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巴特爾斯
安娜·卡塔琳娜·巴特爾斯(瑞典語:Anna Katarina Bartels,1869年12月9日—1950年2月17日)是一名瑞典歌劇女高音。她於1897年在瑞典皇家歌劇院首演弗里德里希·馮·弗洛托的作品《瑪莎》。在接下來的20年中,她受聘於該劇團,以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的身分頗受歡迎,但後來逐漸轉為擔任次女高音的角色。1923年,她獲頒瑞典皇家獎章。
安娜·巴特爾斯 Anna Bartels | |
---|---|
出生 | Anna Katarina Fernquist 1869年12月9日 瑞典耶夫勒 |
逝世 | 1950年2月17日 瑞典北泰利耶市鎮拉德曼瑟 | (80歲)
职业 | 歌劇女高音 |
奖项 | 瑞典皇家獎章(1923) |
早年生活和教育
安娜於1869年12月9日出生在耶夫勒,是製造商卡爾·約翰內斯·費恩奎斯特(Carl Johannes Fernquist)及其妻子夏洛塔·拉爾松(Charlotta Larsson)的女兒。1902年,她與瑞典畫家卡爾·奧洛夫·巴特爾斯(Carl Olof Bartels)結婚[1][2]。
她先在耶夫勒師從音樂老師威廉·比約克倫(Wilhelm Björkgren),然後在斯德哥爾摩師從阿克恩(Achorn)、辛內·赫比和埃米莉·梅切林,之後在巴登-巴登和巴黎師從德西麗·阿爾托[3][1]。
職業生涯
1897年,巴特爾斯在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歌劇院首次登台演出,主演歌劇《瑪莎》。在接下來的20年中,她一直在該劇團演出,先是以女高音角色獲得好評,但後來也以次女高音的身份出現。她演出了多場瑞典首演:賈科莫·普契尼的《波希米亞人》(1901年)中的穆塞塔(Musette)、理察·華格納的《萊茵的黃金》中的沃克琳德(Woglinde)、亨利·拉博的《開羅鞋匠馬魯夫》中的法圖瑪(Fattoumah)、理查·史特勞斯的《玫瑰騎士》中的瑪莉安娜(Marianne)以及普契尼的《賈尼·斯基基》中的潔斯卡(La Ciesca)[3]。其他角色包括奧托·尼古拉的《溫莎的風流婦人》中的弗特女士(Fru Fluth)、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的《魔笛》中的夜后、莫札特的《費加洛的婚禮》中的蘇珊娜(Susanna)、莫札特的《唐·喬凡尼》中的埃爾維拉(Elvira)、安布魯瓦茲·托馬的《迷娘》中的菲莉娜(Philine)、喬治·比才的《卡門》中的米凱拉(Micaela)、賈克·奧芬巴哈的《地獄中的奧菲歐》中的茱諾(Juno)[3][1]。
她也因在音樂會和歌劇朗誦會中的演出而為人所熟知。1920年代初退出舞台後,她在斯德哥爾摩教授聲樂[3]。
榮譽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Bartels, Anna in Vem är det : Svensk biografisk handbok. Runeberg: 44. 1925 [26 April 2022] (瑞典语).
- ^ Bartels, Ana Katarina in Svenska Kvinnor, Från skilda versamhetsområden: Biografisk Uppslagsbok. Albert Bonniers förlag. 1914 [28 April 2022] (瑞典语).
- ^ 3.0 3.1 3.2 3.3 Kutsch, Karl-Josef; Riemens, Leo. Bartels, Anna in Großes Sängerlexikon, Band 4. Walter de Gruyter. 2012: 263 [26 April 2022]. ISBN 9783598440885 (德语).
- ^ Sveriges dödbok 1901–2013, (Version 6.0) Sveriges släktforskarförbund (2014) ISBN 9187676648
- ^ Konserthuset: Program vid invigningen av Stockholms konserthus in Nyhetslista 46 (PDF). Centralantikvariatet (瑞典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