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城墙

新昌城墙为旧新昌县城城墙,位于今中国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南明街道城区,现存东城墙部分墙段及东护城河。

新昌城墙

东城墙北段外侧(东面),2019年12月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绍兴市新昌县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6-91
认定时间2011年1月

新昌为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镠析剡县东部新昌、善政等十三乡置县(时属吴越国),县治位于五山乡石牛镇(即今址),属越州[1]。宋代旧有土城(始建年代不详),后废,仅镇东(东),迎恩(西)、候仙(南)和共仁(北,亦作拱辰)四门名称流传。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知县万鹏为防倭寇倡议筑城,三十五年(1556)开工,次年落成,清顺治、康熙、乾隆、嘉庆和道光时重修[2][3]

新昌城南倚南明山,北临新昌江,东自新昌江引支流为壕。明嘉靖时城周六里(一千三百七十四丈,约4310.4米),高一丈七尺(约5.44米,清代有所增高),宽二丈四尺(约7.68米),设陆门四座,分别为东门应台门(今又名旧东门)、西门通会门、南门仰山门和北门济川门,万历三十八年(1610)又在东北二门之间新开青阳门(今又名新东门)[2][3]。今仅存应台门至秀水桥长约720米的墙段(被阳光路和人民路分为三部分,城门已不存),其余已改为环城路。城墙残高4-5米,底宽约6.8米,顶宽约5米,外侧用条石错缝砌筑,内侧用块石垒砌,中填泥土沙石[4],石料取自千佛岩后小寺岙石宕[5]

城内主要建筑有县署(位于城内西南,已不存,其址今仍为新昌县政府)、学宫(新昌县学文庙,位于城内东南(原在县署东侧并与之相邻,南宋时迁至县署东南一里,南面书案山[6]),已不存,其址今为浙江新昌实验中学)、城隍庙(原位于西街,现存两进,1986年迁至千佛岩[7])、关帝庙(原位于西街,原存照壁,1993年拆毁[7]:433)和南明书院(位于西门内县署西侧,已不存,其址今为南明小学[6])等。

参考文献

  1. ^ 明·田琯修,呂光洵纂,《万历新昌县志·卷一·建置志·沿革》:梁开平二年吴越王钱镠始析剡东鄙十三乡县新昌,治石牛镇。
  2. ^ 2.0 2.1 《万历新昌县志·卷一·建置志·城池》:尝考会稽郡志,新昌旧有土城,高二丈,厚一丈二尺,周十里,久废,考惟迎恩、镇东、候仙、共仁四门名存而已。……弘治十八年知县姚隆始筑洞门于祥溪庙右。……至嘉靖三十一年倭夷猖獗,民无守计,知县万鹏始相时审势,首议筑城。……匝月告成,民赖之以。按堵云其城长一千三百七十四丈有奇,高一丈七尺,阔二丈四尺,周围凡六里,城门四,东曰应台、西曰通会,南曰仰山,北曰济川,城上为女墙,为窝铺,门上为谯楼,门外为子城,内外马路各一丈有奇,自东抵北、自北抵西皆引溪为池,而西、南则面山焉。不惟可以御外侮,抑可以固东堤,其德于新昌也大哉。
  3. ^ 3.0 3.1 民国·金城修,陈畬等纂,《民国新昌县志·卷一·建置·城》:城周一十里,高一丈,厚一丈二尺,见旧经,今不存(嘉泰会稽志)。新昌旧有土城,高一丈,厚一丈二尺,周十里,久废,考惟迎恩(西)、镇东(东),候仙(南)、拱辰(北)四门名存而已(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九百八十七)。明宏治十八年知县姚隆始筑洞门于祥溪庙右(成化志),名应台关(胡宗宪筹海图编),嘉靖三十一年知县万鹏重加修筑,城门四,东应台、西通会,南仰山,北济川(图书集成),城长一千三百七十四丈有奇,高一丈七尺,阔二丈四尺,周六里(万历志),表里俱石(吕光洵修城记并大事记),城上为女墙,为窝铺,门上为谯楼,门外为子城,内外马路各一丈有奇,东北引溪为池,西南面山(图书集成),万历庚戌知县李应先于东北中间开青阳门(万历志)。清顺治十五年增高雉堞,重加修葺(图书集成),康熙九年知县刘作樑捐资修建五门丽谯(原志),乾隆三十六年知县裴六德重修内外城垣、女墙、楼橹,用牛车辇南明山石,坚致壮丽,特过于旧(静深斋笔记),嘉庆二十年知县涂日燿修筑洞门,建杰阁于上,金碧辉映,颜曰沃洲第一楼,道光七年知县朱堃、章邦彦先后集在城绅民捐资修女墙,重建仰山、济川、青阳三门丽谯。二十一年知县杨际泰因有夷务劝监生吕乔槐独力重修(由评本增)。
  4. ^ 《新昌城墙》. 浙江省文物局. [2020-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3). 
  5. ^ 钟靓. 《新昌城墙》. 新昌新闻网. [2020-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3). 
  6. ^ 6.0 6.1 《绍兴市志·第三十三卷 教育·第一章 府县学 书院 学塾》. 绍兴市人民政府. [2020-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3). 
  7. ^ 7.0 7.1 《中国文物地图集·浙江分册》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文物地图集·浙江分册》(下册).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9: 426. ISBN 978-7-5010-2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