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 (电影)

(重定向自戰地琴人

钢琴師》(英語:The Pianist,香港译《鋼琴戰曲》,马来西亚、台湾译《戰地琴人》),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以纳粹德国侵略波兰並進攻华沙为背景,主要反映波兰犹太人遭遇的故事片。电影取材来自波兰犹太作曲家鋼琴家瓦迪斯瓦夫·斯皮爾曼的回忆录。

戰地琴人
The Pianist
官方海報
基本资料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监制
编剧罗纳德·哈伍德
瓦迪斯瓦夫·斯皮爾曼
剧本罗纳德·哈伍德
原著戰地琴人英语The Pianist (memoir)
瓦迪斯瓦夫·斯皮爾曼作品
主演
配乐沃伊切赫·基拉尔
摄影鲍威尔·艾德尔曼英语Paweł Edelman
剪辑埃尔维·德鲁兹英语Hervé de Luze
制片商
片长150分钟
产地
语言
  • 英语
  • 波蘭語
  • 德语
  • 俄語
  • 法語
  • 土耳其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02年5月24日 (2002-05-24)(坎城影展)
  • 2002年9月6日 (2002-09-06)(波蘭)
  • 2003年3月6日 (2003-03-06)(英國)
发行商焦點影業
预算3500萬美元[1]
票房1億2010萬美元[1]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钢琴師
香港鋼琴戰曲
臺灣戰地琴人

2002年,《钢琴家》获得法国坎城影展最高荣誉金棕榈奖。2003年,《钢琴家》又夺得三项奥斯卡大奖,包括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编剧本奖。

剧情介绍

瓦迪斯瓦夫·斯皮爾曼是一个知名的犹太裔波兰籍鋼琴家,任職於华沙广播。因1939年納粹德國入侵波蘭,史匹曼和家人被強制遷移至猶太人特區,過著艱辛的日子。一名朋友好心拉攏史匹曼加入納粹的猶太人警察隊以求更好生活,但史匹曼拒絕成為幫兇。1942年,眾猶太人在準備上火車前往「最終安置」所在處時,那名朋友將史匹曼帶走,使史匹曼免於死在集中營的命運,但也從此和家人永远分離。为了生存,他在纳粹德国的建筑工地当劳工,后逃离工地隐居,接受一些好心波兰人私下的救助。

史匹曼多次躲藏,有一次被藏身處隔壁的波兰婦女識破他是猶太人,所幸能及時逃離。在这段躲藏的时间里,目睹了众多纳粹德國暴行,包括大规模的屠杀和焚烧屍體等。1943年的一次,他亲眼目击了还留在隔都的犹太人开始反抗,但最后被德军鎮壓,并进行大屠杀。

一年过後,华沙的生活环境更加恶化。波兰人进行了一次未成功的华沙起义,以致於华沙的人口急剧减少,使史匹曼一次又一次地面临死亡。后来,史匹曼所居住的公寓遭到德軍坦克袭击,他不得不逃离。史匹曼四处寻找食物和水源,最后在幾乎已成廢墟的德軍大本營裡找到了一罐醃製的黄瓜。他使用鐵撬等工具试图打开罐子,而巨大的声音惊动了德国军官威爾姆·歐森菲德,他认出史匹曼是犹太人。在被问及职业时,史匹曼说自己是一个鋼琴家,于是被要求演奏一曲。史匹曼演奏了肖邦第一号叙事曲英语Ballade No. 1 (Chopin),琴技使得歐森菲德无比惊讶。歐森菲德最后决定帮助史匹曼躲藏,并定时给他提供生活必需品。

過了數週,苏联红军一場反攻攻勢中解放华沙。当史匹曼在逃出躲藏的阁楼时,因穿著歐森菲德所贈與的德國軍官大衣,而被紅军士兵误認是德國军人,欲殺死他,但史匹曼最后被确认是波兰人。

附近一个集中营被解放,但是歐森菲德上尉和一些德國军人被捉獲而成為战俘。歐森菲德遇到一名犹太音乐人,乞求他联系史匹曼来帮助他,但这位犹太音乐人却没有听清楚歐森菲德的名字就被俄军士兵打断。史匹曼回到了华沙广播电台,当他听到了歐森菲德的消息后,试图回去寻找他卻未果。电影以史匹曼在大型音乐会演奏肖邦的大波兰舞曲而结束,字幕显示史匹曼於2000年在华沙去世,歐森菲德上尉則在1952年死于蘇聯的史達林格勒勞改營

主要演员

荣誉

获奖:

提名:

  • 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摄影奖
    • 最佳服裝設計奖
    • 最佳剪接奖
    • 最佳影片奖
  • 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摄影奖
    • 最佳男主角 阿德里安·布罗迪
    • 最佳改编剧本 罗纳德·哈伍德
    • 最佳混音

參考資料

  1. ^ 1.0 1.1 The Pianist (2002) - Box Office Mojo. [28 Octo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1-0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