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
儒教、佛教、道教三家合称,始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
(重定向自儒釋道)
三教,又称道釋儒或儒釋道,在漢人、中華乃至大中華文化圈的經典文化中,指的是道教、释教[註 1]、儒教等三大主流宗教或信仰。
三教概念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又是一个阶段。在最初,虽然有三教连称,不过彼此是完全独立的,之后相互影响,互相融合,最后形成了“三教”合一的中国文化宗教,並影響朝鮮半島、越南和琉球。三教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包容并融合,形成了一个系統。
在三教体系的道教道观往往以佛教佛、菩萨和儒教圣贤作陪奉,佛教也常常吸收道教的神仙和儒教的圣贤為護法神,並於寺院供奉。中国有四大道教名山和四大佛教名山,其实都是以本教为主、三教合流的场所。中国的五岳,也是三教合一的文化名山。如在嵩山,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鼎足而立;其中的少室山安阳宫主殿洞内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门上书:“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
注释
- ^ 佛教创始人为释迦牟尼,故也称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