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传输模式

异步传输模式(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和ITU-T(前身为CCITT)定义的一种电信标准,用于多种类型流量的传输。ATM采用电路交换的方式,以信元(cell)为单位。每个信元长53字节,其中头部信息占了5字节。

ATM能够比较理想地实现各种QoS,既能支持有连接的业务,又能支持无需连接的业务。它是宽带ISDN(B-ISDN)技术的典范。ATM是一种交换技术,将数字数据切割成多个固定长度的封包,在光纤或DS1/DS3中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再重新组合。ATM网络可以同时整合声音、影像和数据。针对各种信息类型,提供最佳的传输环境。

ATM架构几乎被以IP为主的下一代网络取代,在历史上从未真正取得重要地位。

协议架构

ATM结合了电路交换系统和基于数据包的系统的优点。 但是与以太网数据包不同的是,ATM信元有固定的长度,因此很容易通过识别小区的头部来减少交换系统中的时间损耗。此外,它并不像电路交换那样占用线路。

ATM 信元构造

ATM信元由5个八位位组标头和48个八位位组有效负载组成。 ATM有两种不同的信元标准: 网络到网络接口(Network-Network Interface,NNI)和用户到网络接口(User-Network Interface,UNI)。大多数ATM链路使用UNI信元格式。

UNI ATM信元图

7

4
3


0
GFC VPI
VPI
VCI
VCI
VCI PT CLP
HEC

必要时的有效负载和填充(48字节)

NNI ATM信元图

7

4
3


0
VPI
VPI
VCI
VCI
VCI PT CLP
HEC

必要时的有效负载和填充(48字节)

  • GFC:通用流量控制
  • VPI:虚拟路径标识符
  • VCI:虚拟频道标识符
  • PT:有效载荷类型
  • CLP:拥塞丢失优先级
  • HEC:错误控制

部署与应用

ATM在20世纪90年代初受到电信公司和部分计算机制造商的青睐。然而,即使到了90年代末,基于互联网协议的产品仍比ATM有更好的性价比。[1] FORE Systems等公司专注于ATM产品[2],而其他大型厂商,如思科等,则仅将ATM视作一种额外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 Steve Steinberg. Netheads vs Bellheads. Wired 4 (10). October 1996 [24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1). 
  2. ^ What's in store for FORE?. Network World. 16 September 1996: 12 [24 September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