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質大使館

(重定向自實質外交機構

實質大使館(英語:de facto embassy)是某些國家之間因無正式外交關係,又或一政治實體不受駐在國外交承认而無法設立大使館,因之另以民間機構的名義設立事實上(拉丁語:de facto)的非正式、準官方代表機構,實質處理原由大使館辦理的業務[1][2][3][4]

位於臺北美國在台協會,是美國駐在臺灣的實質大使館

类型

官方代表机构

海峽兩岸

1949年兩岸分治後,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強烈主張「一个中国政策」,與之建交的國家即與退守台灣中華民國斷交,但因商貿往來,往往以「駐臺商務代表處」或「駐臺北辦事處」等名義上的民間機構處理與中華民國外交關係,這些代表處人員往往是遣自該國外交部。另一種模式則是設置「在台協會」,例如。美國於1979年設立美國在台協會、法國於1978年10月先在台設立「法亞貿易促進會」,及後與1980年設立之「法國文化科技中心」整併為法國在台協會[5]。德國於2002年設立德國在台協會駐台辦公。英國則以「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運作至2015年5月26日,2015年5月27日更名為英國在台辦事處運作[6]。中華民國駐外機構通常則以「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或「台北代表處」處理證件簽發[7]與當地政府關係。

至於1997年以前在英國管治下的香港,當時的新華社香港分社被稱為「北京的實質大使館」[8][9][10][11]。原本英國政府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香港設置總領事館,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選擇用新華社作為名稱,因不欲在「自己的領土」內設置總領事館[12]。1997年香港回歸後,新華社香港分社的外交業務在2000年拆出成為中聯辦

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在非正式建交国海地设有具有领事职能的中国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另外在馬紹爾群島設有留守組。在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马多米尼加等国复交或建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在当地分别设有中国驻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联络处、中国巴拿马贸易发展办事处和中国驻多米尼加贸易发展办事处。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日本美国以色列南非韩国也曾有类似办事机构,分别以中国中日备忘录贸易办事处驻东京联络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联络处、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驻特拉维夫办事处、中国国际商会驻汉城代表处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驻比勒陀利亚南非研究中心名义运营。

其他地區

兩德統一之前,雖然東德認為兩德為兩個主權國家,但西德並不承認東德為政權主體,因此兩國互設「常駐代表處[13]處理兩德事務,但事實上,其等級就是大使館[14],法源是基於《兩德基礎條約》的第八條設立[15]

辛巴威前身政治實體——羅德西亞在1965年推動單方獨立脫英宣言英语Rhodesia's Unilater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時,同時著手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設立「羅德西亞駐葡萄牙代表處」,並自行宣布任命「外交代表處長」領導館務,負責代表未獲國際普遍承認為國家的羅德西亞在葡萄牙的利益[16],事實上作為雙邊政府的溝通渠道,並持續運作至1970年代[17]

基於種族隔離政策南非與鄰國不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但雙邊互設「貿易代表處」(如辛巴威[18]莫三比克[19]模里西斯[20])。其後於1994年,這些商務代表因南非重新加入英聯邦而升格為高級專員

利益代表處

在某下情況下國與國雙方並未正式建交,為了推動雙邊關係,這些國家往往會以中立的第三方使領館名義設立利害關係窗口,是為利益代表處

例如美國在瑞士駐伊朗的大使館下設立「利益代表處」作為代表窗口,反之伊朗也在巴基斯坦駐美大使館名下設立「利益代表處」作為對應窗口[21][22]

1977年至2015年,美國在瑞士駐古巴大使館下設代表處,古巴在瑞士駐美大使館下設立代表處。

先例又如福克蘭戰爭時期(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互為交戰國而無正式外交來往,英國於瑞士駐阿根廷大使館下設立代表處、阿根廷則在巴西駐英大使館下設立代表處,作為對英窗口單位。[23]1992年兩國恢復邦交後才中止此狀態。

1990年至2003年,伊拉克在約旦駐英大使館內設代表處與英國來往。

1975年印尼入侵剛從葡萄牙獨立的東帝汶,葡萄牙與印尼斷交。葡萄牙在荷蘭駐印尼大使館內設代表處,印尼在泰國駐葡萄牙大使館下設立代表處,處理雙邊關係[24]

由於自蘇聯解體以來的高度緊張關係之故,亞塞拜然亞美尼亞遲遲未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而兩國皆以伊朗駐彼此的大使館作為各自對彼此的利益代表處。詳見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关系一文。

列表

國家 外交代表機構 雙邊關係 備註
  加拿大   中華民國 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 中華民國—加拿大關係 1986年設立。曾另設有高雄貿易辦事處,現已關閉。
  古巴   美国 瑞士駐美國大使館古巴利益代表處英语Cuban Interests Section 古巴—美國關係 在雙方關係正常化後,古巴駐美國大使館於2015年重開。
  加拿大   伊朗 意大利驻伊朗大使馆加拿大利益代表处 加拿大—伊朗关系英语Canada–Iran relations 自2012年两国断交以來,在意大利駐伊朗大使館下運作。
  伊朗   加拿大 阿曼驻加拿大大使馆伊朗利益代表处 加拿大—伊朗关系英语Canada–Iran relations 自2012年两国断交以來,在阿曼驻加拿大大使馆下運作。
  法國   中華民國 法國在台協會 中華民國—法國關係
  德国   中華民國 德國在台協會 中華民國—德國關係
  荷蘭   中華民國 荷蘭在台辦事處 中華民國—荷蘭關係
  印度   中華民國 印度-台北協會[25] 中華民國—印度關係
  伊朗   美国 巴基斯坦駐美國大使館伊朗利益代表處英语Interests Section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in the United States 伊朗—美国关系
  日本   中華民國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中華民國—日本關係
  俄羅斯   中華民國 莫斯科台北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 中華民國—俄羅斯關係 1996年設立。
  中華民國   索馬利蘭 台湾驻索马里兰共和国代表处 中華民國—索馬利蘭關係 2020年设立。
  索馬利蘭   中華民國 索马里兰共和国驻台湾代表处 中華民國—索馬利蘭關係 2020年设立。
  朝鲜   日本 旅日朝鮮人總聯合會 日本—朝鮮關係 为朝鮮在日實質外交代表机构。
  北賽普勒斯   美国 北塞浦路斯駐美代表處英语Turkish Republic of Northern Cyprus Representative Office to the United States 北塞浦路斯外交英语Foreign relations of Northern Cyprus
  北賽普勒斯   联合国 北塞浦路斯駐紐約代表處英语Turkish Republic of Northern Cyprus Representative Office to the United States 北塞浦路斯外交英语Foreign relations of Northern Cyprus
  北賽普勒斯 世界各國 北塞浦路斯駐外代表處英语List of diplomatic missions of Northern Cyprus 北塞浦路斯外交英语Foreign relations of Northern Cyprus
  巴勒斯坦 世界各國 巴勒斯坦駐外總代表團、特別代表團、大使館 巴勒斯坦對外關係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 世界各國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駐外機構列表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外交
  中華民國   立陶宛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 中華民國—立陶宛關係 2021年設立。
  中華民國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邦交的各國 臺北駐外經濟文化代表處 中華民國外交 立陶宛除外。
  英国   中華民國 英國在台辦事處 中華民國—英國關係
  美国   古巴 瑞士駐古巴大使館美國利益代表處英语United States Interests Section in Havana 古巴—美國關係 在雙方關係正常化後,美國駐古巴大使館於2015年重開。
  美国   伊朗 瑞士駐伊朗大使館美國利益代表處 伊朗—美國關係 自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以來,在瑞士駐伊大使館下運作。
  美国   叙利亚 捷克駐敘利亞大使館美國利益代表處 敘利亞—美國關係 因敘利亞局勢動蕩,自2012年2月6日起美國駐敘利亞大使館已停止日常運作。
  美国   中華民國 美國在台協會 中華民國—美國關係 美國自1979年1月1日起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旋即改以民間非營利組織身份「美國在台協會」延續臺美關係。但美國在台協會的負責人員主要來自美國國務院的外交官。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地 中国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地关系 1997年1月设立。
  海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地中国贸易发展办事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地关系 1998年2月设立。
  中華民國   澳門 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中華民國—澳門關係
  澳門   中華民國 澳門經濟文化辦事處 中華民國—澳門關係
  中華民國   联合国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中華民國—聯合國關係 中華民國在1971年退出聯合國,於是從那一年開始就改由駐紐約領事館(1979以後改稱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負責美國紐約州事務兼聯合國事務。

参见

參考來源

  1. ^ 李君山, 「一個中國」原則之史的考察(1900-1950)--以20世紀中國外交承認之遞變為主線 (PDF), 興大人文學報: 299-328, 2007-09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5-20) 
  2. ^ 傅建中. 華府看天下-台灣處境不及古巴. 中國時報. 2015-02-06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0). 
  3. ^ 詹寧斯. 儘管北京施壓美國在台灣事實上新大使館將落成. 美國之音. 2018-06-12 [2019-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0). 
  4. ^ 2017年1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 2017-01-03 [2019年4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4月10日). 
  5. ^ La France à Taiwan - 法國在台灣. france-taipei.org.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6. ^ British Office Taipei 英國在台辦事處. Gov.uk. [2015-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31). 
  7. ^ Visa Requirements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on Taiwan. [2015-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8). 
  8. ^ Mai, Jun. Basic Law ‘re-education’ urged by Beijing’s former top man in Hong Kong. 南華早報. 2017-06-23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2). Zhou Nan, former director of the official Xinhua News Agency's Hong Kong branch – Beijing's de facto embassy before 1997 
  9. ^ Exiled former Beijing point man in Hong Kong, Xu Jiatun dies at 100. 香港英文虎報. 2016-06-29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Zhou Nan, former director of the official Xinhua News Agency's Hong Kong branch – Beijing's de facto embassy before 1997 
  10. ^ 賴秀如. Renamed Xinhua becomes a new force in Hong Kong's politics. Taipei Times. 2000-01-21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9). Xinhua was not only a news agency in Hong Kong, but actually served as the China's de facto embassy, or more precisely, the underground government and local headquarter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both before and after 1997. 
  11. ^ Mitchell, Tom. Xi meets Lam in first official talks since protests began. 金融時報 (倫敦). 2019-11-05 [2020-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Xinhua’s Hong Kong headquarters, which served as Beijing’s de facto embassy in the former UK colony until the resumption of Chinese sovereignty in 1997. 
  12. ^ 吴辉. 《芦荡小舟的故事》第五章 香江岁月7 文化战线. 搜狐. 2017-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13. ^ Fehlerseite | Chronik der Mauer. www.chronik-der-mauer.de.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4). 
  14. ^ East-West German trade up 8 percent.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1982-09-08 [2020-09-15]. ISSN 0882-7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4). 
  15. ^ 李曉兵. 聯邦德國《基礎條約》案及其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啟示. 海峽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 2014-03-28 [2015-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2). 
  16. ^ Wood, J.R.T. So far and no further! Rhodesia's bid for independence during the retreat from empire 1959–1965. Victoria, British Columbia: Trafford Publishing英语Trafford Publishing. 2005-06: pp.319,337. ISBN 978-1-4120-4952-8. 
  17. ^ Lisbon (AP). Portugal Cuts Rhodesia Tie. St. Petersburg Times. 1970-04-27: 3–A. 
  18. ^ Thousands Rampage Through Harare, Upset Over Machel's Death. AP NEWS.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9). 
  19. ^ International, United Press. YOUTHS ATTACK SOUTH AFRICAN TRADE MISSION. OrlandoSentinel.com.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7) (美国英语). 
  20. ^ Battersby, John D.; Times, Special To the New York. Port Louis Journal; Land of Apartheid Befriends an Indian Ocean Isle. The New York Times. 1987-12-28 [2020-09-15].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美国英语). 
  21. ^ Cuban Interests Section in USA. [2015-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2). 
  22. ^ Interests Section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 Washington D.C. [2015-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2). 
  23. ^ Times, Special to The New York. Argentina and Britain Move To Restore Diplomatic Ties. The New York Times. 1989-09-01 [2020-09-15].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7) (美国英语). 
  24. ^ Indonesia names envoy to Lisb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akarta Post, November 16, 2000
  25. ^ Welcome to India-Taipei Association. www.india.org.tw. [2020-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