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武陵(8世纪?—835年),本名侃。信州(今江西上饶)人。唐朝官员

吴缅之子。[1]生年不詳。元和二年(807年)進士,授官翰林学士。元和三年,因得罪权贵李吉甫流放永州。[2]在永州和柳宗元友好。元和七年遇赦北還。淮西吴少阳聞其名,打算網羅他,請鄭平出面邀為賓友,對此武陵不做任何回應。后来吴少阳之子吴元济反叛,吴武陵則遣书斥责。[3]长庆初年(821年),主持北边盐务。宝历元年(825年)为桂管观察使李渤副使,二年春,奉李渤之命出使番禺。[4]大和初年(828年),入京为太學博士礼部侍郎崔郾东都主持考試,吴武陵力荐杜牧,并出示《阿房宫赋》。大和中,出京任韶州(今广东韶关)刺史。大和八年,遭构陷,以“贓罪狼藉”贬为潘州(今广东茂名高州)司户参军。不久鬱憤卒。[5]有书一卷,诗一卷,《十三代史驳议》十二卷。[6]有子吴汝纳。

注釋

  1. ^ 李贤《明一统志》卷五一载:“吴武陵,贵溪人勔子。”
  2. ^ 柳宗元《柳河东集》卷三〇《与杨京兆凭书》一文有“去年吴武陵来,美其齿少,才气壮健,可以兴西汉之文章。”之句,知吴武陵於元和三年来永州。當時柳宗元三十六歲,既谓其 “齿少”,吳武陵可能二十餘歲,當生於贞元年間。
  3. ^ 《通鉴》卷二三九:“初,吴少阳闻信州人吴武陵名,邀以为宾友,武陵不答。及元济反,武陵以书谕之曰:‘足下勿谓部曲不我欺,人情与足下一也。足下反天子,人亦欲反足下。易地而论,则其情可知矣。’”
  4. ^ 太平广记》卷四九七“吴武陵”条引《本事诗》载:“长庆中,李渤除桂管观察使,表名儒吴武陵为副使。”
  5. ^ 《新唐书》卷一八一《李绅传》載:“澧人吴汝纳者,韶州刺史武陵兄子也。武陵坐赃贬潘州司户参军死,汝纳家被逐,久不调。”唐孟棨《本事诗》“怨愤第四”条:“吴武陵有文笔才,而强悍激讦,为人所畏。尝为部内刺史,赃罪狼籍,敕令广州幕吏鞠之。吏少年科第,殊不假贷,持之甚急。武陵不胜其愤,题诗路左佛堂曰:‘雀儿来逐扬风高,下视鹰鹯意气豪。自谓能生千里翼,黄昏依旧入蓬蒿。’”《唐诗纪事》卷四三“吴武陵”条:“寻贬潘州司户,卒,时大和八年也。”
  6. ^ 《新唐书·艺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