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光大帝

五顯華光大帝,又稱華光大帝華光元帥五顯靈官五靈官道教神祇

臺南八吉境五帝廟五顯大帝

記載

道藏》中收有《太上洞玄靈寶五顯觀華光本行妙經》[1]

道法術數中,有書「三十三天華光大帝持劍在此」以避邪魅。

馬天君之說

道法會元》卷三十六記有《清徽馬、趙、溫、關四帥大法》,其中馬即為馬天君。另法師施法須馬天君護法時,有馬天君寶誥、馬元帥啟請咒等。

警世通言》第二十七卷〈假神仙大鬧華光廟〉中,有「馬靈官」顯靈,揪出妖孽的事蹟。

《三寶太監西洋記》對馬天君形象描繪道,「只是第一位生得白白的,白如雪:一稱元帥二華光,眉生三眼照天堂。頭戴叉上攢頂帽,五金磚在袖兒(或兜)藏。火車腳下團團轉,馬元帥速赴壇場。[2]

水滸傳》中第三十八回寫「黑旋風」李逵大戰「浪裡白條」張順,贊詩中有「一箇是馬靈官白蛇托化,一箇是趙元帥黑虎投胎」之句,以「馬靈官」來比喻皮膚雪白、水性極佳的張順。

佛教神明之說

人魯應龍著《閒窗括異志》有五顯靈官大帝是華光如來之說。周樹佳《香港諸神:起源、廟宇與崇拜》 認為這實是民間附會之言,為華光如來,是專指佛祖弟子舍利弗

有佛教寺院以為其寺院之伽藍神,如普陀山普濟寺景區普濟禪寺伽藍殿、日本京都黃檗宗大本山萬福寺之伽藍神即是華光大帝(尊稱華光菩薩[3]

西遊記》第九十六回,唐僧稱:“华光菩萨是火焰五光佛的徒弟,因剿除毒火鬼王,降了职,化做五显灵官。”

職能

火神

馬天君傳以三昧真火燒死鬼王,並以三昧真火煉成三角金磚,後收服風火二神、取火車、降火鴉,故視為「火神」,民間信眾常在八、九月時啟建「華光醮」,祈求祛除火災。

 
埤腳五通宮五顯大帝屘帝

行業神

粵劇劇團奉祀馬天君,稱為馬老師傅華光師傅,據說初時廣東人作戲不避忌諱,得罪上天,天神就命馬天君在一夜之間,把所有戲臺燒毀,馬天君不捨,於是託夢教導廣東各戲班,如何祭祀,不要觸怒神靈,從此各梨園平安,於是許多劇團尊馬天君為戲神,本來兩廣各地劇團或奉祀李皇爺田竇二師、葛元帥、賀太尉、郭將軍等戲神,逐漸將該等神祇轉為馬天君的從神

廟宇

中國大陸

福建

  • 福建省福安市穆陽鎮蘇堤村五顯宮
  • 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潭頭鎮嶺南村湖中心靈官院(馬祖山隴境白馬尊王廟、金板境天后宮、青蕃境威武陳元帥廟三廟華光大帝之祖廟,福澳境華光大帝廟雖非該廟分靈亦曾前往進香)[4]
  •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鳳城鎮上林街五通玉封长生府神龙境大帝宫
  •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國强鄉高坑村侯卿庵(嘉義市王靈宮、炳靈宮之祖廟)
  • 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火田鎮西林村五通廟
  • 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霞葛鎮五通村五通宮(彰化大村埤腳五通宮/大村黃厝五行宮之祖廟)
  • 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霞葛鎮莊溪村鎮龍庵
  • 福建省漳州市紹安縣秀篆鎮煥塘村開元院(寺)

廣東

廣西

  •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華光廟(花園村、彭家嶺、黃鶯岩、李家里、上邊村五村共建,已毀)
  •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五通廟(五通街,已毀)
  •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五通廟(莫家里)
  •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五通廟(穿山園)
  •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五通廟(王家里)
  •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馬王廟(竹橋村)
  •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馬帝廟(窰頭村)
  •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大王廟(衛家里,已毀)

香港

九龍

新界

  • 華光祠,位於元朗錦田鄉錦河路四排石。

離島

香港配祀五顯靈官華光大帝場所

香港島
九龍
新界
離島

臺灣和馬祖列島

東南亞奉祀廟宇

  • 新加坡
    • 華光大帝廟(湯申廟):99 Sin Ming Road Sector B, Sin Ming Industrial Estate,Singapore 575586
    • 五福廟(油池村聯合廟):3 Choa Chu Kang Street 51, Singapore 689341
    • 華光神壇

其他區域

參見

参考文献

引用

  1. ^ 太上洞玄靈寶五顯觀華光本行妙經. [2017-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4). 
  2. ^ 《三寶太監西洋記》第十三回 張天師壇依金殿 金碧峰水淹天門
  3. ^ 日本禪宗寺院之宋明伽藍神. [2017-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2). 
  4. ^ 4.0 4.1 劉家國、李仕德、林金炎 (编). 《連江縣志‧人民志‧第五篇宗教‧第三章廟宇簡介》. 連江縣南竿鄉: 連江縣政府. 2014 [2019-07-01]. ISBN 978986043545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5. ^ 楊明崇. 〈顯聖宮顯化堂〉.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2-10-02 [2019-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7) (中文(臺灣)). 
  6. ^ 許淑惠. 〈員林湖水坑集興宮〉.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2-10-10 [2019-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7) (中文(臺灣)).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