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塘河

余杭塘河,古称运粮河,又名官塘河, 位于中国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条支流,历史上商船云集、航运发达。河流自余杭街道,经仓前街道、五常街道,汇入京杭大运河,全长19.8公里,连接着西溪湿地、和睦水乡,是杭州市生态绿化廊道。[1]

历史

建国前

大业间(605年~618年),余杭塘河为漕运而疏浚,是古代余杭县主要航道之一。嘉庆余杭县志》记载“余杭塘河在县东南二里,阔三十步深一丈许,连南渠河,自安乐桥四十五里至杭州之运河”。 [1]

余杭塘河上游为南渠河时南渠河西通木竹河,从石门塘达洞霄宫。下游经长桥,东流约七里而至觅渡桥,折东南流约十二里,至观音桥又东流约一里,至卖鱼桥,与下塘河会。古时,临安、於潜等地竹木山货经木竹河至余杭集散。[1]

至正十九年(1359年),张士诚自武林港至江涨桥新开运河,使余杭塘河与京杭大运河直线沟通,提高了余杭塘河的航道作用。[1]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选石筑余杭东关至文昌阁堤塘于道左。翌年疏浚,上及石门,疏南渠河之浅阻以通商舟,开木竹河之湮淤以溉田。[1]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余杭港埠物资集散量增加,较大吨位的木帆船陆续驶抵余杭,古航道卖鱼桥段河道狭窄,时碍航行,除航船和小吨位船舶继续行驶观音桥、卖鱼桥航线外,航道走向改由余杭经仓前、女儿桥至杨家桥,北折过杨家桥绕三墩文星阁,东向经祥符桥,东南出小河惠安桥大关桥进入运河。[1]

建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余杭塘河即杭余线航道,为余杭县主要的干线航道之一,经多次治理,通航能力不断增强。[1]

1957年,余杭航管站疏浚自坝坛桥至越郡会馆仓库一段航道,全长1000米,疏浚土石方6325.5立方米,清除暗桩641个。经过疏浚,可通35吨级船舶。1958年10月,开掘闲林埠半山航道,1959年冬竣工。杭余线航道走向改为自余杭经仓前、女儿桥、杨家桥、三元桥、庆隆桥抵大关进入京杭大运河,不再绕道三墩、祥符桥、小河。[1]

1966年3月,新建文昌船闸。1971年,余杭线航道按六级航道标准治理,连续三年疏浚河道;改建跨越航道的仓前木桥和保安桥,拓宽杨家桥、女儿桥、老人铺和长桥等4处浅水地段的航漕。以后,航道疏浚基本每两年进行一次。[1]

改革开放后,基本以扫清通航障碍、疏浚和修理加固航道、改善航道条件为主。[1]

从1998年后,在杭余线航道航行的本港船队逐渐被个体船舶所替代,至2008年,航行在杭余线的船舶约96艘,1.9万吨位。[1]

2009年7月1日起,杭余线航道禁止货船通行,关停沿线余杭组团18家码头。从此,余杭塘河再没有昔日货船通行时的喧闹,航道两岸繁忙的码头归于宁静。余杭塘河数百年漕运成为历史,古老的运河支流从此担负生态文明的使命,走向新生。[1]

交通

2004年10月28日,杭州"水上巴士”正式开通,票价3元。其中余杭塘河线既水上巴士公交2号线经过武林门,信义坊,北新关,和睦,古翠,古墩,紫荆花路码头这七个码头。[2]

参见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余杭塘河. 余杭史志网. 2011-10-22 [2012-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2. ^ 公司简介. 杭州市水上公共观光巴士有限公司.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