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甲(?—?),,名孔甲,中國上古夏朝的第十四任君主,是不降的兒子、的侄子。在扃的兒子去世後,立不降之子孔甲为帝。《史记·夏本纪》认为孔甲是一個昏君,喜歡自扮鬼神,「事淫亂」,因此諸侯離棄他。传说中,天帝曾赏给孔甲雌雄各两条龙,孔甲请唐尧的后裔刘累给自己养龙,一条雌龙意外死了以后,刘累把龙烹调后骗孔甲吃了,等孔甲追要这条龙时,刘累就逃到了鲁县[1][2]。《列仙传》记载孔甲还找了个叫师门的人来养龙,却惹怒了孔甲,孔甲就把师门给杀了,天地间风雨交加,雨停后又有大片树木被焚烧殆尽,孔甲觉得这是天灾,想要出去祈祷,结果死在了半路上[3]。《国语·周语下》则认为“孔甲乱夏,四世而陨”,把孔甲乱政视为导致夏朝灭亡的开端。《吕氏春秋·音初》中又称孔甲在养子被斧断足后,感叹而吟詠〈破斧〉歌,是中国东方音乐的初始[4]

孔甲
本名姓:姒
氏:夏后氏
名:孔甲(日名
活跃时期夏朝
知名于国君
儿女
父母父:不降

清华简《厚父》中将孔甲视为“再夏之哲王,乃严寅畏皇天上帝之命,朝夕肆祀,不盤于康,以庶民,惟政之恭,天则弗斁,永保夏邦”,认为夏桀是由于“弗用先哲王孔甲之典刑”才导致亡国,颠覆了中国后世两千多年来孔甲的昏君形象。郭永秉等学者指出,孔甲在先秦时期其实更多是正面的明君形象,是作为“守司刑法”的明君哲王登场的,但这与儒家不主张刑杀的政治理想是明显不合的,所以儒家系统的文献,除了《左传》记有古老的孔甲豢龙的故事,基本不反映正面的孔甲,《国语》则直接否定孔甲,孔子删减后剩下的百篇《尚书》也不选入《厚父》,制典刑的孔甲后来就被安排为黄帝的大臣著有《盘盂》二十六篇了。汉代以后的《史记》和《列仙传》中记载的孔甲的负面荒淫事迹是古史累积的产物,而在一些杂家著作如《吕氏春秋》和清华简中比较古老的文献中,尚保存有早期的说法,这对认识夏代历史弥足珍贵。[5]吕氏春秋·音初》记载孔甲、夏禹河亶甲辛余靡秦穆公分别导致了“东音”、“南音”、“西音”、“北音”的产生,孔甲以外的发明音乐的其余四人都是正面人物,作者在此是赞赏他们有音乐才华,且该故事中孔甲进入民舍而民众却能自由讨论问题。清代学者梁玉绳认为,《史记·夏本纪》说孔甲淫乱,是参照了《左传》的“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 ,但这里的“扰于有帝”的“扰”是拜会之意而非打扰之意,天帝能够嘉奖孔甲,反而说明孔甲是贤君,杜预则在此注“孔甲,少康之后九世君也,其德能顺于天”[6]。《国语·周语下》不可尽信,其中后面接着又说“帝甲乱商,七世而殒”,然而商王祖甲其实贤明而并非乱君。对于孔甲的恶评,亦当做如是观。[7]

在位时间

  • 宋人邵雍所著的《皇極經世》稱孔甲在位31年。夏帝孔甲 BC 1879 – 1849 (紀元通譜 民初東吳大學教授史襄哉編)

參見

  1. ^ 《史记·夏本纪》:“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2. ^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
  3. ^ 刘向《列仙传》卷上:师门者,啸父弟子也。亦能使火,食桃李葩。为夏孔甲龙师。孔甲不能顺其意,杀而埋之外野。一日一风雨迎之,讫,则山木皆焚。孔甲祠而梼之,还而道死。师门使火,赫炎其势。乃豢儿龙,潜灵隐惠。夏王虐之,神存质毙。风雨既降,肃尔高逝。
  4. ^ 《吕氏春秋·音初》:“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天大风,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来,是良日也,之子是必大吉。’或曰:‘不胜也,于是必有殃。’后乃取其子以归,曰:‘以为余子,谁敢殃之?’子长成人,幕动圻橑,爷斫斩其足,遂为守门者。孔甲曰:‘呜呼!有疾,命矣夫!’乃作为〈破斧〉之歌,实始为东音。”
  5. ^ 郭永秉:试论东周至汉代对夏史的传承与构建. [2023-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2). 
  6. ^ 杜预《春秋左传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7. ^ 梁玉绳《史记志疑(套装共3册)》,中华书局,1981年
前任:
堂兄弟
中国夏朝国君
第14代
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