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武军节度使
义武節度使,又称易定節度使[1],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節度使,是唐朝遏制河北三镇的桥头堡,黄巢之乱后,开始割据,節度使王处直被后梁封为北平王。
张氏世袭
首任节度使张孝忠,奚族人,原为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旧将[2]。建中二年(781年),宝臣之子李惟岳谋袭父位,朝廷不允,李惟岳、田悦等起兵叛乱。唐德宗任命张孝忠为成德军节度使,与朱滔联兵讨伐李惟岳。建中三年(782年)正月,朱滔、张孝忠破李惟岳于束鹿(今河北辛集)。[3]契丹人成德兵马使王武俊倒戈,生擒李惟岳,缢死辕门外,传首京师。唐德宗将成德节度使分割为义武节度使(定州、易州、沧州)和恒冀都团练观察使、深赵都团练观察使,三月任命张孝忠为义武节度使。王武俊欲谋得成德节度使,以功高赏薄,对朝廷不满,又瞧不起张孝忠,暗中与幽州节度使朱滔、淄青节度使李纳相互勾结。是年十一月,朱滔称冀王,李纳称齐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张孝忠、昭义节度使李抱真与朱滔、王武俊对峙,一直到兴元元年(784年),朝廷招降王武俊。贞元二年(786年),沧州归属横海节度使[4]。张孝忠死后,子张茂昭袭位。
元和五年(810年),唐宪宗遣宦官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率河东、义武、卢龙、横海、魏博、昭义六镇对成德节度使王承宗进行讨伐,张茂昭率义武军参战。八月,张茂昭举族入朝。朝廷任命任迪简为义武节度使。以张茂昭为河中节度使[5]。之后,义武节度使成为朝廷直接任命的藩镇,抵制河北的割据。多次参加对河北三镇叛乱和昭义节度使刘稹的讨伐[6]。直到黄巢之乱,义武节度使王处存还到长安勤王[7]。
王氏割据
黄巢之乱后,王处存投靠李克用,在卢龙节度使和成德节度使的夹缝中生存。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王处存死后,儿子王郜继位。朱温攻打王郜,王郜派叔父王处直迎战,兵败,义武军兵变推王处直为帅,王郜出奔投李克用。王处直投靠朱温。[8]朱温建立后梁后,封王处直为北平王。开平四年(910年),因遭朱温武力威胁,王处直转投李克用之子晋王李存勗,并助其在柏乡之战中击败梁军,王处直复用唐朝天祐年号。天祐十八年(921年),王处直因与李存勗生隙,又联络契丹,被义子王都兵变取代并杀害。王都继续归顺李存勗。后唐天成四年二月(929年),王都勾结契丹起兵,为后唐明宗李嗣源所灭[9]。
历代節度使
- 任迪简(810-816年)
- 浑镐(816年)
- 陈楚(816-822年)
- 柳公济(822-829年)
- 傅毅(829-837年)
- 张璠(837-838年)
- 韓威(838-840年)
- 陈君实(840-843年)
- 李执方(843-845年)
- 卢弘宣(845-847年)
- 韦损(847-848年)
- 李公度(848-854年)
- 郑涯(854-857年)
- 卢简求(857-859年)
- 康承训(859-863年)
- 韦洵(863-866年)
- 侯固(866-873年)
- 崔季康(873-879年)
- 王处存(879-895年)
- 齐克让(885年,未就任)
- 王郜(895-900年)
- 王处直(900-921年)
- 王都(921-929年)
- 李从敏(929-931年)
- 李德珫(931-933年)
- 李从温(933-934年)
- 李周(934-935年)
- 杨光远(935-936年)
- 皇甫遇(936-939年)
- 王廷允(939-942年)
- 马全节(942-944年)
- 王周(944-945年)
- 安审约(945-946年)
- 李殷(946年)
- 孙方谏(947年)
- 耶律忠(947年)
- 孙方谏(947-951年)
- 孙行友(951-961年)
- 昝居润(961-964年)
- 祁廷训(964-977年)
- 孟元喆(977年)
辖区
短期暂领
- 沧州(治今河北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