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珀尔
美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7年12月6日)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7年12月6日) |
乔治·珀尔(英語:George Perle,1915年5月6日—2009年1月23日),美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生于新泽西州贝永,毕业于德保罗大学,曾以私人学生身份跟随克热内克学习。二战时加入过美军。1956年在纽约大学获博士学位。他的音乐创作受第二维也纳乐派影响,但并未直接照搬该乐派的十二音技法,而是自创了一套“十二音调性(twelve-tone tonality)”。他还是研究贝尔格的权威,1968年与斯特拉文斯基等人一同创办“贝尔格社团”。1986年获普利策奖。1989年至1991年任旧金山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2009年在纽约逝世。他作有多部室内乐曲,代表作有第四木管五重奏、钢琴与室内乐队《小夜曲III》、大提琴曲《希伯来旋律》等。著作包括《十二音调性》《序列音乐写作与无调性:勋伯格、贝尔格与韦伯恩音乐介绍》等。[1]
乔治·珀尔 George Perle | |
---|---|
出生 | 新泽西州贝永 | 1915年5月6日
逝世 | 2009年1月23日 纽约 | (93歲)
国籍 | 美国 |
知名作品 | 第四木管五重奏、大提琴曲《希伯来旋律》 |
所属时期/乐派 | 20世纪 |
擅长类型 | 室内乐 |
师从 | |
学生/受影响人物 |
注释
- ^ Biography of George Perle. George Perle. [2017-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1) (美国英语).
外部链接
- George Perle's homep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eorge Perle's page at Theodore Presser Compan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ENCOUNTERS: George Per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George Sturm
- New Music and Listener Expectation: A commencement address given at San Francisco Conservatory of Mus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George Perle
- Reflec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George Perle
- Those Were The Days. Or Were They?: Three Living Legends of Contemporary Music Compare Yesterday and Toda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Mic Holwin (also George Crumb and David Diamond)
- NewMusicBox In the 1st Person : Three Generations of Teaching Music Composi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rt One: George Perle and Paul Lansky – February 19, 2002 – Upper West Side, New York, NY
- Michael Brown plays George Perle's Six Celebratory Inventions on Classical Connec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Interview with George Per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y 20, 1986
- David Dubal interview with George Per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NCN-FM, 9-Dec-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