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復 (明朝)

张大复(1554年—1630年),字元長,號病居士,苏州昆山(今属江苏)人,明朝作家。

生平

先祖世居昆山,以耕讀为生。张大年之兄,顾锡畴的姑父。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出生。體弱多病,二十歲後,無月不病。明末诸生,喜游历名山,家貧而好學。[1]早年致力於科举文词,但其终“不得志于有司”。湯顯祖陳繼儒梁辰魚李季鷹等人經常在張大復的草堂中絃歌相和。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哭父逝而失明,[2]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与姚希孟朱鹭钦叔阳会于梅花草堂。万历四十四年,与歸昌世顾咸正在里结雪堂社。一身諸多病痛,“病悸”、“病腫”、“病下血”、“病肾水竭”等,自號“病居士”。[3]生性風流,[4]晚年仍耽溺狹邪之遊,引發腎水枯竭。為了治療目疾,張大復幾乎傾家盪產。[5]崇祯三年(1630年)七月九日卒。[6]撰有《梅花草堂集》、《闻雁斋笔谈》等。

注釋

  1. ^ 陈继儒《梅花草堂笔谈》序言稱:“元长贫不能享客而好客,不能买书而好读书,老不能询世而好经世,盖古者狷狭之流,读其书可以知其人矣”。
  2. ^ 《江南通志·文苑传》云: “张大复,字符长,昆山人。少英迈绝伦,父维翰授以经史、汉魏唐宋诸家,故学有原本。文日奇,名日起。父歿,哀毁兩目,丧明犹成《笔谈》、《梅花草堂诸集》。”汤显祖《玉茗堂文》之三有《张氏纪略序》,其中提到张大复因失明,“母子之间,徒以声相闻者十四年。”沈际飞评此语时说:“余犹及见元长先生,虽丧明,口授文字,能追取昔人尘土面目,而悲喜啼笑如生。”
  3. ^ 张大复《病居士自传》:“居士姓父姓,名父名,然不能如父志,丑之,又多病,故自號病居士。故不善雕蟲,所作制義居下下,然亦病悸。吳地下濕,處則病腫,父嘗為木閣居之,亦病腫。或數月不步,所飲竟日夜不滿五合,然病下血,甚於豪飲者。……病傲,己無能,不欲言人之不及,而遇诸非法者,故为强词以奪正者,必折之無所容,然后已。病愁,見義或不能为,而好谈节侠,若飞六月之霜,振齊合之風,易寒州之水,则毛骨鍊坚,隐隐若刺猬乱起。……”
  4. ^ 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卷4〈狹邪〉:“某年少時頗好狹邪遊,然未嘗不自貴重。所以往往詘其強有力者而絕,未嘗有辭色之傷。”
  5. ^ 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卷13〈淳化帖〉:“吾家藏榻甚多,獨晉唐小楷、褚河南夫子廟碑、麻姑以壇記,識者禒為江南甲品,傳寶百二十年,今皆失之,吾雙眼祟之也。”
  6. ^ 據钱谦益的《张元长墓志铭》载,张大复“卒于崇祯三年(1630)七月廿九日,年七十有七。”

參考書目

  • 楊玉成:〈病人絮語─晚明張大復的疾病與書寫〉,2011年
  • 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卷54〈張元長墓誌銘〉
  • 蔣鑛:〈張元長先生傳〉《崑山人物傳》
  • 吳承學,〈論張大復的散文小品〉,《中山大學學報》,199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