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宜诺斯艾利斯国
布宜诺斯艾利斯国(西班牙語:Estado de Buenos Aires)是一个存在于1852年—1861年的分裂政权。1852年9月11日,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因为不满意1853年頒布的宪法,而脱离阿根廷邦联并成立。布宜诺斯艾利斯国一直未得到阿根廷邦联和其他国家的承认。布宜诺斯艾利斯国拥有自己的宪法与政府。
布宜诺斯艾利斯国 Estado de Buenos Aires | |||||||||
---|---|---|---|---|---|---|---|---|---|
1852年—1861年 | |||||||||
地位 | 历史国家 | ||||||||
首都 | 布宜诺斯艾利斯 | ||||||||
常用语言 | 西班牙语 | ||||||||
政府 | 共和制 | ||||||||
行政长官 | |||||||||
• 1852年9月11日—10月31日 | 曼努埃尔·吉列尔莫·平托 | ||||||||
• 1852年10月31日—12月7日 | 巴伦廷·阿尔西纳 | ||||||||
• 1852年12月7日—1853年6月28日 | 曼努埃尔·吉列尔莫·平托 | ||||||||
• 1853年7月24日—1858年12月21日 | 帕斯托·欧布里加多 | ||||||||
• 1858年12月21日—1859年11月8日 | 巴伦廷·阿尔西纳 | ||||||||
• 1859年11月8日—1860年5月3日 | 菲利普·拉瓦罗勒 | ||||||||
• 1860年5月3日—1862年10月11日 (1861年后任省长) | 巴托洛梅·米特雷 | ||||||||
历史 | |||||||||
• 9月11日革命 | 1852年9月11日 | ||||||||
• 阿根廷共和国成立 | 1861年12月17日 | ||||||||
人口 | |||||||||
• 1855年 | 248498 | ||||||||
货币 | 阿根廷流通比索 | ||||||||
|
1859年10月23日,邦联军在塞佩达战役击败布宜诺斯艾利斯军,并签署《圣何塞·德·弗洛雷斯条约》加入阿根廷共和国。1861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军在帕文战役获胜后,重新并入阿根廷。
领土
布宜诺斯艾利斯国占据的面积远小于现今的省份,但其领土主张包括向南延伸的土地,包括由马普切人和特韦尔什人控制的土地,安第斯山脉、门多萨省南部,巴塔哥尼亚和马尔维纳斯群岛。[1]
1854年4月颁布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国宪法规定了以下国土范围:
Artículo 2. Sin perjuicio de las cesiones que puedan hacerse en congreso general, se declara: que su territorio se extiende norte-sud, desde el arroyo del Medio hasta la entrada de la Cordillera en el mar, lindando por una línea al oeste-sudoeste, y por el oeste con las faldas de las cordilleras, y por el nordeste y este con los ríos Paraná y Plata, y con el Atlántico, comprendiendo las islas de Martín García y las adyacencias a sus costas fluviales y marítimas.[2]
他的领土主张与门多萨省的主张(被列入1854年12月24日批准的宪法)和智利共和国的1833年宪法的地区重叠。
布宜诺斯艾利斯在并入阿根廷共和国后,1862年10月17日颁布的国家第28号法,主张所有超出各省领土都是国家领土。并在1878年10月5日的第947号法确定了边界。
组建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长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被恩特雷里奥斯省长胡斯托·何塞·德·乌尔基萨率领大联军推翻后,军队定驻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乌尔基萨的军事胜利体现在通过联邦制宪法管理阿根廷邦联。对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强制措施之一是将其港口海关收入国有化,并将布宜诺斯艾利斯联邦化,变为联邦首都。但这不被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看好,由于海关的收入,他们经历了比其他省份高得多的繁荣。因此,一些政治家团体支持将布宜诺斯艾利斯排除在新的联邦宪法之外。
1852年9月11日革命夺取了政权,并驱逐乌尔基萨将军的支持者和代表。考虑到它受到民众的支持就没有镇压他们。乌尔基萨得知布宜诺斯艾利斯宣布不承认任何国家以外的国家权威。
同年12月由希拉里奥·拉各斯上校领导的反革命,试图说服乌尔基萨再次尝试以武力统一国家,特别是当布宜诺斯艾利斯军队在圣格雷戈里奥战役中被击败。他提议围攻布宜诺斯艾利斯。尽管乌尔基萨的军队在围攻者中出现并且对该城市进行了海上封锁,但布宜诺斯艾利斯政府的财政和经济优势,迫使拉各斯和乌尔基萨在次年年中解除了包围。
许多入侵行动(如杰罗姆·科斯塔、何塞·玛丽亚·弗洛雷斯和拉各斯的行动)都被轻易打败,而且没有改变政府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政府
1852年9月11日革命后,曼努埃尔·吉列尔莫·平托将军被任命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国行政首长。
1854年新宪法通过。赋予的权力类似于阿根廷邦联宪法,但设立了四年的政府任期,不同与邦联总统的六年任期。此外,布宜诺斯艾利斯宪法承认官方宗教为天主教,而邦联声明了“联邦政府支持马天主教使徒崇拜”。其他区别有通过代表院(Sala de representantes)选举省长,以及立法议会(由参议院和代表院组成)的存在。
行政长官列表
行宪前
画像 | 行政长官 | 上任日期 | 离任日期 |
曼努埃尔·吉列尔莫·平托 | 1852年9月11日 | 1852年10月31日 | |
巴伦廷·阿尔西纳 | 1852年10月31日 | 1852年12月7日 | |
曼努埃尔·吉列尔莫·平托 | 1852年12月7日 | 1853年6月28日 | |
帕斯托·欧布里加多 | 1853年7月24日 | 1854年5月27日 |
行宪后
画像 | 行政长官 | 上任日期 | 离任日期 |
帕斯托·欧布里加多 | 1854年5月27日 | 1858年12月21日 | |
巴伦廷·阿尔西纳 | 1858年12月21日 | 1859年11月8日 | |
菲利普·拉瓦罗勒 | 1859年11月8日 | 1860年5月3日 | |
巴托洛梅·米特雷 | 1860年5月3日 | 1862年10月11日 |
经济与发展
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由于海关收入,所以享受着繁荣。而与以往不同,他不必与阿根廷邦联的其他政府分享或用于军事开支。
在欧布里加多政府期间,海关提供的资金用于改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基础设施。创办了多所小学,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学院奠定了基础,将旧堡垒转变为城镇,并开始提供自来水和煤气服务。
统治期间,建立了几个目前属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城镇,如奇维尔科伊(1854年)、布拉加多(1854年)、拉斯弗罗尔斯(1856年)和洛马斯-德萨莫拉(1860年)。此外,原因是俄罗斯因克里米亚战争而退出市场,以及世界经济周期有利于畜牧业活动的扩大,致使1850年代畜牧业的繁荣。1855年,小麦产量开始超过当地需求,少量小麦可供出口。需求导致小麦产区的扩大,同时也伴随着面粉厂的技术改进。1850年代,应用于磨坊的蒸汽机已经普及。[3][4]
他与邻国、欧洲国家甚至是和邦联签订多项贸易协定。1857年8月30日,阿根廷的第一条铁路,布宜诺斯艾利斯西部铁路开始运行,其La Porteña机车从现在拉瓦勒街的公园广场(Plaza del Parque)到弗洛雷斯共长10公里。
1859年,曾举办一次农业展览,展示了在该领域取得的技术进步。与此同时,在多明戈·福斯蒂诺·萨米恩托的推动下,教育也取得了增长。他还发行了纸币,并在南方开展了针对原住民的军事行动。
1859年左右,与阿根廷邦联的武装冲突开始时,经济发展停滞。
与邦联的冲突和解散
邦联总统胡斯托·何塞·德·乌尔基萨致信布宜诺斯艾利斯首长,表示布宜诺斯艾利斯将在1859年“通过理智或武力”加入联邦,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被视为宣战书,冲突爆发。
尽管乌尔基萨后来说“通过武力”是指经济或外交障碍,但双方军队都为武装冲突做好了准备。
1859年10月23日,塞佩达战役爆发,以乌尔基萨的胜利结束。在邦联军的胜利后,签署了《圣何塞·德·弗洛雷斯条约》,布宜诺斯艾利斯根据该条约承诺,在一定条件下和事先考虑到布宜诺斯艾利斯观点的宪法改革,并入阿根廷。该条约于1860年实现。
尽管如此,布宜诺斯艾利斯和阿根廷邦联之间的战争仍在继续。1861年9月17日,帕文战役爆发,最终以布宜诺斯艾利斯部队指挥官巴托洛梅·米特雷取得胜利。这样子布宜诺斯艾利斯以遵守该省规定的条款,回归邦联得到了同意。米特尔省长解散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国,废黜了政府,担任事实上的总统,并于1862年10月12日成为宪法总统。
参考
- ^ Álvarez, Juan. Guerra económica entre la Confederación y Buenos Aires (1852-1861). Academia Nacional de la Historia, Levene, Ricardo (编). Historia de la Nación Argentina (desde los orígenes hasta la organización definitiva en 1862) VIII. 布宜诺斯艾利斯: El Ateneo. 1962: 113. OCLC 256784052 (西班牙语).
- ^ 1854 - Constitución de Buenos Aires. www.argentinahistorica.com.ar.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 ^ Ferrer, Aldo. Las Etapas de su Desarrollo y Problemas Actuales. La Economía Argentina. 阿根廷: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1973. OCLC 84449960.
- ^ Gorostegui de Torres, Haydée. La organización nacional. Colección Historia Argentina 4. 布宜诺斯艾利斯: Paidós. 1987: 40. ISBN 9789501277241 (西班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