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勺

(重定向自掏耳勺

挖耳勺(ear pick)也叫掏耳勺(ear scoop)、耳勺(ear spoon)、挖耳[1]耳挖[2]耳刮耳扒掏耳棒挖耳棒,是一種清除耳屎的长柄刮勺工具,也可用於單純搔,為掏耳服務的主要工具之一。多為製或金屬製,也有塑料象牙一類貴金屬玉石製品。唐朝宰相杜悰曾謂其為“鐵了事”。[3]

一支日式竹製耳勺

用法

執挖耳勺進入耳道,掏出附在耳道上的耳屎。如果在開始時挖耳勺就接觸到耳壁,有可能把勺外的耳屎反而更推向內耳。應在挖耳勺進入內部後再向外掏。挖耳朵既可以自己動手,也可以委託他人幫忙:被挖耳朵者多躺在挖耳朵者膝蓋上。此多可見於親子戀人之間。[4]

有些耳勺另一端附有鵝毛,可在挖完耳朵後用來清理耳中碎屑。[5]

替代

外耳一帶的淺顯部位,有耳屎或發時,有時可以用小指指甲來除掉耳屎並搔癢。也有以類似的細長物件棉花棒牙籤釘子等臨時代替耳勺。但棉花棒之外,指甲等物件可能較鋒利,會有損傷耳道乃至耳膜的可能。

種類

传统型

  • 勺型:這也是最常見和傳統的類型。勺部長2-5 毫米 。

变异型

  • 線圈(螺旋)型:由多个小、彎曲的半螺旋線構成。利用螺旋線的間隔刮去耳垢。這種耳勺不適合掏濕性耳垢
  • 圓盤形 :一般是三個圓盤,利用圓盤間的空隙刮取耳屎。
  • 發光型:本身為反光材質或附有光源,有助於看清耳道內部。

另外,日本有人發明了可視性挖耳勺,可以自己一邊看一邊挖。[6]

使用須知

使用耳勺挖耳朵時有可能因用力把握不好、視線不清等原因傷及耳膜聽小骨[7][8]耳道受傷等將導致外耳炎耳疖中耳炎[9]

歷史文化

耳勺多在東亞文化圈使用,或與東亞人的乾性耳垢有關。[10]中國日本越南孟加拉等亞洲國家更有以掏耳為招牌的服務業。[4][11]

在前13世紀中國商朝婦好墓裏面,即已出土了當時的玉製挖耳勺。[12]此之後時代的塔克西拉文化[13]古希臘-古羅馬的考古發現中,都有耳勺出土。

江西曾出土三国时代東吳人所用的金質耳勺。[14]此後歐洲也有銀質等貴金屬製成的耳勺。

關於挖耳朵的俗語,有「挖耳當招」一詞。出自明朝小說醒世恒言》,意為把別人挖耳朵當成對自己打招呼。

傳統製作工藝

現在台灣仍有手工製作耳扒的作坊工廠。從選竹材、原材料加工,到刀削成型,多靠手工完成。耳扒在另一端綁的,也要經篩選去油等工藝。台灣的製品很多銷往日本,爲了提高生產效率,也有製作者改良部份機械。[15][5]

參見

参考文献

  1. ^ 存档副本. [2023-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9). 
  2. ^ 存档副本. [2023-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6). 
  3. ^ 陶穀. 器具門/鐵了事. 《清異錄》. 
  4. ^ 4.0 4.1 Fumiko Keehn, Laura, The Art of Ear Picking, SWINDLE Magazine, [2011-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14) 
  5. ^ 5.0 5.1 挖挖哇! 台灣耳扒 揚名日本. 中時電子報. 2011 [7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6月16日). 
  6. ^ 可視挖耳勺 十款超無敵創意家電產品 (2). 人民網. 2009 [5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7). 
  7. ^ Cassells, James Patterson. Otological Memoranda, Being Clinical Observations Illustrative Of The Diseases And Injuries Of The Ear. 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874, 2 (730): 807–809. 
  8. ^ O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deafness. Ir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Springer London). 1952, 27 (6): 263–273. doi:10.1007/BF02957032. ISSN 0021-12651863-4362
  9. ^ 切莫盲目为宝宝挖耳屎_. 网易新闻中心. 2011 [6 February 2011]. [永久失效連結]
  10. ^ Overfield, T. Biologic Variation in Health and Illness: Race, Age, and Sex Differences. Menlo Park, CA, USA: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1985. ISBN 0-201-12810-1. 
  11. ^ 孟加拉达卡:日渐消逝的掏耳郎. BBC 中文网. 2018-04-30 [2018-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12. ^ 多姿多彩的殷墟古玉器. ha.xinhuanet.com. 2010 [5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月31日). 
  13. ^ [英]约翰·马歇尔. 第28章 铜器、青铜器和铅制品 VIII.涂眼圈粉的小棍儿、牙签、挖耳勺. 《塔克西拉》. 由秦立彦譯翻译.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10月: 832頁. ISBN 722203563X. 
  14. ^ [历史解码]三国时的挖耳勺竟是用黄金打制而成. 中华网--新闻中心. 2011 [5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5. ^ 純手工耳扒 日本人也愛 (2/2) -國際新聞. 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 2004 [7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