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韻
(重定向自平水韵)
平水韻是宋代以後使用的詩韻系統。1223年,金朝平水[1](一說是官名,一說是地名)王文郁作《新刊韻略》,將格律詩用字分為106韻。2001年在敦煌莫高窟北區石窟出土的古韻書《排字韻》的殘片,其內容與王文郁的《新刊韻略》完全一致,具有106韻的組織,是更早的206韻的《廣韻》的一種略本。[2]
歷史
在王文郁發行平水《新刊韻略》大致相同的一段時間,據信是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壬子年(1252年),劉淵曾編寫刊行過新的《禮部韻略》共107韻。《禮部韻略》已佚失,只能從元初黃公紹、熊忠的《古今韻會舉要》一書瞭解到一些概況。與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發佈的206韻的科舉考試用官韻《禮部韻略》不同,新的《禮部韻略》和王文郁的106韻的平水《新刊韻略》是一致的,要麼是平水《新刊韻略》的修訂本(若王文郁的作品在前),要麼是被平水《新刊韻略》參照的韻書(若劉淵的作品在前)。106韻和107韻的区别只在于上聲的“拯”、“迥”兩部合併与否。金末张天锡《草书韵会》(1231)、元初陰時夫著《韻府群玉》,均定106韻的版本为“平水韻”。明代以后文人則沿用106韻。
現在流傳的觀點認為平水韻得名於已佚失的劉淵的壬子新刊《禮部韻略》,說是因為劉淵是山西平水人的原因,而把王文郁作的平水《新刊韻略》當作平水韻形成的次要因素。這很值得考證一下:
韻目
平声 | 上声 | 去声 | 入声 |
---|---|---|---|
上平声 | |||
東 | 董 | 送 | 屋 |
冬 | 腫 | 宋 | 沃 |
江 | 講 | 絳 | 覺 |
支 | 紙 | 寘 | |
微 | 尾 | 未 | |
魚 | 語 | 御 | |
虞 | 麌 | 遇 | |
齊 | 薺 | 霽 | |
泰 | |||
佳 | 蟹 | 卦 | |
灰 | 賄 | 隊 | |
眞 | 軫 | 震 | 質 |
文 | 吻 | 問 | 物 |
元 | 阮 | 願 | 月 |
寒 | 旱 | 翰 | 曷 |
刪 | 潸 | 諫 | 黠 |
下平声 | |||
先 | 銑 | 霰 | 屑 |
蕭 | 篠 | 嘯 | |
肴 | 巧 | 效 | |
豪 | 皓 | 號 | |
歌 | 哿 | 箇 | |
麻 | 馬 | 禡 | |
陽 | 養 | 漾 | 藥 |
庚 | 梗 | 敬 | 陌 |
青 | 迥 | 徑 | 錫 |
蒸 | 職 | ||
尤 | 有 | 宥 | |
侵 | 寢 | 沁 | 緝 |
覃 | 感 | 勘 | 合 |
鹽 | 琰(儉[3]) | 艶 | 葉 |
咸 | 豏 | 陷 | 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