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白信仰

天白信仰(日语:てんぱくしんこう)為盛行於日本本州東半部的民間信仰,分布範圍以長野縣靜岡縣為中心,往南至三重縣的南勢、志摩地方,向北則達岩手縣。信仰的對象為星神、水神,可以保佑順產平安。歷年來有很多關於天白信仰的研究,雖然眾說紛紜,但一般認為其起源與伊勢國神麻積部((日語)いせのうみ)之祖神天白羽神(長白羽神的別名)有關聯性。

概要

根據三渡俊一郎的考究,最早關於天白神的研究從江戶時代便開始:國學學者谷川士清於辭書《和訓栞》記載:「伊勢國有許多神社供奉天白大明神,其來源未知,恐怕是由修驗宗的天獏變成的」。尾張國地方志《張州府志》提及大矢村(今愛知縣稻澤市大矢町)手白明神祠,「或曰手白作天白,祀太白星,大方天真畫相近訛耳」,故後世研究常引用「天白即太白星」。駿府淺間神社(今靜岡縣富士山本宮淺間大社)神職人員中村高平[1]文久元年(1861年)完成的地方志《駿河志料》中提及,「高平按祭祀天一神太白神等二位神明」;江戶時代末期國學學者御巫清直則在其著作《伊勢式内神社檢錄》記載這是合祀天一神和太白神的略稱。

另一民俗學學者柳田國男明治41年(1909年)以天白神為取材對象完成《山民的生活》一文,翌年的《石神問答》也是以天白神為研究對象。他認為「天白神是天一、太白二神所合成」的臆測成分居多,天白神反而應是風神,引起相關研究者的注意。愛知縣岡崎市政府在1926年發行、柴田顯正所著的《岡崎市史》則推測,天白神應是修驗道裡破除風災水災的神祇。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數年間,關於天白信仰的研究陸續進行。師事柳田國男的堀田吉雄從1951年至1964年間陸續發表《天白神序説》、《大天白考》、《天白新考》等著作,雖然最終未做成任何結論,卻明確指出「天白神乃源自中國的天一、太白二神之合體」的說法較為自然、合理[2]。獲得滋賀琦玉等縣之鄉土史料研究者協助的今井野菊,在1971年發表的《大天白神》提到他考察天白神社在各地的分布,認為天白信仰可回溯至水農耕尚未出現的繩文時代。另外《大天白神》一書亦記載其他研究者的不同看法,包括愛知縣的鈴木和雄反駁《岡崎市史》的推測、岐阜縣的田中靜夫認為天白神源自天白波神(天白羽神別稱)、琦玉縣的茂木六郎認為「大天白」信仰即藏傳佛教的性神、長野縣水野都沚生研究發現天白神社皆集中在天龍川流域,並坐落於河水從旁流經的高岡上等特性。受到今井的研究結果影響,關東學院大學教授山田宗睦曾赴三重、愛知、長野、靜岡、山梨等五縣作重點考察研究,並於1977年在中日新聞上以《天白紀行》為題登載一系列的研究文章,他的結論是:「天白神的起源乃是為了求取『天上的白羽』而起」。

內部連結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 (日語)天白信仰
  • 《山の神信仰の研究》〈第3章天白新考〉,堀田吉雄著,光書房,1980年。
  • 《天白信仰の研究》,三渡俊一郎著,三重縣鄉土資料刊行會,1987年。
  • 《日本民俗大辞典》,福田アジオ著,吉川弘文館,2000年4月,ISBN 4-642-01333-4
  1. ^ 亦稱新宮高平,參看(日語)駿河国地誌シリーズ(その4):駿河志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請見《山の神信仰の研究》,堀田吉雄著,光書房,1980年,頁454之上半頁。不過,第456頁下半部卻寫道:「果たしてこのように簡単にわりきれるものであるか、どうかなお今後有力な資料の出現をまって考えてみたいと思う(到底〔天白神〕能不能如此簡單地被區別,萬一今後出現更有利的證據資料,尚須多加考慮)」,顯示了他的慎重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