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鏡波學校

(重定向自九龍鄧鏡波學校

鄧鏡波學校(英語:Tang King Po School)於1953年創校,並以香港著名工業家慈善家聖思物德騎尉爵士鄧鏡波命名。該校位於九龍靠背壟,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為香港傳統知名男校之一。鄧鏡波創校的目的,主要是為青少年提供紮實的基本教育,尤注重天主教德育培養,並為此慷慨捐出款項作建築校舍之用。其佔地17,000平方米。1951年,香港政府以象徵式年租批出土地,指定用作興建一所非牟利學校[2][3]2011年,校園被政府列入為三級歷史建築。[4]位於九龍靠背壟的鄧鏡波學校簡稱「九鄧」或「波記」,鄧鏡波學校的學生簡稱「波記仔」。

鄧鏡波學校
Tang King Po School
地址 香港九龍九龍城區土瓜灣靠背壟天光道16號
其它名称波記、九鄧、TKPS
类型津貼中學
(教學語言:中文及英文)
宗教背景天主教
隶属羅馬天主教鮑思高慈幼會
创办日期1953年7月23日[1]
校監江志釗神父
校長葉兆港先生
副校长黃景偉先生(學與教)
教职工人数72
教師人數62
职员人数72
性别
学生人数782
校园面积17,000平方米
校訓立己立人
UT PALMA FLOREBIT
(中文:像棕櫚繁盛)
信息(852) 2712 5171
学校网址www.tangkingpo.edu.hk
地图

校政管理

歷任校監

中文姓名 英文姓名 任期 備註
羅志賢 神父 Rev. Fr Godfrey Roozen, S.D.B. 1953年至1954年
馬義誠 神父 Rev. Fr. Andrew Majeen, S.D.B. 1954年至1956年
蘇冠明 神父 Rev. Fr. Michael Suppo, S.D.B. 1956年至1962年
邱心源 神父 Rev. Fr Rudolf Haselsteiner, S.D.B. 1962年至1968年
德日新 神父 Rev. Fr. A.M. Demmi, S.D.B. 1968年至1971年
華近禮 神父 Rev. Fr. Denis Martin, S.D.B. 1971年至1976年
黃建國 神父 Rev. Fr. Wong Kin-Kwok Francis 1986年 1992年
陳鴻基 神父 Rev. Matthew Chan 1992年至1998年
鄭泰祺 神父 Rev. Alphonsus Cheng 1998年至1999年
謝家賢 神父 Rev. Francis Che 1999年至2002年
馮定華 神父 Rev. Fr. FUNG Ting-wa Andrew S.D.B. 2002年至2003年
張冠榮 修士 Rev. Bro. Joseph Cheung Koon-wing, S.D.B. 2003年至2021年
江志釗 神父 Rev. Fr. Denis Kong, S.D.B. 2021年至今

歷任校長

中文姓名 英文姓名 任期 備註
羅志賢 神父 Rev. Fr Godfrey Roozen, S.D.B. 1953年至1954年 兼任第1任校監
馬義誠 神父 Rev. Fr. Andrew Majeen, S.D.B. 1954年至1956年 兼任第2任校監
蘇冠明 神父 Rev. Fr. Michael Suppo, S.D.B. 1956年至1962年 兼任第3任校監
邱心源 神父[5] Rev. Fr Rudolf Haselsteiner, S.D.B. 1962年至1968年 兼任第4任校監
德日新 神父 Rev. Fr. A.M. Demmi, S.D.B. 1968年至1971年 兼任第5任校監
華近禮 神父 Rev. Fr. Denis Martin, S.D.B. 1971年至1976年 兼任第6任校監
張冠榮 修士 Rev. Bro. Joseph Cheung Koon-wing, S.D.B. 1976年至2003年 任後擔任第14任校監
1987年因赴美進修而由蘇志超神父暫代其校長職務
馮定華 神父 Rev. Fr. FUNG Ting-wa Andrew S.D.B. 2003年至2007年 任前擔任第13任校監
李錦鴻 先生 Mr. Lee Kam-hung 2008年至2018年 首位非神職人員出任校長
周黎明 先生 Mr. Chau Lai-ming 2018年至2023年 後轉職至天主教鳴遠中學
葉兆港 先生 Mr. Yip Siu-kong 2023年至今

辦學宗旨

鄧鏡波學校乃天主教鮑思高所創辦,秉承天主教「敬天愛人」的精神和中國優良的道德文化傳統,且奉行會祖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配合社會需要,促進全人發展,宣揚福音,實踐「立己立人」的精神,並培育學生成為「良好的公民與熱誠的基督徒」。

班級編制

鄧鏡波學校合共30班,詳情臚列如下:

級別 中一 中二 中三 中四 中五 中六
班數 5 5 5 5 5 5

課程

學生表現

 
校內歷史悠久的聖母瑪利亞壁畫及聖鮑思高及聖多明我沙維豪

19.4%學生在學年中參加了五個不同類型的活動或比賽,其中包括宗教、體育、音樂、學術,其中:學界游泳、籃球、田徑比賽、乒乓球、羽毛球、學校音樂節、學校朗誦節、英詩創作比賽、視覺藝術展、中學生體適能獎勵計劃、中學生飲管水車升物比賽、香港機械奧運會九龍城區學校清潔雙周比賽、九龍地區傑出旅團計劃、明報生命教育傑出教案獎勵計劃,仁濟醫院德育及公民教育,關心社區文物概念設計比賽等等。

學術領域:本校學生參加了不同的校際比賽及學科評估,當中在語文科目和數理領域的表現尤其突出,屢獲佳績。在中文科方面,本校學生在「尊師重道」朗讀及說話比賽勇奪個人短講冠軍,並在全港「理想家園」第十三屆徵文比賽獲得季軍及入圍獎各1名;在英文科方面,本校學生於香港校際英文朗誦比賽獲得亞軍及季軍各1名,並有26名學生獲得優良獎狀;在數學科方面,本校參加了「全港學界數學精英賽2020」,榮獲「學校傑出教育大獎」,全港十強精英學生第一名及級別第一精英學生

体育方面,「學界游泳比賽」中獲取2冠2亞2季1殿的佳績;「學界足球比賽」中獲取冠軍;2023年,「學界羽毛球比賽」中獲得亞軍,創校佳績

STEM方面 ,「2024香港機械奧運會」中獲得6冠4亞6季2殿的佳績;此外,波記同學也不曾參加香港數學奧林匹克香港物理奧林匹克等比賽並奪得優異成績。

校史

 
鄧鏡波學校裝飾藝術風格正門

鄧鏡波學校創建於1953年,由天主教慈幼會主辦,受香港政府津貼,學校面積為17,000平方米,共有課室38間,特別用途室25間,另有禮堂,圖書館,聖堂及兩個大型足球場(今日為一個大型足球場,兩個籃球場,一個停車場)。

校方緊承天主教「敬天愛人」的精神和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奉行慈幼會會祖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營造大家庭的融洽氣氛,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五十年代

1952年,鄧鏡波與慈幼會商議,慷慨捐出港幣100萬元,又向政府申請撥出採石山東麓地段,興建第一座校舍。1953年7月23日港督葛量洪爵士主持啟鑰典禮,而在場参禮嘉賓有鄧鏡波,慈幼會會長畢少懷神父。

1953年,建校初期,學校設有職業部三班,包括洋服、印刷、革履等科;小學三、四年級各一班,其後又增設小學五、六年級各一班(1967年加開小六[6])。同年得慈幼會撥款,於第一座校舍西北隅空地興建第二座校舍(即今日聖堂)。 1954年,停辦英文文化中學部。

1955年,除開設日間職業部及小學部外,更增辦夜間小學六年制義學,後來更開辦英專夜校(採用半年升班制模式營運)[7]

1956年,慈幼會再捐資在鄧鏡波學校西南隅隙地,興建第三座校舍(即今日聖若瑟樓)。期後中文部及英文工業部相繼成立。同年4月11日鄧鏡波與世長辭。

六十年代

1964年,在慈幼會襄助下集資百多萬元,於鄧鏡波學校西隅空地興建可容納逾1000人的大禮堂。

1968年,開辦中文部大學預科班,使中文部畢業生,有投考大學機會。

1969年,第一屆學生會成立。同時增設應用電學工場,亦為印刷部添購新式印刷器材。

七十年代

1971年,華近禮神父接任為第6任校監兼校長。華神父是一位很愛學生的長者,辦事很有魄力,興建圖書館的計劃主要是由他推動的。

1977年,鄧鏡波學校職業部停止招收新生。逐年改辦為三年制之職業先修班。此時學校設有中文中學,英文工業中學,及職業先修班等部門。

八十年代

1980年,2月22日鄧鏡波學校工業部功臣司徒柏修士逝世。同年2月25日鄧鏡波學校陳瑞祺紀念樓落成開幕,並陳瑞祺夫人潘寶芬主持開幕禮、慈幼會中華區省會長陳日君神父為新校進行祝聖儀式,並敦請陳子民、陳經綸昆仲主持陳瑞祺銅像揭幕禮。事實上本港殷商陳子民、陳經綸昆仲捐贈了港幣100萬元為興建3層高的新翼,為學校提供了大型圖書館及多間特殊用途室。為紀念其先翁,大樓亦命名為陳瑞祺紀念樓。是年8月31日,鄧鏡波學校職業部結束。

1982年,9月1日鄧鏡波學校開設港大預科班(兩班中六)及中四/中五電腦班。李文烈神父出任輔導主任,開展輔導服務。

1984年,開始三項維修及改建工程:重建大球場;將印刷工場改建為高級實驗室及特殊用途室,即今日「陳經綸實驗室」;將聖若瑟樓三樓改建為美術設計室。事實上陳經綸對學校貢獻不遺餘力,為改善有關實驗室,個人慷慨捐出40萬元。

1986年,校長張冠榮修士獲邀以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代表之一的身份,於同年6月加入香港大學校董會,任期3年。8月中旬黃建國神父奉委為鄧鏡波學校第9任校監。

1987年,8月下旬校長張冠榮修士赴美進修,校長職務由蘇志超神父暫代。

1989年,鄧鏡波學校獲派第一位學校社工,同年開始增聘女教師。

九十年代

1992年,全校課室安裝冷氣,改善學生學習環境。

1995年,開始中四學科分流,學校提供的學科組別大致可分為:設計與工藝、電子與電學、電腦、數理(包括生物)以及社會科學。

1996年,校長張冠榮修士獲英女皇榮譽獎章,以表揚他對教育之貢獻。自是年9月1日起,中一由原先7班減為6班;以後每年遞減1班。至2000年,全校中一至中五為各級6班。 進行天面維修工程,並為13個有噪音干擾之班房進行隔音工程。另外美術室及體育部增設冷氣。

1997年6月16日,鄧鏡波的女兒鄧葵玉並答允捐設17個獎學金,以鼓勵在學業及操行上有顯著表現的學生。

1998年9月1日鄭泰祺神父為第11任校監。同年李錦鴻代替已榮休的吳彬博士,出任助理校長(教務)一職。同年位於聖若瑟樓二樓的資訊科技研習中心開幕,主要供工業科目使用。

1999年,學校進教之佑堂主任謝家賢神父接任鄧鏡波學校第12任校監。10月9日「鄧鏡波學校家長教師會」成立典禮暨第一屆會員大會,為加強家校合作,提高教育效能。鄧鏡波學校電腦輔助教室(供學生用)及多媒體教具製作中心(供教師用)開幕。同年得朱錫恩修士籌集經費,耗資100萬元,為禮堂安裝空調及投影系統。

千禧年代

2000年,重組「領袖生聯會」。

2001年,二樓原視聽室改為多媒體教室,為學生提供更佳學習中、英語文的環境和設施。

2002年,鄧鏡波學校舊生馮定華神父成為鄧鏡波學校第13任校監。學校50周年金禧慶典

2003年,鄧鏡波學校舊生馮定華神父成為鄧鏡波學校第8任校長,而張冠榮修士則成為第14任校監。

2006年,學校改善工程計劃則因地基困難,故此新教學大樓於11月落成。

2007年9月1日,馮定華神父正式結束四年校長生涯。同日,校長一職由歷任首位非神職人員李錦鴻擔任。李錦鴻成為鄧鏡波學校第9任校長。

2009年6月15日,百利恆飲食服務公司(學校小賣部)發出高等法院傳訊令狀,控告李錦鴻校長及學校並提出侵權申索。[來源請求]

2011年,校園被政府列入為三級歷史建築。[4]

設施

 
鄧鏡波學校的新翼
  • 主樓
    • 課室
      • 小班教室
      • 自修室
      • 討論室/補習室
    • 校長室
    • 校務處
    • 校監室
    • 會議室
      • 副校長室(校務)
      • 副校長室(教務)
    • 陳經綸實驗室
      • 綜合科學實驗室
      • 物理實驗室
      • 化學實驗室
      • 生物實驗室
    • 教員室
      • 英文教員室
      • 新翼教員室
      • 工場教員室
      • 新教員室
    • 進教之佑堂(聖堂)
      • 祈禱室
      • 神長宿舍
      • 聖堂牧民助理室
      • 英語語言室
      • 社工室
    • 宗教活動室
    • 宗教主任室
    • 課外活動主任室
    • 設計與科技及電子與電學工場
    • 電腦室
      • 多媒體電腦室
      • 新翼電腦室
      • 工場電腦室
    • 禮堂
      • 乒乓球室
      • 儲物室
  • 陳瑞祺紀念樓
    • 健身室
      • 學生會會議室
    • 示範室
    • 電腦室
    • 圖書館
    • 花圃
  • 李嘉堂紀念樓
    • 體育室
      • 教員室
      • 體育用品處
    • 飯堂
    • 探知館
    • 李嘉堂紀念出版社
    • 良友之星出版社
  • 新翼
    • 大教員室
    • 小班教室
    • 電腦室
      • 伺服器室
    • 學生輔導室
    • 地理室
    • 語言室
    • 中文室
    • 學生活動中心
    • 升學就業室
    • 美術室
    • 多用途室
    • 專題研習室
    • 會所
      • 領袖生聯會會所
      • 學生會會所

其他

  • 校舍建築為維多利亞式建築。
  • 校舍的主教學大樓只有三層,而新翼共七層。
  • 學校於2006年3月18日添置有機農圃,開幕日期為同年4月4日。
  • 新翼於2007年1月30日始用。
  • 學校在2007年重新添置飲水機供學生使用。
  • 慈幼會青年牧民辦事處於2007年八月正式遷入鄧鏡波學校之聖若瑟樓。

學校主要學生組織

  • 學生會:創立於1969年,由學生在學期初選出。主要協助校方舉辦活動,負責籌備學術節、聯校活動等,處理及派發訂閱報紙。
  • 領袖生聯會:著重舉辦學術活動,增強學習氣氛,並負責維持紀律,協助瞻禮,開放日等場務。
  • 扶輪少年服務團:關心社會、鼓勵與培養有心的同學,以達致關懷他人、幫助他人的服務理想。
  • 慈青善會:營造一個師生緊密同行的成長園地,培育學生成為成熟有為的好青年。逢星期一舉辦康樂和宗教活動。
  • 設計與科技學會(舊稱:機械人製作學會):學習各種設計及科技技術,並在比賽當中實踐所學、鍛鍊自我。


著名/傑出校友

宗教神職人員

政治及公共行政

法律、醫護界

  • 賴應虒(1965年中三):前律政司民事法律專員[9]
  • 季詩傑:前香港大律師,現事務律師,前社會民主連線成員,曾任該黨秘書長。
  • 麥廣年:瑪嘉烈醫院顧問醫生
  • 馬俊文:骨科醫生
  • 俞昌:浸會醫院泌尿外科顧問醫生
  • 羅恒樑:婦科醫生
  • 麥澤芳:屯門醫院顧問醫生
  • 譚志威:醫生
  • 李家𪊴:聯合醫院急症科顧問醫生
  • 周俊永:醫生
  • 梁樂文:香港靈實醫院總經理(護理)
  • 許小虎博士:嘉諾撒醫院總經理
  • 錢家寶博士:大律師

商界

  • 陳永堅: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常務董事
  • 黃天祥博士SBS:工程師、有利集團董事會副主席、香港都會大學校董會主席、新能源運輸基金督導委員會主席、城市規劃委員會成員、能源諮詢委員會成員
  • 黃浩明JP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香港測量師學會資深會員、嶺南大學校董會副主席
  • 馮威棠教授:香港科技協進會會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副所长、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客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工程學博士
  • 余中海博士:中國綠色建築與節能委員會綠建中心副主任、美國採暖、製冷與空調工程師學會ASHRAE院士、特靈亞太區環保及應用技術總監
  • 黃浩:都市新聞多媒體主席
  • 范鴻齡:前中信泰富董事總經理、前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小四至中一)[註 1]
  • 陳頴峯:玖富集團(NASDAQ: JFU)玖富國際董事總經理
  • 甘雲龍 :GroKen Bioscience Ltd 及 Qi Diagnostics Ltd 創辦人兼首席技術官
  • 李禮廷:國際美容健康總聯合會執行會長、國際教育認證聯盟創辦人、知庫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營運總監。被「海港青年商會」選為「2019大灣區青年領袖」
  • 單偉豹:上市公司路勁基建董事局主席(1965年中五)[10]

演藝、體育、新聞及傳播

  • 關智斌:歌手、演員、2000年代香港人氣男子組合Boy'z成員
  • 劉永:香港男演員[註 2]
  • 黃光亮香港電影演員
  • 林國斌:香港電影演員
  • 佘掌毅:有線新聞記者
  • 余國森:八十年代著名球員
  • 何家寶:八十年代著名足球員
  • 陳偉超:著名球員
  • 麥潤壽BBSMH:資深傳媒人
  • 劉錫明:歌手
  • 鄺佐輝香港電視藝員(已故)
  • 劉丹無綫電視藝員
  • 葉尚華:退役香港足球運動員及前電視藝員,就讀鄧鏡波學校(小學部)[11](小一至小三)
  • 黃文偉:足球明星
  • 施建章:資深足球撰稿人,《作為70後,我深切向年青人道歉》作者
  • 吳建宏:著名愛情輔導師
  • 章國明:香港電影導演
  • 羅梓駿:香港足球運動員
  • 周均俊:香港足球運動員
  • 李卓森 :香港足球運動員(𠎀志)
  • 張皓淙:香港男演員
  • 劉遠航:香港足球運動員
  • 陳浩:歌手
  • 陳子朗:香港新晉臨時演員,曾在多部人氣電視劇及商業廣告出演客串性質的臨時演員角色。其成名新聞是於2022年香港國泰航空招聘活動期間,其被記者訪問時表示自己對於薪金低的問題不太在意,而是更看重工作性質及工作體驗等等的誇張言論而被香港網民批評及質疑其臨時演員的資格及身份。另外,陳亦曾在出席追星活動期間,於香港法院面前向著名電影藝人周星馳索取簽名,後來被周星馳巧妙地詢問他有關其電影長江七號的問題時,因陳無法回答及啞口無言,而成為網民茶餘飯後的話題,為大眾短暫熟知。
  • 曾維誠:香港網絡紅人,網名「勇狗」。曾因多次出位行為及於九龍城撥水節期間使用水槍針對香港警察及無綫新聞記者射水而於香港網絡界打響名堂。
  • 蘇肇朗:網紅講波佬,以鳩噏著名
  • 區澤鋒:網紅,全民造星100強,廣告界男模
  • 郭漢麒:香港扯鈴選手
  • 陳滿樂:香港著名籃球運動員

學術及教育

注釋

  1. ^ 資料出自2008年8月7日出版的《壹週刊》第961期〈非常人語 打工皇帝 范鴻齡〉訪問。
  2. ^ 資料出自香港電台第一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於2020年2月10日播出的劉永訪問。

参考资料

  1. ^ 鄧鏡波工業學校今日揭幕 港督主持典禮. 華僑日報. 1953-07-22: 5 [2023-07-17]. 
  2. ^ (PDF) http://www.cache.org.hk/data/001.pdf. [2022-03-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4-18).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3. ^ 梁美儀. 凝視死亡: 死與人間的多元省思.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ZEdwoC8ah1EC&pg=PA232&lpg=PA232&dq=%E5%BE%8C%E8%83%8C%E5%A3%9F%E8%8F%AF%E4%BA%BA%E5%A2%B3%E5%A0%B4&source=bl&ots=gASmfWlsAP&sig=ACfU3U3L6QIPy5PUIO3pzUVfkSKFY_7DRg&hl=zh-TW&sa=X&ved=2ahUKEwjfsrSV9LD2AhVCG6YKHevXAnMQ6AF6BAgZEAM#v=onepage&q=%E5%BE%8C%E8%83%8C%E5%A3%9F%E8%8F%AF%E4%BA%BA%E5%A2%B3%E5%A0%B4&f=false. 2005 [2022-03-06]. ISBN 978-962-996-20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7) (中文).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4. ^ 4.0 4.1 存档副本 (PDF). [2013-09-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9-22). 
  5. ^ 九龍鄧鏡波學校招生廣告. 華僑日報: 14. 1968-04-08 [2023-12-28]. 
  6. ^ 九龍鄧鐃波校 九月開英小六. 華僑日報. 1967-07-03: 14 [2023-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8). 
  7. ^ 鄧鏡波英專夜校招生廣告. 華僑日報: 14. 1968-09-06 [2023-12-07]. 
  8. ^ 鄧鏡波學校畢業禮 請蘇冠明神父主持. 華僑日報. 1962-09-19: 15 [2021-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8). 
  9. ^ 新民校友龍虎榜 (PDF). 天主教新民書院校友會. 2013 [2023-09-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10-06). 
  10. ^ 中文中學會攷放榜. 華僑日報. 1965-08-07: 19 [2021-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6). 
  11. ^ 賴文輝. 香港十大名將. 紅出版 (青森文化). 2013: 129、130. 

參考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