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家後漢書

(重定向自後漢書 (袁山松)

八家後漢書》,是指《東觀漢記》、范曄《後漢書》以外,記載東漢歷史的八部紀傳體編年體史書

歷代後漢書列表

自《東觀漢記》之後,三國吳、晉之間人陸續撰寫後漢史者有十餘家,可考者有:

書名 朝代 作者 体例 原卷數 今傳本卷數 補充
《後漢書》 謝承 紀傳体 130卷 8卷 已佚。有輯本。一說無帝紀。
《後漢記》 薛瑩 紀傳体 100卷 1卷 已佚。有輯本。
《續漢書》 司馬彪 紀傳体 83卷 5卷 已佚。有輯本。劉昭為此書八志作注,分為30卷,獨立刊行。
《漢後書》 華嶠 紀傳体 97卷 3卷 已佚,無志。有輯本。
《後漢書》 謝沈 紀傳体 122卷 1卷 已佚。有輯本。
《後漢南記》 張瑩 紀傳体 55卷,或58卷 1卷 已佚。有輯本。
《後漢書》 袁山松,一作袁崧 紀傳体 100卷 4卷 已佚。有輯本。
《後漢紀》 張璠 編年体 30卷 1卷 已佚。有輯本。
後漢書 劉義慶 紀傳体 55卷 已佚。
後漢書 蕭子顯 紀傳体 100卷 已佚。
後漢書鈔 葛洪 疑抄本 30卷 已佚。
後漢書 范曄 紀傳体 90卷 同左 今存。
後漢紀 袁宏 編年体 30卷 同左 今存。

除了范曄《後漢書》及袁宏《後漢紀》以外,其餘皆己散佚。清人姚之駰孫志祖王謨黃奭汪文臺等為此作輯佚工作,其中以汪文臺輯錄較為全面,輯有謝承《後漢書》8卷、薛瑩《後漢書》1卷、華嶠《漢後書》2卷、司馬彪《續漢書》5卷、謝沈《後漢書》1卷、袁山松《後漢書》2卷、張璠《後漢紀》1卷,合為《七家後漢書》,末附佚名《後漢書》佚文1卷。但汪輯本所使用輯錄的底本尚有脫漏衍訛,並非佳本,同時未輯張瑩《後漢南記》。近人周天游為彌補汪輯本之不足,重為輯佚校注,出版《八家後漢書輯注》,是目前較好的輯本。

各書內容

八家《後漢書》的內容,分別為:

  • 謝承,三國吳人。撰《後漢書》130卷,隋志舊唐志記載皆同,新唐志作133卷。紀、志、傳俱全,且有所創新。〈兵志〉、〈風教傳〉為此書所獨創。從佚文推斷,〈獨行〉、〈方術〉、〈逸民〉、〈列女〉諸傳當由此書所始創。此書中所述江南名士甚多,其佚文數量較多,多半為范書所失載。此書的地方色彩較濃厚,詳細記載三吳事而略記京洛事。魯迅有輯本。
  • 薛瑩,三國吳人。撰《後漢書》100卷,隋志、兩唐志記載皆同。此書佚文數量甚少,僅光武、明、章、安、桓、靈六帝紀論及少數人物傳散句,從佚文內容來看,有一定的史識。劉勰文心雕龍》中對謝承書、薛瑩書評論「疏謬少信」。
  • 司馬彪西晉人。撰《續漢書》83卷,隋志、兩唐志皆同。有帝紀9卷、志8卷(亦称为《续漢志》)、列傳65卷、敘篇1卷。書定為名《續漢書》,顯然是為了接續班固《漢書》而作。八志內容保存完整,由梁人劉昭作注,獨立刊行,後併入范曄《後漢書》中。佚文數量僅次於謝承《後漢書》。唐人李賢為范曄《後漢書》作注時,引用司馬彪《續漢書》內容多達149條,遠在他書之上。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引用《續漢書》內容注釋東漢末年之事也最多。劉勰《文心雕龍》中稱贊此書「詳實」。
  • 華嶠,西晉人。撰《漢後書》97卷,隋代時僅存17卷。有帝紀12卷、皇后紀2卷[1]、列傳70卷、譜3卷,無志。華嶠改志為典,原計畫寫10篇,可惜未完成而卒世。後由二子華徹華暢整理完成。劉勰《文心雕龍》中稱贊此書「準當」。范曄撰《後漢書》時,以此書為主要藍本,直接襲用論贊多達十處[2],佔范曄論贊的十分之一。
  • 謝沈東晉人。撰《後漢書》122卷,隋代時僅存85卷。僅存〈光武帝〉、〈安帝〉2紀及〈禮儀〉、〈祭祀〉、〈天文〉、〈五行〉、〈郡國〉5志佚文,列傳佚文甚少,內容多與范書相同。魯迅有輯本。
  • 張瑩,東晉人。撰《後漢南紀》55卷,隋代時僅存45卷,兩唐志皆作58卷。書早亡佚,佚文數量也最少。唯漢安帝見銅人的記載,為此書所獨載。
  • 袁山松,一作袁崧,東晉人。撰《後漢書》100卷。此書紀傳品質不高,志書較全,佚文亦多。劉勰《文心雕龍》中對張瑩書、袁山松書評論「偏駁不倫」。
  • 張璠,三國魏人。撰《後漢紀》30卷,為未完成之作。此書流傳不廣,散亡亦早。

註釋

  1. ^ 僅存有伏皇后
  2. ^ 據周天游稱,分別是:漢肅宗、雲台二十八將、桓譚馮衍、袁安、劉趙淳于江劉周趙傳序、班彪、王允(上見《八家後漢書輯注·三-評論》)、丁鴻(見輯註《卷二》)和皇甫嵩(見輯註《卷三》。)

參考書籍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