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王之戰

威廉王之戰(1688年-1697年)也被稱為第一次殖民戰爭(法語:Première guerre intercoloniale)、第二次印地安人戰爭[2]博杜安英语Jean Baudoin神父之戰[3]、或卡斯坦英语Jean-Vincent d'Abbadie de Saint-Castin之戰[4] ) 是大同盟戰爭的北美戰場。此戰為新法蘭西新英格蘭與其印地安盟友在北美洲的六次殖民地戰爭的第一場。

威廉王之戰
大同盟戰爭的一部分

新法蘭西的總督方提納拒絕英國在魁北克戰役開戰前提出投降的要求,此戰英軍慘敗。
日期1688 – 1697
地点
结果

簽訂雷斯威克條約
恢复戰前狀態

  • 法國成功摧毀大量英格蘭殖民者據點和英格蘭艦隊
参战方

 法國

瓦巴納基聯盟英语Wabanaki Confederacy

英格蘭王國 英格蘭王國

易洛魁聯盟
指挥官与领导者
法蘭西王國 方提納伯爵
法蘭西王國 皮埃爾·伊貝維爾英语Pierre Le Moyne d'Iberville
法蘭西王國 克勞德·德·維留英语Claude-Sébastien de Villieu
法蘭西王國 約瑟夫·弗雷斯尼埃英语Joseph-François Hertel de la Fresnière
法蘭西王國 蒂里英语Louis-Pierre Thury神父[1]
法蘭西王國 萊爾英语Sébastien Rale神父
馬多卡萬多英语Madockawando酋長
英格蘭王國 威廉·菲普斯爵士
英格蘭王國 班傑明·徹奇
英格蘭王國 彼得·斯凱勒

英格蘭王國法蘭西王國都沒有意願削弱他們各自在歐洲的力量,轉而支持這場北美戰爭。[5]新法蘭西和瓦巴納基聯盟英语Wabanaki Confederacy成功在這場戰爭阻撓新英格蘭向阿卡迪亞擴張,並將邊界定在緬因州南部的肯尼貝克河[6]1697年,雙方簽訂雷斯威克條約 。根據此約條款,新法蘭西、新英格蘭和紐約的邊界和前哨大體上維持不變。

這場戰爭的起因很大原因是因為菲利普國王戰爭(1675-1678年)結束時達成的條約沒有得到遵守。[7] 以及英國對印地安人似乎在接收法國和荷蘭的援助而感到震驚。印地安人對英國人的掠奪引起了英國人的恐懼,並認為他們與法國為盟友。法國同時也被欺瞞,因為他們認為此時印地安人正在與英國人合作。這些事件加上新英格蘭認為印地安人為它的臣民,最終導致了戰爭的爆發。[7]

17世紀末的北美

英國殖民者在戰爭開始時擁有154,000人,使其對法國人擁有12比1的優勢。[8] 然而他們在大西洋沿岸被分成數個殖民地,無法有效合作,且因光荣革命的影響,殖民者其中也充滿緊張情緒。[9] 而且英國人缺乏軍事領導力,並且與盟友易洛魁聯盟的關係不佳。[9][10]

新法蘭西分為三個政治實體,在大西洋海岸的阿卡迪亞,沿著聖勞倫斯河五大湖區的加拿大,和沿著密西西比河,從五大湖區到墨西哥湾路易斯安那[11] 新法蘭西人口在1689年僅有14,000人。[11] 儘管法國在人數上處於非常劣勢,但在政治上的團結和與其人口不相配的龐大軍事力量,使其不懼任何挑戰。[9] 明白他們在人數上的劣勢,新法蘭西與印地安人發展出了良好關係英语Franco-Indian alliance,並將土著戰術其用於戰鬥中。[9]

戰爭起因

1688年末,英格蘭天主教國王詹姆斯二世光榮革命中被廢黜並逃到了法國,新教徒國王威廉瑪麗登上了王位。威廉而後加入了奧格斯堡同盟對抗法國。在北美,新法蘭西和英格蘭北部殖民地 ( 於1686年在新英格蘭自治領中已經統一 ) 之間的關係相當緊張。此時易洛魁族人掌控了經濟上重要的五大湖毛皮貿易,但自1680年以來一直與新法蘭西有所衝突[12]。在新英格蘭的慫恿下,易洛魁族人切斷了新法蘭西和西部部落間的貿易。新法蘭西則襲擊紐約州西部塞內卡人的土地作為報復。隨後新英格蘭則支持易洛魁族人藉著襲擊拉欣市來攻擊新法蘭西。[13]

在新英格蘭與阿卡迪亞間的邊界也有類似的緊張關係。阿卡迪亞是法國人在北美的殖民地,新法蘭西並將緬因州南部的肯尼貝克河定為其邊界[6]。來自麻薩諸塞州的英國移民 ( 其所被授予的特權包含緬因州區域 ) 將其移居地擴展至阿卡迪亞。為了確保對現今的緬因州有所有權,新法蘭西在該地區中三個最大的土著村落建立起天主教佈道團:分別位於肯尼貝克河、佩諾布斯科特河英语Penobscot River聖約翰河[14][15]。在阿卡迪亞地區中的五個印地安部落此時為了響應菲利普國王戰爭,便建立了瓦巴納基聯盟以與新法蘭西形成政治和軍事同盟,以阻止新英格蘭的擴張[16]。於是演變成新英格蘭及易洛魁聯盟與新法蘭西和瓦巴納基聯盟間的相互對抗。

戰事

 
作戰形勢圖。

新英格蘭、阿卡迪亞和紐芬蘭戰場

此戰的阿卡迪亞和新英格蘭戰場也稱為卡斯坦之戰[4]及博杜安神父之戰[17]。1688年四月,英國總督埃德蒙·安德罗斯劫掠了卡斯坦的家以及佩諾布斯科特灣英语Penobscot Bay上的村莊[18]。八月下旬,英國突襲了蓋斯伯勒村英语Guysborough, Nova Scotia (community)的法國村莊。為了回應這些突襲,1688年8月13日,從紐卡索鎮開始,新法蘭西與瓦巴納基聯盟便沿著新英格蘭和阿卡迪亞的邊界進行東北海岸戰役,殺死一些英國殖民者。幾天後,他們在北雅茅斯鎮英语North Yarmouth, Maine殺了數個人。1688年秋,瓦巴納基聯盟的成員在肯尼邦鎮英语Kennebunk, Maine則掠奪了兩戶人家。

1689年六月,數百名阿布納基彭納庫克英语Pennacook印地安人坎卡馬古斯英语Kancamagus和梅桑多維特的指揮下襲擊多佛英语Raid on Dover,殺了二十多人並俘虜了二十九人。這二十九人都被賣到新法蘭西囚禁。六月,他們在索科則殺了四人。為了回應這些突襲,新英格蘭由二十四人組成的連隊前往找尋屍體並追趕印地安人。在與印地安人衝突之後,他們損失了四分之一的人最後被迫返回[19]

1689年八月,卡斯坦和蒂里神父[1]帶領一隊阿布納基戰士佔領並摧毀佩馬奎德英语Pemaquid, Maine的要塞。佩馬奎德的陷落對英國人來說是個重挫,因為失去它將使邊境推回到緬因州的卡斯科。[20]

 
少校班傑明·丘奇 - 美國陸軍遊騎兵之父。

為了報復這些突襲,新英格蘭派少校班傑明·丘奇去襲擊阿卡迪亞。在威廉王之戰期間,丘奇帶領四個新英格蘭突襲隊進入阿卡迪亞 ( 包含大部緬因州 ) 以抵禦阿卡迪亞人和瓦巴納基聯盟。1689年9月21日,在第一次到阿卡迪亞的遠征中,丘奇和250個部隊保衛一群嘗試在法爾茅斯英语Falmouth, Maine,現今緬因州的波特蘭 ) 安置自己的英國移民。21個丘奇的人被瓦巴納基聯盟的部落殺害,但丘奇仍成功抵禦並使他們退去[21]。丘奇之後回到波士頓並丟下了一小群未受保護的英國移民。次年春天,四百多個法國和印地安部隊在卡斯坦的領導下摧毀了賽門佛斯 (現今緬因州的貝里克),然後回到法爾茅斯並在洛伊爾要塞戰役中屠殺了所有的英國移民。那年夏末當丘奇回到村莊時,他埋葬了那些死者[22]。洛伊爾要塞(卡斯科)的陷落導致緬因州幾近人口減少,印地安人部隊於是能夠攻擊新罕布夏的邊境而不受到報復[23]

羅亞爾港戰役 (1690)

新英格蘭人在威廉·菲普斯英语William Phips爵士的領導下藉著攻擊阿卡迪亞的首都羅亞爾港來進行報復,於是羅亞爾港戰役於1690年5月9日展開[24]。菲普斯連同載有736名新英格蘭士兵的七艘英國船艦抵達。總督de Meneval在抵抗了兩天後便投降了,其要塞被摧毀夷平,而其駐軍則被關押在教堂裡,自己則被監禁在家中[25]。羅亞爾港的居民也被關押在教堂裡,新英格蘭人並為他們進行了對英王宣誓效忠的儀式[26]。菲普斯離開後,從紐約州來的戰艦於六月抵達,造成更多的破壞[27]。水兵們焚燒並劫掠移居地,包括教區的教堂[28]。在新英格蘭人離開後,阿卡迪亞的總督維利本英语Joseph Robineau de Villebon便將首都遷往在納許瓦克堡英语Fort Nashwaak(位於現今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省的弗雷德里克頓)內陸較安全的領地。納許瓦克堡在戰後一直作為首都直到1699年羅亞爾港恢復為首都為止[29]

 
卡斯坦

1690年9月11日,丘奇第二次遠征阿卡迪亞,他帶了三百人抵達卡斯科灣英语Casco Bay其任務是要解救被瓦巴納基聯盟所佔據的英國佩傑佩斯科特堡(現今緬因州的不倫瑞克[30]。他上安德羅斯科河英语Androscoggin River到佛特彼傑布斯考特[31]。從那他向上游行進四十英里到利弗莫爾瀑布英语Livermore Falls, Maine並攻擊了一個印地安人的村莊。在撤退時他們射殺了三到四個印地安人,並在印地安人的棚屋裡發現五個被俘的英國人。丘奇於是屠殺了六到七個印地安人並囚禁了九人[32]。幾天之後,為了報復,瓦巴納基聯盟成員在伊麗莎白海角鎮英语Cape Elizabeth, Maine攻擊丘奇,造成七個丘奇的人被殺,另有二十四人受傷[33]。9月26日,丘奇回到新罕布夏的朴次茅斯

在威廉王之戰期間,威爾斯鎮英语Wells, Maine有八十個房子和小木屋沿著驛道排成一排。1691年6月9日,馬克薩斯酋長指揮約二百個美洲原住民攻擊該鎮。上尉詹姆士·康弗斯及其民兵則成功地守住了中尉約瑟夫·斯托勒​​有大門及木柵環繞的駐地。另一酋長馬多卡萬多則揚言明年要再回來並將康弗斯拖出他的狗窩[34]

當原住民撤退時,他們到了約克鎮英语York, Maine內狄克海角英语Cape Neddick, Maine不遠的海面上登上了一艘船並殺了大部分的船員。同時還燒毀了一個小村莊[19]。1692年初,估計有一百五十名阿布納基人在新法蘭西軍官的指揮下回到約克鎮,殺害了約一百名英國移民,並燒毀了多個建築。這就是成為人們所熟知的聖燭節大屠殺。同年,丘奇第三次遠征阿卡迪亞,他帶了四百五十人襲擊佩諾布斯科特 ( 現今緬因州的印地安島 )[35],接著他們繼續襲擊塔克納克(位於緬因州的溫斯洛)[36]。1693年,新英格蘭護衛艦再度攻擊羅亞爾港,燒了將近十幾間房子和三個穀倉[37]

1694年7月18日,法國軍人克勞德-塞巴斯蒂安·德·維留英语Claude-Sébastien de Villieu連同約二百五十名來自諾里奇沃克英语Norridgewock的阿布納基人在他們的酋長的指揮下襲擊了在新罕布夏的德罕英语Durham, New Hampshire的英國移居地,此即生蠔河大屠殺。總計,法國和原住民部隊殺害了四十五個居民並俘虜了四十九人,燒掉了一半的住宅,包括五個駐防要塞。同時也摧毀了莊稼並殺死牲畜,使倖存的人又飢又貧。

佩馬奎德攻城戰 (1696)

 
Pierre Le Moyne d'Iberville

1696年,新法蘭西和瓦巴納基聯盟的部落在卡斯坦和皮埃爾·伊貝維爾英语Pierre Le Moyne d'Iberville的領導下,回到了芬迪灣並打了場海戰,之後再往前去突襲緬因州的佩馬奎德英语Pemaquid, Maine。佩馬奎德攻城戰之後,伊貝維爾帶領了一百二十四名加拿大人、阿卡迪亞人、密克馬克人、以及阿布納基人的部隊進行阿瓦隆半島戰役。他們在紐芬蘭摧毀了幾乎每個英國移居地,一百多個英國人被殺,數百人遭俘,近五百人被驅逐到英格蘭或法蘭西[38]。為了報復,丘奇進行了他第四次對阿卡迪亞的遠征,並對在希格內克托地峽和那時的首都佛特納許瓦克上的阿卡迪亞社區實行了一個報復性的突襲[39]。儘管重約250磅,丘奇仍親自帶領部隊屠殺希格內克托的居民,並掠奪他們的家庭用品,焚燒他們的房屋和屠宰牲畜。

魁北克和紐約戰場

1689年八月,一千五百名易洛魁族人為了尋求對總督伊貝維爾行動的報復,於是攻擊在拉欣市的法國人的定居地。之後方提納伯爵取代伊貝維爾為總督,並攻擊奧農達加的易洛魁族村。1690年初,新法蘭西及其印地安的盟友便攻擊英國邊境的移居地,特別是在紐約州的斯克內克塔迪。這次的攻擊興起了兩支英國遠征軍:一支是由康乃狄克州的民兵將軍溫斯羅普所率領,以針對蒙特婁;另一支則是由威廉·菲普斯爵士所率領,以針對魁北克。溫斯羅普的遠征由於疾病和補給的問題而告失敗,而菲普斯則是在魁北克戰役中慘敗。

在威廉王之戰中,新英格蘭唯一重要的進攻態勢是魁北克戰役和羅亞爾港遠征,其餘則主要是英國的殖民從事防禦作戰,小規模戰鬥和報復性的突襲。易洛魁族的五族就常受英國盟友的軟弱之苦[40]。在1693和1696年,當紐約州的英國殖民還處在被動之時,法國及其印地安盟友就肆虐易洛魁族的城鎮並毀壞莊稼。1697年,英法兩國和解,然而被英國的殖民所遺棄的易洛魁族人仍與新法蘭西作戰[41]。直到1701年在蒙特婁,新法蘭西與大批易洛魁族人及其他部落之間才取得和解。

哈德遜灣戰場

英法之間因在北美之北極地區的利益而一直進行之經濟戰爭也以威廉王之戰為背景。到了1680年代初期,哈德遜灣公司早已在詹姆斯灣哈德遜灣南部地區建立了貿易前哨。從1686年總督德農維爾侯爵英语Jacques-René de Brisay de Denonville, Marquis de Denonville所組織的遠征開始,就有一連串主要由皮埃爾·伊貝維爾英语Pierre Le Moyne d'Iberville所帶領對哈德遜灣公司的突襲。大部份這些前哨都被法國突襲隊所佔領。在主要海戰中其中一場,伊貝維爾便在哈德遜灣以單艘船艦就擊敗了三艘英國的船艦。

戰後

1697年的雷斯威克條約,結束兩殖民強權間的戰爭,並將殖民地的邊界回歸到戰前狀態。但和平並沒有持續多久[42],在五年之內,殖民地就被捲入了下一階段的殖民地戰爭 —安妮女王之戰。在1701年與法國和解之後,易洛魁族人在安妮女王之戰中就保持中立,從不參與戰爭活動以反對任何一方。英國和阿布納基人之間則仍有高度的緊張關係。在安妮女王之戰中,阿布納基人再次與法國一同作戰抵抗英國。

哈德遜灣公司的代表而言,雷斯威克條約並不令人滿意。由於在戰前,該公司在哈德遜灣的大部分貿易站都已輸給了法國,戰前狀態的規定則意味著他們仍得在法國的控制之下。當烏得勒支和約結束了安女王之戰時,該公司才在談判桌上收復其貿易地區。

參見

參考文獻

  • The First Frontier: The Forgotten History of Struggle, Savagery and Endurance in Early America "Our Enemies are exceedingly cruel" by Scott Weidensaul
  • John G. Reid. "Amerindian Power in the Early Modern Northeast: A Reappraisal.” William and Mary Quarterly, 3rd series, 61 (2004), 77-106. Co-authored with Emerson W. Baker.

注釋

  1. ^ 1.0 1.1 Dictionary of Canadian Biography OnlineTHURY, LOUIS-PIERRE
  2. ^ 第一次印地安戰爭也就是較為人所熟知的菲利普國王戰爭, 第三次印地安戰爭則是安妮女王之戰, 第四次印地安戰爭則是萊爾神父之戰, 第五次則為喬治王之戰,而第六次則為法國-印第安人戰爭. 見艾倫·泰勒英语Alan Taylor (historian) Writing Early American History.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5; pg. 74.
  3. ^ Alan F. Williams, Father Baudoin's War: D'Iberville's Campaigns in Acadia and Newfoundland 1696, 1697, 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1987.
  4. ^ 4.0 4.1 Herbert Milton Sylvester. Indian Wars of New England: The land of the Abenake. The French occupation. King Philip's war. St. Castin's war. 1910.
  5. ^ Bromley: The New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 VI: The Rise of Great Britain and Russia 1688–1725, 488
  6. ^ 6.0 6.1 William Williamson. The history of the state of Maine. Vol. 2. 1832. p. 27; Griffiths, E. From Migrant to Acadian.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2005. p.61; Campbell, Gary. The Road to Canada: The Grand Communications Route from Saint John to Quebec. Goose Lane Editions and The New Brunswick Heritage Military Project. 2005. p. 21.
  7. ^ 7.0 7.1 Pulsipher, Jenny Hale. Dark Cloud Rising from the East. The New England Quarterly. December 2007, 80 (4): 588–613. JSTOR 20474581. S2CID 57560166. doi:10.1162/tneq.2007.80.4.588. 
  8. ^ McIlwraith, Thomas F.; Muller, Edward K. North America: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a Changing Continent. Rowman & Littlefield. 2001: 98 [2022-06-09]. ISBN 978-0-7425-0019-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9). 
  9. ^ 9.0 9.1 9.2 9.3 Tucker, Spencer. Almanac of American Military History. I: 1000-1830. ABC-CLIO. 2013: 10–11 [2022-06-09]. ISBN 978-1-59884-5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3). 
  10. ^ Havard, Gilles. The Great Peace of Montreal of 1701: French-native Diplomacy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2001: 66 [2022-06-09]. ISBN 978-0-7735-221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9). 
  11. ^ 11.0 11.1 Chartrand, René. French Fortresses in North America 1535–1763: Québec, Montréal, Louisbourg and New Orleans. Bloomsbury. 2013: 4 [2022-06-09]. ISBN 978-1-4728-031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2). 
  12. ^ The Iroquois restoration: Iroquois diplomacy on the colonial frontier, 1701-1754 By Richard Aquila.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7. p. 43
  13. ^ The Iroquois restoration: Iroquois diplomacy on the colonial frontier, 1701-1754 By Richard Aquila.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7. p. 44
  14. ^ Meductic Indian Village / Fort Meductic National Historic Site of Canada. Parks Canada. [December 20,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7). 
  15. ^ John Grenier, The Far Reaches of Empir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2008, p. 51, p. 54.
  16. ^ 存档副本. [201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9). 
  17. ^ Alan F. Williams, Father Baudoin's War: D'Iberville's Campaigns in Acadia and Newfoundland 1696, 1697, 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1987.
  18. ^ William Williamson. The History of the State of Maine. p. 607
  19. ^ 19.0 19.1 Clayton, W. W. Full text of "History of York County, Maine. With illustrations and biographical sketches of its prominent men and pioneers", 1888. p. 51
  20. ^ Conquering the American wilderness: the triumph of European warfare in ... By Guy Chet, p. 81
  21. ^ Drake, The Border Wars of New England, p. 33
  22. ^ Benjamin Church, Thomas Church, Samuel Gardner Drake,The history of the great Indian war of 1675 and 1676, commonly called Philip ..., pp.175-176
  23. ^ Conquering the American wilderness: the triumph of European warfare in ... By Guy Chet; p. 82
  24. ^ John Reid, "1686-1720: Imperial Intrusions", in Buckner, P. and Reid J. (eds), The Atlantic Region to Confederation: A History, Toronto University Press. 1994. p. 82.
  25. ^ Brenda Dunn. A History of Port Royal, Annapolis Royal: 1605-1800. Nimbus Publishing, 2004. p. 38
  26. ^ Brenda Dunn. A History of Port Royal, Annapolis Royal: 1605-1800. Nimbus Publishing, 2004. p. 39
  27. ^ John Reid. "1686-1720: Imperial Intrusions". In Buckner, P. and Reid J. (eds).The Atlantic Region to Confederation: A History. Toronto University Press. 1994. p. 82.
  28. ^ Brenda Dunn. A History of Port Royal, Annapolis Royal: 1605-1800. Nimbus Publishing, 2004. p. 40
  29. ^ Dunn, p. 45
  30. ^ Benjamin Church, Thomas Church, Samuel Gardner Drake, The history of the great Indian war of 1675 and 1676, commonly called Philip ..., pp.179-180
  31. ^ Drake, p. (66)
  32. ^ Drake, p. (67);
  33. ^ Drake, p.69
  34. ^ Roach, Marilynne K. The Salem Witch Trials: A Day-by-Day Chronicle of a Community Under Siege. Lanham, Maryland. 2002: 163 [201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7). 
  35. ^ Benjamin Church, Thomas Church, Samuel Gardner Drake, The history of the great Indian war of 1675 and 1676, commonly called Philip ... p. 212
  36. ^ Church, p. 214
  37. ^ Brenda Dunn. A History of Port Royal, Annapolis Royal: 1605-1800. Nimbus Publishing, 2004. p. 43
  38. ^ John Ried. "Imperial Intrustions". In Buckneer and Ried (eds). The Atlantic Region to Confederation: A History.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94.p. 84
  39. ^ Benjamin Church, Thomas Church, Samuel Gardner Drake, The history of the great Indian war of 1675 and 1676, commonly called Philip ... p.215
  40. ^ Taylor,American Colonies: The Settling of North America, p.290
  41. ^ Taylor: American Colonies: The Settling of North America, p.291
  42. ^ Trafzer, Clifford E. As long as the grass shall grow and rivers flow a history of Native Americans. Fort Worth: Harcourt College, 200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