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島撤退

中華民國從大陳島撤退的行動
(重定向自大陈岛战役

大陳島撤退第一次臺灣海峽危機的一部分。在1955年(民國四十四年)2月8日至26日,中華民國美國第七艦隊護航下,將目前屬於浙江省台州列島大陳島上的2.8万余名居民(居民包含上下大陳島、漁山列島南麂列島等)全部撤退到台灣。当时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大陈岛原先的居民“義無反顧、摧家毀舍,選擇追隨中華民國國軍遷台”,稱其為「大陳義胞」。

大陳島撤退
Evacuation of the Tachen Islands
Operation Pullback[1]
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的一部分

美國海軍作戰部副部長羅伯特·P·布里斯科英语Robert P. Briscoe中將2月2日在美國國防部舉行撤離大陳島軍民的記者會,可以看到他正在向記者說明大陳島與臺灣的距離。
日期1955年2月8日-2月26日
地点
结果 大陳軍民幾乎全部撤退,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干涉。
领土变更 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對台州列島漁山列島南麂列島的控制。
参战方
中華民國國軍
反共救國軍
 美國海軍
中国人民解放军
指挥官与领导者
美国 蒲賴德
中華民國 劉廣凱
中華民國 劉廉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 张爱萍

本次撤退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支兩國聯合大艦隊執行,共撤退16,053名國軍官兵及17,132名大陳義胞。[2]

背景

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情勢逐漸明確,中国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中華民國國軍退守到西南山地與東南沿海的島嶼一帶,繼續進行作戰。1950年,解放军逐步進軍沿海島嶼。春、夏之際,攻占海南島,國軍也自舟山撤退,加上西南山區的部隊逐步退到泰緬邊境,國軍僅固守台灣、澎湖金馬地區與浙東諸島,並發動沿海的游擊突襲戰術,來牽制干擾解放军。

1950年朝鲜战争爆發,解放军將駐防在東南沿海的兵力移往朝鮮半島,使得大陳島等東南沿海島嶼所受威脅大減,獲得稍微喘息的機會。

1953年韓戰停戰,解放军開始將重心從朝鮮半島移到台灣問題上,東南沿海島嶼是解放军首先要處理的地區。韓戰停戰後,解放军迅速強化東南沿海基礎建設,從1950年起上海修建可供噴射戰鬥機起降的機場[3],試圖奪取被國軍掌控之制空權。

1954年國共多次於東南沿海進行空戰,位於台灣的噴射戰鬥機航程不足無法支援大陳地區,只能依靠P-47戰鬥機維持戰力;在技術優勢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取得大陳週邊的制空權。9月3日,解放军對金門發動大規模的九三砲戰,引發第一次台海危機。11月14日,於大陳駐守的太平號驅逐艦遭解放軍魚雷快艇擊沉,國軍於大陳地區戰力迅速萎縮,只能固守各島失去主動權。11月,解放军戰機先後濫炸砲擊大陳及一江山[4]:79

取得客觀條件優勢後,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发起一江山島戰役,激戰後攻下一江山島。由於一江山島是大陳島的屏障,失去一江山後,大陳島直接暴露在解放军火炮射程內,防守也相對困難很多;加上以距離而論,台灣到大陳島較中國大陸到大陳島的距離遠,在物資補給與戰力維持上相對不易,解放军的米格-15戰鬥機在當地擁有空中优势。另外,中華民國也與美國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防禦範圍僅限於台灣與澎湖,而金門馬祖及大陳島都不在共同防禦的範圍之內,經過多方評估後,最後中華民國政府決定主動撤離大陳島,將大陳島上的居民與軍隊全數遷移至台灣,加強鞏固對台灣本島的防守[5]

一江山島戰役後

1月19日,解放軍3個轟炸機大隊70架飛機空襲大陳。[6]:63[7]1月20日,江字級巡邏砲艇英语PGM-9-class motor gunboat鄞江號(PGM-101)[註 1]金門海域被解放軍魚雷快艇的魚雷擊中,因損害嚴重除役。[8][9]1月30日,解放軍下達攻佔大陳列島的命令,當天解放軍空軍20師圖-2轟炸機大隊第二次空襲大陳,造成軍民數十人傷亡,大陳的唯一水庫被炸,庫存淡水流盡,大陳防衛司令劉廉一向國防部長俞大維報告,表示對固守大陳已失去信心。[10][11]

2月5日,美國空軍RB-45C龍捲風偵察機英语North_American_B-45_Tornado#RB-45C在執行照相偵察任務時,於平壤以西40海里黃海上遭到兩架米格-15戰鬥機的攻擊,導致12架護航F-86軍刀戰鬥機和8架米格-15的空戰,兩架(也有說1架)米格機被擊落。[12][13][14][15]此事使得大陳撤退是否能和平進行蒙上陰影。[16]2月9日,從美軍胡蜂號航空母艦起飛的一架AD-5W天襲者空中預警機在執行反潛任務時迷航,被浙江松門鎮的解放軍防空高炮擊落,機員三人被國軍巡邏艇救起。[17][11]

撤退過程

金剛計劃

 
美國《時代雜誌》2月7日的封面人物是第七艦隊指揮官蒲賴德,標題「防衛台灣,美國的亞洲戰略」

2月7日,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發表《為大陳撤退告海內外軍民同胞書》。[18]中華民國國防部將撤退上下大陳、漁山、披山島四個島上軍民的行動命名為金剛計劃,由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和國軍合作執行。美軍第七艦隊海空部隊,負責掩護包括上下大陳、漁山及披山島上部隊,以及軍品之轉進。美方所提供運輸船團,只負責上下大陳國軍美械部隊(第四十六師)之撤運。美軍擔任北緯27度以北之海空支援與掩護行動。北緯27度以南之空中掩護,則由國軍空軍擔任。漁山、披山島上的國軍撤退,由國軍船團負責。[10]

 
1955年3月2日,國軍第四十六師士兵在撤退期間登上美軍萊納維號攻擊運輸艦英语USS Lenawee (APA-195)
 
美軍旗艦海倫娜號英语USS Helena (CA-75)
 
第七艦隊第77特遣部隊英语Task Force 77 (United States Navy)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掩護撤退

據美軍資料與劉廣凱回憶,美軍參加金剛計劃的軍艦包括:[19][20][10]

可搭載400餘架艦載機
第七艦隊戰鬥序列[44][45]
任務 艦隊名稱 部隊代號
巡邏大陳海面 海上作戰部隊 TF 75(第75特遣部隊)
空中掩護 攻擊航母打擊部隊 TF 77(第77特遣部隊)
反潛保護 獵殺支隊 TG 70.4(第70.4特遣支隊)
100海哩空中掩護 台灣巡邏艦隊 TF 72(第72特遣部隊)
接運撤退 兩棲撤退部隊 TF 76(第76特遣部隊)
途中補給 後勤支援部隊 TF 73(第73特遣部隊)

國軍由52艘艦艇和一個陸戰隊中隊組成「海軍第八五特遣艦隊」執行金剛計劃,劉廣凱司令擔任總指揮官,宋長志少將任參謀長,吳文義少將(陸戰隊)、林鴻炳上校(巡邏艦隊司令)任副參謀長。

八五特遣艦隊戰鬥序列[20]
任務編組 指揮官 艦名
旗艦 艦長李北洲上校 太昭艦
掩護區隊 楊元忠少將 4艘砲艦
運輸支隊 林溥少將 8艘中字號戰車登陸艦、3艘美字號中型登陸艦英语LSM-1-class landing ship medium
警衛支隊 崔之道少將 2艘驅逐艦(洛陽艦長俞柏生上校,漢陽艦英语USS Hilary P. Jones長張仁耀上校)、4艘護航驅逐艦(太康、太倉、太湖、太昭。指揮官陳慶堃上校。)、6艘巡邏艦(指揮官馬炎衡上校)、1艘砲艦。
掃雷區隊 劉宜敏少將 3艘掃雷艦(指揮官易鹗中校)、3艘巡邏艦(指揮官鄒堅中校)、1艘拖船
 
國軍將大砲裝上中型登陸艇。

過程中,美軍主要負責大陳島上居民的撤離,並協助航行路線的防衛,在整个撤退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对此一撤退行动进行干扰。從1月21日至2月8日的18天內,美軍蒲賴德中將先後調集132艘船隻[1],其中有57艘軍艦[7],加上艦載機400餘架,掌握了大陳島──台灣──沖繩三角地帶的制空權,控制了台灣對大陳島嶼的運輸線。美軍認為北京政府在韓戰中學到美國海空軍能造成中國的生命財產重大損失,因此在大陳島撤退與八二三炮戰時表現節制。[46]美国政府透過苏联外長莫洛托夫向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转达了警告:在美军帮助國軍撤离大陈岛时,解放军不要采取行动。美軍接到的命令是不要吃任何虧。毛澤東因此于2月2日指示解放军不要攻击从大陈岛撤退的美軍與中華民國國军[6]:65[7][47]:23

 
大陳軍民在海灘上等候登上第七艦隊的船

大陳居民相信過一陣子就會回來,因此撤退有秩序,僅帶著簡單家當就登船了。[48]在一江山戰役開始以後志願登記撤離平民,上大陳島有3,937人,下大陳島有10,974人,披山島1,083人,漁山島518人,共16,512人,除3位過70歲的病弱居民外,全部志願赴台。[49]大陳軍民轉移工作順利完成,撤運抵台平民共16,487人[4]:80。大陳島四天共撤離全數大約28,000名居民與軍人,其中居民前往台灣安置,軍隊則移防至金門、馬祖等地。另外有研究指出,當時大陳居民謠傳三種撤離形式,一為先撤離學生,二為撤退婦女、老人、小孩,其餘男性壯丁則須協助軍隊防禦,最後才為全體撤離。[50]:73

(部分)登陸艦載運數量
艦名 平民人數 軍人人數 其他
國軍[49]
中鼎艦 (LST 203) 1,744 大沙頭
中練艦 (LST 209) 2,313 泊大沙頭
中建艦 (LST 205) 2,181 泊海軍碼頭
中程艦 (LST 207)英语USS LST-1075 2,273 泊海軍碼頭
中勝艦 (LST 211) 2,374 泊小康碼頭
美軍
LST-1159英语USS Tom Green County (LST-1159) 2,144 1,100 兩趟。加上600噸彈藥和37輛車。[51]
LST-803英语USS Hampden County (LST-803) 2,300(軍民合計) [52]
LST-855英语USS Kent County (LST-855) 300 車輛[40]

國軍在撤退期間,徹底破坏岛上公共與軍事设施(中華民國政府於1950年代初曾建設島上水電、蓋學校)與物資,不留給解放軍利用,除了民房並非破壞目標。解放军登陆大陈岛時,聲稱只找到一位老人和一条狗。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动员人民上岛垦荒,才让大陈岛恢复了生机[53][54][55][56]:7

飛龍計劃

2月17日,國軍空軍偵察到台山列島海域有解放軍艦艇活動,台山島上也在構築工事。台山島在南麂島以南四十浬,能阻擊南麂島撤退,因此國軍於2月18日發起台山列島海戰,打擊了解放軍往台山島的增援。[57][58]

2月17日,俞大維請美軍援助以撤退南麂守軍,美軍拒絕。2月21日,蔣中正決定撤守南麂,由國軍獨立執行,代號「飛龍計畫」,編組九五特遣艦隊實行,仍由劉廣凱指揮。2月22日完成作戰計畫。[59]特遣艦隊總計15艘軍艦(見下表),另有行政區隊及陸戰隊、岸動隊等,官兵總數1,800餘人[20]。特遣艦隊於2月24日7時自基隆出發,17時抵南麂島大沙嶴海灘,連夜裝載,於25日天明前撤完,將南麂島的國軍3,608人、反共救國軍819人、行政機關48人、居民1,070人、軍資彈藥1,280噸全部撤離。國軍計先後出動F-47以及F-84英语Republic F-84 Thunderjet戰鬥機共200餘架次支援。[59]2月26日,解放軍進駐南麂島。[60]

九五特遣艦隊戰鬥序列[20]
任務編組 指揮官 艦名
旗艦 劉廣凱 「太昭」艦(DE-26)英语USS Carter
打擊支隊 崔之道少將 「洛陽」艦(DD-14)「太康」艦(DE-21)英语USS Wyffels (DE-6)「太倉」艦(DE-24)「太湖」艦(DE-25)
警衛支隊 馬焱衡上校 「章江」艦(PC-112)、「貢江」艦(PC-113)、「清江」艦(PC-116)、「珠江」艦(PC-117)
運輸支隊 林溥少將 「中榮」艦(LST-210)英语USS LST-574「中勝」艦(LST-211)英语USS LST-1033「美宏」艦(LSM-246)英语Landing Ship Medium及3艘軍租商船
掩護區隊 雷樹昌中校 「永壽」艦(PG-49)英语USS Pivot (AM-276)「永康」艦(PG-54)英语USS Elusive (AM-225)
拖船 「大庾」號(ATA-345)英语Cherokee-class tugboat

抵台後生活

 
首批抵達台灣的大陳列島居民,攝於1955年。

大陳島撤退後,中華民國在大陸地區只有金門、馬祖兩個據點。撤離的大陳居民先是都在基隆港上岸,而後在基隆停留大約一至兩個星期後,政府按漁、農、工、商等志願名額協助義胞登記職別,再陸續安排分發安置到全台灣各地,包括臺北都會區桃園市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等縣市,都有大陳島的居民被安置,而他們的後代更是散佈在全台各地。今天在台灣仍可以見到「大陳新村」、「一江新村」、「大陳故事館」等安置大陳居民的地方所在[56]

為表揚他們對中華民國政府與反共立場的支持,這批撤離的居民在當時多被稱為「大陳義胞」。由於他們的命運曾與中華民國政府緊緊結合,抵台後的大陳居民大多對當時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及蔣家有著很強烈的情感認同,日後投效軍旅、公務者不在少數。而在大陳居民的居住區更是有人修建「蔣公廟」,廟內祭拜蔣中正,以表達對其感恩之意,其中以高雄市旗津區大陳新村的蔣公感恩堂最為人所知[56][61]

俞大維將共軍轟炸大陳島的炸彈碎片收集後,交由兵工廠手工打造了多把「大陳之劍」,餽贈給駐守島上的團長、師長、司令官、海軍艦隊長等人,日後也親贈一把「大陳之劍」予國防部作戰次長黃世忠。[62]

多數大陳人講台州話以及溫州話,為吳語的一支,還有人講福州話,為閩東語的一支,抵臺後難以與臺灣的主流族群閩南人溝通,因而陷入孤立狀態[63][48]。但也有少部分如漁山島居民先祖來自福建閩南地區,以講閩南語為主,抵臺後與使用臺灣閩南語的臺灣閩南人幾乎沒有隔閡。漁山島居民在台東富岡漁港形成聚落富岡新村,藝人柯受良出身在此。大陳島居民遷往台灣後,生活相當困苦,其中有人自言居住環境比當初在大陳島上要差很多[56][64]。部分大陳人後來移民美國,大陳主廚影響了美式中餐[65]

  1. ^ 有大陸來源使用舊稱「寶應」號[7]
  2. ^ 劉廣凱說4艘航母,缺中途島號;《美國海軍軍艦辭典》說是5艘艦隊航母[1]。中途島號2月6日才到位,加入第77特遣部隊。[21]
  3. ^ 驅逐艦包括:佛萊契爾號(DD-445)[25]伊瑟伍德號(DD-520)英语USS Isherwood (DD-520)安曼號(DD-527)英语USS Ammen (DD-527)梅蘭利號(DD-528)斯托達號(DD-566)英语USS Stoddard (DD-566)布萊恩號(DD-630)英语USS Braine (DD-630)康格斯維爾號(DD-651)英语USS Cogswell (DD-651)英格索爾號(DD-652)英语USS Ingersoll (DD-652)納普號(DD-653)英语USS Knapp (DD-653)[19]霍普維爾號(DD-681)英语USS Hopewell (DD-681)[26]沃克號(DD-723)英语USS Walke (DD-723)歐布萊恩號(DD-725)英语USS O'Brien (DD-725)[19]弗蘭克·諾克斯號(DD-742)英语USS Frank Knox (DD-742)[27]哈里·E·哈伯德號(DD-748)英语USS Harry E. Hubbard理查德·B·安德森號(DD-786)英语USS Richard B. Anderson (DD-786)[19]霍利斯特號(DD-788)英语USS Hollister (DD-788)[28]卡彭特號(DD-825)英语USS Carpenter (DD-825)[29]安傑霍姆號(DD-826)英语USS Agerholm歐內斯特·G·斯莫號(DD- 838)英语USS Ernest G. Small鮑塞爾號(DD-845)英语USS Bausell[19]奧茲本號(DD-846)英语USS Ozbourn (DD-846)[30]阿諾德·J·伊斯貝爾號(DD-869)英语USS Arnold J. Isbell[31]羅傑斯號(DD-876)英语USS Rogers (DD-876)[32]帕克斯號(DD-884)英语USS Floyd B. Parks (DD-884)[33],以及護航驅逐艦納菲號 (DE-352)英语USS Naifeh[19]

參見

参考資料

  1. ^ 1.0 1.1 1.2 Kearsarge III (CV-33).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In addition, the Americans and Nationalists agreed to Operation Pullback—to evacuate the Nationalists from the Tachen [Dachen] Islands, which are located near the Chinese coast off Taizhou in Chekiang [Zhejiang].
    Essex, Kearsarge, Midway (CVB-41), Wasp (CV-18), and Yorktown (CV-10) formed a powerful carrier task force that covered the evacuations. The Seventh Fleet, Vice Adm. Alfred M. Pride, used 132 vessels and nearly 400 aircraft to evacuate..."
  2. ^ 大陳島撤退. [202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6). 
  3. ^ 軍事史評論第27期. 國防部政務辦公室: 132. 2020年6月 [2023-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7). 
  4. ^ 4.0 4.1 陳布雷等編著:《蔣介石先生年表》,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6月1日
  5. ^ 中時電子報. 照片驚見3歲的他...大陳義胞激動. 中時電子報. [2016-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30) (中文(臺灣)). 
  6. ^ 6.0 6.1 Bruce A. Elleman. Chapter 5. The First Taiwan Strait Crisis, 1954–1955. High Seas Buffer: The Taiwan Patrol Force, 1950–1979 (PDF). Naval War College Newport Papers 38.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April 2012 [2020-09-14]. ISBN 978-1-884733-95-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16). The PRC was warned not to interfere, and USN forces were ordered “not to accept any tactical disadvantages.” 
  7. ^ 7.0 7.1 7.2 7.3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杨贵华. 〈纪念人民解放军一江山岛登陆作战胜利50周年:一江山岛登陆作战及其胜利的意义和影响(中)〉. 人民网. 2005年1月18日 [2020-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8. ^ 寶應軍艦. homepage.ntu.edu.tw. [2020-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9. ^ PGM-20. www.navsource.org. [2020-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5). 
  10. ^ 10.0 10.1 10.2 金智. 〈遷臺初期中華民國海軍的建軍發展(1949.12-1958.8)〉. 《軍事史評論》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2017-06-01,. 第24期,盧溝橋事變與對日抗戰80週年專題論述: 頁183 [2020-09-09]. ISSN 1994-1943. GGKEY:JB2WWJF89XD.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1). 
  11. ^ 11.0 11.1 刘统. 第20章 国民党军黯然撤离大陈. 跨海之战: 金门・海南・一江山. 北京: 三联书店. 2010 [2020-09-14]. ISBN 978-7-108-0319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12. ^ No Kum-Sok; J. Roger Osterholm. A MiG-15 to Freedom: Memoir of the Wartime North Korean Defector Who First Delivered the Secret Fighter Jet to the Americans in 1953. McFarland. 1 September 1996: 194 [2020-09-13]. ISBN 978-0-7864-310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3). 
  13. ^ 罗山爱. 〈冷战最炙热的前线 朝鲜半岛的空中较量(上)〉. 《兵器知识》. 2018年8月: 74. ISSN 1000-4912. doi:10.19437/j.cnki.11-1470/tj.2014.08.017. CNKI BQZS201408027. 
  14. ^ Bob Stonestreet. International Incident over the Yellow Sea, Korea - February 5, 1955 (PDF). Sabre Jet Classics. Vol. 3 no. 2 (F-86 Sabre Pilots Association): 14. [2020-09-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13).  HTML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 ^ Ranter, Harro. Incident MiG-15bis , 05 Feb 1955. aviation-safety.net. [2020-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0). 
  16. ^ Opinion: 1955: Evacuation of Tachens. 《紐約時報》. 1955-02-07 [2020-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3). 
  17. ^ H-029-3: A Brief History of U.S. Navy Cold War Aviation Incidents (Excluding Korea and Vietnam). 美國海軍歷史與遺產司令部. [2020-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18. ^ 秦孝儀 (编). 《為大陳撤退告海內外軍民同胞書》. 《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 卷三十三 書告.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1984 [2020-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7). 
  19.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February 7, 1955: Evacuation of Chinese from Tachen Islands. 美國海軍博物館英语National Museum of the U.S. Navy. [2020-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20. ^ 20.0 20.1 20.2 20.3 劉廣凱. 《劉廣凱將軍報國憶往》.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叢刊 21. 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4: 103-104頁 [2020-09-13]. ISBN 978-957-671-19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3). 
  21. ^ Roy A. Grossnick. United States Naval Aviation, 1910-1995.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Department of the Navy. 1997: 206 [2020-09-14]. ISBN 978-0-16-04912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22. ^ VS-37 Sawbucks (PDF). Airscoop. Naval Aviation News: 10. [March/April, 1997] [2020-09-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1-27). VS-37 made one deployment to the western Pacific (WESTPAC) on board Princeton (CVS 37) in 1954–1955, helping cover the evacuation of Nationalist Chinese forces from Tachen Island. 
  23. ^ Pittsburgh III (CA-72).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24. ^ USS Toledo (CA-133).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25. ^ Fletcher I (DD-445). [2020-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26. ^ Hopewell II (DD-681).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27. ^ Frank Knox (DD-742).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28. ^ DD-788.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2020-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8) –通过HazeGray.org. 
  29. ^ Carpenter (DD-825).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30. ^ History. USS Ozbourn Association. [2020-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31. ^ Arnold J. Isbell (DD-869).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32. ^ Rogers (DD-876).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33. ^ Floyd B. Parks (DD-884).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34. ^ St. Francis River.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35. ^ Swift II (AM-122).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36. ^ Ptarmigan (AM-376).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37. ^ Shoveler.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38. ^ Toucan.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39. ^ Hamilton County.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40. ^ 40.0 40.1 Kent County.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41. ^ Stone County.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42. ^ Catamount.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43. ^ Colonial.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44. ^ Edwin Bickford Hooper; Dean C. Allard; Oscar P. Fitzgerald. The setting of the stage to 1959. The United States Navy and the Vietnam Conflict I. Washington D.C.: Naval History Division, Department of the Navy. 1976: 349 [2021-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3). 
  45. ^ Edward J. Marolda. Chapter 4 Deterring Conflict in the Far East. Ready Seapower : A History of the U.S. Seventh Fleet (PDF). Washington D.C.: 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Department of the Navy. 2012: 42 [2021-11-23]. ISBN 978-0-945274-67-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2-11). 
  46. ^ Dr. Edward J. Marolda, Head, Contemporary History Branch,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A New Equation: Chinese Intervention into the Korean War. 美國海軍歷史與遺產司令部. [2020-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30). 
  47. ^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 (编).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五冊.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1. 毛泽东于2月2日在电报上作出批示。彭德怀同志:在蔣軍撤退時,無論有無美(艦)均不向港口及靠近港口一帶射擊,即是說,讓敵人安全撤走,不要貪這點小便宜。 
  48. ^ 48.0 48.1 陳力榮. 〈大陳島與我〉. 榮民園地. 《榮光雙周刊》. No. 2364期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2019年2月20日 [2020年9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21日). 
  49. ^ 49.0 49.1 劉毅夫. 〈大陳列島軍民完整撤退來台補記(下)〉 (PDF). 《傳記文學》. 1980年, 第32卷 (第3期,總第190期): 106–107 [2020-09-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9-21) 。原文「共一七、一三二人」與四島人數總和不符,疑誤。博讯轉載全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0. ^ 莊梓忻. 〈沈默的傳統「食」行者:花蓮大陳婦女的身體實踐、食物記憶與社群文化保存〉 (碩士论文). 花蓮: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 2017年. 
  51. ^ Tom Green County (LST-1159).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52. ^ Hampden County (LST-803).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美國海軍部歷史與遺產司令部英语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53. ^ 余勇. 〈大陳島墾荒隊〉. 人民政协报. [2020-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5) –通过人民网. 
  54. ^ "2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大陳島". [2009-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9). 
  55. ^ YouTube上的【台灣演義】1955最後大撤退,始於6分59秒,2016年4月3日
  56. ^ 56.0 56.1 56.2 56.3 張敦智. 〈從大陳島到五和新村的地方意識與移民經驗〉. 雲林科技大學. [2020-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3). 
  57. ^ 張力. 八、戡亂戰爭之戰歷 五 副總司令兼艦隊指揮官任內一台山列島海戰大捷 (PDF). 《黎玉璽先生訪問紀錄》.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1年: 103–106頁 [2020-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58. ^ 張力; 曾金蘭. 大陳撤退 (PDF). 《池孟彬先生訪問紀錄》.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8年: 107頁 [2020-10-04]. ISBN 957-671-5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59. ^ 59.0 59.1 楊晨光. 《台海熱戰,1949-1965──未完成的國共內戰》 (PDF) (博士论文).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87. 2013年7月 [民國一○二年七月] [2020-09-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7-12). 
  60. ^ 南麂大事记. 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020-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61. ^ 「蔣公是我們的終身父母」 他被當神建廟祭祀. 蘋果新聞網. [2020-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62. ^ 兵馬倥傯半世情. 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 2021-03-30. 
  63. ^ 大陳撤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國家文化資料庫
  64. ^ 大時代的故事:基隆的浙江大陳居民. 中国评论通讯社. 2016年12月14日 [2020年9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14日). 
  65. ^ Kuo, Chunghao Pio. Taiwanese Immigrants Spark a Golden Age for Chinese Food. www.nyfoodstory.com. NY Food Story. [2020-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