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宗杲
大慧宗杲(1089年—1163年),俗姓奚,字曇晦,號妙喜,又號雲門,諡號普覺禪師,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禪宗大師,為臨濟楊岐派第五代傳人,提倡看話禪。[1]南宋前期對金主戰派的代表人物。法嗣昭覺圓悟克勤禪師。
生平
十七歲時依東山慧雲寺慧齊法師出家。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至開封天寧寺,依止於圜悟克勤禪師門下,參學開悟。圜悟克勤禪師以其所著《臨濟正宗記》付囑之,並令宗杲分座說法,因而名震京師,成為楊岐派第五代傳人。
靖康元年(1126年),丞相呂好問奉賜紫衣,賜號佛日大師。
宋高宗紹興七年(1137年),受宰相張浚之請,住持徑山寺,人稱徑山宗杲。
紹興十一年(1141年),秦檜解除韓世忠、張俊、岳飛等三大帥的兵權,與金朝議和,岳飛下獄處死。宗杲因為對金朝主戰,受到牽連,遭追回度牒,流放衡州(今湖南衡陽)[2]。
紹興二十年,秦檜因為宗杲的跟隨者甚多,心有猜忌,又將宗杲改流放至梅州(今廣東梅縣)。宗杲於此時收集圜悟禪師語錄,編成《正法眼藏》一書。
紹興二十七年,因張浚向朝廷舉薦,再主徑山,創看話禪法。
紹興二十九年,宗杲上表乞退,離山至四明育王寺,朝廷先後派人至四明,召使還徑山。
紹興三十一年,建徑山明月堂後隱退,但仍然有許多學者上門向他請教。
隆興元年(1164年),宋孝宗即位,召見宗杲,賜號大慧禪師。同年,圓寂,壽七十四歲,法臘五十八,諡普覺禪師。 宗杲禪師圓寂之後,門下弟子為其建塔,將全身置于明月堂之側。宋孝宗特詔改明月堂為妙喜庵(禪宗典籍,時又稱宗杲禪師為“妙喜”),並于淳熙初年(1174),刻其全錄八十卷,入藏流行。[1]
思想及影響
大慧宗杲提倡所謂的話頭禪(又稱看話禪),要人參趙州禪師的無字話頭[3]。他鼓勵學者起疑情,以疑情參究公案,而得到開悟[4]。宗杲認為,修行必須在生活之中,反對遠離塵世,獨自修行[5]。因此,他大力排斥當時流行的默照禪(大慧宗杲將其稱為「默照邪禪」),認為它會造成學者終日只知靜坐,是在「斷佛慧命」、「墮在黑山下鬼窟裡」[6],有默無照,是邪禪。但是他與默照禪的主要倡導者宏智正覺禪師卻是好友。
禪宗楊岐派在他手上推至最高峰,他的禪法,對後世禪宗形成深遠的影響。南宋理學也深受他的影響。
法嗣
師承
弟子
- 思岳 [7]
- 德光
- 悟本
- 道顏
主要著作
- 《大慧語錄》[7]
- 《正法眼藏》
- 《大慧武庫》
参考资料
- ^ 1.0 1.1 大慧宗杲禪師悟道因緣. [2020-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 ^ 《大慧普覺禪師年譜》:「是年(紹興十一年)四月,侍郎張公九成以父卒哭,登山修崇。......未幾,遭論列,以張坐議朝廷,除三大帥事,因及徑山主僧應而和之。五月二十五日,准敕九成居家持服,服滿別聽指揮。徑山主僧宗杲追牒,責衡州。」
- ^ 《大覺普慧禪師語錄》:「只這一(無)字,便是斷生死路頭底刀子也。妄念起時,但舉個無字,舉來舉去,驀地絕消息,便是歸家穩坐處也。」
- ^ 《大覺普慧禪師語錄》:「千疑萬疑,只是一疑。話頭上疑破,則千疑萬疑一時破,話頭不破,則且就上面與之廝崖。若棄了話頭,卻去別文字上起疑、經教上起疑、古人公案上起疑、日用塵勞中起疑,皆是邪魔眷屬。」
- ^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 21:「茶裡、飯裡,喜時、怒時,淨處、穢處,妻兒聚頭處,與賓客相酬酢處,辦公家職事處,了私門婚嫁處,都是第一等做工夫提撕舉底時節。昔李文和都尉,在富貴叢中參得禪,大徹悟。楊文公參得禪時,身居翰苑。張無盡參得禪時,作江西轉運使。只這三大老便是箇不壞世間相而談實相底樣子也!又何曾須要去妻拏、休罷官職、咬菜根,苦形劣志,避喧求靜,然後入枯禪鬼窟裡作妄想,方得悟道來!」
- ^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 17:「今時不但禪和子。便是士大夫聰明靈利博極群書底人。箇箇有兩般病。若不著意。便是忘懷。忘懷則墮在黑山下鬼窟裏。」
- ^ 7.0 7.1 大慧宗杲禪師. [2020-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2).
外部連結
- 荒木見悟著,廖肇亨譯;〈大慧宗杲論禪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鄧克銘〈大慧宗杲禪師禪法之特色〉
- 楊惠南〈看話禪和南宋主戰派之間的交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大慧宗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