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社中國明朝末期的一個政治、學術團體,创建于崇祯二年,早期領袖為張溥張采。初期的成員多是江南一带的讀書人,後來發展為全國性社團,前后入会者超过兩千人。复社以“兴复古学”“吾以嗣東林也”为号召,故而得名,又因為早期成員多為東林黨人的後裔,如周順昌之子周茂兰,魏大中之子魏学濂以及黃尊素之子黄宗羲等,故而復社又號稱「小東林」。

歷史

明崇禎二年(1629年),阮大鋮以阿附魏忠賢列於逆案,廢居回鄉,成立于苏州尹山。明崇禎八年(1635年),農民起義軍進入安徽。阮大鋮避居南京,廣召勇士,當時復社中名士顧杲楊廷樞黃宗羲等142人憎惡其為人,作《留都防亂公揭》驅逐之。

復社原本是以「獎進後學」為目標的學術團體,但後為政治團體,涉入黨爭(不似他們的父祖輩激進派東林黨復社改採溫和上諫路線),惟對清初樸學經世致用哲學思想承傳影響甚巨。

明朝灭亡后,复社部分成员坚持抗清,复社遂加入南明成为抗清组织,于清顺治九年/明永曆六年(1652年)被迫解散。

主要成員

參考文獻

  • 《复社纪略》

研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