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開國侯列表 (功臣)

本列表列出南北朝南朝劉宋南齊南梁南陳的功臣開國侯。

晉安帝始封

安復國

安復國(406年—479年)[1][2]
以匡復晉室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復縣開國侯 王元德 406年追封
2 安復縣開國侯 王方回 王元德子
齊受禪,國除

東興國

東興國(406年—465年)[3]
以匡復晉室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東興縣開國侯 劉懷肅 406年—407年
2 東興縣開國侯 劉蔚祖 劉懷肅弟子
3 東興縣開國侯 劉道存 ?—465年 劉蔚祖子
伏誅,國除

鄱陽國

鄱陽國(406年—?)[4]
以匡復晉室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鄱陽縣開國侯 孟懷玉 406年—415年
2 鄱陽縣開國侯 孟元 孟懷玉子
無子,國除

西昌國

西昌國(406年—479年)[5][6]
以匡復晉室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西昌縣開國侯 威侯 檀祗 406年—418年
2 西昌縣開國侯 檀獻 檀祗子
3 西昌縣開國侯 檀朗 檀獻弟
4 西昌縣開國侯 檀宣明 檀朗子
5 西昌縣開國侯 檀逸 ?—479年 檀宣明子
齊受禪,國除

巴丘國/宜陽國

巴丘國(406年—412年)/宜陽國(412年—?)[7][8]
以匡復晉室之功封,食邑500戶→700戶→1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巴丘縣開國侯→宜陽縣開國侯 檀韶 406年—421年
2 宜陽縣開國侯 檀緒 檀韶子
無子,國除

新淦國

新淦國(411年—?)[9][8]
以討盧循之功封,食邑?戶→22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淦縣開國侯 桓侯 王仲德 411年—438年
2 新淦縣開國侯 王正脩 王仲德子

候官國

候官國(411年—479年)[10][11]
以討盧循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候官縣開國侯 孫處 411年追封
2 候官縣開國侯 孫宗世 411年—? 孫處子
3 候官縣開國侯 孫欽公 孫宗世子
4 候官縣開國侯 孫彥祖 ?—479年 孫欽公子
齊受禪,國除

龍編國

龍編國(411年—?)[12][8]
以討盧循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龍編縣開國侯 杜慧度 411年—423年
2 龍編縣開國侯 杜弘文 ?—427年 杜慧度子
3 龍編縣開國侯

豐城國

豐城國(413年—479年)[13][14]
以平蜀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豐城縣開國侯 朱齡石 413年—418年
2 豐城縣開國侯 朱景符 朱齡石子
3 豐城縣開國侯 朱祖宣 朱景符子
4 豐城縣開國侯 朱隆 ?—479年 朱祖宣弟
齊受禪,國除

監利國

監利國(414年—479年)[15][16]
以討徐道覆之功封,食邑7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監利縣開國侯 劉遵 414年追封
2 監利縣開國侯
齊受禪,國除

宋武帝始封

南城國

南城國(420年—?)[8][17]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城縣開國侯 肅侯 劉懷慎 420年—424年
2 南城縣開國侯 劉德願 劉懷慎子
有罪,國除

佷山國

佷山國(420年—426年)[8]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佷山縣開國侯 到彥之 420年—426年
進封建昌縣開國公

曲江國

曲江國(420年—?)[18]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曲江縣開國侯 向靖 420年—421年
2 曲江縣開國侯 向植 向靖子
3 曲江縣開國侯 向楨 向植弟
有罪,國除

建安國

建安國(420年—?)[8][19]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安縣開國侯 劉粹 420年—427年
2 建安縣開國侯 劉曠之 劉粹子
3 建安縣開國侯 劉琛 劉曠之子
無子,國除

霄城國

霄城國(420年—479年)[8][20][21]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霄城縣開國侯 趙倫之 420年—428年
2 霄城縣開國侯 肅侯 趙伯符 趙倫之子
3 霄城縣開國侯 趙伯符子
4 霄城縣開國侯 趙勗 趙伯符孫
齊受禪,國除

龍陽國

龍陽國(420年—479年)[22][23]
以征關洛之功封,食邑1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龍陽縣開國侯 壯侯 王鎮惡 420年追封
2 龍陽縣開國侯 王靈福 420年—? 王鎮惡子
3 龍陽縣開國侯 王述祖 王靈福子
4 龍陽縣開國侯 王叡 ?—479年 王述祖子
齊受禪,國除

宋文帝始封

新建國

新建國(432年—479年)[24][25][26]
以誅徐羨之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建縣開國侯 宣侯 王華 432年追封
2 新建縣開國侯 定侯 王嗣 432年—? 王華子
3 新建縣開國侯 王長 ?—466年 王嗣子
4 新建縣開國侯 王終 466年—475年 王長弟
3 新建縣開國侯 王長 475年—479年
齊受禪,國除

豫寧國

豫寧國(432年—479年)[24][27][28][29]
以誅徐羨之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豫寧縣開國侯 文侯 王曇首 432年追封
2 豫寧縣開國侯 愍侯 王僧綽 432年—453年 王曇首子
3 豫寧縣開國侯 王儉 ?—479年 王僧綽子
齊受禪,進封南昌縣開國公

宋孝武帝始封

洮陽國

洮陽國(453年—479年)[30][31][32]
以討劉劭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洮陽縣開國侯 肅侯 宗愨 453年—465年
2 洮陽縣開國侯 宗羅雲 宗愨子
3 洮陽縣開國侯 宗元寶 ?—479年 宗羅雲子
齊受禪,國除

益陽國

益陽國(453年—454年)[30][33]
以討劉劭之功封,食邑1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益陽縣開國侯 徐遺寶 453年—454年
伏誅,國除

平固國

平固國(453年—479年)[30][34]
以討劉劭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固縣開國侯 沈法系 453年—?
齊受禪,國除

陽新國

陽新國(453年—479年)[30][35]
以討劉劭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陽新縣開國侯 顧彬之 453年—?
齊受禪,國除

零陽國

零陽國(453年—459年)[36]
以討劉劭之功封,食邑500戶→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零陽縣開國侯 劉季之 453年—459年
伏誅,國除

東昌國

東昌國(453年—?)[37]
以討劉劭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東昌縣開國侯 文穆公 劉延孫 453年—462年
2 東昌縣開國侯 劉質 劉延孫子
有罪,國除

建城國

建城國(453年—458年)[38]
以討劉劭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城縣開國侯 顏竣 453年—458年
有罪,國除

夷道國

夷道國(453年—454年)[39]
以討劉劭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夷道縣開國侯 張暢 453年—454年
有罪,國除

汝南國

汝南國(453年—454年)[40]
以討劉劭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汝南縣開國侯 蔡超 453年—454年
伏誅,國除

南鄉國/武昌國

南鄉國(454年—458年)/武昌國(458年—465年)[41]
以討魯爽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鄉縣開國侯→武昌縣開國侯 薛安都 454年—465年
有罪,國除

益陽國

益陽國(454年—479年)[42][43]
以討劉義宣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益陽縣開國侯 壯侯 垣護之 454年—464年
2 益陽縣開國侯 垣承祖 垣護之子
3 益陽縣開國侯 垣顯宗 ?—479年 垣承祖子
齊受禪,國除

南昌國

南昌國(454年—479年)[44][45][46]
以討劉義宣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昌縣開國侯 貞侯 朱脩之 454年—464年
2 南昌縣開國侯 朱雍 ?—479年 朱脩之子
齊受禪,國除

曲江國

曲江國(454年—479年)[47][48]
以討劉義宣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曲江縣開國侯 莊公 王玄謨 454年—468年
2 曲江縣開國侯 王繢 ?—479年 王玄謨孫
齊受禪,國除

康樂國

康樂國(454年—479年)[49][50]
以討劉義宣之功封,食邑600戶→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康樂縣開國侯 忠成公 劉秀之 454年—464年
2 康樂縣開國侯 劉景遠 劉秀之子
3 康樂縣開國侯 劉雋 ?—479年 劉景遠子
齊受禪,國除

宜陽國

宜陽國(454年—465年)[51]
以討臧質之功封,食邑8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宜陽縣開國侯 柳叔仁 454年—465年
伏誅,國除

山陽國

山陽國(459年—?)[52]
以討劉誕之功封,食邑45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山陽縣開國侯 周滿 459年—?

冠軍國

冠軍國(461年)[53]
以討劉休茂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冠軍縣開國侯 薛繼考 461年
伏誅,國除

宋前廢帝始封

永昌國

永昌國(465年)[54]
食邑6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昌縣開國侯 劉道隆 465年
伏誅,國除

始安國

始安國(465年)[55]
食邑6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始安縣開國侯 宗越 465年
伏誅,國除

建安國

建安國(465年)[56]
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安縣開國侯 沈文季 465年
以例削封

永陽國

永陽國(465年)[57]
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陽縣開國侯 沈文耀 465年
以例削封

東興國

東興國(465年)[58]
以預誅戮群公之功封,食邑500戶→6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東興縣開國侯 沈攸之 465年
以例削封

宋明帝始封

應城國

應城國(465年—471年)[59][60]
以誅劉子業之功封,食邑1000戶→12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應城縣開國侯 壽寂之 465年—471年
伏誅,國除

汝南國

汝南國(465年—479年)[59][61][62]
以誅劉子業之功封,食邑800戶→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汝南縣開國侯 姜產之 465年—467年
2 汝南縣開國侯
齊受禪,國除

建城國

建城國(465年—477年)[59][63]
以誅劉子業之功封,食邑800戶→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城縣開國侯 阮佃夫 465年—477年
伏誅,國除

吳平國

吳平國(465年—479年)[59][64][65]
以誅劉子業之功封,食邑500戶→6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吳平縣開國侯 王道隆 465年—474年
2 吳平縣開國侯 王法貞 ?—479年
齊受禪,國除

陽城國

陽城國(465年—?)[59]
以誅劉子業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陽城縣開國侯 淳于文祖 465年—?

新渝國

新渝國(465年—479年)[59][66][67]
以誅劉子業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渝縣開國侯 李道兒 465年—468年
2 新渝縣開國侯
齊受禪,國除

劉陽國

劉陽國(465年—479年)[59][68]
以誅劉子業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劉陽縣開國侯 繆方盛 465年—?
齊受禪,國除

曲陵國/某國

曲陵國(465年—470年)/某國(470年—?)[59][69]
以誅劉子業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曲陵縣開國侯 周登之 465年—?

某國

某國(465年)[70]
以參謀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某縣開國侯 柳光世 465年
有罪,國除

秭歸國/建安國

秭歸國(466年—468年)/建安國(468年—479年)[71][72]
以討赭圻賊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秭歸縣開國侯 忠侯 殷孝祖 466年追封
2 建安縣開國侯 殷慧達 ?—479年 殷孝祖從兄子
齊受禪,國除

作唐國

作唐國(466年—479年)[73][74][75]
以討鄧琬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作唐縣開國侯 張興世 466年—478年
齊受禪,國除

遷陵國

遷陵國(466年—479年)[73][76][77]
以討鄧琬之功封,食邑8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遷陵縣開國侯 佼長生 466年—469年
2 遷陵縣開國侯
齊受禪,國除

孝寧國

孝寧國(466年—479年)[73][78][79]
以討鄧琬之功封,食邑6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孝寧縣開國侯 全景文 466年—479年
齊受禪,國除

羅國

羅國(466年—477年)[73][80]
以討鄧琬之功封,食邑6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羅縣開國侯 孫超之 466年—477年
伏誅,國除

順陽國

順陽國(466年—479年)[73][81][82]
以討鄧琬之功封,食邑6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順陽縣開國侯 剛侯 劉亮 466年—472年
2 順陽縣開國侯
齊受禪,國除

新野國

新野國(466年—479年)[73][83][84]
以討鄧琬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野縣開國侯 壯侯 劉靈遺 466年—474年
2 新野縣開國侯 ?—479年
齊受禪,國除

平陽國

平陽國(466年—479年)[73][85][86]
以討鄧琬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陽縣開國侯 平侯 蔡那 466年—472年
2 平陽縣開國侯
齊受禪,國除

臨蒸國/雲杜國

臨蒸國(466年—476年)/雲杜國(476年—479年)[73][87][88]
以討鄧琬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蒸縣開國侯→雲杜縣開國侯 烈侯 段佛榮 466年—476年
2 雲杜縣開國侯 ?—479年
齊受禪,國除

武當國

武當國(466年—479年)[89][90]
以討鄧琬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武當縣開國侯 江方興 466年追封
2 武當縣開國侯
齊受禪,國除

建興國

建興國(466年—?)[91]
以討卜天生之功封,食邑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興縣開國侯 宿僧護 466年—?

綏安國/邵陵國

綏安國(466年—468年)/邵陵國(468年—?)[92]
以為劉胡所害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綏安縣開國侯 武念 466年追封
2 邵陵縣開國侯

竟陵國/東興國

竟陵國(466年—468年)/東興國(468年—471年)[93]
以東討之功封,食邑1000戶→1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竟陵縣開國侯→東興縣開國侯 吳喜 466年—471年
伏誅,國除

江安國

江安國(466年—479年)[94][95]
以討袁顗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江安縣開國侯 懿公 王景文 466年—472年
江安世子 恭世子 王絢 王景文長子
2 江安縣開國侯 王婼 ?—479年 王絢子
齊受禪,國除

建興國

建興國(466年—467年)[96]
以屢經戎事之功封,食邑7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興縣開國侯 戴明寶 466年—467年
削增封爵為男

鄱陽國

鄱陽國(467年—479年)[97][98]
以討殷琰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鄱陽縣開國侯 忠昭公 劉勔 467年—474年
2 鄱陽縣開國侯 劉悛 ?—479年 劉勉子
齊受禪,國除

艾國/中宿國/霄城國

艾國(467年—478年)/中宿國(478年—479年)/霄城國(479年—502年)[99][100][98]
以討殷琰之功封,食邑400戶→1000戶→2000戶→22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艾縣開國侯→中宿縣開國侯→霄城縣開國侯 敬侯 劉懷珍 467年—482年
2 霄城縣開國侯 劉景煥 劉懷珍孫
梁受禪,國除

樂鄉國

樂鄉國(467年—494年)[99][101]
以討殷琰之功封,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樂鄉縣開國侯 定侯 垣閎 467年—487年
2 樂鄉縣開國侯 垣憘伯 ?—494年 垣閎子
伏誅,國除

孝昌國

孝昌國(467年—474年)[102]
以破薛索兒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孝昌縣開國侯 張永 467年—474年
有罪,國除

安浦國

安浦國(467年—477年)[103]
以從張永諸軍征討之功封,食邑2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浦縣開國侯 朱幼 467年—477年
伏誅,國除

新城國

新城國(468年—469年)[104]
以破拔式等馬步數萬人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城縣開國侯 沈文秀 468年—469年
入魏,國除

西陽國

西陽國(469年—474年)[105]
以薛索兒之功封,食邑600戶→8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西陽縣開國侯 蕭道成 469年—474年
進爵為公

宋後廢帝始封

襄陽國

襄陽國(474年—478年)[106]
以討劉休範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襄陽縣開國侯 張敬兒 474年—478年
進封襄陽郡開國公

聞喜國

聞喜國(474年—478年)[107]
以討劉休範之功封,食邑1200戶→17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聞喜縣開國侯 黃回 474年—478年
進封安陸郡開國公

孱陵國

孱陵國(474年—479年)[108][109]
以討劉休範之功封,食邑17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孱陵縣開國侯 貞肅侯 任農夫 474年—477年
齊受禪,國除

豐城國

豐城國(474年—494年)[110][14]
以討桂陽賊之功封,食邑1000戶→16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豐城縣開國侯 陳顯達 474年—494年
進爵為公

雩都國

雩都國(475年—479年)[111][112]
食邑1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雩都縣開國侯 褚淵 475年—479年
齊受禪,進封南康郡開國公

筑陽國

筑陽國(476年—?)[113]
以討劉景素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筑陽縣開國侯 張倪奴 476年—?

竟陵國

竟陵國(477年—502年)[114][115]
以勳封,食邑?戶→2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竟陵縣開國侯 薛淵 477年—494年
2 竟陵縣開國侯
梁受禪,國除

宋順帝始封

重安國

重安國(477年—479年)[116][117]
以誅劉昱之功封,食邑1300戶→2500戶→3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重安縣開國侯 王敬則 477年—479年
齊受禪,進封尋陽郡開國公

義成國/平都國

義成國(477年—479年)/平都國(479年—498年)[118][119]
以討劉遐之功封,食邑1000戶→12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義成縣開國侯→平都縣開國侯 張瑰 477年—498年
有罪,國除

聞喜國

聞喜國(478年—479年)[120]
以討沈攸之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聞喜縣開國侯 蕭賾 478年—479年
進爵為公

貞陽國

貞陽國(478年—479年)[121][122]
以討沈攸之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貞陽縣開國侯 柳世隆 478年—479年
齊受禪,進爵為公

興平國/建昌國

興平國(478年—479年)/建昌國(479年—502年)[123][124]
以討沈攸之之功封,食邑1000戶→12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興平縣開國侯→建昌縣開國侯 壯侯 戴僧靜 478年—491年
2 建昌縣開國侯
梁受禪,國除

略陽國/建昌國

略陽國(478年—479年)/西豐國(479年—502年)[125][126]
食邑1000戶→1200戶→1700戶→19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略陽縣開國侯→西豐縣開國侯 忠憲公 沈文季 478年—499年
梁受禪,國除

齊高帝始封

康樂國

康樂國(479年—502年)[127]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康樂縣開國侯 肅侯 李安民 479年—486年
2 康樂縣開國侯
梁受禪,國除

望蔡國

望蔡國(479年—483年)[128]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700戶→1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望蔡縣開國侯 垣崇祖 479年—483年
伏誅,國除

新建國

新建國(479年—502年)[129]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建縣開國侯 質侯 蘇侃 479年
1 新建縣開國侯
梁受禪,國除

湘南國

湘南國(479年—502年)[130]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湘南縣開國侯 肅侯 呂安國 479年—490年
2 湘南縣開國侯
梁受禪,國除

寧都國

寧都國(479年—494年)[131]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000戶→1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寧都縣開國侯 王廣之 479年—494年
進封應城縣開國公

臨湘國

臨湘國(482年—502年)[132][133][134][135]
以佐命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湘縣開國侯 懿侯 蕭順之 482年—492年
2 臨湘縣開國侯 蕭懿 494年—500年 蕭順之長子
被东昏侯所杀,国除。梁受禪,追封長沙郡王

齊武帝始封

新吳國

新吳國(483年—502年)[136][137]
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吳縣開國侯 忠侯 蕭景先 483年—487年
2 新吳縣開國侯 蕭志 ?—502年
梁受禪,國除

沌陽國

沌陽國(488年—502年)[138]
食邑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沌陽縣開國侯 周盤龍 488年—493年
2 沌陽縣開國侯
梁受禪,國除

齊海陵王始封

曲江國

曲江國(494年)[139]
以廢鬱林王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曲江縣開國侯 王晏 494年
進爵為公

枝江國

枝江國(494年)[140]
以廢鬱林王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枝江縣開國侯 徐孝嗣 494年
進爵為公

齊明帝始封

安復國

安復國(494年—495年)[141]
以定策之功封,食邑500戶→9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復縣開國侯 蕭誕 494年—495年
伏誅,國除

西昌國

西昌國(494年—495年)[142]
以定策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西昌縣開國侯 蕭誄 494年—495年
伏誅,國除

臨汝國

臨汝國(494年—499年)[143]
以定策之功封,食邑1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汝縣開國侯 蕭坦之 494年—499年
進爵為公

安陸國

安陸國(494年—499年)[144]
以定策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陸縣開國侯 江祏 494年—499年
伏誅,國除

龙阳國

龙阳國(?—495年)[145]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龙阳縣開國侯 王朗 ?—495年
降魏,國除

監利國

監利國(495年—502年)[146]
以定策之功封,食邑7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監利縣開國侯 曹虎 495年—499年
梁受禪,國除

南豐國

南豐國(495年—502年)[147]
以定策之功封,食邑6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豐縣開國侯 蕭穎冑 495年—501年
梁受禪,進封巴東郡開國公

齊東昏侯始封

平都國

平都國(499年)[148]
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都縣開國侯 劉暄 499年
伏誅,國除

江陵國

江陵國(500年—502年)[149][150]
以平崔慧景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江陵縣開國侯 蕭暢 500年
梁受禪,進封衡陽郡王

定襄國

定襄國(500年—501年)[151]
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定襄縣開國侯 張沖 500年—501年
東昏侯敗,國除

齊和帝始封

湘西國/竟陵國

湘西國(501年—502年)/竟陵國(502年—507年)[152]
以建義之功封,食邑16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湘西縣開國侯→竟陵縣開國侯 曹景宗 501年—507年
進爵為公

梁武帝始封

重安國/雲杜國

重安國(502年—503年)/雲杜國(503年—?)[153]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重安縣開國侯→雲杜縣開國侯 忠惠公 柳慶遠 502年—514年
2 雲杜縣開國侯 柳津 柳慶遠子

吳昌國/作唐國

吳昌國(502年)/作唐國(502年—?)[154]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吳昌縣開國侯→作唐縣開國侯 康侯 蕭穎達 502年—510年
2 作唐縣開國侯 蕭敏 蕭穎達子

寧都國

寧都國(502年)[155]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寧都縣開國侯 夏侯詳 502年
進封豐城縣開國公

寧都國

寧都國(502年—?)[156]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寧都縣開國侯 烈侯 楊公則 502年—505年
2 寧都縣開國侯 楊膘 楊公則子
3 寧都縣開國侯 楊朓 楊膘兄

當陽國/松滋國

當陽國(502年—505年)/松滋國(505年—?)[157][158]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200戶→2000戶→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當陽縣開國侯→松滋縣開國侯 忠侯 鄧元起 502年—505年
2 松滋縣開國侯 鄧鏗 鄧元起子

洮陽國

洮陽國(502年—?)[159][160]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22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洮陽縣開國侯 愍侯 張弘策 502年
2 洮陽縣開國侯 張緬 ?—531年 張弘策子
3 洮陽縣開國侯 張傅 張緬子

營道國/東興國

營道國(502年)/東興國(502年—?)[161]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營道縣開國侯→東興縣開國侯 忠侯 鄭紹叔 502年—508年
2 東興縣開國侯 鄭貞 鄭紹叔子

平固國

平固國(502年—?)[162]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2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固縣開國侯 忠敬公 呂僧珍 502年—511年
2 平固縣開國侯 呂淡 呂僧珍孫

曲江國

曲江國(502年—?)[163]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曲江縣開國侯 穆侯 柳惔 502年—507年
2 曲江縣開國侯 柳照 柳惔子

霄城國

霄城國(502年—?)[164]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霄城縣開國侯 文侯 范雲 502年—503年
2 霄城縣開國侯 范孝才 范雲子

建昌國

建昌國(502年—?)[165]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昌縣開國侯 隱侯 沈約 502年—513年
2 建昌縣開國侯 恭侯 沈旋 沈約子
3 建昌縣開國侯 沈寔 沈旋子

江安國

江安國(502年—513年)[166]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江安縣開國侯 張稷 502年—513年
有罪,國除

灄陽國/宜陽國

灄陽國(502年—505年)/宜陽國(505年—?)[167]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灄陽縣開國侯→宜陽縣開國侯 威侯 王珍國 502年—515年
2 宜陽縣開國侯 王僧度 王珍國子

安昌國

安昌國(502年—?)[168]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昌縣開國侯 壯侯 張齊 502年—523年
2 安昌縣開國侯

石陽國

石陽國(502年—?)[169]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500戶→7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石陽縣開國侯 忠侯 張惠紹 502年—519年
2 石陽縣開國侯 愍侯 張澄 張惠紹子
3 石陽縣開國侯

永豐國/營道國

永豐國(502年—516年)/營道國(516年—?)[170]
以佐命之功封,食邑500戶→700戶→9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豐縣開國侯→營道縣開國侯 烈侯 昌義之 502年—523年
2 營道縣開國侯 昌寶業 昌義之子

平阳國

平阳國(?—503年)[171]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平阳县开国侯 翟远 ?—503年
降魏,国除

永昌國

永昌國(?—503年)[171]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昌县开国侯 陈虎牙 ?—503年
降魏,国除

邵阳國

邵阳國[172]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邵阳县开国侯 张惠绍 ?—504年

松滋國

松滋國[173]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松滋县开国侯 马广 ?—509年

永新國

永新國(506年—?)[174]
以歸降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新縣開國侯 陳伯之 506年—?

永昌國

永昌國(506年—?)[175][176][177]
以伐魏之功封,食邑1000戶→14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昌縣開國侯 嚴公 韋叡 506年—520年
2 永昌縣開國侯 宜侯 韋放 ?—532年 韋叡子
3 永昌縣開國侯 忠貞侯 韋粲 ?—549年 韋放子

夷陵國

夷陵國(506年—554年)[178]
以伐魏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夷陵縣開國侯 壯侯 裴邃 506年追封
2 夷陵縣開國侯 毅侯 裴之禮 508年—? 裴邃子
3 夷陵縣開國侯 裴政 ?—554年 裴之禮子
入魏,國除

南城國

南城國(508年—?)[179]
以歸降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城縣開國侯 壯侯 王神念 508年—525年
2 南城縣開國侯

浛洭國

浛洭國(511年—?)[180]
以伐魏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浛洭縣開國侯 剛侯 馬仙琕 511年—515年
2 浛洭縣開國侯 馬巖夫 ?—532年 馬仙琕子

廣晉國

廣晉國(520年代—?)[181]
以歸降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晉縣開國侯 羊鴉仁 520年代—549年

保城國

保城國(529年—?)[182]
以迎元願達之功封,食邑1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保城縣開國侯 桓侯 夏侯夔 529年—538年
2 保城縣開國侯 夏侯譔 夏侯夔子

永興國

永興國(529年—?)[183]
以伐魏之功封,食邑1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興縣開國侯 武侯 陳慶之 529年—539年
2 永興縣開國侯 陳昭 陳慶之長子

益陽國

益陽國[184]
以戰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益陽縣開國侯 楊華

新昭國/始新國

新昭國/始新國(?—549年)[185]
食邑2000戶→3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昭縣開國侯→始新縣開國侯 趙征興 ?—549年
入東魏,國除

沌陽國

沌陽國(?—551年)[186]
食邑1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沌陽縣開國侯 李元真
2 沌陽縣開國侯 李遷哲 ?—551年 李元真子
降西魏,國除

高昌國

高昌國(533年—?)[187]
以伐魏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昌縣開國侯 羊侃 533年—548年

安懷國

安懷國(535年—約540年)[188]
以伐魏之功封,食邑1000戶→3000戶→3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懷縣開國侯 蘭欽 535年—約540年
進封曲江縣開國公

東興國

東興國(548年—589年)[189]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500戶→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東興縣開國侯 元侯 沈恪 548年—582年
2 東興縣開國侯 沈法興 ?—589年
陳亡,國除

梁元帝始封

長城國

長城國(550年—556年)[190]
以討侯景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城縣開國侯 陳霸先 550年—556年
進爵為公

枝江國

枝江國(550年—551年)[191]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枝江縣開國侯 杜崱 550年—551年
進爵為公

江陵國

江陵國(550年—?)[192]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江陵縣開國侯 杜岸 550年—551年

華容國

華容國(550年—551年)[193]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華容縣開國侯 杜幼安 550年—551年
降於侯景,國除

中廬國

中廬國(550年—554年)[194]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1000戶→1500戶→2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中廬縣開國侯 杜龕 550年—554年
降於齊,國除

東遷國/南移國

東遷國(550年—552年)/南移國(552年—556年)[195]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500戶→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東遷縣開國侯→南移縣開國侯 周文育 550年—556年
進封壽昌縣開國公

上陌國/永城國

上陌國(550年—560年)/永城國(560年—589年)[196]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800戶→13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上陌縣開國侯→永城縣開國侯 成公 杜稜 550年—572年
1 永城縣開國侯 杜安世 ?—589年 杜稜子
陳亡,國除

新市國

新市國(551年—?)[197]
以討侯景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市縣開國侯 胡僧祐 551年—554年

豫寧國

豫寧國(551年—589年)[198]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豫寧縣開國侯 忠壯公 裴之橫 551年—555年
2 豫寧縣開國侯 裴鳳寶
陳亡,國除

魚復國

魚復國(551年—589年)[199]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500戶→1000戶→1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魚復縣開國侯 桓侯 徐世譜 551年—563年
2 魚復縣開國侯
陳亡,國除

枳國

枳國(?—589年)[200]
以戰功封,食邑8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枳縣開國侯 壯侯 徐世休 ?—568年
2 枳縣開國侯
陳亡,國除

郫國

郫國(551年—555年)[201]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1000戶→3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郫縣開國侯 侯瑱 551年—555年
進封康樂縣開國公

巴丘國/遂安國

巴丘國(551年—555年)/遂安國(555年—566年)[202]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500戶→1000戶→1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巴丘縣開國侯→遂安縣開國侯 程靈洗 551年—566年
進封重安縣開國公

富陽國

富陽國(551年—557年)[203]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富陽縣開國侯 孫瑒 551年—557年
降於王琳,國除

信安國

信安國(552年—554年)[204]
以有帷幄之謀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信安縣開國侯 宗懍 552年—554年
入魏,國除

臨江國

臨江國(552年—589年)[205]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江縣開國侯 威侯 杜僧明 552年—554年
2 臨江縣開國侯 杜晉 ?—589年 杜僧明子
陳亡,國除

始興國

始興國(552年—559年)[206]
以討侯景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始興縣開國侯 歐陽頠 552年—559年
進封陽山郡開國公

謝沐國

謝沐國(552年—567年)[207]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謝沐縣開國侯 淳于量 552年—567年
進封醴陵縣開國公

漢陽國

漢陽國(552年—589年)[208]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漢陽縣開國侯 壯侯 胡穎 552年—560年
2 漢陽縣開國侯 胡六同 ?—589年 胡穎子
陳亡,國除

廣德國

廣德國(552年—559年)[209]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廣德縣開國侯 徐度 552年—559年
進爵為公

西陵國/龍源國

西陵國(552年—573年)/龍源國(573年—576年)[210]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500戶→1000戶→1500戶→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西陵縣開國侯→龍源縣開國侯 周炅 552年—576年
進封武昌郡開國公

西豐國

西豐國(552年—589年)[211]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西豐縣開國侯 脫侯 周敷 552年—564年
2 西豐縣開國侯 周智安 552年—564年 周敷子
陳亡,國除

松陽國

松陽國(552年—589年)[212]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松陽縣開國侯 蕭濟 552年—570年代
2 松陽縣開國侯
陳亡,國除

餘干國

餘干國(552年—?)[213]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餘干縣開國侯 陸襄 552年追封
2 餘干縣開國侯

臨汝國

臨汝國(552年—562年)[214]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500戶→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臨汝縣開國侯 周迪 552年—562年代
謀反,國除

原鄉國

原鄉國(552年—554年)[215]
以妻子嬰戮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原鄉縣開國侯 沈炯 552年—554年
入魏,國除

湘濱國

湘濱國(552年—589年)[216]
食邑6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湘濱縣開國侯 周弘直 552年—575年
2 湘濱縣開國侯 周確 ?—587年 周弘直子
陳亡,國除

沌陽國

沌陽國(553年—589年)[217]
以討侯景之功封,食邑500戶→1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沌陽縣開國侯 周鐵虎 553年—557年
2 沌陽縣開國侯 周瑜 ?—589年 周鐵虎子
陳亡,國除

夷道國

夷道國(553年—557年)[218]
以討陸納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夷道縣開國侯 樊毅 553年—557年
降於王琳,國除

安山國

安山國(553年—557年)[219]
以討蕭紀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山縣開國侯 樊猛 553年—557年
降於王琳,國除

巴山國/新建國

巴山國(554年—555年)/新建國(555年—566年)[220]
以戰功封,食邑500戶→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巴山縣開國侯→新建縣開國侯 黃法𣰋 554年—566年
進爵為公

梁敬帝始封

安吳國

安吳國(556年—567年)[221]
以討杜龕、張彪之功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吳縣開國侯 吳明徹 556年—567年
進爵為公

西華國

西華國(556年—589年)[222]
以戰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西華縣開國侯 馬明 556年—557年
2 西華縣開國侯
陳亡,國除

永化國

永化國(556年—557年)[223]
以討王琳之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化縣開國侯 熊曇朗 556年—557年
降於王琳,國除

永興國

永興國(556年—561年)[224]
以應接之功封,食邑500戶→8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興縣開國侯 留異 556年—561年
謀反,國除

候官國

候官國(556年—563年)[225]
以應接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候官縣開國侯 陳寶應 556年—563年
謀反,國除

南固國

南固國[226]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南固縣開國侯 焦僧度 562年前後

康樂國

康樂國[227]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康樂縣開國侯 林馮 563年前後

富川國

富川國(556年)[228]
以伐齊之功封,食邑8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富川縣開國侯 侯安都 556年
進封西江縣開國公

懷化國

懷化國(?—589年)[229]
以戰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懷化縣開國侯 侯曉 ?—562年
2 懷化縣開國侯
陳亡,國除

永安國

永安國(557年—589年)[230]
以平張彪之功封,食邑500戶→700戶→900戶→1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安縣開國侯 肅侯 錢道戢 557年—573年
2 永安縣開國侯 錢邈 ?—589年 錢道戢子
陳亡,國除

附:西梁封爵

安豐國

安豐國(555年—564年)[231]
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豐縣開國侯 蔡大寶 555年—564年
進爵為公

新康國

新康國(555年—575年)[232]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康縣開國侯 王操 555年—575年
進爵為公

上黃國

上黃國(555年—556年)[233]
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上黃縣開國侯 魏益德 555年—556年
進爵為公

新野國

新野國(555年—?)[234]
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野縣開國侯 剛公 尹正 555年—557年

吳興國

吳興國(567年—587年)[235]
以歸附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吳興縣開國侯 戴僧朔 567年—?

陳武帝始封

興寧國

興寧國(557年—589年)[236]
以伐齊之功封,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興寧縣開國侯 壯侯 荀朗 557年—561年
2 興寧縣開國侯 荀法尚 ?—589年 荀朗子
陳亡,國除

彭澤國

彭澤國(557年—589年)[237]
以歸降封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彭澤縣開國侯 孝侯 魯悉達 557年—561年
2 彭澤縣開國侯 魯覽 ?—589年 魯悉達子
陳亡,國除

陳文帝始封

常安國

常安國(559年—589年)[238]
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常安縣開國侯 駱牙 559年—584年
2 常安縣開國侯 駱義 ?—589年 駱牙子
陳亡,國除

欣樂國/邵武國

欣樂國(560年—565年)/邵武國(565年—566年)[239]
以長城之功封,食邑1000戶→1500戶→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欣樂縣開國侯→邵武縣開國侯 章昭達 560年—566年
進封邵陵郡開國公

寶安國/建昌國

寶安國(560年—562年)/建昌國(562年—567年)[240]
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寶安縣開國侯→建昌縣開國侯 到仲舉 560年—567年
伏誅,國除

定襄國

定襄國(560年—580年,582年—589年)[241]
以歸降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定襄縣開國侯 孫瑒 560年—580年
以罪削爵,後復
1 定襄縣開國侯 桓侯 孫瑒 582年—583年
2 定襄縣開國侯 ?—589年
陳亡,國除

清源國

清源國(561年—589年)[242]
以預平王琳之功封,食邑2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清源縣開國侯 韋翽 561年—?
2 清源縣開國侯
陳亡,國除

新豐國

新豐國(562年—589年)[243][244]
以預誅侯安都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新豐縣開國侯 敬侯→忠敬侯 蔡景歷 562年—573年
2 新豐縣開國侯 蔡徵 ?—589年 蔡景歷子
陳亡,國除

懷仁國

懷仁國(562年—566年)[245]
以討周迪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懷仁縣開國侯 華皎 562年—566年
進封重安縣開國公

中宿國

中宿國(562年—584年)[246]
以討周迪之功封,食邑500戶→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中宿縣開國侯 魯廣達 562年—584年
進封綏越郡開國公

東興國/樂安國

東興國(564年—569年)/樂安國(569年—578年)[247]
以討張紹賓之功封,食邑600戶→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東興縣開國侯→樂安縣開國侯 裴忌 564年—578年
入周,國除

陳廢帝始封

朝陽國

朝陽國(567年—589年)[248]
以討華皎之功封,食邑7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朝陽縣開國侯 威侯 陸子隆 567年—570年
2 朝陽縣開國侯 陸之武 ?—579年 陸子隆子
3 朝陽縣開國侯
陳亡,國除

陳宣帝始封

建昌國

建昌國(568年—589年)[249]
以預謀黜異志者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建昌縣開國侯 章侯 徐陵 568年—583年
2 建昌縣開國侯 徐儉 ?—588年 徐陵子
陳亡,國除

東昌國

東昌國(569年—589年)[250]
以定策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東昌縣開國侯 毛喜 569年—587年
2 東昌縣開國侯 毛處沖 ?—589年 毛喜子
陳亡,國除

高昌國

高昌國(569年—582年)[251]
以戰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高昌縣開國侯 樊毅 569年—582年
進封逍遙郡開國公

富川國

富川國(570年—589年)[252]
以焚周軍船艦之功封,食邑500戶→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富川縣開國侯 樊猛 570年—589年
陳亡,國除

陳集國

陳集國(571年—589年)[253]
以戰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陳集縣開國侯 侯安都 571年追封
2 陳集縣開國侯 侯亶 571年—589年 侯安都子
陳亡,國除

廉平國

廉平國(573年—582年)[254]
以伐齊之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廉平縣開國侯 蕭摩訶 573年—582年
進封綏建郡開國公

安復國

安復國(573年—582年)[255]
以伐齊之功封,食邑500戶→1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安復縣開國侯 任忠 573年—582年
進封梁信郡開國公

汝南國

汝南國(573年—589年)[256]
以戰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汝南縣開國侯 節侯 吳超 573年—?
2 汝南縣開國侯 ?—589年
陳亡,國除

陳後主始封

邵陵國

邵陵國(583年—589年)[257]
以戰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邵陵縣開國侯 吳明徹 583年追封
2 邵陵縣開國侯 吳惠覺 583年—589年 吳明徹子
陳亡,國除

重安國

重安國(583年—589年)[258]
以戰功封,食邑1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重安縣開國侯 程文季 583年追封
2 重安縣開國侯 程饗 583年—589年 程文季子
陳亡,國除

文招國

文招國(586年—589年)[259]
以戰功封,食邑5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文招縣開國侯 忠侯 司馬申 586年追封
2 文招縣開國侯 司馬琇 ?—589年 司馬申子
陳亡,國除

參考文獻

  1. ^ 《宋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會義軍剋建業,仲德抱元德子方回出候武帝,帝於馬上抱方回與仲德相對號泣,追贈元德給事中,封安復縣侯,以仲德為中兵參軍。”
  2.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安復侯相,漢舊縣,本名安成,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屬長沙。”
  3. ^ 《宋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以義功封東興縣侯,食邑千戶。”
  4. ^ 《宋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豫義旗,從平京城,進定京邑。以功封鄱陽縣侯,食邑千戶。”
  5. ^ 《宋書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武陵內史庾悅疾病,道規以祗代悅,加寧朔將軍,封西昌縣侯,食邑千戶。”
  6.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西昌侯相,吳立。”
  7. ^ 《宋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以平桓玄功,封巴丘縣侯,食邑五百戶……更封宜陽縣侯,食邑七百戶……高祖受命,以佐命功,增八百戶,并前千五百戶……子緒嗣。緒卒,無子,國除。”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宋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散騎常侍、尚書僕射、鎮軍將軍、丹陽尹徐羨之,監江州豫州之西陽新蔡諸軍事、撫軍將軍、江州刺史華容侯王弘,散騎常侍、護軍將軍作唐男檀道濟,中書令、領太子詹事傅亮,侍中、中領軍謝晦,前左將軍、江州刺史宜陽侯檀韶,使持節、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河北諸軍事、後將軍、雍州刺史關中侯趙倫之,使持節、督北徐兗青三州諸軍事、征虜將軍、北徐州刺史南城男劉懷慎,散騎常侍、領太子左衛率新淦侯王仲德,前冠軍將軍、北青州刺史安南男向彌,左衛將軍灄陽男劉粹,使持節、南蠻校尉佷山子到彥之,西中郎司馬南郡相宜陽侯張邵,參西中郎將軍事、建威將軍、河東太守資中侯沈林子等,或忠規遠謀,扶讚洪業;或肆勤樹績,弘濟艱難。經始圖終,勳烈惟茂,並宜與國同休,饗茲大賚。羨之可封南昌縣公,弘可華容縣公,道濟可改封永脩縣公,亮可建城縣公,晦可武昌縣公,食邑各二千戶;韶可更增邑二千五百戶,仲德可增邑二千二百戶;懷慎、彥之各進爵為侯,粹改封建安縣侯,並增邑為千戶;倫之可封霄城縣侯,食邑千戶;邵可封臨沮縣伯,林子可封漢壽縣伯,食邑六百戶。開國之制,率遵舊章。”
  9. ^ 《宋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仲德攻之,大破崇民,焚其舟艦,收其散卒,功冠諸將,封新淦縣侯。”
  10. ^ 《宋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九》:“義熙七年四月,季高卒於晉康,時年五十三。追贈龍驤將軍、南海太守,封候官縣侯,食邑千戶。”
  11.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候官侯相,前漢無,後漢曰東候官,屬會稽。”
  12. ^ 《宋書 卷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仲德攻之,大破崇民,焚其舟艦,收其散卒,功冠諸將,封新淦縣侯。”
  13. ^ 《宋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八》:“進號輔國將軍,尋進監梁州之巴西梓潼宕渠南漢中、秦州之安固懷寧六郡諸軍事,以平蜀功,封豐城縣侯,食邑千戶。”
  14. ^ 14.0 14.1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豐城侯相,吳立曰富城,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15. ^ 《宋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一》:“義熙十年,卒,追贈撫軍將軍。追封監利縣侯,食邑七百戶。”
  16.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監利侯相,按晉起居注,太康四年,復立南郡之監利縣,尋復省之。言由先有而被省也,疑是吳所立,又是吳所省。孝武孝建元年度。”
  17. ^ 《宋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永初元年,以佐命功,進爵為侯,增邑千戶……子德願嗣。世祖大明初,為游擊將軍,領石頭戍事。坐受賈客韓佛智貨,下獄,奪爵土,後復為秦郡太守。”
  18. ^ 《宋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高祖受命,以佐命功,封曲江縣侯,食邑千戶。”
  19. ^ 《宋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永初元年,以佐命功,改封建安縣侯,食邑千戶。”
  20. ^ 《宋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及武帝受命,以佐命功,封霄城縣侯,安北將軍,鎮襄陽。”
  21.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霄城侯相,永初郡國有,何、徐不注置立。”
  22. ^ 《宋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高祖受命,追封龍陽縣侯,食邑千五百戶,諡曰壯侯。配食高祖廟廷。子靈福嗣,位至南平王鑠右軍諮議參軍。靈福卒,子述祖嗣。述祖卒,子叡嗣。齊受禪,國除。”
  23.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龍陽侯相,晉太康地理志、何志吳立。”
  24. ^ 24.0 24.1 《宋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乃者三逆煽禍,實繁有徒,爰初遵養,暨于明罰,外虞內慮,實惟艱難。故太保華容縣公弘、故衛將軍華、故左光祿大夫曇首,抱義懷忠,乃情同至,籌謀廟堂,竭盡智力,經綸夷險,簡自朕心。國恥既雪,允膺茅土,而並執謙挹,志不命踰,故用佇朝典,將有後命。盛業不究,相係殞落,永懷傷歎,痛恨無已。弘可增封千戶,華、曇首封開國縣侯,食邑各千戶。”
  25. ^ 《宋書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九年,上思誅羨之之功,追封新建縣侯,食邑千戶,諡曰宣侯。”
  26.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新建侯相,吳立。”
  27. ^ 《宋書 卷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九年,以預誅羨之等謀,追封豫寧縣侯,邑千戶,諡曰文侯。世祖即位,配饗太祖廟庭。子僧綽嗣,別有傳。”
  28. ^ 《宋書 卷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襲封豫寧縣侯……子儉嗣,昇明末,為齊國尚書右僕射。”
  29.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豫寧侯相,漢獻帝建安中立,吳曰西安,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30. ^ 30.0 30.1 30.2 30.3 《宋書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新除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南兗豫徐兗四州諸軍事、鎮軍將軍、南兗州刺史沈慶之,新除散騎常侍、領軍將軍柳元景,新除散騎常侍、右衛將軍宗愨,督兗州諸軍事、輔國將軍、兗州刺史徐遺寶,寧朔將軍、始興太守沈法系,驃騎諮議參軍顧彬之,或盡誠謀初,宣綜戎略;或受命元帥,一戰寧亂;或稟奇軍統,協規效捷,偏師奉律,勢振東南。皆忠國忘身,義高前烈,功載民聽,誠簡朕心。定賞策勳,茲焉攸在,宜列土開邑,永蕃皇家。慶之可封南昌縣公,元景曲江縣公,並食邑三千戶。愨洮陽縣侯,食邑二千戶。遺寶益陽縣侯,食邑一千五百戶。法系平固縣侯,彬之陽新縣侯,並食邑千戶。”
  31. ^ 《宋書 卷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孝武即位,以為左衛將軍,封洮陽侯,功次柳元景……卒,贈征西將軍,諡曰肅侯。泰始二年,詔以愨配食孝武廟。子羅雲,卒,子元寶嗣。”
  32.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洮陽侯相,漢舊縣。”
  33. ^ 《宋書 卷六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初以新亭戰功,為輔國將軍、衛軍司馬、河東太守,不之官。遷兗州刺史,將軍如故,戍湖陸。封益陽縣侯,食邑二千五百戶。”
  34.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平固侯相,吳立曰平陽,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35.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陽新侯相,吳立。”
  36. ^ 《宋書 卷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季之零陽縣侯,食邑五百戶……梁山之役,又有戰功,增邑五百戶……會誕反,季之至盱眙,盱眙太守鄭瑗以季之素為誕所遇,疑其同逆,因邀道殺之,送首詣道隆。”
  37. ^ 《宋書 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延孫可封東昌縣侯,竣建城縣侯,食邑各二千戶……故司徒文穆公延孫……子質嗣,太宗泰始中,有罪,國除。”
  38. ^ 《宋書 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封建城縣侯,食邑二千戶……請以見事免竣所居官,下太常削爵土,須事御收付廷尉法獄罪。”
  39. ^ 《宋書 卷五十九 列傳第十九》:“事平,徵為吏部尚書,夷道縣侯,食邑千戶……送京師,下廷尉,削爵土,配左右尚方。”
  40. ^ 《宋書 卷六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諮議參軍蔡超專掌書記并參謀,除尚書吏部郎,仍為丞相諮議參軍、南郡內史,封汝南縣侯,食邑千戶……蔡超及諮議參軍顏樂之、徐壽之等諸同惡,並伏誅。”
  41. ^ 《宋書 卷八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并前千戶……安都不受命,舉兵同晉安王子勛。”
  42. ^ 《宋書 卷五十 列傳第十》:“遷督徐兗二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寧朔將軍、徐州刺史,封益陽縣侯,食邑千戶……齊受禪,國除。”
  43.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益陽侯相,漢舊縣,屬長沙。”
  44. ^ 《宋書 卷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時竺超民執義宣,脩之至,乃殺之,以功封南昌縣侯。”
  45. ^ 《建康實錄》:“大明八年二月辛丑,領軍朱脩之卒,子雍嗣。”
  46.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南昌侯相,漢舊縣。”
  47. ^ 《宋書 卷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加都督、前將軍,封曲江縣侯……諡曰莊公。子深早卒,深子繢嗣。”
  48.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曲江侯相,漢舊縣,屬桂陽。”
  49. ^ 《宋書 卷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以起義功,封康樂縣侯,食邑六百戶……可贈侍中、司空,持節、都督、刺史、校尉如故,并增封邑為千戶。諡為忠成公。”
  50.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康樂侯相,吳孫權黃武中立曰陽樂,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51. ^ 《宋書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叔仁為梁州刺史,黃門郎。以破臧質功,封宜陽侯,食邑八百戶。”
  52. ^ 《宋書 卷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封周滿山陽縣侯,食邑四百五十戶,胤之耒陽子,食邑三百五十戶。”
  53. ^ 《宋書 卷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繼考以兵脅恭之,使作啟事云立義,自乘驛還都,上以為永嘉王子仁北中郎諮議參軍、河南太守,封冠軍縣侯,食邑四百戶。尋事泄,伏誅。”
  54. ^ 《宋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前廢帝景和中,以為右衛將軍,永昌縣侯,食邑五百戶,委以腹心之任。泰始初,為太宗盡力,遷左衛將軍,中護軍,尋賜死,事在建安王休仁傳。”
  55.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頃之,領南濟陰太守,進爵為侯,增邑二百戶。”
  56. ^ 《宋書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封次子中書郎文季建安縣侯,食邑千戶。”
  57. ^ 《宋書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少子文耀,年十餘歲,善騎射,帝愛之,又封永陽縣侯,食邑千戶。”
  58. ^ 《宋書 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封東興縣侯,食邑五百戶。尋遷右軍將軍,增邑百戶。太宗即位,以例削封。”
  59. ^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59.6 59.7 《宋書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太宗即位,論功行賞,壽寂之封應城縣侯,食邑千戶。姜產之汝南縣侯,佃夫建城縣侯,食邑八百戶。王道隆吳平縣侯,淳于文祖陽城縣侯,食邑各五百戶。李道兒新渝縣侯,繆方盛劉陽縣侯,周登之曲陵縣侯,食邑各四百戶。”
  60. ^ 《宋書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壽寂之,泰始初,以軍功增邑二百戶……七年,為有司所奏,徙送越州,行至豫章,謀欲逃叛,乃殺之。”
  61. ^ 《宋書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姜產之,泰始初,以軍功增邑二百戶。為晉平王休祐驃騎中兵參軍,龍驤將軍、南濟陰太守。三年北伐,與虜戰,軍敗見殺。”
  62.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汝南侯相,本沙羡土,晉末汝南郡民流寓夏口,因立為汝南縣。”
  63. ^ 《宋書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泰始四年,以破薛索兒功,增封二百戶,并前千戶……帝乃收佃夫、幼、伯宗於光祿外部,賜死。”
  64. ^ 《宋書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以破晉陵功,增邑百戶,并前六百戶……子法貞嗣。齊受禪,國除。”
  65.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吳平侯相,漢靈帝中平中立曰漢平,吳更名。”
  66. ^ 《宋書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泰始二年,兼中書通事舍人,轉給事中。四年,病卒。”
  67.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新喻侯相,吳立。”
  68.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瀏陽侯相,吳立。”
  69.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江夏又有曲陵縣,本名石陽,吳立。晉起居注,太康元年,改江夏石陽曰曲陵,明帝泰始六年,併安陸。”
  70. ^ 《宋書 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太宗定亂,光世參謀,以為右衛將軍,封開國縣侯,食邑千戶。既而四方反叛,同閤宗越、譚金又誅,光世乃北奔薛安都,安都使守下邳城。”
  71. ^ 《宋書 卷八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封秭歸縣侯,食邑千戶。四年,追改封建安縣,諡曰忠侯。孝祖子悉為薛安都所殺,以從兄子慧達繼封。齊受禪,國除。”
  72.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校勘記:疑吳興子相前一行,當補「建安侯相,漢末立,晉太康地志有」十三字。
  73. ^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宋書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寧朔將軍、督豫州之梁郡諸軍事、豫州刺史、領南梁郡太守竟陵張興世,都統水軍,屢戰剋捷,仍進斷賊上流錢溪,貴口苦戰,平定凶逆,今封南平郡作唐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寧朔將軍、參司徒中直兵軍事廣平佼長生,同統水軍屢戰,及興世上據錢溪,長生獨距賊衝要,功次興世,今封武陵郡遷陵縣開國侯,食邑八百戶。寧朔將軍試守西陽太守吳興全景文、尚書比部郎吳縣孫超之、假輔國將軍右衛將軍南彭城劉亮等三人,並經晉陵苦戰,景文、超之仍又北討破釜,水軍斷賊糧運,及經葛冢、石梁二處破賊,亮南伐經大戰,又最處險劇,景文今封西陽郡孝寧縣,超之封長沙郡羅縣,亮封順陽縣,並開國侯,食邑各六百戶。假輔國將軍驃騎司馬劉靈遺、寧朔將軍右軍蔡那、寧朔將軍屯騎校尉段佛榮等三人,統治攻道,並經苦戰,靈遺今封新野郡新野縣,那封始平郡平陽縣,佛榮封湘東郡臨蒸縣,並開國伯(侯),食邑各五百戶。”
  74. ^ 《宋書 卷五十 列傳第十》:“遷左軍將軍,尋為督豫司二州南豫州之梁郡諸軍事,封作唐縣侯,食邑千戶……會齊受禪,國除。”
  75.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作唐侯相,前漢無,後漢屬武陵,晉太康地志屬南平。”
  76.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南討有功,封遷陵縣侯,食邑八百戶。”
  77.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遷陵侯相,漢舊縣。”
  78. ^ 《南齊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孝建初,為竟陵王驃騎行參軍,以功封漢水侯……身被數十創,除前軍將軍,封孝寧縣侯,邑六百戶……建元元年,以不預佐命,國除……”
  79.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孝寧侯相,本軑縣,漢舊縣。孝武自此伐逆,即位改名。”
  80. ^ 《宋書 卷九 本紀第九》:“六月甲戌,誅司徒左長史沈勃、散騎常侍杜幼文、游擊將軍孫超之、長水校尉杜叔文,大赦天下。”
  81. ^ 《宋書 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太宗泰始初,為巴陵王休若鎮東中兵參軍,北伐南討,功冠諸將,封順陽縣侯,食邑六百戶……泰豫元年藥始成,而未出火毒。孫不聽亮服,亮苦欲服,平旦開城門取井華水服,至食鼓後,心動如刺,中間便絕。”
  82.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順陽侯相,前漢曰博山,後漢明帝更名,屬南陽。”
  83. ^ 《宋書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劉靈遺,襄陽人也。元徽元年,自輔師將軍、淮南太守,為南豫州刺史、歷陽太守,將軍如故。明年,徵為散騎常侍,領步兵校尉、南蘭陵太守。病卒,諡曰壯侯。”
  84.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新野侯相,漢舊縣,屬南陽。文帝元嘉末省,孝武大明元年復立。”
  85.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以功封平陽縣侯,食邑五百戶。”
  86.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平陽侯相,前漢無,後漢屬江夏曰平春,晉太康地志屬義陽,晉孝武改。”
  87. ^ 《宋書 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四年,卒,追贈前將軍,改封雲杜縣,諡曰烈侯。”
  88.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雲杜侯相,漢舊縣,屬江夏。”
  89.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江方興以戰功為太子左衛率,賊未平,病卒,追封武當縣侯,食邑五百戶。”
  90.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武當侯相,漢舊縣,屬南陽,後屬順陽。”
  91. ^ 《宋書 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邊城令宿僧護起義斬天生,傳首京邑,太宗嘉之,以為龍驤將軍,封建興縣侯,食邑三百戶。”
  92.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追贈念冠軍將軍、南陽新野二郡太守,封綏安縣侯,食邑四百戶。泰始四年,綏安縣省,改封邵陵縣。”
  93.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遷步兵校尉,將軍如故。封竟陵縣侯,食邑千戶……增邑三百戶。泰始四年,改封東興縣侯,戶邑如先……乃賜死,時年四十五。”
  94. ^ 《宋書 卷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並謀參軍政,績亮時艱,拓宇開邑,實允勳典。景文可封江安縣侯,食邑八百戶……景文固讓,不許,乃受五百戶……追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常侍、中書監、刺史如故,諡曰懿侯……子婼襲封,齊受禪,國除。”王景文追贈開府儀同三司,故謚稱公,“懿侯”當為“懿公”之訛。
  95.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江安侯相,晉武帝太康元年立。”
  96. ^ 《宋書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事平,遷宣威將軍、晉陵太守,進爵為侯,增邑四百戶。泰始三年,坐參掌戎事,多納賄貨,削增封官爵,繫尚方,尋被宥。”
  9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m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98. ^ 98.0 98.1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鄱陽侯相,漢舊縣。”
  99. ^ 99.0 99.1 《宋書 卷五十三 列傳第十三》:“以平琰功,劉懷珍封艾縣侯,食邑四百戶,垣閎樂鄉縣侯,孟次陽攸縣子,王廣之蒲圻縣子,陳顯達彭澤縣子,呂安國鍾武縣男,食邑各三百戶,黃回葛陽縣男,食邑二百戶。”
  100. ^ 《南齊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拜建武將軍、樂陵河閒二郡太守,賜爵廣晉縣侯……朝廷以懷珍為使持節、都督徐兗二州軍事、輔國將軍、平胡中郎將、徐州刺史,封艾縣侯,邑四百戶,督水步四十餘軍赴救……進號左將軍,徙封中宿縣侯,增邑六百戶……進平南將軍,增督南豫、北徐二州,增邑為千戶……建元元年,轉左衛將軍,加給事中,改霄城侯,增邑二百戶……世祖哀之,令北使告虜主,虜主送以還南,襲懷珍封爵。”
  101. ^ 《南史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五》:“及高帝即位,以有誠心,封爵如故。卒於金紫光祿大夫,諡曰定。子憘伯襲爵……齊明帝輔政,知其無罪,不欲乖文和,乃敕憘伯解郡。還為寅軍所躡,束手受害。”
  102. ^ 《宋書 卷五十三 列傳第十三》:“以破薛索兒功,封孝昌縣侯,食邑千戶……以永舊臣不加罪,止免官削爵,永亦愧歎發病。”
  103. ^ 《宋書 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于天寶因以其謀告帝,帝乃收佃夫、幼、伯宗於光祿外部,賜死……幼,泰始初為外監,配張永諸軍征討,有濟辦之能,遂官涉二品,為奉朝請、南高平太守,封安浦縣侯,食邑二百戶。”
  104. ^ 《宋書 卷八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四年,又進文秀號右將軍,封新城縣侯,食邑五百戶……五年正月二十四日,遂為虜所陷。”
  105. ^ 《南齊書 卷一 本紀第一》:“索兒走向鍾離,太祖追至黯黮而還。除驍騎將軍,封西陽縣侯,邑六百戶……加邑二百戶……進爵為公,增邑二千戶。”
  106. ^ 《南齊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六》:“太祖笑而無言,乃以敬兒為持節、督雍梁二州郢司二郡軍事、雍州刺史,將軍如故,封襄陽縣侯,二千戶。”
  107.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事平,轉回驍騎將軍,加輔師將軍,進爵為侯,改封聞喜縣,增邑千戶……回增邑五百戶……改封安陸郡公,增邑二千戶,并前三千七百戶。”
  108. ^ 《宋書 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休範平,以戰功改封孱陵縣侯,增邑千戶,并前千七百戶。”
  109.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孱陵侯相,二漢舊縣,屬武陵,晉太康地志屬南平。”
  110. ^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封豐城縣侯,邑千戶……太祖即位,遷中護軍,增邑千六百戶,轉護軍將軍……豫廢鬱林之勳,延興元年,為司空,進爵公,增邑千戶,甲仗五十人入殿。”
  111. ^ 《南齊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四》:“三年,進爵為侯,增邑千戶……建元元年,進位司徒,侍中、中書監如故。封南康郡公,邑三千戶。”
  112.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雩都侯相,漢舊縣,屬豫章。”
  113. ^ 《宋書 卷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張倪奴以禽景素功,封筑陽縣侯,食邑千戶。”
  114. ^ 《南齊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一》:“元徽末,以勳官至輔國將軍,右軍將軍,驍騎將軍、軍主,封竟陵侯……太祖即位,增邑為二千五百戶。”
  115.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竟陵侯相,漢舊縣,屬江夏。”
  116. ^ 《南齊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七》:“昇明元年,遷員外散騎常侍、輔國將軍、驍騎將軍、領臨淮太守,增封為千三百戶……增封為二千五百戶,尋又加五百戶……封尋陽郡公,邑三千戶。”
  117.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重安侯相,前漢曰鍾武,後漢順帝永建三年更名,屬零陵。”
  118. ^ 《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五》:“即授輔國將軍、吳郡太守,封瑰義成縣侯,邑千戶……建元元年,增邑二百戶。尋改封平都……事平,瑰復還郡,為有司所奏,免官削爵。”
  119.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義成侯相,晉孝武立。”
  120. ^ 《南齊書 卷三 本紀第三》:“封聞喜縣侯,邑二千戶……三年,轉散騎常侍、尚書僕射、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持節、都督、領軍如故。”
  121. ^ 《南齊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五》:“仍遷尚書右僕射,封貞陽縣侯,邑二千戶……太祖踐阼,起為使持節、都督南豫司二州諸軍事、平南將軍、南豫州刺史,進爵為公。”
  122.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貞陽侯相,漢舊縣,名湞陽,屬桂陽。宋明帝泰始三年,改湞為貞。”
  123. ^ 《南齊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一》:“沈攸之平,論封諸將,以僧靜為興平縣侯,邑千戶。太祖即位,增邑千二百戶。除南濟陰太守,本官如故。除輔國將軍,改封建昌。”
  124. ^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興平侯相,吳立。”
  125. ^ 《南齊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二十五》:“加持節,進號征虜將軍,改封略陽縣侯,邑千戶……改封西豐縣侯,食邑千二百戶……明帝即位,加領太子詹事,增邑五百戶……增封為千九百戶……於華林省死,時年五十八。朝野冤之。中興元年,贈侍中、司空,謚忠憲。”
  126. ^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略陽侯相。”
  127. ^ 《南齊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八》:“太祖即位,為中領軍,封康樂侯,邑千戶。”
  128. ^ 《南齊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六》:“封望蔡縣侯,七百戶……增封為千五百戶。”
  129. ^ 《南齊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九》:“侃事上既久,備悉起居,乃與丘巨源撰蕭太尉記,載上征伐之功。以功封新建縣侯,五百戶。”
  130. ^ 《南齊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建元元年,進爵,增邑六百戶。”
  131. ^ 《南齊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建元元年,進爵為侯,食邑千戶……預廢鬱林勳,增封三百戶……進封應城縣公,食邑二千戶。”
  132. ^ 《梁書 卷一 本紀第一》:“道賜生皇考諱順之,齊高帝族弟也。參預佐命,封臨湘縣侯。”
  133. ^ 《南史》卷6:齊武帝在東宮,皇考嘗問訊,及退,齊武指皇考謂嶷曰:「非此翁,吾徒無以致今日。」及即位,深相忌憚,故不居台輔。以參豫佐命,封臨湘縣侯。
  134. ^ 《金樓子·興王篇》:梁高祖武皇帝……永明十年,太祖登遐。上始承不豫,便即言歸。輕舟仍發,州府贈遺,一無所受。
  135. ^ 蕭衍於隆昌元年正月後、七月前服闋,參見《梁書·卷一·本紀第一》:隆昌初,明帝輔政,起高祖為寧朔將軍,鎮壽春。服闋,除太子庶子、給事黃門侍郎,入直殿省。預蕭諶等定策勳,封建陽縣男,邑三百戶。
  136. ^ 《南齊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十九》:“尋進爵為侯。”
  137. ^ 《梁書 卷一 本紀第一》:“今遣使持節、兼太保、侍中、中書監、兼尚書令汝南縣開國侯亮,兼太尉、散騎常侍、中書令新吳縣開國侯志,奉皇帝璽紱。”
  138. ^ 《南齊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十》:“尋出為持節、都督兗州緣淮諸軍事、平北將軍、兗州刺史。進爵為侯。”
  139. ^ 《南齊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延興元年,轉尚書令,加後將軍,侍中、中正如故。封曲江縣侯,邑千戶……進爵為公,增邑為二千戶。”
  140. ^ 《南齊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二十五》:“以廢立功,封枝江縣侯,食邑千戶……進爵為公,增封二千戶。”
  141. ^ 《南齊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明帝立,封安復侯,五百戶……增封四百戶……諶誅,遣黃門郎梁王為司州別駕,使誅誕,束身受戮,家口繫尚方。”
  142. ^ 《南齊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建武初,封西昌侯,千戶。轉太子左率。領軍解司州圍還,同伏誅。”
  143. ^ 《南齊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建武元年,遷散騎常侍,右衛將軍,進爵侯,增邑為千五百戶……進爵公,增邑千戶。”
  144. ^ 《南齊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及即位,遷守衛尉,將軍如故。封安陸縣侯,邑千戶……祏、祀同日見殺。”
  145. ^ 《魏書 帝纪第七》:“丙子,鸾龙阳县开国侯王朗自涡阳来降。”
  146. ^ 《南齊書 卷三十 列傳第十一》:“二年,進督為監,進號平北將軍,爵為侯,增邑三百戶……帝疑虎舊將,兼利其財,新除未及拜,見殺。時年六十餘。和帝中興元年,追贈安北將軍、徐州刺史。”
  147. ^ 《南齊書 卷三十八 列傳第十九》:“建武二年,進爵侯,增邑為六百戶……可封巴東郡公,邑三千戶,本官如故。”
  148. ^ 《南齊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十三》:“事平,暄遷領軍將軍,封平都縣侯,千戶。其年,又見殺。”
  149. ^ 《南齊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永元二年十月,尚書令臨湘侯蕭懿及弟衛尉暢見害……”
  150. ^ 《梁書 卷二十三 列傳第十七》:“暢仕齊至太常,封江陵縣侯,卒。”
  151. ^ 《南齊書 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封定襄侯,食邑千戶。”
  152. ^ 《梁書 卷九 列傳第三》:“城平,拜散騎常侍、右衛將軍,封湘西縣侯,食邑一千六百戶。仍遷持節、都督郢司二州諸軍事、左將軍、郢州刺史。天監元年,進號平西將軍,改封竟陵縣侯……增封四百,並前為二千戶,進爵為公。”
  153. ^ 《梁書 卷九 列傳第三》:“高祖受禪,遷散騎常侍、右衛將軍,加征虜將軍,封重安侯,食邑千戶……改封雲杜侯……可贈侍中、中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鼓吹、侯如故。”
  154. ^ 《梁書 卷十 列傳第四》:“及大論功賞,封穎達吳昌縣侯,邑千五百戶。尋為侍中,改封作唐侯,縣邑如故。”
  155. ^ 《梁書 卷十 列傳第四》:“天監元年,徵為侍中、車騎將軍,論功封寧都縣侯,邑二千戶……改封豐城縣公,邑如故。”
  156. ^ 《梁書 卷十 列傳第四》:“天監元年,進號平南將軍,封寧都縣侯,邑一千五百戶……子膘嗣,有罪國除。高祖以公則勳臣,特詔聽庶長子朓嗣。朓固讓,歷年乃受。”
  157. ^ 《梁書 卷十 列傳第四》:“天監初,封當陽縣侯,邑一千二百戶……增封八百戶,并前二千戶……有司追劾削爵土,詔減邑之半,乃更封松滋縣侯,邑千戶。”
  158. ^ 《資治通鑑 卷一四六 梁紀二》:“乃貶淵藻號為冠軍將軍;贈元起征西將軍,諡曰忠侯。”
  159. ^ 《梁書 卷十一 列傳第五》:“天監初,加散騎常侍,洮陽縣侯,邑二千二百戶。”
  160. ^ 《梁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服闋,襲洮陽縣侯……子傅嗣。”
  161. ^ 《梁書 卷十一 列傳第五》:“封營道縣侯,邑千戶。俄復為衛尉卿,加冠軍將軍。以營道縣戶凋弊,改封東興縣侯,邑如故。”
  162. ^ 《梁書 卷十一 列傳第五》:“高祖受禪,以為冠軍將軍、前軍司馬,封平固縣侯,邑一千二百戶……可贈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常侍、鼓吹、侯如故。給東園祕器,朝服一具,衣一襲,喪事所須,隨由備辦。諡曰忠敬侯。”呂僧珍追贈開府儀同三司,故謚稱公,“忠敬侯”當為“忠敬公”之訛。
  163. ^ 《梁書 卷十二 列傳第六》:“論功封曲江縣侯,邑千戶。”
  164. ^ 《梁書 卷十三 列傳第七》:“以佐命功封霄城縣侯,邑千戶……子孝才嗣,官至太子中舍人。”
  165. ^ 《梁書 卷十三 列傳第七》:“高祖受禪,為尚書僕射,封建昌縣侯,邑千戶……卒官,諡曰恭侯。子寔嗣。”
  166. ^ 《梁書 卷十六 列傳第十》:“高祖受禪,以功封江安縣侯,邑一千戶……害稷,時年六十三。有司奏削爵土。”
  167. ^ 《梁書 卷十七 列傳第十一》:“天監初,封灄陽縣侯,邑千戶……改封宜陽縣侯,戶邑如前。”
  168. ^ 《梁書 卷十七 列傳第十一》:“明年,高祖受禪,封齊安昌縣侯,邑五百戶。”
  169. ^ 《梁書 卷十八 列傳第十二》:“高祖踐阼,封石陽縣侯,邑五百戶……以功增邑二百戶,遷太子右衛率。”
  170. ^ 《梁書 卷十八 列傳第十二》:“天監元年,封永豐縣侯,邑五百戶……三年,進號冠軍將軍,增封二百戶……增封二百戶……改封營道縣侯,邑戶如先。”
  171. ^ 171.0 171.1 《魏書 帝纪第八》:“癸卯,萧衍梁州刺史平阳县开国侯翟远、徐州刺史永昌县开国侯陈虎牙降。”
  172. ^ 《魏書 帝纪第八》:“丁酉,扬州统军刘思祖大破衍众于邵阳,擒其冠军将军、邵阳县开国侯张惠绍,骁骑将军、祁阳县开国男赵景悦等十将,斩获数千级。”
  173. ^ 《魏書 帝纪第八》:“丁酉,拔武阳关,擒衍云骑将军、松滋县开国侯马广,冠军将军、迁陵县开国子彭甕生,骁骑将军、当阳县开国伯徐元季等二十六将,俘获七千余人。”
  174. ^ 《梁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四》:“伯之既至,以為使持節、都督西豫州諸軍事、平北將軍、西豫州刺史,永新縣侯,邑千戶。”
  175. ^ 《梁書 卷十二 列傳第六》:“以功增封七百戶,進爵為侯……贈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176. ^ 《梁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服闋,襲封永昌縣侯……增封四百戶,持節、將軍如故。在鎮三年,卒,時年五十九。諡曰宜侯。”
  177. ^ 《梁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七》:“服闋,襲爵永昌縣侯……遂見害,時年五十四。”
  178. ^ 《梁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追贈侍中、左衛將軍,給鼓吹一部,進爵為侯,增邑七百戶。”
  179. ^ 《梁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三》:“魏軍至,與家屬渡江,封南城縣侯,邑五百戶。”
  180. ^ 《梁書 卷十七 列傳第十一》:“振旅還京師,遷太子左衛率,進爵為侯,增邑六百戶。”
  181. ^ 《梁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三》:“普通中,率兄弟自魏歸國,封廣晉縣侯。”
  182. ^ 《梁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三年,遷使持節,進號仁威將軍,封保城縣侯,邑一千五百戶。”
  183.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y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84. ^ 《梁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三》:“華後累征伐,有戰功,歷官太僕卿,太子左衛率,封益陽縣侯。太清中,侯景亂,華欲立志節,妻子為賊所擒,遂降之,卒於賊。”
  185. ^ 《齐故平南将军太中大夫金乡县开国侯赵君墓志铭序》:“寻迁假节、云旗将军、新昭县开国侯、食邑二千户、成州刺史……仍擢为使持节、云勇将军、始新县开国侯、都督霍合豫诸军事、豫州刺史,食邑三千户……君忠诚奉主,志雪朝怨,乃仰慕魏氏亲邻之德,以武定七年,翻归乐土。”
  186. ^ 《周書 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六》:“父元真,仕梁,歷東宮左衛率、東梁衡二州刺史、散騎常侍、沌陽侯……襲爵沌陽侯,邑一千五百戶。”
  187. ^ 《梁書 卷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三》:“五年,封高昌縣侯,邑千戶。”
  188. ^ 《梁書 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增封五百戶,進爵為侯……進號智武將軍,增封二千戶……增封五百戶……改封曲江縣公,增邑五百戶。”
  189. ^ 《陳書 卷十二 列傳第六》:“以功封東興縣侯,邑五百戶……天嘉元年,增邑五百戶。”
  190. ^ 《陳書 卷一 本紀第一》:“承制授高祖通直散騎常侍、使持節、信威將軍、豫州刺史,領豫章內史,改封長城縣侯……詔授高祖中書監、司徒、揚州刺史,進爵為公,增邑并前五千戶……”
  191. ^ 《梁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四十》:“俄遷宣毅將軍,領鎮蠻護軍、武陵內史,枝江縣侯,邑千戶……進爵為公,增邑五百戶。”
  192. ^ 《梁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四十》:“俄遷宣毅將軍,領鎮蠻護軍、武陵內史,枝江縣侯,邑千戶……世祖以為持節、平北將軍、北梁州刺史,封江陵縣侯,邑一千戶。”
  193. ^ 《梁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四十》:“世祖以為雲麾將軍、西荊州刺史,封華容縣侯,邑一千戶。”
  194. ^ 《梁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四十》:“世祖以為持節、忠武將軍、鄖州刺史,中廬縣侯,邑一千戶……增邑五百戶……益封一千戶……後江陵陷,齊納貞陽侯以紹梁嗣,以龕為震州刺史、吳興太守。”
  195. ^ 《陳書 卷八 列傳第二》:“累前後功,除游騎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封東遷縣侯,邑五百戶……景平,授通直散騎常侍,改封南移縣侯,邑一千戶……頻戰功最,加平西將軍,進爵壽昌縣公,並給鼓吹一部。”
  196. ^ 《陳書 卷十二 列傳第六》:“梁元帝承制授稜仁威將軍、石州刺史,上陌縣侯,邑八百戶……天嘉元年,以預建立之功,改封永城縣侯,增邑五百戶……贈開府儀同三司……子安世嗣。”
  197. ^ 《梁書 卷四十六 列傳第四十》:“大寶二年,侯景寇荊陝,圍王僧辯於巴陵,世祖乃引僧祐於獄,拜為假節、武猛將軍,封新市縣侯,令赴援。”
  198. ^ 《梁書 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又隨王僧辯拒侯景於巴陵,景退,遷持節、平北將軍、東徐州刺史,中護軍,封豫寧侯,邑三千戶……兵盡矢窮,遂於陣沒,時年四十一。贈侍中、司空公,諡曰忠壯。子鳳寶嗣。”
  199. ^ 《陳書 卷十三 列傳第七》:“以功除使持節、信武將軍、信州刺史,封魚復縣侯,邑五百戶……增邑并前一千戶……天嘉元年,增邑五百戶……四年卒,時年五十五。贈本官,諡曰桓侯。”
  200. ^ 《陳書 卷十三 列傳第七》:“世譜從弟世休,隨世譜自梁征討,亦有戰功。官至員外散騎常侍、安遠將軍,枳縣侯,邑八百戶。光大二年,隸都督淳于量征華皎。卒,贈通直散騎常侍,諡曰壯。”
  201. ^ 《陳書 卷九 列傳第三》:“梁元帝授瑱武臣將軍、南兗州刺史,郫縣侯,邑一千戶……除使持節、鎮北將軍,給鼓吹一部,增邑二千戶……承制以瑱為侍中、使持節、都督江晉吳齊四州諸軍事、江州刺史,改封康樂縣公,邑五千戶,進號車騎將軍。”
  202. ^ 《陳書 卷十 列傳第四》:“元帝授持節、通直散騎常侍、都督新安郡諸軍事、雲麾將軍、譙州刺史資,領新安太守,封巴丘縣侯,邑五百戶……增邑并前一千戶……承及平徐嗣徽,靈洗有功,除南丹陽太守,封遂安縣侯,增邑并前一千五百戶……改封重安縣公,增邑并前二千戶。”
  203. ^ 《陳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九》:“瑒從大軍沿流而下,及克姑熟,瑒力戰有功,除員外散騎常侍,封富陽縣侯,邑一千戶。”
  204. ^ 《周書 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四》:“昔扶柳開國,止曰故人,西鄉胙土,本由賓客。況事涉勳庸,而無爵賞?尚書侍郎宗懍,亟有帷幄之謀,誠深股肱之寄。從我于邁,多歷歲時。可封信安縣侯,邑一千戶。”
  205. ^ 《陳書 卷八 列傳第二》:“及景平,以功除員外散騎常侍、明威將軍、南兗州刺史,進爵為侯,增邑并前五百戶,仍領晉陵太守……子晉嗣。”
  206. ^ 《陳書 卷九 列傳第三》:“尋授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衡州諸軍事、忠武將軍、衡州刺史,進封始興縣侯……世祖嗣位,進號征南將軍,改封陽山郡公,邑一千五百戶,又給鼓吹一部。”
  207. ^ 《陳書 卷十一 列傳第五》:“承聖元年,以功授左衛將軍,封謝沐縣侯,邑五百戶……以功授侍中、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封醴陵縣公,增邑一千戶。”
  208. ^ 《陳書 卷十二 列傳第六》:“梁承聖初,元帝授穎假節、鐵騎將軍、羅州刺史,封漢陽縣侯,邑五百戶。”
  209. ^ 《陳書 卷十二 列傳第六》:“侯景平後,追錄前後戰功,加通直散騎常侍,封廣德縣侯,邑五百戶……世祖嗣位,遷侍中、中撫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
  210. ^ 《陳書 卷十三 列傳第七》:“承聖元年,遷使持節、都督江定二州諸軍事、戎昭將軍、江州刺史,進爵為侯,邑五百戶……改封龍源縣侯,增邑并前一千戶……增邑并前一千五百戶……以功增邑并前二千戶……贈司州刺史,封武昌郡公,諡曰壯。”
  211. ^ 《陳書 卷十三 列傳第七》:“侯景平,梁元帝授敷使持節、通直散騎常侍、信武將軍、寧州刺史,封西豐縣侯,邑一千戶。”
  212. ^ 《陳書 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四》:“預平侯景之功,封松陽縣侯,邑五百戶。”
  213. ^ 《梁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二十一》:“侯景平,世祖追贈侍中、雲麾將軍。以建義功,追封餘干縣侯,邑五百戶。”
  214. ^ 《陳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梁元帝授迪持節、通直散騎常侍、壯武將軍、高州刺史,封臨汝縣侯,邑五百戶……增邑一千五百戶。”
  215. ^ 《陳書 卷十九 列傳第十三》:“侯景平,梁元帝愍其妻子嬰戮,特封原鄉縣侯,邑五百戶。”
  216. ^ 《陳書 卷二十四 列傳第十八》:“遷貞毅將軍、平南長史、長沙內史,行湘州府州事,湘濱縣侯,邑六百戶。”
  217. ^ 《陳書 卷十 列傳第四》:“承聖二年,以前後戰功,進爵為侯,增邑并前五百戶……可贈侍中、護軍將軍、青冀二州刺史,加封一千戶,并給鼓吹一部,侯如故。”
  218. ^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尋除天門太守,進爵為侯,增邑并前一千戶……高祖受禪,毅與弟猛舉兵應王琳,琳敗奔齊,太尉侯瑱遣使招毅,毅率子弟部曲還朝。”
  219. ^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軍還,遷持節、散騎常侍、輕車將軍、司州刺史,進爵為侯,增邑并前二千戶……尋遁歸王琳。”
  220. ^ 《陳書 卷十一 列傳第五》:“承聖三年,除明威將軍、游騎將軍,進爵為侯,邑五百戶。貞陽侯僭位,除左驍騎將軍。敬帝即位,改封新建縣侯,邑如前……增邑并前一千戶……廢帝即位,進爵為公,給扶。”
  221. ^ 《陳書 卷九 列傳第三》:“東道平,授使持節、散騎常侍、安東將軍、南兗州刺史,封安吳縣侯……皎平,授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公。”
  222. ^ 《陳書 卷十 列傳第四》:“紹泰中,復官位,封西華縣侯,邑二千戶。亦隨文育西征王琳,於沌口軍敗,明力戰死之,贈使持節、征西將軍、郢州刺史。”
  223. ^ 《陳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其年,以功除持節、通直散騎常侍、寧遠將軍,封永化縣侯,邑一千戶,給鼓吹一部。”
  224. ^ 《陳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紹泰二年,以應接之功,除持節、通直散騎常侍、信武將軍、縉州刺史,領東陽太守,封永興縣侯,邑五百戶。其年遷散騎常侍、信威將軍,增邑三百戶,餘並如故。”
  225. ^ 《陳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二年,封候官縣侯,邑五百戶。”
  226. ^ 《陳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雲麾將軍、合州刺史南固縣侯焦僧度”
  227. ^ 《陳書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九》:“持節、通直散騎常侍、壯武將軍、定州刺史康樂縣開國侯林馮”
  228. ^ 《陳書 卷八 列傳第二》:“以功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給鼓吹一部。又進號平南將軍,改封西江縣公。”
  229. ^ 《陳書 卷八 列傳第二》:“安都從弟曉,累從安都征討有功,官至員外散騎常侍、明威將軍、東衡州刺史,懷化縣侯,邑五百戶。天嘉三年卒,年四十一。”
  230. ^ 《陳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六》:“永高祖輔政,遣道戢隨世祖平張彪于會稽,以功拜直閤將軍,除員外散騎常侍、假節、東徐州刺史,封永安縣侯,邑五百戶……增邑并前七百戶……增邑并前九百戶……增邑并前一千五百戶。其年十一月遘疾卒,時年六十三。贈本官,諡曰肅。子邈嗣。”
  231. ^ 《周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封安豐縣侯,邑一千戶……贈司徒,進爵為公。諡曰文凱。”
  232. ^ 《周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尋進位柱國,封新康縣侯……贈司空,進爵為公。諡曰康節。”
  233. ^ 《周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及察稱帝,進位柱國,封上黃縣侯,邑千戶,加車騎將軍。察之二年,卒,贈司空。諡曰忠壯。進爵為公。”
  234. ^ 《周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及稱帝,除護軍將軍,進位柱國,封新野縣侯,邑千戶。察之三年,卒,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曰剛。”
  235. ^ 《周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四十》:“初,華皎、戴僧朔從衛公直與陳人戰敗,率其麾下數百人歸於巋。巋以皎為司空,封江夏郡公。以僧朔為車騎將軍,封吳興縣侯。”
  236. ^ 《陳書 卷十三 列傳第七》:“永定元年,賜爵興寧縣侯,邑二千戶,以朗兄昂為左衛將軍,弟晷為太子右衛率。”
  237. ^ 《陳書 卷十三 列傳第七》:“授平南將軍、散騎常侍、北江州刺史,封彭澤縣侯。”
  238. ^ 《陳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六》:“世祖即位,授假節、威虜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封常安縣侯,邑五百戶。”
  239. ^ 《陳書 卷十一 列傳第五》:“天嘉元年,追論長城之功,封欣樂縣侯,邑一千戶……增邑并前千五百戶……改封邵武縣侯,增邑并前二千戶……廢帝即位,遷侍中、征南將軍,改封邵陵郡公。”
  240. ^ 《陳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四》:“天嘉元年,守都官尚書,封寶安縣侯,邑五百戶。三年,除都官尚書。其年,遷尚書右僕射、丹陽尹,參掌並如故。尋改封建昌縣侯。”
  241. ^ 《陳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九》:“天嘉元年,授使持節、散騎常侍、安南將軍、湘州刺史,封定襄縣侯,邑一千戶……十二年,坐疆埸交通抵罪。後主嗣位,復除通直散騎常侍,兼起部尚書。尋除中護軍,復爵邑,入為度支尚書,領步兵校尉。”
  242. ^ 《陳書 卷十八 列傳第十二》:“天嘉二年,預平王琳之功,封清源縣侯,邑二百戶。太建中卒官,贈明、霍、羅三州刺史。”
  243. ^ 《陳書 卷十六 列傳第十》:“天嘉三年,以功遷太子左衛率,進爵為侯,增邑百戶,常侍、舍人如故。”
  244. ^ 《陳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丁父憂去職,服闋,襲封新豐縣侯,授戎昭將軍、鎮右新安王諮議參軍。”
  245. ^ 《陳書 卷二十 列傳第十四》:“迪平,以功授散騎常侍、平南將軍、臨川太守,進爵為侯,增封并前五百戶……改封重安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
  246. ^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仍代兄悉達為吳州刺史,封中宿縣侯,邑五百戶……以功增封并前二千戶……改封綏越郡公,封邑如前。”
  247. ^ 《陳書 卷二十五 列傳第十九》:“五年,授雲麾將軍、衛尉卿,封東興縣侯,邑六百戶……太建元年,授東陽太守,改封樂安縣侯,邑一千戶。”
  248. ^ 《陳書 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六》:“授持節、通直散騎常侍、都督武州諸軍事,進爵為侯,增邑并前七百戶。”
  249. ^ 《陳書 卷二十六 列傳第二十》:“高宗纂曆,封建昌縣侯,邑五百戶……禎明二年卒。”
  250. ^ 《陳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以定策功,封東昌縣侯,邑五百戶。”
  251. ^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太建初,轉豐州刺史,封高昌縣侯,邑一千戶……後主即位,進號征西將軍,改封逍遙郡公,邑三千戶,餘並如故。”
  252. ^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尋隸章昭達西討江陵,潛軍入峽,焚周軍船艦,以功封富川縣侯,邑五百戶……後主即位,增邑并前一千戶,餘並如故。”
  253. ^ 《陳書 卷八 列傳第二》:“太建三年,高宗追封安都為陳集縣侯,邑五百戶,子亶為嗣。”
  254. ^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以功授明毅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封廉平縣伯,邑五百戶。尋進爵為侯,轉太僕卿,餘如故……封綏建郡公,邑三千戶。”
  255. ^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以功授員外散騎常侍,封安復縣侯,邑五百戶……增邑并前一千五百戶……入為領軍將軍,加侍中,改封梁信郡公,邑三千戶。”
  256. ^ 《陳書 卷九 列傳第三》:“隨明徹征伐,有戰功,官至忠毅將軍、散騎常侍、桂州刺史,封汝南縣侯,邑一千戶。卒,贈廣州刺史,謚曰節。”
  257. ^ 《陳書 卷九 列傳第三》:“斯事已往,累逢肆赦,凡厥罪戾,皆蒙洒濯,獨此孤魂,未霑寬惠,遂使爵土湮沒,饗醊無主。棄瑕錄用,宜在茲辰,可追封邵陵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以其息惠覺為嗣。”
  258. ^ 《陳書 卷十 列傳第四》:“故散騎常侍、前重安縣開國公文季,纂承門緒,克荷家聲。早歲出軍,雖非元帥,啟行為最,致果有聞,而覆喪車徒,允從黜削。但靈洗之立功扞禦,久而見思,文季之埋魂異域,有足可憫。言念勞舊,傷茲廢絕,宜存廟食,無使餧而。可降封重安縣侯,邑一千戶,以子饗襲封。”
  259. ^ 《陳書 卷二十九 列傳第二十三》:“可贈侍中、護軍將軍,進爵為侯,增邑為五百戶,諡曰忠。”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