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恩-萊文症候群

克萊恩-萊文症候群(英語:Kleine-Levin syndrome,简称KLS),又名睡美人症候群(英語:Sleeping Beauty syndrome)或复发性嗜睡症,是一種不常見的睡眠障碍,特徵是持續的陣發過度嗜睡症及認知或情緒變化。許多患者會有食量變大、性慾亢進,或是其他症狀;患者往往會反覆發作症狀長達十年以上,且日後可能會再發。患者一次發病會持續一週以上,有時候會持續一個月以上,發病會影響到患者私生活、職業表現和社交生活。個別患者的症狀嚴重程度和病程各有不同,患者往往會在十年內發作 20 次以上,每次發作可能會間隔好幾個月。患者称,他们对所有事失去注意力,对声音和光非常敏感。女性患者中有部分会产生抑郁[1]

克萊恩-萊文症候群
类型嗜睡症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疾病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神經學
ICD-117A22
ICD-10G47.8
ICD-9-CM327.13
OMIM148840
DiseasesDB29520
MeSHD017593
Orphanet33543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症狀常在病毒感染後出現,有數種已知特定病毒會觸發此症候群。診斷僅能透過排除其他相似的疾病來確知,可以用核磁共振成像電腦斷層掃描腰椎穿刺、毒理試驗(Toxicology tests)幫助排除其他病症的可能性。目前其病理機制目前尚不明朗,但據信很有可能跟丘腦有關係,單光子電腦斷層掃描(SPECT)顯示患者在發病期間有丘腦供血不足的狀況。

克萊恩-萊文症候群非常罕見,一百萬人裡大約只會有一人,導致研究只能歸納出先天上的因素。主要患病的是青春期的男性,女性也可能患病但患病年紀各有不同。目前尚無已知療法,也缺少藥物治療的證據。病例報告指出,有些患者服用後,發病降低、縮短發病長度及發病的間距時間,研究指出,興奮劑可以用來弱化嗜睡症狀,但無助於認知症狀或縮短發病長度。克萊恩-萊文症候群的命名來由是基於威利·克萊恩(Willi Kleine)與馬克斯·萊文(Max Levin),因為他們在20世紀初期做出此症的描述,而一直到 1990 年,國際睡眠疾患分類才收錄了此症候群。

注释

  1. ^ Lisk DR,. Kleine-Levin Syndrome. PubMed. 2009,. 9 edition (online): 42–5. PMID 19151238. doi:10.1136/jnnp.2008.161950. 

參考文獻

外部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