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島事件

拉美島事件,或稱小琉球事件[1]拉美島大屠殺,是1636年臺灣西南方外島拉美島[注 1]上的原住民遭荷蘭東印度公司屠殺、為奴、滅絕的事件。此事件是1622年及1631年荷蘭船員登上拉美島遭殺害,公司為報復所發動的一系列軍事行動。

拉美島事件
日期1636年4月
地点
拉美島(又稱金獅島,今琉球嶼
22°20′24″N 120°22′19″E / 22.34000°N 120.37194°E / 22.34000; 120.37194 (拉美島)
结果 拉美島人遭捕捉、驅逐、奴役與屠殺,最終全社絕跡
参战方
 荷蘭東印度公司 拉美島人
兵力
100名荷軍
至少70名本島原住民
不明
伤亡与损失
少有傷亡
確切人數不明
約300人死亡
323人遭擄
拉美島事件在臺灣的位置
拉美島事件
事發地點拉美島(今琉球嶼)的位置

事發原因

1622年,公司指派雷爾生司令前往佔領澎湖,7月底親自前往臺灣各海岸勘查。7月28日,雷爾生看到了臺灣本島西南方的小島拉美島[注 2],從海上看似乎有豐腴的土地、長滿的椰子樹。雷爾生本要派人登岸取水,但漢人通譯拒絕前往,稱「島上有約400名的野蠻食人族,約三年前有三百多個漢人被殺害,而且島上沒有適合登岸的地方」。10月,鹿特丹所屬的大帆船金獅號(Goude Leeuws)因遇逆風尚未能出帆,寄椗於拉美島,船長、商務長、部分船員登島取水,結果一去不返。[2]金獅號又遇到狂風,無法派出搜查隊救援遂駛離,嗣後才獲知這些登陸的船員全部遇害,據傳說失蹤船員遭到吃掉。荷人隨後將拉美島改稱為「金獅島」('t Goude Leeuwseylandt[注 3][4][5][6]:210以玆紀念。1631年9月23日,貝佛維克號遊艇(Beverwijck)遇風暴在拉美島觸礁,[7][8]:60,73大約50名生還者在抵抗拉美島人的攻擊兩天之後,僅一人生還。[9]:145[8]:247

第一次出征

 
總督亨德里克·布勞沃

1633年5月,巴達維亞荷兰语Batavia (Nederlands-Indië)荷屬東印度總督亨德里克·布勞沃荷兰语Hendrik Brouwer臺灣長官普特曼斯討論後,下令對拉美島人[注 4]展開軍事報復,將之完全消滅。8月與鄭芝龍訂立貿易協定後的普特曼斯計畫懲罰拉美島人和麻豆社,先假意配合先前麻豆等社群的請求,與其聯合攻擊拉美島,趁麻豆社出航遠征而社內空虛,再一舉殲滅麻豆社。11月4日,熱蘭遮城評議會決議率軍討伐金獅島,帶領300名荷蘭兵士和水手,配合新港社蕭壠社聯軍50人、漢人海盜40人出征此島,期待中的麻豆社卻沒有出現。11月12日早上,克拉斯·布魯因(Claes Bruyn)原定帶領維靈根號(Wieringen)和布來斯韋克號(Bleyswijck)這兩艘快艇、四艘戎克船出征,然風浪轉強直到17日間。18日出擊登島即遭到拉美島人埋伏突襲,1名荷軍與1名新港人戰死,[6]:267-268漢人海盜與臺灣本島原住民聯軍立刻就逃跑,荷軍重組後進攻,拉美島人逃竄無蹤、躲藏洞穴,荷軍找不到島民只好殺死當地養豬、燒掉全部村落房舍。次日19日中午,布魯因帶維靈根號號和其餘戎克船自金獅島返回熱蘭遮城,布來斯韋克號則留在當地搬運物資。[8]:141-142由於對金獅島情況不熟,此次遠征失敗。[4][5]

第二次出征

布勞沃總督再三命令要鎮壓金獅島,在對明、對日自由貿易、肅清海盜等諸多優先問題解決後,於1635年8月應台灣長官多年來的要求,派遣四百七十五名士兵前來臺灣。1635年11月討伐麻豆社與12月討伐搭加里揚社群之後,懲罰拉美島人之舉變為更迫切的問題。1636年4月5日,漢斯·普特曼斯和臺灣評議會決議,由牧師尤羅伯和中尉帶同十五、六名兵士,應放索社及南方各社的邀請,結成友好關係,同時也要尋求放索社人是否能對付拉美島人。4月11日傍晚,尤羅伯回來熱蘭遮城報告。得知放索社及拉美島人保持友好關係,語言也通,但放索社對該島的洞窟及人口等情況卻不知。[4]

同月19日 以約翰·尤里安斯·范林哈(Johan Jurriaensz van Linga)為指揮,率一百名兵士和水手,並帶同約七、八十名的鄰近村落,分搭三艘戎克船及若干杉板船出征。同月21日,全軍到達金獅島,發炮擊退,殺死三名,俘虜二十名。因金獅島缺水又下雨遇強風,荷蘭船隊轉泊於下淡水。 26日,藉由放索社人和新港社人援助,再駛往金獅島。其間新港社人和放索社人去搜索而找到拉美島人所躲避的大洞窟,即今日烏鬼洞,荷軍於是用四十名兵士看管,奪取糧食、水,塞住所有洞口,以煙燻逼出。三天以後,最先的四十二名出洞來,八名為男性,以外全是婦女孩童。[4]

自5月1日以來,陸續俘獲。5月4日,此洞窟已再無傳出聲音,遂進入洞內查看,發現約二、三百具屍體。被捕輸送到大員有323名,當中53名為男性,125名女性,其餘小孩145名。荷蘭人又再距該洞一鳥槍的距離的山洞發現躲藏的拉美島人,但嗣後對駐軍仍有零星偷襲。[4]

此行發現先前1631年貝佛維克號船難遺留的殘骸與荷蘭衣物,荷蘭人據此認為當年失蹤的船員已遭殺害。[6]:268[8]:246-247

第三次出征

同年6月30日,中士范達埃倫(Van Daellen) 和一名下士、一名海軍見習官在金獅島被殺。7月2日,荷蘭人動員新港社、蕭壟社、麻豆社、目加溜灣社以及放索社、搭加里揚社、Delatocq社等七社及三十名兵,中尉指揮再去討伐,於7月5日出征。用饑餓及放火的方法從山洞等處迫出拉美島人,殺死三百人以上,捕獲男女及小孩共五百四十四人。[4]

拉美島人消失

拉美島人男性被抓到大員強迫勞役,婦女和小孩即配置於新港社。當時駐在新港社的尤羅伯頗為同情,向漢斯·普特曼斯建議,遣返拉美島人回鄉,甚至表示願意到金獅島一同與他們居住。但被奉總督嚴令的漢斯·普特曼斯和評議員否決,屢次派船去金獅島搜捕拉美島人到大員。9月15日決議,將這些拉美島人遣送去巴達維亞。到了1644年,金獅島尚留有十五名居民,荷蘭人即責成包租該島嶼的漢人Sams-jack去捕捉。1645年1月,Sams-jack即將其中的十三名捕獲運至大員,獲100西班牙里爾的獎金,一個月後剩下二名也被捉。至是拉美島人從歷史消失。[4]

尤羅伯會同普特曼斯於1647年連袂向東印度公司董事會控訴對拉美島人過當的復仇。[4]

注解

  1. ^ 荷蘭文獻記為「't eyland Lamey」,又記為「't Goude Leeuwseylandt」意為金獅島,即今小琉球、又稱琉球嶼。
  2. ^ 荷蘭文獻記為「't eyland Lamey」,為臺灣本島的原住民對此島的稱呼,即今小琉球,又稱琉球嶼。
  3. ^ 另有地圖標記「馬帝森島」文字(Mathijsen Eyland1625年《北港圖》記為「Mattijsen Eylant[3])可能為紀念遇害商務長馬帝斯·雅各。(Mathijs Jacobsz
  4. ^ 荷蘭文獻記為「Lameyer」。

參考

  1. ^ 劉益昌、康培德. 小琉球事件調查研究. 南投: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23. ISBN 978-986-5435-84-4 (中文(臺灣)). 
  2. ^ Gouden Leeuw (1615). Maritime Stepping Stones (MaSS). [2022-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3. ^ Noordeloos, Jacob. Packan Alsoo [北港圖] (地图). 1625-03 [202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31) –通过Atlas of Mutual Heritage: Nationaal Archief VEL0304: Caerte van 't Eijlant Packan / No. 15 (荷兰语). Mattijsen Eylant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曹永和. 〈小琉球原住民的消失一重拾失落台灣歷史之一頁〉. 《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 臺灣: 聯經出版社. 2000-11-08. ISBN 9570821531 (中文(臺灣)). 
  5. ^ 5.0 5.1 Chiu, H.H. 4.Depopulation and Diaspora. The colonial 'civilizing process' in Dutch Formosa 1624-1662 (博士论文). 指導教授 Prof. dr. J.L. Blussé van Oud-Alblas; 共同指導 Prof. dr. Tung Yuan-chao. 荷蘭萊頓大學 (Universiteit Leiden, the Netherlands): 60–76. 2007-05-10 [2022-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1) (英语). 
  6. ^ 6.0 6.1 6.2 李瑞源. 從單社到社群/十七世紀Sideia之形成 (PDF) (博士论文). 指導教授:林瑞明、翁佳音.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2015-06-30. [失效連結]
  7. ^ Beverwijk. Maritime Stepping Stones (MaSS). [2022-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7). Beverwijk (1626): Shipwreck... Lamey... 1626-1631 
  8. ^ 8.0 8.1 8.2 8.3 J.L. Blussé; 曹永和 (编). De dagregisters van het kasteel Zeelandia, Taiwan 1629-1662: Deel I, 1629-1641 [熱蘭遮城日記(第一冊,DZI)]. Grote Serie 195. Bureau der Rijkscommissie voor Vaderlandse Geschiedenis, 's-Gravenhage [海牙國家歷史委員會]. 1986: 60,73,141–142,246–247 [1631-09-24; 1632-08-10; 1633-11-12–23; 1636-05-03–04] [2022-10-19]. ISBN 90-689-00-5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9) –通过Huygens Instituut (荷兰语). 
  9. ^ Blussé, Leonard. Blundell, David , 编. The Cave of the Black Spirits: Searching for a Vanished People. Austronesian Taiwan: Linguistics, History, Ethnology, and Prehistory. California: Berkeley: Phoebe A. Hearst Museum of Anthropology. 2000. ISBN 0-936127-09-0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