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

原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位於青島東路3號,是1950年代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羈押、審判政治犯的重要場域。1968年該處空間因都市發展考量出售並拆除後,將軍法處等機構遷移至新北市新店區軍法學校之舊址,即今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所在地。

歷史

1945年10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進駐臺北市,由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兼任該部總司令,部內設7處2室,其中軍法處下設審判課、偵察課、看守所。1946年,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伴隨軍事委員會改制而隸屬國防部,位於青島東路的軍法處看守所,從該年8月21日開始收押尚未判決的軍事犯等待判決。1947年5月,臺灣省政府設立後,改制為「臺灣全省警備總司令部」,調整各處業務,並整併成參謀、情報、副官、新聞、軍法等處。同年6月,國防部臺北軍人監獄遷入中正東路以南、上海路以西、青島東路以北、鎮江街以東的街廓內,與軍法處隔一塊空地,中間建有圍牆。1949年2月,再改制為「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同年5月頒布戒嚴令後,臺灣省開始實施戒嚴,涉及內亂、外患等罪的人犯,即便非軍人身分亦交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軍法處審理。[1]:172-173、327[2]:1-2[3]:52-55

1949年9月,因應局勢變化,行政院設置「東南軍政長官公署」,納編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並改制為「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設有1部、2室、7處、1組等幕僚機構,並有6個勤務部隊、78個隸屬單位、7個指揮單位,軍法處及看守所仍設於青島東路的街廓。同時,國防部軍法局亦遷入青島東路街廓北側,並自保安司令部軍法處取得空間,設置軍法局看守所。1950年4月,東南軍政長官公署裁撤,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改隸行政院,歸國防部督導。此時,軍法營區分別駐紮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於青島東路3號、國防部軍法局看守所於青島東路1號、國防部臺北軍人監獄於中正東路1號。1952年,臺北軍人監獄配合防空疏散政策,搬遷至臺北縣新店鎮安坑地區,改稱國防部臺灣軍人監獄[4]:26-27[3]:52-57

1956年,因應《軍事審判法》的頒布,國防部軍法局改組為國防部軍法覆判局國防部軍法處兩機構,並於1959年再將軍法處擴編成國防部軍法局。1958年7月,因實施精簡政策、簡化治安機構,而將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與其他單位,整併成「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簡稱警備總部,並延續設置軍法處。1960年代,因防空疏散及都市發展等因素,軍法營區駐紮的警備總部軍法處、國防部軍法局、國防部軍法覆判局等單位規劃遷移至周邊郊區。1967年,位於臺北縣新店鎮二十張地區的國防部軍法學校併入政工幹部學校,全校師生遷移至北投復興崗,警備總部軍法處等三單位,因而搬遷至臺北縣新店鎮原軍法學校校地,並興建新的看守所。看守所遷離後,青島東路原址陸續改建為數棟商業大樓。[5][6][7]

營舍空間與模型

軍法處看守所原址是接收自日本陸軍省經理部倉庫及騎兵營練兵場,1946年開始收押軍事犯時,看守所內計有小型押房28間、6人押房與8人押房各16間,總計60間押房。1949年,臺灣省實施戒嚴後,軍法處業務增加,原先可容納300人的看守所嚴重超收,導致關押空間相當擁擠。所內為兩排面對面的押房,中間走道約6公尺,押房由木柵欄及木地板構成,每間押房常關押20多人,致使光線昏暗、密不透風。整個房間只有角落一個木製馬桶,睡覺時因空間不足讓所有人犯躺平,致使人犯須輪流站著睡覺,新來人犯甚至要抱著馬桶睡覺。屋內滿是汗酸、尿騷味,還有許多老鼠,故被層關押於此的人犯形容為「環境比豬圈還糟糕,猶如人間地獄」。臺北軍人監獄遷出軍法營區後,將原先使用的押房區隔為關押軍事犯為主的「西所」,與關押叛亂犯的「東所」。[8][3]:54-55

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軍法處是1950年代決定人犯生死的重要審判場域,人犯等待審判期間可對外接建或與家人通訊會面,但因此階段將決定有罪或無罪,更是有期徒刑還是死刑的生死交關處,因此人犯所承受的壓力更甚於前。如被判處死刑者,於凌晨3、4點被軍法處人員點名,經過相關程序後,被帶至馬場町刑場槍決,1954年後則以新店鎮安坑刑場為主。因此,凌晨3、4點的腳步聲和打開鐵門的聲音,都使人犯從夢中驚醒。部份判決確定的人犯,則調派為外役勞動。內部設有洗衣、縫衣、燙衣、手工藝等可在看守所內進行作業的外役工場。[9][10][11]:108

由於看守所整體建築空間已消失,曾被關押於此的受難者陳孟和於2011年至2013年間,憑藉記憶及1950年代空照圖和歷史照片,指導國家人權博物館進行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1:100比例的模型製作,具象化呈現昔日政治犯的處置空間。[11]:112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 蘇瑞鏘. 《白色恐怖在臺灣:戰後臺灣政治案件之處置》. 新北: 稻鄉出版社. 2014. 
  2. ^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沿革史第一輯》. 臺北: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 1963: 1–2. 
  3. ^ 3.0 3.1 3.2 張維修計畫主持. 《臺北市人權地圖手冊》. 臺北: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21. 
  4. ^ 陳進金. 《空間.記憶.歷史:戰後東臺灣的政治監獄》. 新北: 稻鄉出版社. 2021: 26–27. 
  5. ^ 「【隊徽圖誌】法律事務司 保障權益」. 青年日報. 2024-02-21 [2024-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7). 
  6. ^ 甘欣欣編輯. 《向光:國家人權博物館元年紀念特刊》. 新北: 國家人權博物館. 2018: 14–15. 
  7. ^ 「保安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青島東路]」. 臺北市人權歷史場址資料庫. [2024-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0). 
  8. ^ 「原臺灣省保安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原國防部臺北軍人監獄/原國防部軍法局看守所(青島東路)」. 不義遺址資料庫. [2024-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3). 
  9. ^ 張維修等撰. 《無論如何總得找條活路才行的:臺灣人權暗黑旅誌》. 新北: 國家人權博物館. 2020: 28–30. 
  10. ^ 周婉窈. 《轉型正義之路:島嶼的過去與未來》. 新北: 國家人權博物館. 2019: 70–71. 
  11. ^ 11.0 11.1 國家人權博物館編. 《白色恐怖歷史現場: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主題展展覽專刊》. 新北: 國家人權博物館.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