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话

(重定向自宁庐片

淮西话江淮官话洪巢片中的一片,又称宁庐方言,大致包括江苏省南京市淮安市盱眙县扬州市仪征市西部,镇江市句容市;安徽省合肥市滁州市六安市大部,以及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的城镇地区。淮語安慶小片(包括安徽省安庆市市區、桐城縣樅陽縣池州市區、青陽縣九江市區、瑞昌縣)的歸屬具有爭議,1987年版《中國語言地圖集》將其歸入洪巢片,而近來學者研究已將其歸入黃孝片[1][2]此外,泗洪话可能是淮西话与中原官话的过渡方言。

淮西话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國
区域淮西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cmn

分布地域

 
江淮官话洪巢片包括淮扬片宁庐片

語音特點

  1. 大部分地区平翘音不混,平翘舌的分配方法为南京型(参见南京话条目内列出的分平翘舌的方法),只有芜湖小片都读作平舌音;
  2. n、l不分;
  3. 前后鼻音不分;
  4. 第一人称通常用吾(通常视作“我”的变音)
  5. 南京小片有儿化音,合肥小片蕪湖小片无儿化;
  6. 南京小片蕪湖小片中古咸、山摄开口一等字、合口二等字(即an、uan等),与宕、江摄(即ang、uang)相混,合肥片以上两组字不混;
  7. 入声韵有喉塞音尾[-ʔ],大體仍維繫入聲韻與陽聲韻相配的格局。其中巢湖小片廬江話入聲依據中古聲母清濁分陰陽(全濁大多歸陽入,部份併入陰入),且音調陰高陽低;而合肥小片六安舒城等地入聲則依據主元音舌位高低相應分為高入與低入,有異於淮扬方言。舒入不同變,入聲變化更快。[3]部分地区入声韵归并严重,如合肥仅有三組十一個入声韵母。[4]

内部分区

按语音及词汇特点,内部又可分为南京小片、合肥小片、蕪湖小片、巢湖小片、安慶小片、樅東小片六个小片。大致范围如下:

南京小片南京市区(不含高淳区溧水区南部),马鞍山市区、当涂县镇江市句容市滁州市区、全椒县来安县明光市淮安市盱眙县西南部。

合肥小片合肥市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东南部,六安市区、舒城县霍山县霍邱县南部、金寨县东南部、定远县西南部,凤阳县东南部。

芜湖小片芜湖市区、南陵县繁昌县部分城镇地区、芜湖县部分城镇,宣城市区、郎溪县北部、旌德县部分城镇、宁国市部分城镇、广德县部分城镇,铜陵市区(不含义安区)。

巢湖小片合肥市巢湖市庐江县芜湖市无为县马鞍山市和县含山县

安慶小片安慶市區、樅陽縣西部中部、桐城市

樅東小片樅陽縣東部橫埠鎮銅陵市郊區陳瑤湖鎮周潭鎮廬江縣南,無為市西南。

引用註釋

  1. ^ 孫宜志.《安徽江淮官話語音研究》.2006年.
  2. ^ 趙日新. 安徽省的漢語方言. 方言. 2008,. 2008 (4) (中文). 
  3. ^ 孫宜志.《安徽江淮官話語音研究》.第112頁.
  4. ^ 王光汉,《庐州方言考释》.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志·方言志》,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方志出版社,1997年。
  2. 《江苏省志·方言志》,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3. 《南京方言词典》,刘丹青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
  4. 《安徽江淮官話語音研究》,孫宜志,合肥:黃山書社,2006年。
  5. 《巢湖方言词汇》(一)、(二)、(三)、(四),许利英,《方言》,1998年第2、3、4期、1999年第1期。
  6. 《安庆方言词汇》,郝凝,《方言》,1982年第4期。
  7. 《安徽庐江方言音系》,周元琳,《方言》,2001年第3期。
  8. 《庐州方言考释》,王光汉,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