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偉林
夏偉林,列治文的夏偉林男爵,PC,FRSL(英語:William Jefferson Hague, Baron Hague of Richmond,1961年3月26日—),英國保守黨政治家,上議院議員,曾任下議院議員、保守黨黨魁、外交大臣及下議院領袖。
The Right Honourable 夏偉林男爵 William Hague, Baron Hague of Richmond PC FRSL | |
---|---|
英國下議院領袖 | |
任期 2014年7月15日—2015年5月8日 | |
君主 | 伊利沙伯二世 |
首相 | 戴维·卡梅伦 |
前任 | 安德魯·蘭斯利 |
继任 | 克里斯·葛瑞林 |
英國首席大臣 | |
任期 2010年5月12日—2015年5月8日 | |
君主 | 伊利沙伯二世 |
首相 | 戴维·卡梅伦 |
前任 | 文德森 |
继任 | 歐思邦 |
英國外交及英聯邦事務大臣 | |
任期 2010年5月11日—2014年7月14日 | |
君主 | 伊利沙伯二世 |
首相 | 戴维·卡梅伦 |
前任 | 戴维·米利班德 |
继任 | 夏文達 |
英國影子內閣外交大臣 | |
任期 2005年12月6日—2010年5月11日 | |
领袖 | 戴维·卡梅伦 |
前任 | 利亚姆·福克斯 |
继任 | 戴维·米利班德 |
反对党领袖 | |
任期 1997年6月19日—2001年9月13日 | |
君主 | 伊利沙伯二世 |
首相 | 貝理雅 |
前任 | 约翰·梅杰 |
继任 | 施志安 |
英國保守党党魁 | |
任期 1997年6月19日—2001年9月13日 | |
前任 | 约翰·梅杰 |
继任 | 施志安 |
影子內閣威爾斯事務大臣 | |
任期 1997年5月2日—1997年6月19日 | |
领袖 | 约翰·梅杰 |
前任 | 羅恩·戴維斯 |
继任 | 邁克爾·安克拉姆 |
威爾斯事務大臣 | |
任期 1995年7月5日—1997年5月2日 | |
总理 | 约翰·梅杰 |
前任 | 戴維·亨特 |
继任 | 羅恩·戴維斯 |
社會保障國務大臣 | |
任期 1994年7月20日—1995年7月5日 | |
总理 | 约翰·梅杰 |
前任 | 尼古拉斯·史考特 |
继任 | 阿德布雷克尼什男爵約翰·麥凱 |
英國下议院議員 約克郡里奇蒙 | |
任期 1989年2月23日—2015年3月30日 | |
前任 | 里安·畢頓 |
继任 | 辛偉誠 |
多数票 | 23,336 (43.7%) |
英國上议院終身貴族議員 | |
现任 | |
就任日期 2015年10月9日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威廉·傑佛遜·海格 William Jefferson Hague 1961年3月26日 英国英格蘭羅瑟勒姆 |
政党 | 保守党 |
配偶 | 菲恩·詹金斯(Ffion Jenkins)(1997-) |
母校 | 牛津大学 Magdalen College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
专业 | 管理咨询 |
宗教信仰 | 英國國教會 |
网站 | 夏偉林閣下 |
早年
他生于约克郡的羅瑟勒姆镇。先后就读于 Ripon Grammar School 和 Wath Comprehensive School。他父母经营一家软饮料制造公司,他在学习假期经常到那里帮忙工作[1]。
1977年,16岁的他在保守党大会上发表演讲成为当时英国的一大新闻[2]。
他先就读于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学院的哲学、政治与经济学,获得一等毕业学位。他曾是牛津大学保守黨协会(OUCA)的主席[3]。后来他获得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后来为麦肯锡公司做管理咨询工作,在那里Archie Norman(英国商人与政治家)成为他的良师益友[4]。
政治生涯
1989年在補選中首次當選英國下議院議員。1992年英國大選後,他于1994年首度進入內閣,擔任社會保障國務大臣。1997年英國大選,保守黨慘敗,他其後接替馬卓安出任黨魁,兼任反對黨領袖。2001年英國大選,保守黨再度慘敗,他辭去黨魁一職,成為自1921年以來首位未出任首相的保守黨黨魁。2010年保守黨和自民黨的聯合政府上台後,他出任外交大臣和下議院領袖。之後他於2015年不再競逐連任國會下議院議員,退出政壇。同年獲封終身貴族,並因而晉身上議院。
卸任後
2024年,夏偉林參選牛津大學因應彭定康卸任而展開的校監選舉。他與文德森等38位參選人的資格在2024年10月16日獲得校方認可。[5]
个人生活
1997年他与Ffion Jenkins结婚。
他目前是 Friends of the British Library(资助英国图书馆的公益组织)的副主席[6]。他是European Youth Parliament UK(教育与慈善组织)的赞助人[7]。他也是一名柔道学习者[8]。他会弹钢琴并热爱音乐。他对自然历史和约克郡的乡村很热爱[9]。
荣誉
- 旁觀者 的 "Parliamentarian of the Year Award" (1998)
- History Book of the Year in the 2005 British Book Awards, for William Pitt the Younger
- The Spectator's 'Speech of the Year Award' (2007)
- The Trustees Award at the 2008 Longman/History Today Awards
- Elected a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 (2009)[10]
- 2015年獲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冊封為終身貴族。
头衔
- 夏偉林國會議員(William Hague MP) (1989–95)
- 非常尊敬的夏偉林國會議員(The The Right Honourable William Hague MP) (1995–2009)
- 非常尊敬的夏偉林國會議員 皇家文學學會院士(The Rt. Hon. William Hague FRSL MP) (2009-2015)
- 非常尊敬的夏偉林 皇家文學學會院士(The Right Honourable William Hague FRSL) (2015)
- 非常尊敬的列治文夏偉林男爵(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Lord Hague of Richmond PC FRSL) (2015 - )
参考资料
- ^ Profile: William Hague. BBC News. 14 May 2010 [201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8).
- ^ Your favourite Conference Clips. The Daily Politics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3 October 2007 [28 Sept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5).
- ^ Crick, Michael. Through a beer glass darkly - Profiles, People. London: The Independent. 5 October 2000 [22 Ma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7).
- ^ Roth, Andrew. Archie Norman. London: The Guardian. 20 March 2001 [6 April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7).
- ^ Lord Hague and Lord Mandelson among approved candidates for Oxford chancellor. Shropshire Star. 2024-10-16 (英语).
- ^ Friends of the British Library Annual Report 2006/07 (PDF). [7 Sept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0-04-15).
- ^ 存档副本. [2020-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2).
- ^ Morton, Cole. How judo made a man out of Hague. The Independent (London). 23 July 2000 [11 June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6).
- ^ David McKie 'William Hague - the piano yea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Guardian 5 November 2003. Retrieved 3 September 2010.
- ^ 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 All Fellows. 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 [9 August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3月5日).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 Profile at the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
- 夏偉林的X(前Twitter)帳戶
- 夏偉林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資料(英文)
- 來自《卫报》有關夏偉林的新闻和评论
- 夏偉林在《紐約時報》上的節選新聞及評論
- William Hagu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llected news and commentary at The Tele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