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盂鼎

中国西周时期青铜鼎
(重定向自小盂鼎銘文

小盂鼎,也称廿五祀盂鼎,是中国西周时期的青铜,现已佚失,仅存铭文拓本。小盂鼎与大盂鼎一同在清道光初年发现于陕西岐山县礼村,即现称之周原遗址所在地。

小盂鼎
小盂鼎铭文拓片
材質青铜
年代西周
發掘於清道光(1821-1850年)初
發掘地點陕西省岐山县礼村
現存於不知去向

形态

小盂鼎发现时容十二石,而大盂鼎仅有八石。[1]小盂鼎的器型及纹饰不详,仅有铭文传世。铭文长达390字左右,从现存拓本上看,残缺字数较多。[2]

内容

小盂鼎的铭文记述了“二十五年”,大臣“盂”率领军队大败鬼方,献俘于王,也告捷于宗庙,王廷的大小官员都参与仪式,盂得到周康王嘉奖的事情。铭文中的“二十五年”,传统上认为是指周康王二十五年,即公元前996年,也有认为是周昭王二十五年的。[3][4]

传统上认为小盂鼎是周康王时期的器物,但后来也有学者认为是周昭王时期的。[3][4]还有说法认为是周穆王时代的。[5]

小盂鼎铭文的内容记载了西周时期献俘仪式及相关礼制的细节,可与如《逸周书·世俘》、《周礼》等传世文献的记载相互印证,也为西周职官制度、门朝制度等典章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是西周时期历史的重要史料。[2]

流转及佚失

小盂鼎出土后,与大盂鼎一同为当地人宋金鉴所收藏。其后宋金鉴之侄宋世男将其贿送陕西巡抚以捐官出任山东东阿县令,其后下落不明。[6]关于该鼎的去向,一说该鼎毁于太平天国战争之际。又一说项城袁氏(可能指袁保恒)得到后重埋入土。[2]

铭文

 
铭文拓本及其释文

隹(唯)八月既朢(望),辰在甲申,昧丧(爽),三(左)三右多君入服酉(酒)。明,王
各周(庙),□□□□宾。(延)邦宾其旅服,东乡(向)。盂(以)多
旂佩。(鬼)方子□□□三门,告曰:「王令盂(以)□□
伐(鬼)方,□□□(聝)□,执嘼三人,只(获)(聝)四千八百□二(聝),孚(俘)
人万三千八十一人,孚(俘)马四□□匹,孚(俘)车卅两(辆),孚(俘)牛三百五十五牛,羊
廿八羊。」盂或□曰:「亦□□□,乎(蔑)我征,执嘼一人,孚(俘)(聝)
二百卅七(聝),孚(俘)人□□人,孚(俘)马百四匹,孚(俘)车百□两(辆)。」王若
曰:□。盂拜首,(以)嘼进,即大廷。王令(荣)□嘼。(荣)即
嘼氒(厥)故。□白(伯)□□(鬼),(鬼)虘(以)新□从商,折
嘼于□,王乎(呼)□□令□□□□氒(厥)(聝)入门,献西旅,(以)□入
燎周庙,盂入三门,即立中廷,北乡(向),盂
告。白(伯)即立(位),于明白(伯),白(伯),□白(伯)。告咸。
盂(以)者(诸)侯□侯、田(甸)、男□□盂征,□咸,宾即立(位)、(瓒)
宾。王乎(呼)(瓒)赞盂,(以)□□□进宾,□□大采,三周入
服酉(酒)。王各(庙),祝。(延)□□邦宾,不(丕)(祼),□□用
牲啻(禘)周王、武王、成王,□□卜有臧,王(祼),(祼)述,(瓒)王
邦宾。王乎(呼)□□令盂(以)区入,凡区(以)品。若(翌)乙酉,□
三事大夫入服酉(酒)。王各(庙),(瓒)王邦宾。王令赏
盂,□□□□□弓一、矢百、画一、贝胄一、金毌(盾)一、
戈□□□□,用作□白(伯)宝彝。隹(唯)王廿(卅)又五祀。

参考文献

  1. ^ 沙孟海. 朱关田 , 编. 沙孟海全集 7 文稿卷. 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0.09: 39. ISBN 7-80735-862-9. 
  2. ^ 2.0 2.1 2.2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中的条目:小盂鼎(简体中文)
  3. ^ 3.0 3.1 张闻玉. 铜器历日研究.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9.05: 56. ISBN 7-221-03996-8. 
  4. ^ 4.0 4.1 朱凤瀚; 张荣明. 西周诸王年代研究.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8.07: 334. ISBN 7-221-04608-5. 
  5. ^ 李山. 刘扬忠,蒋寅 , 编. 西周礼乐文明的精神建构.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4.12: 442-452. ISBN 978-7-5434-9844-0. 
  6. ^ 岐山县志编纂委员. 岐山县志.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08: 621. ISBN 7-224-02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