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發生於印尼的大地震
(重定向自南亞大海嘯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以及引發的巨大海嘯(在科學界稱為蘇門答臘-安達曼地震[2][3],該次巨大海嘯經常俗稱為南亞大海嘯)發生在當地時間2004年12月26日週日(印尼亞齊省UTC+7上午7點58分55秒,震央位於在印尼蘇門答臘亞齊省西岸160公里,震源深度30公里[4]地震矩規模9.1到9.3[1]。地震引發了高度為15公尺到約30公尺的巨大海嘯,最高的巨大海嘯高度為51公尺。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印度洋引發巨大海嘯的電腦模似示意圖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在印度尼西亚的位置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棉蘭
棉蘭
日期2004年12月26日
發生時間7:58 am
持續時間8分鐘20秒(500秒)
震级Mw9.1-9.3(USGS[1]
震源深度30公里
震中3°19′N 95°51.24′E / 3.317°N 95.85400°E / 3.317; 95.85400
類型大型逆衝區地震
影響地區
最大烈度IX
海嘯第1波高度:15公尺到30公尺
最後高度是:51公尺
傷亡至少有30萬人罹難或者是失蹤、有超過51萬人受傷
在美軍的氣墊船救援到印尼嚴重災區

這次巨大海嘯受災嚴重的地區有印尼亞齊省、泰國鎬立英语Khao Lak普吉島渡假區、斯里蘭卡和印度坦米爾邦,這是因為當天正值聖誕節連假,在泰國渡假區裡旅客的人數非常多,罹難人數和失蹤人數至少有30萬人。

印度洋大地震是在1960年智利大地震(規模9.5)以及在1964年美國阿拉斯加耶穌受難日地震(規模9.2)之後最強烈的一次地震。

地震特性

 
印度洋地震詳情

震央位於在3°19′N 95°51.24′E / 3.317°N 95.85400°E / 3.317; 95.85400,在印尼蘇門答臘島西邊160公里,震源深度是30公里。這裡是“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地震頻發區域。地震本身(排除巨大海嘯)傳至孟加拉印度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泰國美國地質調查局測得該次地震規模是9.1[1],在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也測得了該次地震規模是9.3。

中國科技大學地震學家倪四道領導的團隊,他們监测到,印度洋大地震持續時間为8分鐘20秒(500秒)。在1960年智利大地震卻僅有5分鐘40秒(340秒)。根據科學研究報告指出,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將海洋板塊由蘇門答臘往北切出長達1,600公里的裂縫,這超出预估长度的4倍。

美國西北大學地理學家史坦因和歐卡爾表示,由於地震會釋放出巨大的壓力,在理論上,這個區域在400年內都不會再次出現相同的地震,或是巨大海嘯。在2005年蘇門答臘地震2007年蘇門答臘地震之前,這些科學家都已經精準地預測,這個區域還會有發生大地震和巨大海嘯的機率。

地震釋放的能量

 
高度是10公尺的巨大海嘯和人類高度的比例

芮氏規模9.3的地震釋放的能量就已經超過了美國1個月所消耗能量的總和,這也是颶風伊莎貝爾持續70天所釋放的能量[5]。假設規模1的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有6盎司TNT炸藥。從質能方程推算得知芮氏規模9的地震所釋放的能量也相當有1,000公斤(2,200)物質所内部的能量(相當有反物質中和),它足以在地球上,给每個人煮沸10,000公升的水。

不過南亞大地震所釋放出的能量對地球自轉所造成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雖然沒有精確的數據,但是在理論模型上,南亞大地震卻很有可能讓地球上的1天縮短了3微秒。而且月球潮汐作用每年又讓地球1天增長為15µs,所以南亞大地震對地球的自轉影響很快就可以抵消。另1方面稱南亞大地震也很有可能導致了地軸搖擺有2.5公分(1英寸)。而原本的錢德勒搖擺有的時候還可以達到15公尺[6]。南亞大地震讓整個地球產生1公分的震動[7]

根據1個廣泛採用的地震模型,在印尼蘇門答臘西南方的有一些小島已經向西南移動了20公尺(66英尺)。在印尼北部的頂端位於緬甸板塊(在南邊是巽他板塊)的地區也很有可能向西南方移動了36公尺(118英尺)。除了水平向的位移之外,包括伴隨地震發生的垂直沉降和抬升在隱沒帶上的小島是顯而易見的。

在餘震之後發生的其他地震

印度洋北部的安達曼群島在之後的幾個小時裡有報導了地震規模5.7至6.3的餘震發生。在尼科巴群島也出現了餘震。在南極洲附近的麥覺理島麥夸里島)附近無人居住的地區在該次地震3天之前就發生了芮氏規模8.1的強烈地震。在中國雲南楚雄和雙柏間也在12月26日週日下午又發生芮氏規模5.0的地震。在北京時間2005年1月1日週六下午2點25分,在印尼蘇門答臘島以西海域(北緯5.2度、東經2.3度)再次發生芮氏規模7.0的地震。在震央距離海岸線大約為320公里,距離芮氏規模9.1至9.3的地震的震央大約為410公里。[來源請求]美國阿拉斯加地區在南亞大地震之後又發生地震[8]

在4天之後(12月30日週四),印度尼西亞駐馬來西亞大使Rusdihardjo也表示,印度洋巨大海嘯的嚴重災區、印尼亞齊省的罹難人數很可能會超過40萬人。根據在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Bernama)報導,大使講:在很多的嚴重災害地區,搜救人員至今都還没有去前往執行救援任務。他也指出,印尼政府於通過空中監測發現,米拉務(Meulaboh)、锡默盧島和TapakTuan等地區已經不存在生命的跡象。在印尼蘇門答臘島西部海岸邊上的一些小島甚至都被巨大海嘯淹没而消失了。

美國地震情報局測出的該次地震以及之前和之後世界上發生的大地震[9]:(有顏色的背景為強烈地震)

芮氏規模 日期( UTC時間(/分/ 緯度 經度 深度(km 區域
6.3 2004/12/26 11:05:01 13.542 92.877 10.0 印度地区安达曼群岛
6.2 2004/12/26 10:19:30 13.455 92.791 10.0 印度地区安达曼群岛
5.5 2004/12/26 10:18:13 8.950 93.730 10.0 印度地区尼科巴群岛
6.6 2004/12/26 09:19:59 8.874 92.368 6.4 印度地区尼科巴群岛
5.8 2004/12/26 07:38:25 13.119 93.051 10.0 印度地区安达曼群岛
5.7 2004/12/26 07:07:10 10.336 93.756 10.0 印度地区安达曼群岛
5.7 2004/12/26 06:21:58 10.623 92.323 10.0 印度地区安达曼群岛

7.1

2004/12/26 04:21:29 6.885 92.938 39.7

印度地区尼科巴群岛

6.1 2004/12/26 03:08:42 13.808 92.974 10.0 印度地区安达曼群岛
5.9 2004/12/26 02:59:12 3.177 94.259 10.0 苏门答腊北部西岸海上
6.0 2004/12/26 02:51:59 12.511 92.592 10.0 印度地区安达曼群岛
5.8 2004/12/26 02:36:06 12.139 93.011 10.0 印度地区安达曼群岛
5.8 2004/12/26 02:34:50 4.104 94.184 10.0 苏门答腊北部西岸海上
6.0 2004/12/26 02:22:02 8.838 92.532 10.0 印度地区尼科巴群岛
5.8 2004/12/26 02:15:58 12.375 92.509 10.0 印度地区安达曼群岛
5.9 2004/12/26 01:48:47 5.393 94.423 10.0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

9.1

2004/12/26 00:58:53 3.316 95.854 30

苏门答腊北部西岸海上

5.3 2004/12/24 19:36:39 -19.175 167.704 32.5 瓦努阿图
5.1 2004/12/24 13:39:45 -20.197 -178.777 621.9 斐济地区
5.5 2004/12/24 05:31:45 -50.198 161.269 10.0 麥覺理島岛以北

8.1

2004/12/23 14:59:04

-50.240

160.133 10.0

麥覺理島岛以北

6.1 2004/12/22 21:03:39 -56.079 -124.781 10.0 太平洋东南发源
5.4 2004/12/21 19:46:42 1.628 127.364 119.0 印度尼西亚哈马黑拉岛
5.1 2004/12/21 17:21:09 60.448 -147.549 1.1 阿拉斯加南部
5.6 2004/12/21 15:34:28 42.924 145.419 38.5 日本地区北海道
5.3 2004/12/20 23:02:17 37.022 28.293 29.7 土耳其西部
5.4 2004/12/20 13:12:12 5.369 -101.307 10.0 GALAPAGOS三结合区域
5.0 2004/12/20 03:58:42 -15.200 -75.083 17.9 接近秘鲁海岸
5.2 2004/12/19 22:39:14 55.490 -158.121 24.0 阿拉斯加半岛

傷亡與損失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直接影响的全部国家

這次的地震和海啸已造成超过30万人罹难,当中三分之一是儿童,因为他们於災難環境下的求生能力较低。事发地点位于旅遊热点附近,加上正值圣诞节的旅遊旺季,受災地區聚集了大量的旅客和本地居民,導致許多在沙滩上享受假期的旅客和在海邊工作的當地人被海嘯捲到海底,使不少人在這次地震中成為失蹤者。地震引发巨大的海啸席卷了印度洋沿岸地区,但在太平洋沿岸,只看到海面的轻微起伏。

海啸通常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的海岸,因此濒临太平洋的国家(地区)的政府都建立了有效的海啸预警系统,且为当地人民所熟知。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中部和东部都曾遭遇海啸,如在弗洛勒斯岛(Flores,1992年12月12日)、爪哇(1993年6月3日)和苏拉威西岛(Sulawesi,2000年5月3日)等地的地震后所引起的海啸。苏门答腊岛海岸乃至整个印度洋海岸上次遭遇海啸是在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Krakatoa)爆发所导致的海啸。之所以此次地震和海啸會造成如此重大伤亡,是由于当地人过百年没遇过海啸,又对海啸缺乏认识,更不用说从各种先兆预知海啸将近。而印度洋沿岸各国(地区)也不太重视海啸的威胁,没有建立有效的海啸预警系统。

此次海啸的波及范围达到六个时区之广,仅次于1960年智利大地震所引起的海啸。肯尼亚索马里(东三区)、毛里求斯法属留尼汪塞舌尔(东四区)、马尔地夫(东五区)、印度(印度半时区)、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东六区)、缅甸科科斯群岛(基灵)群岛(缅甸半时区)、印度尼西亚(西部)、泰国(东七区)和马来西亚都遭遇了海啸的衝擊,导致不同程度的人命伤亡和经济损失。

下列是各國的伤亡数字列表和损失记录:

主要受害国统计表
序号 国家 确认死亡 估计死亡 受伤数 失踪数 难民
1   印度尼西亞 234,271 - - 1,240 617,000
2   斯里蘭卡注1 41,008 >50,000 >8,200 3,792[10] 780,000[11]
3   印度 10,749 - - 5,669 638,000
4   泰國[12] 5,395 - 8,457 2,845 58,550
5   索马里 132 >100 - - 54,000[11]
6   緬甸 59 - 45 14 3,000[11]
7   馬爾地夫 82 - - 31 13,000[11]
8   马来西亚 68 - 183 6 8,000[11]
9   坦桑尼亚 10 - - - -
10   塞舌尔 3 - - 7 -
11   孟加拉国 2 - - - -
12   肯尼亚 2 - - - -
13   南非 2 - - - -
14   马达加斯加 1 - - - >1200
总计 ≈292,000 ~230,210[11] ≈510,000 >22,000 300万-500万

注1斯里兰卡的数字包括了政府和泰米尔之虎游击队掌控之区域。

印度尼西亚国家减灾协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印度洋海啸在该国造成的罹難人数达到234,271人,失踪者为1,240人,约44000人需接受救治,另有617000人沦为难民,其中北亚齐有超過5万难民,东亚齐超過1.2万,班达亚齐超過9,000,亚齐查亚县超過15000。亚齐省西南岸17个村庄已消失。而据印度尼西亚驻马来西亚大使说,印尼亚齐省的罹難人数可能超过40万人。

總統苏西洛宣佈國難,將於棉蘭市設立救災站。很多建筑在地震开始时即倒塌,但罹難者大部分是由海啸造成的,特别是在亞齊北苏门答腊省西岸地区。伤亡数字的统计因为叛军自由亚齐运动的存在而变得不可行,那儿几乎没有记者、政府官员或是救援工作者。印度尼西亚官方政府与位于苏门答腊西南海岸的地区失去通讯。

印尼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拨出了首批500亿(约合56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受灾严重的亚齐地区的食品、医药和受难者安葬等紧急事务。

 
大地震产生的海啸巨浪袭向斯里兰卡

已证实有超過41,000人罹難,多数是儿童和老人;780,000人沦为难民。首都機場和港口關閉。海水入侵内陆近2公里。当地媒体报道说由于海水入侵,长期内战留下的许多地雷已经露出地面。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已经宣布全國進入災難狀態。政府对北方受泰米爾之虎叛军控制的地区的情况没有掌控。20,000名军人在政府控制的区域展开救援行动和维持秩序防止抢劫。

海啸导致了一列火车出轨,至少1,400人罹難,比以往任何一次火车出轨事故死亡的人数都多。政府说在南方至少有3,000人罹難,當中至少包括一所有百多名孤兒的孤兒院。泰米尔猛虎游击队的官方网站报道说叛乱地区有1500人罹難。

  印度

 
在金奈的马里纳海滩,大部份地區因為海嘯而水浸。

泰米爾納德邦安得拉邦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共超过5000人罹難,當中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1000多人、本地治里280人、喀拉拉邦121人及安得拉邦61人。数百人失踪(在安得拉邦就有800人)。他们當中大多数是渔业工作人员。很多渔夫無論在家或出海都失踪了。有消息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中央直辖区有3000人罹難,估计另有3万人连同5个村庄在海啸过后消失无踪。

初始的报道暗示在安達曼和尼科巴岛只有很少的人员伤亡,但稍后在尼科巴附近发生的地震使数千人罹難。与尼科巴群島的通讯也中断了。最严重的损伤是在泰米爾納德邦。官方说伤亡1724人,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单在纳加帕蒂南行政区就超过690人,在古达罗尔超过300人,在坎尼亚古马里超过280人,在金奈超过200人。报道说在金奈那儿甚至没有能给直升机降落的地方。在坎尼亚古马里罹難的人包括正在海里进行宗教淨化活動的朝圣者。

被困在Vivekananda Memorial的一個近坎尼亚古马里的小島的700人之中的650人在搜救隊搜索其他人的同時被救出。在马里纳海滩旁的金奈,正在參加各種各樣的水上活動的大人和小孩及在沙灘上作晨早散步的人都被水沖走。

印度當局徵召當地海陸軍及海岸防衛隊參與救援行動,及空投食物往受海嘯影響的災區。泰米爾納德邦及安得拉邦的首長對受海嘯影響的災民表示深切哀痛。12月30日,印度东部地区发生中度地震。印度政府已经向所有遭受海啸袭击地区发布新的警报。

  泰國

 
攝於泰國喀比

泰国内政部说,海啸已经造成5395人罹難,其中约有一半是外国人。另有9457人受伤和2845人失踪。從12月28日起,泰国全国连续降半旗3天72小時以示哀悼。

旅游胜地普吉岛受损严重,特別是面向震央的巴東海灘。機場亦曾因海嘯而一度暫時關閉,但於當晚已經重開。12月29日,法国外交部长米歇尔·巴尼耶抵达普吉岛,为这一地区的法国公民提供协助。PP島有超過200家度假屋被巨浪捲入海中。官方报告已经确认99人罹難1100人受伤。當中大部份都是於浮潛之時被突如其來的巨浪拋高而摔死,不少人更身首異處。而其他的死者主要是到石灰洞探險時,因為海水突然湧入而溺斃或窒息而死。

在泰國當地的死傷者之中也包含了皇家人士,國王拉瑪九世(Rama IX)21歲的外孫蒲美·詹森(Bhumi Jensen)在攀牙府海邊的度假村划水時,被突如其來的巨浪吞噬,他的屍首在隔日才被尋獲並獲得確認。蔻立(Khao Lak)的災情比其他地方更為嚴重。警方相信約有3,000人死於該島度假村內。

 
槟城附近刚被海啸冲击的汽车

68人罹難,當中檳城(Penang)有38人罹難,吉打州(Kedah)有12人,霹靂州(Perak)2人和雪蘭莪(Selangor)1人,另有6人失蹤。首相阿都拉·巴达威宣布取消所有欢庆节目,改成祈祷会[13]

  緬甸

緬甸政府在災後宣佈有36人罹難,大多數都集中在平查魯島(Pyinzalu)、拉普達鎮和伊洛瓦底(Irrawaddy)三角洲,但是根據聯合國官員以及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報導指出,死亡數字已經提升到了90人。

 
马尔代夫首都马累正在遭受海啸带来的洪水泛滥

82人罹難31人失踪并且还有可能增加。数千人无家可归,马尔代夫首都马累三分之二的地方被海水淹没,偏远的底地环礁也受损严重,而一些岛屿也完全淹没。政府宣布该国进入灾难状态。这个由珊瑚礁组成的岛国绝大部分领土海拔不到1公尺。马尔代夫的很多岛已经失去通讯联系,马尔代夫国际机场关闭後已經重新開放,该国政府呼吁国际援助。通讯严重受到影响,救援工作还没有办法开始进行。

3人罹難,7人失踪。

有高約半公尺的海嘯襲擊澳大利亚海岸,造成人群恐慌,但并無實際人员伤亡。

法属留尼旺

位於印度洋以西、非洲東岸的法领岛屿留尼旺,多艘船隻沉没。

有2名兒童罹難。

东非国家索馬利亞中部海岸也受到海啸波及,298人罹難。

其他未直接受损但有国民罹難的国家及地區

這些外籍人士主要是前往熱帶國家度假的西方旅客和定居此地的生意人、學者等。

其他未直接受损但有国民死亡的国家及地區统计表
国家/地区 确认死亡 受伤数 失踪数
  比利时 6 - 73
  巴西 2 - -
  加拿大 5 150
  丹麦 7 - 62
  法國 32 189 <90
  日本 23 - >240
  挪威 12 - 80
  韩国 11 - -
  新西兰 2 - 24
  西班牙 - - 2
  瑞典 52 - 1903
  土耳其 - - 15
  英国[14] 126 5
  美国[15] 33 - 18
  乌拉圭 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16] 6 15 7
  香港[17] 38 >2 2
  德国 60 - 1000
  澳大利亞 17 - 78
  義大利 20 - 338
  瑞士 23 - 400
  澳門[16] - - 1
  芬兰 15 - 177
  菲律賓 5 4 13
  南非 10 - 722
  新加坡[18] 9 - 15
  奥地利 10 - 540
  葡萄牙 - - 19
  羅馬尼亞 - - 8
  俄羅斯 2 - 2
  克罗地亚 - - 1
  捷克 1 - 15
  希腊 - - 7
  匈牙利 - - 5
  冰島 - - 11
  馬爾他 - - 1
  墨西哥 2 - 1
  荷蘭 7 - >30
  葡萄牙 - - 8
  土耳其 1 - 9
  以色列 4 - 3
  阿根廷 2 - -
  爱尔兰 1 - 9
  哥伦比亚 1 - -
  智利 1 - -
  烏克蘭 - - 17
  白俄羅斯 - - 5
  盧森堡 - - 3
  爱沙尼亚 - - 3
  文莱 - - 2
  拉脫維亞 - - 1
总计 2230 [19] 1497 >9000

非受灾国游客罹難人数达2,230人(泰国方面的统计)。共有约7,000名外国游客失踪。由於在很多災區的罹難者實在太多,又擔心爆發瘟疫,大批未辨明身份的屍體被倉促掩埋,所以罹難人數僅是粗略估計。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和马尔代夫全国或部分地区都被当地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瑞典宣布2005年1月1日为全国哀悼日,瑞典全国将降半旗为在东南亚海啸中的遇难者致哀。香港宣布取消原定于2004年12月31日、2005年1月1日及1月2日的烟火表演以悼念这次灾难。1月5日中午,欧盟25个成员国的约4.5亿公民全体暂停手头工作,为印度洋海啸灾难的遇难者默哀3分钟。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博尔基亚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莫哈末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都在事发后曾到亚齐目睹灾情[20]

人道救援

 
支援聯合協助行動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氣墊登陸艇直昇機
 
印尼的發放糧食情況

联合国當時宣布展开「有史以来最大支出的一次跨国救灾行动」。各国政府和非官方组织都发起大型的赈灾筹款活动和提供各种帮助,尽力避免伤亡数字进一步急剧成倍上升。红新月会及红十字会联合国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民國等都对灾区提供或准备提供援助。

联合国提供了8100万美元的援助。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合計共對受災國家捐助約新台幣5000万台幣(約美金168万)。[2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受灾国家提供价值5亿2163万人民币(約美金7500万)的救援物资和现汇。美国决定捐助3亿5000万美元,已向印度、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每个国家提供了10万美元,并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向受灾国家提供了400万美元的援助,並且派出直升机和12艘軍艦前赴救援。日本決定捐助300万美元。欧盟決定捐助5300万欧元,其中德国已保证提供300万欧元。匈牙利向受灾国派出救援小组并提供了价值约合39万美元的救援物资。日本會提供价值4000万美元的救援物资。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共决定捐助2200万美元。澳大利亚提供了4600万美元的援助。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救難隊也已經啟程前往災區協助救災。谷歌也建立了一个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详情及捐款的网页[22]

但是到海嘯後兩週年,部分捐助仍未兌現[23],亦有國家指部分給予泰國的捐款不知所踪[24]

部分承诺捐款最多的国家和组织

(只是承诺,部分尚未完全兌現)

地区 政府 非政府组织和公众
  澳大利亞 AUD10亿$8.16亿) $1亿
  日本 $5亿[25] ?
  美国 $3亿5000万(已包含救援费用) 7000美元
世界银行 $2亿5000万 -
  英国 £5000万($9600万) £4500万($8700
  瑞典 SEK 5亿($7500万) ?
  西班牙 €5100万($6900万) ?
  中华人民共和国 CNY 6亿8000万($8300万) CNY 2亿2000万
  中華民國 $5000万美金 15.87億台幣[26]
  法國 €4200万($5700万) ?
  丹麦 DKK 300m($5495万) $370万
  加拿大 CAD 5800万($4800万),并对受灾亚洲国家的债务延期偿付[27] CAD850万($700万)
  欧盟 €3300万($4400万) -
  荷蘭 €2700万($3600万) ?
  德国 €2000万($2600万) ?
  瑞士 CHF 2700万($2380万) CHF 2100万($1850万)
  挪威 NOK 1亿($1640万) ?
  爱尔兰 €1200万 超过€300万[28]
  葡萄牙 €800万($1090万) ?
  沙烏地阿拉伯 $1000万 ?
  香港 HKD5000万($641萬) HKD11億[29]
  義大利 € 300万($390万) €1270万($1720万)短信捐赠
  芬兰 $340万 ?
  科威特 $210万 ?
  阿联酋 $200万 ?
  新加坡 $120万 ?

最多的个人和慈善组织捐助

捐献最多的公司

(單位:美元;原始数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輝瑞製藥(Pfizer) $3500萬($1000萬現金;$2500萬藥物)
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1000萬
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 $500萬($100萬現金;$400萬藥物)
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 $500萬
雅培(Abbott Laboratories) $200萬另加藥物
微软公司(Microsoft) $350萬[30]
花旗銀行(Citigroup) $300萬[31]
瑞銀華寶(UBS AG) $300萬[32]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300萬
蜆殼公司(Royal Dutch/Shell Group) $300萬[33]
思科系统公司(Cisco) $250萬[34]
沃尔玛超市(Wal-Mart) $200萬[35][36]
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 $200萬另加藥物
沃達豐(Vodafone) 100萬英磅($195萬)
Tetra Laval Group $150萬(包括流質食品)[37]
波音公司(Boeing) $100萬
耐克 $100萬
华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100萬[38]
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 $100萬
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 $100萬
ING集團(ING) $100萬[39]
First Data Corp. $100萬[40]
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100萬[41]
滙豐銀行(HSBC) $100萬[42]
澳洲航空(Qantas) 100萬澳幣另加航空服務[43]
拜耳股份公司(Bayer) €,1300萬 ,[44]
雀巢(Nestle) CHF 73萬瑞士法郎[45]
家得宝(The Home Depot) $50萬 [46]
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 $50萬 [47]
家乐福(Carrefour) €34萬 [48]
日立(Hitachi) 2000萬日圓 [49]
香港地鐵(MTR) 2005年1月1日期間會抽出每程車費的HK$0.5作捐款用途
Fonterra 為受影響地區提供奶粉和嬰兒奶粉

预警系统

印度洋和大西洋都尚未像太平洋般有地區性的海嘯預警系統。在太平洋地區,一系列的感應器已經連接到監察中心,所以當地媒體可以警告民眾在海嘯到達之前到高地避難。這個系統在1965年,因為1964年耶穌受難日地震帶來的海嘯而建立的。泰國是太平洋海嘯預警系統的成員,但是她帶有感應器的浮標都設在東岸。一個在震央南面的監測站偵測到一英尺高的海嘯移住澳洲的方向。然而,在考麗瑪省曼薩尼約市,測量出海嘯造成的2.6米海浪却向著墨西哥推進。美國地质调查所認為如果區內已建立監測和預警系統,可以減少人命損失,尤其是像斯里蘭卡印度等在初次地震後有三個小時或者更多的時間疏散的地區,因為系統性疏失依舊造成嚴重傷亡。再者,在太平洋已知有機會發生海嘯的情況下,退潮令人意識到巨浪將至。在印度洋地區,這次罕見現象已經通報給到包括海岸觀光的游客在內的人參考。除此之外,印度和斯里蘭卡關于地震的研究進程過慢導致過遲發出警告。

在這次地震之後,印度政府決定安裝有關儀器預警將來發生的海嘯和結合其他國家分享海嘯情報。馬來西亞政府亦打算與區內國家一起建立一套海嘯預警系統。[50]

環保问题

不少專家都指出,這次大地震引起的海嘯所造成的巨大傷亡,與當地的環境保護策略分不開。

舉例說:這次受災打擊最嚴重的兩個地區泰國和斯里蘭卡,都有因為過度開發而破壞海岸生態的記錄。泰國的普吉為了發展旅遊業,而把海岸的紅樹林砍伐,開發成度假區,而多年前因拍攝電影《迷幻沙灘》成名,导致大量旅客涌入而生态被嚴重破壞的PP島最為嚴重;而斯里蘭卡因為過度開發而導致水災,但由於修復工作未能在海嘯前完成,結果對當地造成雙重打擊。反而十年前不斷受颶風威脅的孟加拉,由於風災過後當地重新種植防風林及回復海岸生態,使海岸得到珊瑚礁及紅樹林的保護,從而減輕當地所受到的損害。為防範將來可能發生的大地震,泰国政府已在各個重災區重新種植百多棵大樹,以希望卸去地震帶來的海嘯所造成的衝擊,從而減輕損害。

影視作品

相關

参见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M 9.1 - off the west coast of northern Sumatra. USGS. [2018-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6). 
  2. ^ Lay, T., Kanamori, H., Ammon, C., Nettles, M., Ward, S., Aster, R., Beck, S., Bilek, S., Brudzinski, M., Butler, R., DeShon, H., Ekström, G., Satake, K., Sipkin, S., The Great Sumatra-Andaman Earthquake of 26 December 2004, Science, 308, 1127–1133, doi:10.1126/science.1112250, 2005
  3. ^ Tsunamis and Earthquakes: Tsunami Generation from the 2004 Sumatra Earthquake — USGS Western Coastal and Marine Geology. Walrus.wr.usgs.gov. [12 August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2). 
  4. ^ Nalbant, S., Steacy, S., Sieh, K., Natawidjaja, D., and McCloskey, J. "Seismology: Earthquake risk on the Sunda trenc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ture. Vol. 435, No. 7043, 756–757. 9 June 2005. Accessed 16 May 2009. 18 May 2009.
  5. ^ Japanese Shipwreck Adds To Evidence Of Great Cascadia Earthquake In 1700. Science Daily. [2003-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7) (英语). 
  6. ^ Sam Schechner. Earthquakes vs. the Earth's Rotation - How major tremors alter the planet's wobble.. Washington Post. [2004-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28) (英语). 
  7. ^ Walton, Marsha. "Scientists: Sumatra quake longest ever recorde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NN. 20 May 2005
  8. ^ West, Michael; Sanches, John J.; McNutt, Stephen R. "Periodically Triggered Seismicity at Mount Wrangell, Alaska, After the Sumatra Earthquak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cience. Vol. 308, No. 5725, 1144–1146. 20 May 2005.
  9. ^ USGS. [2004-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29). 
  10. ^ 信莲. 斯里兰卡海啸死亡人数超过3万,85万人无家可归. 中國日報. 2005-01-03 [2015-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6) (中文(中国大陆)).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联合国公布各海啸受灾国情况. 新浪新聞. 2005-01-06 [2015-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2) (中文(中国大陆)). 
  12. ^ 李国田. 泰国政府公布海啸灾情 共有5395人死亡. 新華網. 2005-04-20 [2015-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2) (中文(中国大陆)). 
  13. ^ 流金年代(第22篇)‧ 2004年 南亚大海啸 夺30万人命 中國報. 中國報 China Press. [2020-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3) (美国英语). 
  14. ^ 英举行仪式悼海啸死者. 杭州日报. [2005-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19) (中文(简体)). 
  15. ^ 美官员称有2600名美公民在海啸灾难中下落不明. 国际在线. [2005-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01) (中文(简体)). 
  16. ^ 16.0 16.1 14名中国公民在泰国海啸中遇难42人失踪(名单). 中新网. [2005-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06) (中文(简体)). 
  17. ^ 再有三港人南亞海嘯罹難. 香港新聞網. [2005-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04) (中文(繁體)). 
  18. ^ 存档副本. [2007-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23). 
  19. ^ 印度洋地震和海啸遇难人数升至12.5万以上_新闻中心_新浪网. News.sina.com.cn. [2018-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2). 
  20. ^ Australian PM sees ravaged Aceh. BBC News. 2005-02-02 (英语). 
  21. ^ 南亞大海嘯捐募活動彙整表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2-07-14,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05.8.15
  22. ^ 存档副本. [2004-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29). 
  23. ^ 海嘯捐款多未兌現. 蘋果日報. [2006-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14) (中文(繁體)). 
  24. ^ 七國質疑泰國海嘯捐款去向. 大公報. [2006-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中文(繁體)). 
  25. ^ Japan raises aid to $500 million. CNN.com. [2008-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8) (英语). 
  26. ^ 世界第八 拼愛心 我捐16億 | 蘋果新聞網 | 蘋果日報. 蘋果新聞網. 2005-01-02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1) (中文(臺灣)). 
  27. ^ Canada suspends debt for tsunami-hit countries. CTVglobemedia Publishing Inc. [2008-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1-02) (英语). 
  28. ^ Taoiseach pledges €10m in aid. RTÉ Commercial Enterprises Limited. [2008-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6) (英语). 
  29. ^ 南亞海嘯捐款 港突破11億. 香港經濟日報. [2005年3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4月2日) (英语). 
  30. ^ Microsoft Commits $3.5 Million to Tsunami Relief Efforts. Hostreview.com. [2004-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1-02) (英语). 
  31. ^ Citigroup Contributes USD$3 Million to South Asia Tsunami Tragedy Relief Effort. Citigroup. [2004-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5) (英语). 
  32. ^ Unglaubliche Solidarität. blick.ch. [2004-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1-01) (德语). 
  33. ^ Shell response to Tsunami disaster in Asia. Shell Centre - Media Relations. [2004-12-31] (英语). [永久失效連結]
  34. ^ Cisco Systems Issues Statement on Company Relief Efforts for Dec. 26 Earthquake and Tsunami. Cisco. [2004-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2-30) (英语). 
  35. ^ Wal-Mart, SAM'S CLUB Join Tsunami Relief Efforts. Wal-Mart. [2004-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2) (英语). 
  36. ^ Wal-Mart, SAM'S CLUB Join Tsunami Relief Efforts. Wal-Mart. [2004-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英语). 
  37. ^ Tetra Laval and Tetra Pak provide support for Tsunami disaster relief. Tetra Laval. [2004-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14) (英语). 
  38. ^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donates $1 million to Tsunami relief efforts. Mickey News. [2004-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20) (英语). 
  39. ^ ING contributes USD 1 million to regions hit by tsunami. ING集團. [2004-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英语). 
  40. ^ First Data Western Union Foundation Donates US$1 Million to Aid Victims of Asia Tsunamis. First Data Corporation. [2004-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0-27) (英语). 
  41. ^ GM - 2005 CRR: Economic: Community Investment: Performance. GM. [200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2) (英语). 
  42. ^ HSBC pledges $1 million to tsunami appeal. HSBC. [200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3) (英语). 
  43. ^ Qantas Statement on Tsunami Relief. Qantas Airways Limited ABN 16 009 661 901. [2004-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7) (英语). 
  44. ^ Why Donations are so Important. Bayer AG. [2008-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0) (英语). 
  45. ^ Summing-up Nestlé's response to the tsunami disaster. Société des Produits Nestlé S.A. [2005-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3) (英语). 
  46. ^ Disaster Preparedness, Response and Rebuilding. Homer TLC, Inc. [200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2-13) (英语). 
  47. ^ Texas Instruments Makes $500,000 Donation to Aid Tsunami Relief Efforts.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2004-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1-12) (英语). 
  48. ^ INDONESIAN floods: The Group's involvement in action in Djakarta. Carrefour. [2007-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27) (英语). 
  49. ^ South Asia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isaster Relief. Hitachi, Ltd. [2005-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2-05) (英语). 
  50. ^ 存档副本. [2017-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1). 

外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