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片
太湖片,即北部吴语[1]或吴语北片[2],亦有人习惯称之为低地吴语[原創研究?],是吴语中面积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片,因区域内有太湖而得名。具体范围大致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上海以及皖南广德市、郎溪县,使用人口约4700多万[2],约占吴语使用总人口的65%左右[3]:4,為影響力最強的一支吳語。[來源請求]
太湖片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中國 |
区域 | 以太湖為中心的苏南浙北廣大地区 |
語系 | |
語言代碼 | |
ISO 639-1 | zh |
ISO 639-2 | chi (B) zho (T) |
ISO 639-3 | wuu |
ISO 639-6 | taiu |
太湖片内部在吳語當中較為一致,大体可以相互交流。[來源請求]内部細分为毗陵、蘇滬嘉、苕溪、杭州、臨紹、甬江6个小片。亦有专家对其中苏沪嘉、苕溪两个小片的划分提出质疑,认为根据其方言发音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应重新划分为苏嘉湖小片、上海小片,《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均采用了这种划分[4][2]。历史上,太湖片的权威方言(lingua franca)长期以来为苏州话,但19世纪上海开埠之后逐渐为上海话所取代[3]:5。
具体分布
具体分布如下:
毗陵小片
毗陵小片(或称常州小片)15县市,人口800万。
- 江苏: 常州市、武进(除沿江的圩塘、魏村、孝都、小河等乡)、丹阳、金坛(金城镇以西大部分为苏北话移民区,城区为双方言区)、溧阳、宜兴、江阴(除西北角石庄乡及利港乡一部)、张家港(除中心河以东,沙槽河以北)、靖江(除西南角新桥、东兴等乡)、*南通市通州区(金沙镇及周围乡村)、海门(北部包场等12乡)、启东(北部吕四等7乡)、高淳(东部顾陇、永宁等7乡)。
- 安徽: 郎溪(北部定埠、梅渚等乡,西北部建平、东夏、幸福等乡)、广德(北部下寺乡的庙西)。
苏沪嘉小片
苏沪嘉小片30县市,人口3100万。
- 江苏: 南通市(东南部通州区9个乡及东北部三余区7个乡)、如东(东南角)、张家港(中心河以东、沙槽河以北)、*启东(除北部吕四、三甲等7个乡)、*海门(南部)、常熟、无锡市区、苏州市。
- 上海:上海市区、闵行区、嘉定区、宝山区、川沙、南汇、奉贤区、松江区、金山区、青浦区、崇明区(1185万人)。
- 浙江:嘉兴市区、嘉善县、桐乡市、平湖市、海盐县、*海宁市
(*:有疑意,与周边较为不同,与常州发音几乎一致)
苕溪小片
苕溪小片(或称湖州小片)7县市,人口300万。
杭州小片
杭州小片一市,人口120万。
临绍小片
临绍小片十二县市,人口780万。
- 浙江: 杭州市临安区(旧昌化县昌北区及旧於潜县北部边境除外)、富阳区、萧山区、滨江区、钱塘区(大江东)、桐庐县、建德市(下包、乾潭以东)、绍兴市区(柯桥区、越城区、上虞区)、诸暨市、嵊州市(旧嵊县)、新昌县、余姚市(不含东部河姆渡等镇)、慈溪市(不含东部观海卫等镇)。
甬江小片
甬江小片(或称明州小片)13县市,人口500万。
- 浙江: 宁波市区(江北区、江东区、海曙区、鄞州区、奉化区、鎮海区、北仑区)、宁海县(岔路及其以北)、余姚市(陆埠以东)、慈溪市(观海卫及其以东)、象山县(自北向南由甬江小片向台州片过渡,北部丹城一带可认为属甬江小片),舟山市区(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
其它
江北吴语方面,在毗陵小片中的分布在江北的金沙话,通东话,老岸话被认为是不同时期的江南移民带去的吴语,虽与江南有地理位置的隔閡,但这三种吴语能与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吴语交流,此三种吴语,明显的带有“南中有北”的特点,例如吴语特有的否定词“勿”或“弗”,在这三种方言中,全部官化为“不”,具有浓重吴语特色的词汇“面孔”和“汏”,则官化为“脸”和“洗”。而由清末不断涌入的江南移民带入的海启话,仍能与江南吴语交流,两者基本一致。
人口
母語為北部吳語的人口約有五千萬。114名清代狀元中至少60名來自吳語太湖片地區,超過一半。中国两院院士有超过1/3的来自吴语太湖片,超过9名華人諾貝爾科學獎得主中5名祖籍是吳語太湖片地區,也超過一半。
参考文献
- ^ 北部吴语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www.zgbk.com. [202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8).
- ^ 2.0 2.1 2.2 太湖片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www.zgbk.com. [202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8).
- ^ 3.0 3.1 游汝杰. 吴语方言学.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8. ISBN 978-7544486187.
- ^ 辞海 - 吴语. [2024-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