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斯股票指數
伊利斯股票指數,香港股票市場首個股票指數,於1946年由伊利斯(F.M.Ellis)構想和編制的股票市場指標,於1947年至1949年成為香港證券交易所的股票指數,比1960年代的恒生指數早近20年。
歷史
1946年中,香港重光後不足一年,香港的經濟數據已接近1939年同期的水平,使當時任職於香港证券交易所的会员经纪——伊利斯萌生一個研究制定香港的股票指数的念頭。
經過半年考察,伊利斯將一批在香港市值大、資產多、經營狀況良好、派息穩定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作為成份股(具體公司名稱及數目不詳),只知在1946年的平安夜把指數基點定為100。1947年開市第一天(1月2日)指數開始逐日計算並向同會的會員發佈。但伊利斯於1949年9月6日猝逝,而伊利斯指數在9月7日收報124.83點[1],及後停止編制及報價而遭淡忘。
伊利斯指數走勢
以下是伊利斯指數3年間最高點及最低點的紀錄:
- 1947年 155.82 123.88
- 1948年 148.68 134.05
- 1949年 138.37 123.32
走勢
1947年伊利斯指數正式面世當日就急升23.88點至123.88點,期間因國共內戰爆發,通貨膨脹使工商業家把資產吐現,並撤出中國,使大量資金湧到香港,可惜資金到香港後,一時間沒有出路,便轉向投資地產及證券,使伊利斯指數高見155.82 點,然而,隨著國軍部隊的敗退,使一直高企的指數跌了一跌。
1948年持續因國共內戰使流入香港的資金更多,但因投資者擔憂戰火會燃及香港,使指數最高與最低約相差10點,指數報最高148.68點,最低報134.05點。走勢牛皮向淡,證明投資者心態既不盲目樂觀,又不徹底悲觀,多持觀望態度,靜待局勢轉變。
1949年由於中華民國政府敗績已呈,流入香港的資金達到高潮,1949年8月11日流入港澳的黃金達合共2萬兩,一周以來合共五、六萬兩之多。但投资者已對股票及地產已有戒心,加上當時謠傳解放軍會用武力佔領香港,使指數全年最高只報138.37點,最低123.32點。香港股市進入了熊市,並持續低迷了兩年。
相關記載
對於伊利斯指數的升幅跌勢,1950年的香港《經濟年報》有一段有關股市的記述:
“作為香港金融性商品投機第二大的市場——股票市場,過去一年來的趨勢,卻與黃金市場同一命運,走着不斷向下的斜路。”
“1949年一年來的股票交易(迄至12月份頭3周止),交投共約380多萬股,總值5800多萬港幣,比對去年1.48億,萎縮了近70%。每月平均交易480余萬,比對去年每月平均1300萬元 ,亦即等於去年生意的三分之一。”
1981年《香港經濟年鑒》載:1948年證券市場股票成交額為1.59億港元,1949年為0.88億港元,1950年為0.60億港元。
參見
參考文獻
- 《廣州百年大事記》
- 《香港經濟年鑒》
- 《經濟年報》
- 港識多史. 《東方之珠的三斤釘:25個奠基香港的歷史故事》. 亮光文化. 2022. ISBN 978988871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