源濂马君武田汉张闻天潘汉年徐志摩钱歌川陈伯吹张相舒新城等,出版了《中华大字典》、《辞海》、《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有影响的书籍,國共內戰時期曾參與金圓券印發。

中华书局主要出版了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本,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文》、《全唐诗》、《全宋词》、《古本小说丛刊》、《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资治通鉴》、《文苑英华》、《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册府元龟》、《清实录》、《光绪朝朱批奏折》、《中华大藏经》等。又陆续推出重点丛书如“新编诸子集成”、“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中外交通史籍丛刊”、“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中华史学丛书”等。另外,中华书局在开业之初出版发行的杂志风行一时,号称“八大杂志”,有《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中华实业界》、《中华童子界》、《中华儿童画报》、《大中华》、《中华妇女界》以及《中华学生界》[1]

中华书局编辑部附设图书馆,1916年开设藏书楼,1925年起改称图书馆。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商务印书馆的东方图书馆被战火烧毁,中华书局图书馆成为民间出版机构附设图书馆中藏书最多的一家。当时,中华书局图书馆藏书50余万册,有丛书、类书、地方志、金石书画、工具书、教科书、报纸杂志等[1]

共和国时期

 
中华书局北京总部正门,可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亦在此办公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中华书局在大陆的全部资产,并改制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1954年5月,中华书局迁至北京,成为整理出版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图书及相关的学术著作、通俗读物的专业出版社,承担着国家级古籍整理的基本项目;英文名也由「Chung Hwa」改為「Zhonghua」。中华书局部分留沪出版机构则组建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4年,中华书局在香港成立子公司

1998年7月8日,中华书局进行企业化改革,组建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2002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属国有企业整合组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华书局有限公司划入中国出版集团,成为中国出版传媒公司全资持股企业。[8]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第二节 民间出版机构.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5年10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4日). 
  2. ^ 2.0 2.1 2.2 2.3 2.4 李孝聪丨足迹经纬——地图上的中华书局_翻书党_澎湃新闻-The Paper. www.thepaper.cn. [2022-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6). 
  3. ^ 3.0 3.1 陆费逵与中华书局. 上海方志. 2021-02-17 [2022-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6). 
  4. ^ 中華書局遷移廣告. 時事新報 (上海). 1916-06-12. 本局在靜安寺路愚園對面購地四十餘畝,自建新廠,業已落成,茲定於陽歷六月十日將編輯、事務、印刷三所一倂遷入,各界來函請寄靜安寺路一百九十二號中華書局總廠 
  5. ^ 中華書局總公司遷移廣告. 時事新報 (上海). 1916-08-31. 本公司現在四馬路棋盤街轉角自建五層樓屋,業已落成,茲定於八月念五日起將河南路總公司所屬各部先行遷移 
  6. ^ 中華書局總廠遷移啟事. 申報 (上海). 1935-12-27. 本公司建新廠於上海特一區澳門路 
  7. ^ 李叔明(1900~1973). 上海方志. 2003-0807 [2022-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6). 
  8. ^ 组织机构. [202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外部链接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