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伊之助
井上伊之助(1882年9月2日—1966年6月20日),漢名高天命,生於日本高知縣,除了是基督教神職人員外,也從事醫療服務。[1]
井上伊之助 | |
---|---|
出生 | 1882年9月2日 大日本帝国高知縣幡多郡川崎村(今四萬十市) |
逝世 | 1966年6月20日 日本兵庫縣神戶市灘區上野大字城下山 | (83歲)
国籍 | 日本 |
职业 | 基督教神職人員、醫生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井上 伊之助 |
假名 | いのうえ いのすけ |
平文式罗马字 | Inoue Inosuke |
井上伊之助的父親於台灣日治時期初期前往臺灣花蓮從事樟腦採收,後於威里事件中,與數十位政府官員一起遭太魯閣族殺害。[2]為此,井上伊之助於神學院畢業後,以教化及服務的理念,前往臺灣的原住民部落進行傳教及醫療工作。後因一生對臺灣原住民的醫療工作貢獻良多;因此在臺灣,被稱為「原住民醫療服務之父」。[3]慈濟月刊稱呼井上「以愛報仇」。[4]
父親身亡
1895年,因為甲午戰爭戰勝因素,日本得到臺灣領土。為了獲取殖民經濟資源,日本於臺灣設置的最高行政機關 – 臺灣總督府,開始於臺灣進行大規模樟腦開發。總督府不但於同年公佈《官有林野及樟腦製造業取締規則》、翌年公佈《樟腦營業取締及樟腦課稅規則》外,又於數年後,於總督府轄下設置樟腦局來進行樟腦產製與專賣。[5]其中,樟腦所需樟木培栽開發不但遍及台灣西部山區,也遠至多為臺灣原住民居住的花蓮地區。[6]
雖掌管樟腦專賣權,總督府樟腦局仍與日本島內企業積極合作。而花蓮地區的合作企業裡,包含了日本知名私人企業賀田組。1906年夏天,賀田組於花蓮威里社設置的樟腦工場爆發激烈衝突。多為太魯閣族的製樟腦勞方與日人為主的資方,因為勞資糾紛產生激烈戰鬥。戰鬥中,日方共有32人身亡。[7]因為被害日人均被割取頭顱,也有人認為事件起因之一,亦是該太魯閣族威里社居民舉行出草儀式所導致。[8]經清算,死亡日人當中,包含了花蓮支廳長警部大山十郎[9]及樟腦場內擔任技術員的井上伊之助父親 – 井上彌之助。[10]
宣教動機
井上伊之助在1903年6月接受日本牧師中田重治的洗禮。1905年9月進入東洋宣教會聖書學院就讀。當父親遇害消息傳至日本本地時,神學院在學中的井上伊之助除了哀悼外,也以神教人員角度思考。他認為太魯閣族之所以會如此做,是因為沒有接觸到基督教教義。因此,他興起了前往臺灣傳教的念頭:「從今天開始,我每天要為台灣原住民禱告,祈求早日有人傳福音給他們,而成為善良的人民」。[2]
前往臺灣
經過兩年考量及禱告,井上於1908年向日本政府申請前往臺灣原住民區域宣教傳道。不過由於日本政府國教為神道教,所以並未批准井上的傳道申請。
雖遭此挫折,井上並沒有放棄傳道的理念。他決定以醫療勤務的名義計畫前往臺灣。為此,伊之助開始攻讀醫學學程,並在九個月後獲得醫師許可證。隨後不久,他終於獲得日本政府首肯,於1911年前往臺灣進行醫療勤務。
剛抵達臺灣的井上伊之助,接獲的派令是前往新竹竹東山區所在的原住民部落。從事理蕃事務的地方新竹廳政府指派他的首次正式任務則是:「囑託山地事務,任命樹杞林支廳,加拉排台灣原住民醫療所勤務」[10]
醫療服務
1911年前往台灣新竹山地管制區的井上,服務範圍包含了泰雅族族人聚集的加拉排社及西拉克社。兩社居住的臺灣原住民若罹病或意外受傷,兩社的部落頭目就會派遣原住民兵士前來駐點醫療所找他。因為醫療服務所通常距離部落所再山區仍有一段距離,井上通常需要徒步前往原住民部落中才能進行醫治。在幾年期間,他利用這種方式,於在兩社部落中治癒不少病人與傷患。1917年,他因身染瘧疾不得不轉送回日本。1918年時,井上在日本提到:「那一年(1918)秋天起全世界流行起惡性感冒(流感),許多人都罹患上,甚至死了不少人,很不幸地,一家五口也全病倒。經過了一個多月,雖然稍有起色,但長年來適應了臺灣的溫暖氣候,以致於對於寒冷全沒抵抗力,所以很想前往溫暖的地方去。」 可見他對臺灣的思念。[4]
1922年,井上伊之助再度前來台灣,並展開全臺灣原住民區域的醫療服務。他所服務的區域除了上述兩社部落外,還包含台中州白毛社、眉原社、新望洋馬列巴社、布農族奈分埔社及那馬卡邦社等,其中最特殊的是,他奉總督府命令,曾前往清流部落,替霧社事件中倖存的三百多名原住民展開瘧疾及外傷治療[4]。1931年擔任能高郡役所警察課的囑託,1931年擔任台中州公醫。因為對台灣原住民醫療服務成績斐然,後來被尊稱為「原住民醫療服務之父」。
這段醫療服務期間,井上伊之助並未放棄傳教理想。他曾於1916年及1926年申請基督教傳教工作,但都遭主管機關駁回。不過即使此,他仍於進行醫療工作同時,對台灣原住民進行福音傳教工作。1939年,他辭去在那馬卡邦部落之工作,前往台北市郊外內湖庄開設醫院,也當選內湖庄的庄協議員。之後則又前往台北松山的精神療養院擔任療育精神病患的工作。[11]
戰後返日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投降,台灣進入民國時期。因為政權交替,日人井上伊之助面臨被遣返回日的窘境,為了留籍台灣繼續進行醫療服務,井上伊之助自行改名為高天命,並獲得衛生局繼續聘任為松山療養院醫生。[4][10]翌年,他辭去療養院工作,前往宜蘭的天埤發電所繼續服務,並繼續傳道工作。惟不久則因二二八事件動盪,被迫離開台灣。[4][10]
去世
回到日本的井上伊之助並未再從事醫療服務,而是轉為神職及教學工作。
1966年6月20日凌晨1點40分,於日本兵庫縣神戶市灘區上野大字城下山的自宅因腦軟化症去世,告別式在大阪市北區神山町於6月26日下午2點舉行,葬於日本埼玉縣入間メモリアルパーク墓園,他的墓碑上刻有大大的「愛」字,下方寫著「トミーヌン‧ウットフ」,即泰雅語「tminun Utux」,tminun意為「編織」,Utux意為「上帝」,tminun Utux意即「神わ織り給(上帝在編織)」。[12]
根據小島由道研究,對泰雅族人而言,人出生是tminun utux(神靈/上帝在編織),人死亡是masoq tminun utux(神靈/上帝織完了)。[13] 井上伊之助生前則為此下註解: 宇宙萬象都是神的旨意,人類是甚麼也不能的,戰爭失敗的話就說:「神的織法不好」,當人類幸福、勝利就說:「神織得很好」。正像婦人在織布一樣,可以說是神在編織著世界和人類的生涯,這是何等含意深切的話啊!我已完成了五十年來的祈禱和使命。在我自己是不可能的事,可是藉著神自己及祂所揀選的人替我完成了使命。神是在編織的,tminun Utux。我相信神會將台灣的民族,在日本人或世界人類前織成美麗的東西來拯救聖化。[14]
著作
語錄
- 「從今天開始,我每天要為台灣原住民禱告,祈求早日有人傳福音給他們,而成為善良的人民」
- 「不知台灣原住民要到甚麼時候才不再殺人頭,祈願藉著神天父的大能,使他們能早一日從這恐怖的大罪悔改而成為善良的人民」
- 「在世人看來,被認為跟野獸同樣的台灣原住民,若也是照神的形象所造尊貴的人類時,我確信神必拯救他們…我必須做到讓別人從原住民的臉可以來認出神的存在不可」
- 「現在面臨不能公開傳道的境遇,拿甚麼來對周圍的人傳道呢?只有以我自己日常的禱告及行為來傳道」[14]
外部鏈結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國家圖書館:《臺灣歷史人物小傳》,2003年
- ^ 2.0 2.1 譚昌國:〈日本殖民主義與宣教--簡介井上伊之助〉
- ^ 盧俊義:《原住民醫療服務之父—井上伊之助的故事》. [2010-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2).
- ^ 4.0 4.1 4.2 4.3 4.4 慈濟月刊:以愛報仇——行醫山地部落的井上伊之助. [2010-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5).
- ^ 鐘柏鈞:台灣樟腦業淺談[永久失效連結]
- ^ 張振岳,《台灣後山風土志》
- ^ 秀林社教工作站[永久失效連結]
- ^ 嘉基院訊:游過漩渦;安全抵達. [2010-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3).
- ^ 台灣數位博物館:回顧歷史-歷史事件簿-太魯閣族. [2010-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 10.0 10.1 10.2 10.3 井上伊之助:《上帝在編織》,1997年,石井玲子譯,台南市,人光出版社
- ^ 張肇烜. 【仁醫心路】用愛復仇!原住民醫療之父井上伊之助的台灣之愛. 民報. 2017-02-19 [2017-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4) (中文(臺灣)).
- ^ 鄧相揚. 以愛報仇---井上伊之助. 樂多閱讀. [2017-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3) (中文(臺灣)).
- ^ 悠蘭‧多又,"泰雅族織布文化"[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
- ^ 14.0 14.1 [神學/人類學系列] 日本殖民主義與宣教:簡介井上伊之助. guavanthropology.tw 芭樂人類學. 2009-11-23 [2017-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0).
- ^ 禱告與眼淚的旗幟:《上帝在編織》 - 樂多閱讀. roodo.iguang.tw. [2017-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3) (中文(臺灣)).
- ^ 台灣山地傳道記:上帝在編織. 博客來. [2017-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