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 (地层)

地层学地质学中,“宇”是在连续地质年代的某个中所沉积地层记录中的所有岩层总和。“宇”不应与混淆,宙是地质年代中跨越特定年数(数亿)的相应划分,在此期间形成了归属于宇内的岩石。宇与对应的宙具有相同的名称,这意味着在地球历史中,只形成了四个宇,它们中从最古老到最新的宇分别为冥古宇太古宇元古宇显生宇。因此,“上显生宇”中存在的岩层、化石或特征可能起源于“晚显生宙”。实际上,岩柱是不连续的:

阿尔伯塔省德兰赫勒附近马蹄峡谷裸露的地层。
瑞士伯恩州塔瓦讷附近佩里-鲁切内特(Péry-Reuchenette)的牛津期(上侏罗世) 旋回沉积物,交替层为石灰岩(轻质、更具搬运力)和泥灰岩/黏土,主循环周期为20万年。

尽管存在不连续性(局部地层缺失或不整合面),但也可将它与其他岩石记录更完整的岩层作比较,并通过固定在宇内的恰当对应点进行关联。因此,它们可用作大范围的年代地层单位,在岩石柱的时间线内指定大致的年代。

宇在地质学古生物学以及它们的子领域内被细分为及更小的子单位,并在国际地层委员会的监督下,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跨学科地层分类系统。

宇在实际研究中并不被常用,因为专家测年估算可以并通常使用年表更精确的更小年代地层单位,这些年表可依次被细分为多个已定义的,这是测年中被正式认可的最小的单位(参见比较单位的层次结构,地质年代划分类型和岩石记录类型各有五种)。

定代标准

全球标准地层年代(GSSA)是由国际地层学委员会所定义,主要用于测定早于6.3亿年前(Mya),不存在良好化石记录的岩层年代。

对于较年轻的时期,使用主要依据地球生物学研究进展和改进的化石年代测定方法所确定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来定义此类边界。与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相反,全球标准地层年代依据的则是特定地层剖面内的重要事件及过渡。在较古老的剖面中,没有足够的化石记录或保存完好的剖面来确定“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所需的关键事件,因此,“全球标准地层年代”是根据固定日期定义的。

词源

源于千万年(eon)、时期(age),为通用希腊语αἰών(ho aion)和thema拉丁语转写,意指“被放置或放下的”、“话题”[2]

另请查看

多学科比较

地质年代学和地层学单位[3]
年代地层学中的岩(岩层)段 地质年代学中的时间跨度 地质年代学单位
备注
总计4个,5亿年或更长时间。
定义了10个,数亿年。
定义了22个,数千万至1亿年。
定义了34个,数千万年。
定义了99个,数百万年。
期的细分,国际地层委员会不采用。

相关的其他议题

备注

  1. ^ Richard Burky, 1990 by the Worldwide Church of God. An Overview of the Geologic Record. [2008-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1). 
  2. ^ Sissingh, Wim. Rocky Roads from Firenze: History of Geological Time and Change 1650-1900. Utrecht University: Utrecht University, Faculty of Geosciences. 2012: 62 [2017-11-17]. ISBN 978-90-6266-30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7). 
  3. ^ Cohen, K.M.; Finney, S.; Gibbard, P.L., 国际年代地层图 (PDF), 国际地层学委员会, 2015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