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炮兵第六旅
國民革命軍炮兵第六旅(第一战区炮兵指挥部),是东北军炮兵的最后旅级炮兵指挥机构,也是张学良的起家部队,精英部队;这支部队在西安事变拒绝了张学良的命令,在抗日战争中饯行了张学良的理想,直战斗到抗战胜利。
国民革命军炮兵第六旅 | |
---|---|
存在時期 | 1936年-1946年 |
國家或地區 | 中華民國 |
部門 | 陸軍 |
種類 | 野战炮兵旅 |
規模 | 炮7团(后以重炮17团递补)、炮12团 |
參與戰役 | 中國抗日戰爭 |
指挥官 | |
著名指揮官 | 黄永安、叶攸泉、徐德庸、刘震寰、张兴华(任夫)、杨之彦 |
沿革
组建
1935年3月,國民革命軍成立炮兵整理处。同年6月9日,蒋中正命全国骑兵、炮兵、工兵等特种兵,均归陈诚督导整理。关于炮兵部队,陈诚决定把炮兵将现有可用火炮457门编成两团制独立炮兵旅4个、独立团5个、独立营4个[1]。
1936年春天,國民革命軍炮六旅成立,旅长黄永安集中了编余的全国之克虏伯1903型75mm野战炮(包括仿造的三八式75野炮),共两团72门(占全国75mm以上火炮总数六分之一),分别是中央军炮七团(驻河南彰德府)、原东北军炮12团(驻洛阳西工)。[2]
沿革
炮12团是张学良的起家部队,装备克虏伯式75mm野炮,其为东北军发展的母体之一。东北军的一大特点是极其注重教育,不爱用行伍出身的军官,喜欢有文化的学生,所以其技术兵种素质冠于全国。[3]张学良是讲武堂一期炮兵科出身,而且得到了邹作华这样的炮兵人才,任命其为炮四团团长(炮12团),隶属于起家部队第二旅,炮四团在各方面都成为了三方面军的标杆团队,后东北军成立炮兵军,邹作华任军长。与此同时大批炮兵军官亦随之走上前台,如吴克仁(保定炮五期)、刘翰东(保定炮八期)、黄永安(保定炮八期)、王和华等人。[4]
“东北军最厉害的是炮兵(张学良语)”,在东北军经历一系列挫折之后,十团之炮兵剩下了五个,三个炮兵旅变为两个,重炮八旅缩编为独立重炮十七团,炮八旅原旅长黄永安转任炮六旅旅长,下辖中央军炮七团和原独立炮兵第六旅的主力:炮十二团。[5]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时炮十二团与炮十七团均驻扎于洛阳西工营房,随黄永安拒绝执行占领洛阳的命令,保境安民。其间炮十二团有些不稳,因旅部紧挨着洛阳之各军政指挥机关,刘歭强烈要求先将炮六旅缴械,而黄永安与之相持不下;经不断祝绍周奔走折冲,与12月21日以捐赠的名义将枪械存于洛阳军校,而75野炮以训练为名拒不上交;[6]第二天洛阳民众纷纷于旅部慰问炮六旅官兵,洛阳之各机关也终于松了口气,向南京报平安。[7]
西安事变东北军炮兵损失很大,如炮十五团被包围缴械,连长以上除一人外均撤换。[4]
王以哲将军被刺,黄永安赴西安料理丧事,将其副官杨之彦带回,安置在炮12团一营当连长;王以哲灵柩去北京路过洛阳,炮六旅全体军官前往悼念。[8]
抗日战争
平汉路作战
双十二事变之后半年是77事变,张学良之起家部队终于越过了门槛,投身于洪流之中。抗战开始后炮七团闹独立,炮兵管理处将其调出,以重炮十七团补入,如此炮六旅实际上成为原东北军重炮八旅(旅长亦黄永安)与炮六旅的合编,精华尽收其内。
该部于七月七日早晨九点得到军政部命令北上保定抗敌。[9]旅长黄永安因曾授课于平汉路沿线车站站长副站长,均是熟人,火车将炮六旅直接运至离保定最近之区域(保定遭日军轰炸)。第二天得到刘歭命令,配属于黄杰第二师;各部于保定开始撤退后,炮六旅才得到参谋次长林蔚之命令,撤往石家庄组织防御。[10]
因道路阻塞,重炮行动迟缓,炮六旅逐渐成为后卫,路遇东北军53军万福麟部,骑兵,步、骑、炮挤在路上无法通行,只得停下继续等待。 黄永安命炮17团机枪营之24挺机枪与炮十二团两门克虏伯野炮组成6队骑兵,干脆以自己力量独自断后,日军先锋被野战炮和机枪突然打击不敢冒进,炮六旅于夜间缓缓而行;一门野炮陷入泥中经一夜抢救无效放弃。[11]
至石家庄后稍作休整参加正定之战,20集团军司令商震为东北军旧部,正定守城141师师长宋肯堂为黄永安保定军校同班(保定八期炮科),此战炮六旅终于放开手脚。
宋肯堂为正定本地人,陪黄永安一起勘察地形,炮六旅建立测地网,进行了三天以上的充分准备,将炮兵观测所设于城东北角,而后日军发现这一点,将此处作为突击的主要方向。[12]
十月7日起,炮六旅以150mm重炮营和75mm野战炮全团参战,75野炮二营进入正定城,一三营在滹沱河南岸布防,归炮十二团团长刘震寰统一指挥;炮六旅炮弹充足,打击敌(14师团)一昼夜,对面之土肥圆十四师团炮兵亦强大。[13][14]
10月9日日军全力攻上北面城墙,然后沿城墙攻击城东北角炮六旅观测所,炮兵军官有的被日军炮火埋于土中,随后与日军展开近战,二营营长张兴华持手枪不退,后弹尽战死。</ref>[14][15][14]
旅长黄永安最担心的是撤离问题,野炮营之75mm克式野炮须六匹马才拉得动,重炮营之150mm榴弹炮干脆连桥都过不去。黄永安提前请求参谋次长林蔚再架一座便桥,于夜间将野炮营从桥上通过;重炮营则直接下水,用长挽绳浮渡。炮六旅夜间撤退颇顺利一炮未丢;到石家庄后林蔚当面告诉黄永安,此战炮七团撤退时将全部参战火炮丢在了北岸。[16]
1937年十一月初,重炮营随商震部参加安阳之战。[17]
随后12团一营配属139师再战于卢氏;接下来一路艰难撤退,于野鸽营北面被横在路上的几百辆废弃车辆阻于路上,但官兵无人弃炮,经一夜忙碌清理道路,安全撤至黄河南岸;而中央军炮兵此战连轻便的山炮都弃之不顾,炮六旅官兵对此颇为不解。[14]
随后炮六旅才得到命令,集结于郑州,属第一战区作战序列,受程潜指挥。[18]
守卫黄河南岸
炮六旅以旅部兼第一战区炮兵指挥所,1939年训练总监部命令陕西一带炮兵统归第一战区炮兵指挥官训练校阅。[19]
1943年夏,旅部撤销,至1944年一月第一战区炮兵指挥所(炮六旅)率所属炮兵保有河南腹地,日军自己也对重新修复黄河铁桥失去信心,同时第一战区炮兵在豫西与山西日军对峙,保护陇海线。
此间,因陇海线运输方便,巩县兵工厂炮弹供应便利,国军炮兵部队在第一战区炮兵麾下颇为活跃,先后参战的有炮五团、炮六团、炮九团(驻洛阳)、炮11团(原东北军炮兵,驻潼关与陕灵之间)、炮15团(原东北军,驻陕灵)等部。[20]
而炮六旅原隶属的炮12团,或因野炮机动逊于山炮,且野炮优势在于射程较远,所以主力入陕,布置于韩城至潼关黄河西岸炮兵阵地;炮十七团仍在河南境内,守卫洛阳北部的黄河渡口。确定的分布为:
后续
1944年1月获军政部命令,各战区炮兵指挥部一律撤销,无任何后续安排,炮六旅指挥机构由此走向终结。旅长黄永安遣散人员后赴宝鸡任第九军副军长,各部随之调整[25];于此同时,日军架桥机运抵北岸重新架设黄河铁桥,三月底通车,五月份席卷河南,六月兵锋抵达潼关外围;此时原炮六旅各部随第八战区部队云集于灵宝前线,或驻守陕西河防,继续与日军作战;这支西安事变未执行张学良命令的东北军炮兵部队,虽在抗战中被不断拆分,但都顽强坚持到抗战胜利,随后湮没,再无人提及。
参考文献
- ^ 《国民革命军大陆时期炮兵史》
- ^ “至二十五年春,奉中央命令,全国炮兵统一排列,改编为炮兵第六旅,辖属炮七团(由中央军拨来),炮十二团(东北炮兵),与原隶炮十七、十八两团改编为独立重炮十七团,由叶攸泉任团长。”《浮生-西安事变前后》
- ^ 张德良周毅.《东北军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p48
- ^ 4.0 4.1 《东北军炮兵始末》徐祝申《兰台世界》
- ^ 《兰台世界》之《东北军炮兵始末》徐祝申
- ^ 《洛阳密电中的西安事变》之39号密电“即系探知此事具有相当严重性。刘峙亦深为焦虑,幸祝氏调度有方,现已圆满解决。黄初表示反正时,即有一团长、二营长主张附逆,立被撤职。祝请军部明令嘉奖,黄亦屡向祝表示忠诚,并曾与琏恳谈两次。何部长昨电令祝氏,该旅拨由祝负责指挥。南京发电者,误将该旅两团名称译成明码,此间电局将电分送祝氏及旅部,几引起莫大误会与疑忌。祝今晨召集该旅长及其两团长谈话,推诚相见。问其部属如尚有不稳者,务须明告,以便予以撤换。彼等声泪俱下,谓调动过多,恐启更大反感。祝谓若望何部长放心,似应有进一步之表示,,如请缨讨张及自动缴枪,二者不妨兼用。经渠等同意后,祝即代拟电稿请求参加战事,苟仍认为不可信赖,愿以在洛家属为质。三人同意,并签字盖章。廿一日十四时,该旅即将步枪一千四百枝、机枪二十架,自动缴送军校,仅留炮以为士兵操练之用。此事遂尔完全解决,不至再有问题。此电请勿发表。赖琏。(什一)。”
- ^ 《洛阳密电中的西安事变》之39号密电:“洛阳、渲关秩序均极安定。炮六旅自动缴送枪枝后,洛民尤为放心,纷往旅部慰劳。”
- ^ 高存信《沈阳文史资料第十五辑》之《东北军炮兵点滴》26-32页
- ^ 《浮生-平汉路作战》:“知旅于上午九时获得南京参谋本部电令,炮六旅全部即日以火车输送,开赴保定,静候刘歭总司令之指挥。”
- ^ 《浮生-平汉路作战》:”黄杰始终没向总司令部联络过,我(陈夕怅)曾派人四出欲谋联系,均未找到。“
- ^ 《浮生-平汉路作战》9-11页
- ^ 《浮生-平汉路作战》16页:“余不时过河观察炮兵阵地,及观测所建筑与测地射击准备情形,就便与宋肯堂(字绳武)话旧。”
- ^ 《浮生-平汉路作战》”正定城甚大,城北多为空地,将野炮一营配备在此空地中,利用城墙东北角作为观测所,重炮配置在城南,利用城内高大建筑物为观测所,均架设电话向师部联络。“
- ^ 14.0 14.1 14.2 14.3 14.4 《东北军炮兵点滴》26-32页
- ^ 《抗日阵亡将士录》”张任夫(?-1937)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炮兵第六旅二营少校营长。1937年8月,奉命防守河北正定,于城西北隅设一观测所。率领4个炮兵连与敌作战,毙敌甚多。28日,观测所被日军炮火击毁,日军蜂拥登城。仍守不退,以手枪与敌血战,弹尽被围,在弹雨中壮烈殉国。“
- ^ 《浮生-平汉路作战》18页:”林次长对本旅损失轻微,极表嘉许,并说炮七团全团野炮丢在河北岸,仅将马匹人员带过河来。“
- ^ 《浮生-平汉路作战》27页:”后来到正定遇商震部宋肯堂师长对敌干了一仗,又在安阳抗敌一次,平汉线千余里的土地,日军竟兵不血刃的垂手而得,殊为痛心!“
- ^ 《浮生-平汉路作战》:“炮六旅自保定开始,就像流浪的孤儿,到此才算有了正式的家。”
- ^ 《浮生-登封作战》26页:”曾接训练总监部命令,陕西一代炮兵统归第一战区炮兵指挥官训练校阅。随即我即往西安晋谒胡总司令,研究校阅及视察河西一带阵地诸事,岂知其竟左顾而言他,至此我才领悟命令是命令,人事关系不同,不能强其所难。“
- ^ 《黄河边架炮对轰:不该被遗忘的豫西炮战|豫记》
- ^ 《浮生-登封作战》19页:”及到潼关之前,始见有炮兵阵地,并发现原来是炮六旅十二团之野炮营,营长为杨芝彦(即前将炮兵旅裁撤,改以营为单位,分属于各军者)。“
- ^ 《在路上—走访探望抗日老兵纪行之壮士无疆》:”老人改了部队,到炮六旅12团6连当驭手二等兵,使唤克卢伯,部队到陕西河阳韩城,所在部队鱼腹口(音)是最前线,老人记得有次大年初一还与日军交火,打了几十发炮弹呢,他们的部队一直在这打到抗战胜利……“
- ^ 《老兵李世荣:严守渡口拒日寇》“东北军炮兵第6旅17团3营就驻防在李世荣的家乡白鹤镇牛庄村。1938年3月,李世荣加入了这支重炮部队。”
- ^ 《痛定思痛话当年——日本侵略军炮击黄河南岸的片断回忆》“1938年6月,正当白鹤人民胆颤心惊度日如年的时候,一天上午,驻在邙岭山麓山底村的国民党炮兵六旅,开始对北岸的日军进行还击。”
- ^ 《浮生-调往第九军前后》第一页:”至民国三十三年一月又获军政部命令,商得各战区炮兵指挥部一律撤销。我即遵命班里结束,将人员大部遣散(军政部对撤销后人员的安置无任何指示),所有武器及通讯器材与家具等,均移交战区长官部,至于我个人的出处,战区司令长官亦无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