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荫霖
于荫霖(1838年—1904年),中国清朝官员。字次棠,又字樾亭,先世文登人,明初迁居潍县东乡(今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小东庄村),乾隆五十年(1785年),祖父于龙川携眷逃荒,到吉林伯都讷厅(现吉林省榆树市黑林镇太平川屯)落户。
生平
于荫霖为咸丰九年(1859年)已未科进士。选庶吉士。同治元年(1862年),任翰林院编修。光绪八年(1882年),授湖北荆宜施道。十一年(1885年),任广东按察使,次年任云南布政使,因丁母忧未成行。十六年(1890年)除服后授福建台湾布政使。二十一年(1895年)又署云南布政使。二十五年(1899年)补任安徽布政使,未至又调任湖北巡抚,次年(1900年)任河南巡抚。后被罢官,寓居南阳。光绪三十年(1904年)病卒。
事迹
光绪四年(1878年)六月,清政府派崇厚前往俄国交涉索还新疆伊犁。崇厚迫于沙俄压力,于次年(1879年)十月二日擅自与沙俄签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使沙俄取得政治经济、赔款和割让领土的权益。为保卫国土,保护民族利益,于荫霖“不畏强御”,与张之洞、黄体芳、张佩纶联名上奏朝廷,列述崇厚的卖国行径,要求严处。清廷迫于四位大臣和人民的压力,宣布不承认《里瓦几亚条约》,将崇厚革职问罪。
光绪八年(1882年),秋雨连绵河水暴涨,荆宜地区两岸农田大部受淹。于荫霖一面组织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一面组织农民“疏支流,泄积潦”,筑堤治河。
于荫霖重视治学,创办荆州书院,聘知名学者任山长(校长),培育出众多英才。
他为官清廉,鄙视贪占。一商人偷漏关税事露,以重金贿赂他求免。于荫霖秉公拒贿,责令其补足税款。任湖北巡抚期间,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查出贪吏均予严惩,曾“劾酷吏三十余人”。
延伸阅读
[编]
参考文献
- 孙葆田,《河南巡抚吉林于公墓志铭》,《清朝碑传全集》,4册,3248-3250
- 刘宁颜编,《重修台湾省通志》,台北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
外部连结
官衔 | ||
---|---|---|
前任: 蒯德标 |
台湾布政使 光绪十六年(1890年)上任 |
繼任: 沈应奎 |
前任: 曽龢 |
湖北巡抚 1899年-1900年 |
繼任: 裕长 |
前任: 裕长 |
河南巡抚 1900年-1901年 |
繼任: 松寿 |
前任: 聂缉槼 |
湖北巡抚 1901年 |
繼任: 锡良 |
前任: 黄槐森 |
广西巡抚 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十六 -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初三 1901年4月4日 - 1901年4月21日 |
繼任: 李经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