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奕沆(1841年4月4日—1879年2月27日)[1],生于道光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日丑時,卒于光緒五年二月初七日巳時。正藍旗滿洲人,左翼近支宗室正藍旗第二族字輩,綿森庶子,清朝官員,官至內閣侍讀學士

宗室奕沆
內閣侍讀學士
國家中國
時代
主君咸豐帝→同治帝→光緒帝
愛新覺羅
奕沆
旗籍正藍旗滿洲
籍貫左翼近支宗室正藍旗第二族
出生道光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1841-04-04)1841年4月4日
逝世光緒五年二月初七日
1879年2月27日(1879歲—02—27)(37歲)
親屬
父親綿森
嫡母他塔喇氏三等子哲臣之女。
母親徐氏,徐寶善之女,綿森之妾。
廕生

生平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年幼時即進入宗人府玉牒館幫寫玉牒清書,支領公費銀兩。[2]

咸豐二年(1852年)五月,授六品廕生。十月,授刑部額外主事。十一年(1861年),因迴避改授吏部主事。[1]

同治元年(1862年),授一品廕生,籤分工部額外員外郎候補。[1]

四年(1865年)九月二十四日,清文宗孝德顯皇后梓宮奉安定陵地宮禮成,因「工程整齊堅固,在工王大臣等敬謹將事」,父綿森賞戴花翎,奕沆於滿洲員外郎出缺時即行借補。[3]十二月,補授工部員外郎。[1]

七年(1868年)六月,父綿森病故,獲賞銀五百兩治喪,以四五品京堂候補。[4][5]

十三年(1874年)正月,因捕獲鄰境盜賊,獲得吏部議敘。[6]

光緒元年(1875年)三月,授內閣侍讀學士。五年(1879年)二月初七日卒,終年三十九歲。[1]

家族成員

  • 五世祖:清聖祖(1654年—1722年)。
  • 五世祖:良妃(1662年—1711年)。
    • 高祖父:允禩(1681年—1726年),爵至廉親王,官至理藩院尚書總理事務王大臣,雍正三年(1725年)因罪革爵、黜宗室,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復宗籍。
    • 高祖母:張氏,張之碧之女,允禩之妾。
      • 曾祖父:弘旺(1708年—1762年),允禩長子,原封貝勒銜,雍正三年(1725年)因罪革爵、黜宗室,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復宗籍。
      • 曾祖母:榮氏,榮禧之女,弘旺之妾。

父母

兄弟

奕沆排行第四,有三兄。

  • 長子:奕固(1817年—1820年),嫡母他塔喇氏所生,早卒。
  • 次子:奕遐(1820年—1822年),嫡母他塔喇氏所生,早卒。
  • 三子:奕松(1826年—1831年),嫡母他塔喇氏所生,早卒。

妻室

  • 嫡妻:鈕祜祿氏(?—1878年)[7],書齡之女。
  • 妾:于氏(?—1910年)[8],于大之女。

子嗣

奕沆無嗣,允禩男性子孫斷絕。奕沆過世後由妾于氏於五年(1879年)四月呈文宗人府請求將理事官奕杕第三子載慰過繼奕沆為嗣[9]。十七年(1891年)十一月,又呈文將奉恩將軍載霞次子溥寬過繼載慰為嗣[10]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愛新覺羅宗譜》,2冊甲二,第776頁。
  2.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6-01-002-000216、06-01-002-000217、06-01-002-000218號,宗人府說堂稿。
  3. ^ 《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五十五,同治四年九月甲申。
  4. ^ 《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二百三十五,同治七年六月庚戌。
  5.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清國史館傳包》,70200978-1號,宗室綿森列傳。
  6.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2-01-003-011707-0005號,同治十三年正月二十七日吏部題本〈題為遵議前兼辦司員工部郎中奕沆等拿獲鄰境盜犯多名照例交部議敘事〉。
  7.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6-02-007-001093-0030號,光緒四年十一月初十日說堂稿〈為正藍旗宗室嫡妻故請賞事〉;06-02-007-001093-0031號、06-02-007-001093-0032號,光緒四年十月呈報。
  8.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6-02-007-000327-0204號,宣統二年正藍旗滿洲都統咨文〈為正藍旗已故宗室奕沆之妾于氏病故請領恩賞銀兩事致宗人府〉。
  9.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6-02-007-001060-0054號,光緒五年四月呈文〈為將宗人府理事官正紅旗宗室奕杕之第三子載慰過繼與故夫奕沆名下為嗣叩求恩准事〉。
  10.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6-02-007-000948-0060號,光緒十七年十一月呈文〈為情願將奉恩將軍載霞之次子溥寬過繼與氏已故子載慰名下為嗣並請辦給溥寬不俟歲滿錢糧叩懇恩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