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钟楼
保定钟楼,又名鸣霜楼,曾名宣德楼、干云楼,是中国河北省保定市的钟楼。保定钟楼或不晚于金朝修建并于明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重建,或修建于明宣德年间。为重檐歇山布瓦顶的建筑,内悬挂金朝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所铸铁钟一口。钟楼建成后多次修缮,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保定钟楼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河北省保定市 |
坐标 | 38°51′28″N 115°29′41″E / 38.85778°N 115.49472°E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明 |
编号 | 7-0749-3-047 |
认定时间 | 2013年3月(第七批) |
修建与保护
保定钟楼修建时间大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为:钟楼为不晚于金朝,后于明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重建。[2]第二种为: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五月金中都发生地震,“生黑白毛”,当朝重臣视为不祥,故铸造钟祈福。保定钟楼的钟于次年(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铸成,最初安置于保州洪福寺。蒙金战争中,包括洪福寺在内的保州毁于一旦,钟遗落在废墟中。后虽保州得以重建,但钟未被重视。直到明宣德年间,保定府知府周鉴为钟建钟楼,因建于宣德年间,故此时钟楼名为宣德楼。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保定府知府章律修缮钟楼,为钟楼修台基、砌女儿墙、增建三层楼,故更名干云楼。[3][4]清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保定府知府罗纶组织重修钟楼,此后钟楼改名鸣霜楼。[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钟楼于1956年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5]此后,在1970年[6]、1982年[3]、1990年代[7]对保定钟楼进行修缮,其中1982年与1990年到1996年为落架维修。[3][7]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调整和补充了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重新公布了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保定钟楼以“钟楼”之名位列其中。[8]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保定钟楼。[1]
形制
钟楼建筑
保定钟楼为坐北朝南的重檐歇山顶,铺布瓦的建筑。钟楼屋檐出檐平缓,角檐起翘。下层屋檐施三彩单昂斗拱,上层屋檐施单昂单翘五彩斗拱。檐枋绘有明代彩画。钟楼位于砖砌台基之上,台基高2米有余,台基四面围有女儿墙。建筑清水砌墙,明间南北开门。钟楼四面有12根八边形石制廊柱,墙内有12根檐柱,室内施2根金柱。双层的钟楼下层为单一大间,面阔三间,进深三楹;上层为面阔三小间,进深二小间,上层梁架六椽三柱,普柏枋的剖面与下侧额枋的剖面组成“T”字型。两根枋纵置于六椽合金檀下,用于悬挂钟。楼东侧存木梯。[8][4][2]
钟
保定钟楼所悬挂的钟为铁制,高2.55米,口径2米。钟体有三层钟带,每层都铸有佛像,上层和中层铸有文字,其中上层八面铸有“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八个篆体字;中层有七行楷体字,包括“武略将军观察南宫大达”“定远大将军同知完颜豪”“镇国将军顺天节度使”“驸马都尉唐括贡”“吴国公……”“大定二十一岁次辛丑辰时”“丙子日戊子时钟成”。[4]
参考资料
- ^ 1.0 1.1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3-03-05 [2013-10-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1-02).
- ^ 2.0 2.1 赵晓峰. 河北地区古建筑文化及艺术风格研究. 保定: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8: 290. ISBN 9787810972802.
- ^ 3.0 3.1 3.2 3.3 李蹊; 张寒. 保定鸣霜楼历史文化探析. 山西青年. 2020, (13): 71–72.
- ^ 4.0 4.1 4.2 保定市南市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编). 保定市南市区地名志. 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188–189. ISBN 9787537507370.
- ^ 苏少华. 吴良镛与保定.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22: 326–327. ISBN 9787520727594.
- ^ 尤文远 主编. 保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编. 保定市志(第四册).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9: 342. ISBN 9787801225177.
- ^ 7.0 7.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秘书处,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编).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文集 (三).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 287–288. ISBN 9787224067347.
- ^ 8.0 8.1 张立柱 (编). 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通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01: 前言; 173; 290. ISBN 7-03-0110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