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詠春拳

廣州咏春拳的一大重鎮,與佛山香港齊名。廣州詠春拳的推動單位為廣州市武術協會詠春拳會,成立於1989年,目前是廣州市武術協會所屬18個拳會之一[1]

歷史

有關詠春拳的傳承歷史,每個支系都不同。但由於多數人比較少接觸廣州詠春,故在此簡略交代廣州詠春拳之傳承。詠春拳由福建莆田南少林,少林庵五枚師太所創。五枚後來傳苗順,再傳嚴二。嚴二再傳其女嚴詠春,之後由嚴詠春傳其夫婿梁博濤。因梁本身鍾情粵劇,經常觀賞紅船戲班瓊花會館的演出而結識了黃華寶、梁二娣、陸錦(俗稱“大花面錦“)、及高佬忠。以武會友因而將詠春拳傳授予上述四位。黄、梁二人後來傳梁贊(即陳華順及葉問一系); 陸錦後傳馮少青及霍保全; 霍保全則傳拳于阮奇山(阮亦有一段時間於名捕頭馮少青晚年時期習拳)。阮奇山後傳岑能。岑能本是另一詠春拳師張保的弟子,後來阮奇山見他天分高,經張保引薦後便收為徒弟。岑能在1948年到廣州開設醫館及武館,將阮奇山所授之功夫發揚光大。岑能宗師於1989年創立了 “廣州詠春拳會“,及後被稱為“廣州詠春拳之父“。現時岑能詠春的傳人也遍布世界各地。 [2]

套路

廣州詠春拳的套路十二散式小練頭沉橋標指六點半棍雙飛蝴蝶奪命刀木人樁,另外,岑能獨有一套腎氣歸元內氣功。

阮奇山> 岑能> 岑枝所傳的詠春拳同樣有小念頭、尋橋、標指、木人樁法、六點半棍及二字拑陽刀等招式和套路,但其手法和勁力卻極具特色。例如在拳形上,廣州詠春有獨龍拳、偏身拳,以及拉馬箭拳等,與其他支流有着明顯分別。而最獨特之處在於勁力運用方面,廣州詠春強調要逐步將拳打松,令全身六個大主要關節(即踝、膝、腰、膊、肘、腕)都可以隨時開合,肌肉放鬆而拳頭到最後一刻才握緊,這樣才能夠讓拳快速有力,此為“鬆勁“。在手法上,廣州詠春亦有專為搏擊,從各套路及樁法中抽取精要而編制的“十二散式“。 拳理中,首要基本講求放鬆,不與對方鬥力。當整體放鬆,身手步才能更靈活巧妙,反擊的角度和落點才能更精准。獨有的知覺訓練,訓練學者感應對手橋手上力流變動而作出反應。有了黐手近身攻防的能力後,學習者才會進級去練習離橋搏擊。另外更有獨特方法針對出拳的穿透性,集中性,抓住對手的指力腕力,以及橋手尺寸與韌性的器具訓練。從各種基礎上培養功力。 [2]

參考資料

  1. ^ 《广州市武术协会》,廣州市武術協會官網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0-06-25.
  2. ^ 2.0 2.1 sumjee.com. [2021-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5). 

廣州岑枝詠春拳術學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