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彗星

(重定向自凱撒彗星

凯撒彗星[1]科学命名C/-43 K1),又被称前44年大彗星,可能是古代最有名的彗星。这颗彗星出现时正值罗马共和国終身獨裁官尤利乌斯·凯撒(公元前100-前44)遇刺身亡不久。凯撒死后被按照法令列入众神行列,而此时罗马人连续七天看到这颗大彗星,因此被当做凯撒神化的象征[2]

屋大维铸造的银币 (ca. 19-18 BC)。 正面: 屋大维头像和CAESAR AVGVSTVS(屋大维拉丁名字);背面:DIVVS IVLIV[S](神儒略,追凯撒为神后的尊称),图案为放射出八条光芒的彗星(星星),彗尾向上。

凯撒彗星是目前已知五颗绝对星等为负数的彗星之一,并有可能是在有历史记载后人类所看到最明亮的白昼彗星​​[3]。它是一颗非周期彗星,现在可能已经瓦解。

历史

 
凯撒神庙银币,神庙上有一顆星

凯撒彗星在古代的书籍中被成为“Sidus Iulium”(朱利安之星)或“Caesaris astrum”(凯撒之星)。这颗明亮的白昼彗星在罗马凯撒胜利竞技庆典(Ludi Victoriae Caesaris,凯撒的甥孙和养子屋大维为庆祝他被尊为神而举行)时突然出现。英国天文学家爱德蒙·哈雷认为这是发生在公元前44年的9月份,但最近的研究认为这次竞技庆典应该是在公元前44年7月,即在凯撒被刺杀后四个月。这也是凯撒出生的月份。据罗马帝国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的记载,在庆典进行的过程中,“彗星连续7天于第11时(日落前的一个小时)在天空出现,人们认为这是凯撒升天的灵魂。”[4]

这颗大彗星的出现成为屋大维执政仕途的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宣传。屋大维在公元前42年开始建造凯撒神庙,并在公元前29年举行奉献仪式。这个神庙以膜拜彗星为目的,因此也被称为彗星神庙[5]。根据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记载:在神庙的后面是一个巨大的凯撒站立像,在他的额头贴着一颗燃烧的彗星。

中国史书《汉书·天文志》在公元前44年也有彗星的记录:“元帝初元……五年四月,彗星出西北,赤黄色,长八尺所,后数日长丈余,东北指,在参分。”汉元帝初元五年即是公元前44年,当年的农历四月大致为公历五月。

现代研究

1997年,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的两位学者John T. Ramsey(古典文学家)和A. Lewis Licht(物理学家)出版了一本著作,对比了中国汉朝和古罗马的天文学/占星学记载[6]。他们根据历史亲眼见证者留下的描述、中国的天文文献、后来的占星记录以及在格陵兰冰川取得的冰芯进行分析,计算出这颗假定彗星的轨道参数范围。他们设定一个0.224个天文单位的轨道,使得彗星在公元前44年5月底在汉朝都城长安可以看到彗尾而在7月底在罗马可以看到一个更像是星状的天体。这个预测模型中,它在汉朝公元前44年5月18日出现,7月23日至25日在罗马共和国被观测到,绝对星等为−4.0。

一些学者如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Robert Gurval和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Brian G. Marsden认为这颗彗星是否存在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Marsden在Ramsey和Licht的著作的前言写下这样的话:“考虑到这是在事件发生后接近四十年才被单一记录者所记载,如果我不质疑这颗彗星是否存在的可能性,那肯定是我的失职。”[7]

文学作品

奥维德在《变形记》记录了凯撒神化的过程:

朱庇特,她(维纳斯)的父亲说:“……他将和涅斯托尔同寿,升遐之后,回到天上归位,列为星宿。目前,你可以从被刺的尸身中迎取他的灵魂,把他化位星宿,使他永为天神,高高在天护卫着卡皮托里乌姆和佛鲁姆。”朱庇特话未说完,慈爱的维纳斯早已到了元老院,谁也看不见她。她从她的凯撒尸身上捉住了冉冉上升的幽魂,她怕它化为清气,立刻把它带到天上万星丛中。她一路捧着,但觉这灵魂发光发热,就把它从胸口撇开。灵魂一升,升得比明月还高,后面拖着一条光彩夺目的带子。[8]

威廉·莎士比亚1599年的戏剧凯撒大帝》中,凯撒的妻子在凯撒被刺身亡的当天早晨对凯撒说:“乞丐死了的时候,天上不会有彗星出现;君王们的凋殒才会上感天象。 ”

参考资料

  1. ^ Ramsey, John T. and A. Lewis Licht (1997), The Comet of 44 BC and Caesar's Funeral Gam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cholars Press (Series: APA American Classical Studies, No. 39.)
  2. ^ Michael Grant (1970), The Roman Forum, 伦敦: Weidenfeld & Nicolson, 第94页.
  3. ^ 绝对星等:公元前7月23日–25日(罗马) −4.0 (Richter模型);−9.0 (41P/Tuttle-Giacobini-Kresák模型);公元前44年5月26日(中国): −3.3 (Richter模型)、−4.4 (41P/TGK模型); Ramsey和Licht计算, Op. cit., 第236页.
  4. ^ 苏埃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88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2-08-01
  5. ^ 老普林尼,《博物志》,2.93-94.
  6. ^ Ramsey and Licht, Op. cit.
  7. ^ Marsden, Brian G., "Forward"; In: Ramsey and Licht, Op. cit.
  8. ^ 奥维德,《变形记》,XV; 745-842,杨周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