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藥院

(重定向自御药院

御药院,是中国古代宫廷内掌管御用药品的机构名称。[1]

简介

北宋太宗三年,将尚药局的内药院更名为“御药院”,隶属内侍省崇宁二年又改归殿中省。这样便形成了尚药局、御药院共同供奉御药的局面。御药院以入内供奉官掌管。宋徽宗二年,增置内臣监官为御药院的奉御,以院官使为医师,以医官使为御医;医官副使为医正,医官为医佐;杂役秤子、捣碾子类为药工。御药院主要职能有:保管、加工、炮制国内外进贡到宫廷的药物,组织采购药材;奏敕出使颁赐施散药物,若大臣有病,皇帝常派出御药院的医官前去赐药,在疫病流行之时,御药院也经常和翰林医官院共同派医官赴灾区送药;有时御药院掌礼文兼受行典礼及贡举之事;御药院和尚药局共同负责御药的供奉。御药院之设立,使得北宋全国性药材管理工作获得加强,这与设立翰林医官院同样是北宋医药管理机构改革的成果。[1]

金朝宫廷内设有尚药局、御药院,其中尚药局隶属宣徽院。金朝攻占北宋汴京,掳回宋徽宗宋钦宗的同时,还掳回北宋宫廷的诸科医生数百人,还有不少医书及药品,其中仅北宋太医局的灵宝丹便有28700贴。[1]

元朝初期,随着贡来的药品增多,遂在至元六年设立御药院,负责管理药品制作及储存,“秩从五品,掌授各路乡贡,诸蕃进献珍贵药品,修造汤煎。”这时仍然设有尚药局,后来由于尚食局和尚药局常在药膳方面发生联系,故在至元二十年(1354年)省并尚药局为尚食局。此后御药院和太医院共同形成了元朝医药管理的最高机构。[1]

明朝未设御药院,而设有御药局,后改称圣济殿清朝御药房[1]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梁峻、梁淳威,御药房考略,中医文献杂志200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