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英文:dairy industry)是以採集或是處理動物類,供人類使用的產業,其處理乳類大部份是家牛或是山羊的乳,不過也有些是來自水牛綿羊或是骆驼。乳業一般會選在特定的酪農場,或是有收獲奶類的多用途農場。酪農場會提供動物的乳類,再由乳製品工廠製成鮮奶油奶油乳酪酪蛋白優格奶粉等乳製品。因此乳業也是食品产业中的一部份。

奧地利福拉尔贝格州施勒肯的舊擠奶廠

現代的乳業中可以細分為餵養乳牛、乳羊,生產鮮乳或乳製品的酪農業,以及針對奶制品的加工處理。

歷史

 
農場中人工擠奶

會產乳的牛、羊等動物早在上千年前就已被人類馴化。一開始在遊居文化時,是自給農業的一部份。當社群在移居時,所飼養的牲畜也跟著他們。保護牲畜,飼養牲畜也成為飼養者和牲畜之間共生關係中重要的一部份。

後來在農業社會中,人們飼養牛羊,其產乳是供作家人的食物或是村內交易用(典型家庭手工業英语cottage industry的例子)。養的動物有許多不同的功用(例如牛可能在年輕時作為拉役用動物,年老時將其宰殺食用)。此時牲畜的擠奶是用手擠奶,每一家牲畜的數量也不多,可以在一小時內為所有牲畜擠奶(一個擠奶人約可幫十頭牲畜擠奶)。

工业革命以及都市化之後,乳類的供應已成為一個產業,會培育專門用來供應牛乳的乳牛品種,和作為役用動物的牛分開。一開始雇用了許多擠奶人,不過很快就机械化,用專門的擠奶機來取代人工擠奶。

產業結構

目前大部份的國家都會生產乳製品,但各國乳業的產業結構有許多的不同。在主要的牛奶生產國,大部份的牛奶是由零售商販售。例如,在愛爾蘭及澳洲,酪農合作社會擁有許多大型的乳品廠,而在美國則是由許多的酪農和乳品廠訂定契約。美國在2002年時,國內的196間農業合作社販售了86%的牛乳,而其中的前五名販售了半數的牛乳。而在1940年代時,美國的農業合作社曾多達2,300間[1]。開發中國家以往是由酪農用牛奶和鄰居交易,但此情形正在快速改變。產業的發展包括可觀的外國投資以及酪農合作社的角色日漸增強。這些國家的牛奶產出正迅速提高,也是許多酪農收入成長的主要來源[2]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Cooperatives in the Dairy Industry. Cooperative Information, Report 1, Section 16 (PDF).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Rural Development. September 20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2 October 2010). 
  2. ^ FAO, Milk for Health and Wealth, FAO, Rome,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