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華園

臺灣規模最大的歌仔戲劇團

明華園臺灣話bîng-huâ-hn̂g;英語:Ming Hwa Yuan Arts & Cultural Group)是台灣歌仔戲劇團,由陳明吉與戲院老闆蔡炳華於1929年(日治昭和四年)共同創辦,家族四代人全數投入歌仔戲的編、導、演行列,致力台灣本土戲劇藝術歌仔戲的傳承,為臺灣規模最大的歌仔戲劇團。第二代總團長陳勝福將明華園的組織重整,並由首席編導陳勝國為八個子團起名「天、地、玄、黃、日、月、星、辰」。[1][2]

明華園
Ming Hwa Yuan Arts & Cultural Group
成立時間1929年( 日治臺灣昭和四年)
創始人陳明吉
類型臺灣表演藝術
地址
重要人物
總團長:陳勝福
首席編導:陳勝國
當家台柱:孫翠鳳
網站https://twopera.com/

明華園積極拓展傳統藝術市場、開拓更多傳統戲劇觀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家庭年」推選明華園為台灣「奇特家庭代表」[3]、法國費加洛報更給予「中華民國的另一個聲音」的美譽[4]。2017年明華園獲台北市文化獎[5]、首席編導陳勝國也獲國家文藝獎[6]

沿革

1929年,陳明吉與戲院老闆蔡炳華在台南市共同創辦「明華歌劇團」,為「明華園」的前身。臺灣日治時期,日本殖民當局開始厲行皇民化運動,禁絕歌仔戲等漢人傳統戲曲演出,成立「臺灣演劇協會」,當時少數在皇民化運動下獲准演出的劇團之一即包括明華歌劇團[7]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後,明華歌劇團更名為「明華園」。1962年,由於臺視開播,許多歌仔戲團被迫散班或往野台發展。原本堅持在內台演出的明華園亦被迫轉戰外台,在屏東縣潮州鎮定居。[8]

歷經傳統歌仔戲中落,明華園勇於創新,將傳統歌仔戲融入現代劇場、實驗劇場及電影分場的節奏,且結合了音樂、戲劇、舞蹈、民俗、美術、聲光等各類藝術。1982年,明華園以《父子情深》獲全國戲劇比賽冠軍,以及最佳團體演技獎、最佳編劇獎(陳勝國)及最佳小生獎(陳昭香)[9]。進而有機會在隔年,進入國父紀念館演出《父子情深》與《濟公活佛》,再度由「外台」回到「內台」,更在1987年國家兩廳院啟用時,為國家戲劇院開幕季壓軸演出。[10][11]

1997年,創團團長陳明吉過世,膝下留有七子四女(其中有一養子一養女),因此在總團之下分出天、地、玄、黃、日、月、星、辰等八個子團,各由第二代「勝」字輩子女掌理,後陸續交棒予第三代「昭」字輩子孫或團隊成員經營管理。[12]

明華園除在表演上專注於戲劇的創作、表現的創新與自我風格的塑造之外,並致力於拓展歌仔戲表演的領域,不斷地推廣歌仔戲這項本土藝術,更深入校園積極參與歌仔戲薪傳教育工作[13]。此外,亦積極參與國際性演出活動,曾受邀赴日本、法國、美國、新加坡、南非、中國大陸等國演出。[14]

組織規模

1997年,創團團長陳明吉過世,由第二代掌門人陳勝福(陳明吉三子)接班,並開始著手將明華園的組織重整,於首席編導陳勝國(陳明吉四子)命名下,在「明華園」三字之後加上「天、地、玄、黃、日、月、星、辰」為各子團團名,以茲區別,並有繡花園、勝秋團、揚明園、藝華園等由家族成員或團員成立的協力團隊,共計八大獨立子團及四小協力團,分散台灣各地。[15]

明華園戲劇總團歷年作品

  • 1982年 《父子情深》[16]
  • 1983年 《濟公活佛之雪狐情》
  • 1984年 《馬車夫與大捕快》
  • 1985年 《周公法鬥桃花女》、《博虎》(又名:武松打虎)
  • 1986年 《劉全進瓜》
  • 1987年 《蓬萊大仙》、《八仙傳奇之張果老與藍采和》
  • 1988年 《紅塵菩提》
  • 1989年 《財神下凡》、《真命天子》、《鐵膽柔情雁南飛》
  • 1992年 《逐鹿天下》
  • 1993年 《李靖斬龍》、《界牌關傳說》
  • 1994年 《薛丁山傳奇》、《鴛鴦槍》
  • 1995年 《斬判官》
  • 1996年 《燕雲十六州》
  • 1997年 《歡喜迎親》(短劇)
  • 1999年 《武松打虎》、歌仔戲三部曲《戲棚頂・戲棚腳》
  • 2000年 《獅子王》(折子戲)
  • 2001年 《乘願再來》、《白蛇傳之遊湖借傘》(折子戲)
  • 2002年 《獅子王》、《鴨母王》
  • 2003年 《劍神呂洞賓》
  • 2004年 《韓湘子》、新編《全本白蛇傳》
  • 2005年 《王子復仇記》、《花燈六百年》
  • 2006年 《何仙姑》上/下集、《真命天子》改版、《暗戀桃花源》(參與演出)
  • 2007年 《超炫白蛇傳(全新改版)》
  • 2008年 《蓬萊大仙(國際版》
  • 2009年 《貓神》、《海神家族(現代舞台劇)》(參與演出)、《戊子歲末封箱戲》
  • 2010年 《曹國舅》、《四兩鳳凰》、《濟公活佛之雪狐情(國際版》
  • 2011年 《蓬萊仙島》、《火鳳凰》、《牡丹花神》
  • 2013年 《吆嘍正傳》、《媽祖》
  • 2014年 《吆嘍正傳之首部曲(青春劇作)》
  • 2015年 《流星(青春劇作)》
  • 2016年 《散戲(文學跨界劇作)》、《四兩皇后》、《散戲》文學跨界創作
  • 2017年 《愛的波麗路》文學跨界劇作、《王子復仇記之龍抬頭》舊作重編之新戲-上集、《六牙象王》
  • 2018年 《俠貓(文學跨界劇作)》、《王子復仇記之龍逆鱗》舊作重編之新戲-下集
  • 2019年 《吆嘍正傳之二部曲-龍城爭霸》青春劇作、《皇上有喜》、《雲中君》青春劇作、《大河彈劍》、《鐵膽柔情》青年軍版
  • 2020年 《鯤鯓平卷》、《玉面雙怪貓》
  • 2021年 《冥戰錄》(2020臺灣戲曲藝術節—台灣漫畫跨界創作 ※註: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延後至2021年1月發表)[17]、《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2021臺灣戲曲藝術節—旗艦製作)[18]、《廳院選--韓湘子 深情回歸版》、《冲霄樓 》青年軍版、《雲夢山金蘭情 》青年軍版
  • 2022年 《步月・火燒》、《東海鍾離》(北藝開幕表演)、《盜情》(傳統藝術開枝散葉-111年度戲曲新作發表)、《燕雲十六州》傳承版
  • 2023年 《青蟬》(2023看家戲再現)、2023年 《判官大人的賣命指南》(傳統藝術開枝散葉-112年度戲曲新作發表)
  • 2024年 《乩身》(2024臺灣戲曲藝術節)

明華園戲劇總團歷代生旦

獲獎及藝術成就[19]

  • 1940 以《高苓本奪駙馬》獲戲劇比賽[需要解释是什麼戲劇比賽?]亞軍,創辦人陳明吉飾小生
  • 1960 以《劉唐賣江山》獲戲劇比賽冠軍
  • 1973 以《陸文龍》獲戲劇比賽冠軍
  • 1979 以《父子情深》獲戲劇比賽初賽及南區冠軍
  • 1982 以《父子情深》獲戲劇比賽總冠軍﹐及括最佳團體演技、最佳編導、最佳小生等多項大獎[19]
  • 1984 以《濟公活佛》再度蟬聯戲劇比賽冠軍及最佳編導獎
  • 1986 以《劉全進瓜》三度蟬聯戲劇比賽冠軍及最佳編導獎
  • 1991 薪傳獎 (個人獎/創辦人陳明吉)
  • 1992 薪傳獎 (團體獎/明華園)
  • 1993 紐約美華藝術協會 (終身藝術成就獎/陳明吉)
  • 1994 十大傑出青年薪傳獎 (總團長/陳勝福)
  • 1995 十大傑出青年薪傳獎 (首席編導/陳勝國)[20];1995 日本民音藝術賞 (終身成就獎/陳明吉)
  • 1996 中國文藝獎章 (戲劇成就獎/陳明吉);1996 十大傑出青年 (首席台柱 孫翠鳳)[21]
  • 1997 紐約美華藝術協會 (亞洲最傑出藝人獎/孫翠鳳);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第一丑角/陳勝在)[22]
  • 2004 第三屆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白蛇傳》[23];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十佳歌仔戲青年演員比賽」十佳演員 (第三代 陳昭婷、董如玲)[24]
  • 2011 入選台灣百大品牌[25]
  • 2012 中國文藝獎章 (戲劇類/第三代青年軍 陳昭婷)
  • 2015 二等景星勳章 (傳揚戲曲文化有功/陳勝福)[26]
  • 2017 國家文藝獎 (首席編導 陳勝國)[6]中國文藝獎章 (戲劇編導類/陳勝國);台北文化獎 (明華園戲劇總團)[5]
  • 2020 中國文藝獎章 (戲劇推廣獎/陳昭賢);教育部 藝術教育貢獻獎 (活動奉獻獎/孫翠鳳)[27]
  • 2021 第62屆 中國文藝獎章(戲劇類/鄭雅升)

國際舞台

  • 1990年,經過多次決選,由眾多藝術團隊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一個代表台灣赴北京參加第十一屆「亞運藝術節」的表演藝術團體,演出《濟公活佛》一劇。[28]
  • 1993年,赴日本、新加坡、菲律賓三地巡迴公演,引起僑界及當地觀眾熱烈迴響。[29]
  • 創辦人陳明吉獲紐約美華藝術協會頒發「終身藝術成就獎」。[19]
  • 1994年,應邀赴法國巴黎演出,為百年來歌仔戲首度踏上歐洲大陸法國第一大報費加洛報以「中國的另一種聲音」形容明華園。[4]
  • 1995年,獲日本「財團法人民主音樂協會」之邀,巡迴東京、橫須賀、大阪、名古屋、廣島、福岡六大城市。[30]
  • 創辦人陳明吉獲日本民音藝術賞——終身成就獎。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選為「國際家庭年」活動之台灣奇特家族代表,並將全家族協心同力奉獻歌仔戲的歷程拍攝記錄。該紀錄片獲坎城最佳節目獎水晶獎座。[3]
  • 1997年,應美華藝術協會及駐美代表處之邀赴美國紐約、華盛頓及洛衫磯三大城市巡迴演出。[31]
  • 當家小生孫翠鳳獲美國紐約美華藝術協會頒發「亞洲最傑出藝人獎」。
  • 日本NHK電視【亞洲名人錄】(Asia Who's Who)特別來台專訪,並以團長陳勝福、編導陳勝國及當家小生孫翠鳳這三個靈魂人物,來探討明華園在歌仔戲界的興衰歷史與發展過程。[32]
  • 1998年,日本亞細亞航空特別來台拍攝紀錄片,以明華園代表台灣的文化特色,於空中巴士中播放。
  • 法國陽光劇團法语Théâtre du Soleil來台訪問並觀賞明華園的演出。
  • 1999年,應國際佛光會之邀,於南非約翰尼斯堡市政廳海華文藝季演出,獲得當地僑界、居民的熱烈迴響,同時與當地藝文代表進行文化交流。
  • 奧地利廣播集團(ORF)廣播部國際台「今日時事」節目來台專訪明華園。
  • 德國公共廣播聯盟來台拍攝明華園報導紀錄片。
  • 2006年,出征海外前往普勒托利亞南非國家劇院演出,遠征非洲馬拉威鄉間部落。[33]
  • 2009年,國際巡迴演出[34];日本NHK電視台專訪明華園,於「漫步世界街道(世界ふれあい街歩き)」節目中介紹明華園的生活點滴。[35]
  • 2023年,應南印度克勒拉省政府之邀,於特里蘇爾市(Thrissur)「2023國際劇場藝術節(ITFOK, International Theatre Festival of Kerala)」演出[36]

爭議

臺北製糖所月台破壞事件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2010年邀請明華園進駐臺北製糖所舊址[37]。但明華園於2011年4月將區域內的舊月台拆除部份,引發當地人士不滿。同時發現月台由TR磚砌成,表層再敷上水泥所建造[38]。最後決定修復該月台,並要求明華園負擔修繕費用[39]

参考文献

  1. ^ 用台灣歌仔戲 演台灣歷史武俠戲. PAR表演藝術. [2023-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中文(臺灣)). 
  2. ^ 東方戲劇傳奇. 專案經理進誌. [2023-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3. ^ 3.0 3.1 瞿海良, 洪麗雯, 戴振豐, 李君琳. 圖解台灣文化 更新版. 易博士出版社. 2019-06-13: 226~229 [2021-09-24]. ISBN 97898648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4). 
  4. ^ 4.0 4.1 Ming Hwa Yuan Arts & Cultural Group. Ministry of Culture.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21-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4). 
  5. ^ 5.0 5.1 歷屆「臺北文化獎」得獎者一覽表.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22-08-16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9) (中文(繁體)). 
  6. ^ 6.0 6.1 第二十屆獲獎藝術家 陳勝國. 財團法人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7. ^ 張家豪. 臺灣演劇協會. 台灣大百科全書. 文化部. [2023-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1). 
  8. ^ 【藝術文化】談散戲 孫翠鳳台前台後戲班人生.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3-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英语). 
  9. ^ 邱坤良專欄:劍光閃爍、殺氣崢嶸——明華園走過九十,邁向期頤. 風傳媒. 2019-11-16 [2023-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6) (中文(臺灣)). 
  10. ^ 明華園的發展. [2006-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08). 
  11. ^ 明華園總團經典重現 《韓湘子》國家戲劇院上演.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2023-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1) (中文(臺灣)). 
  12. ^ 明華園檔案. [2006-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15). 
  13. ^ 明華園的演出特色. [2006-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08). 
  14. ^ 徐麗紗. 明華園. 台灣大百科全書. 文化部. [2023-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1). 
  15. ^ 禁演歌仔戲的日治時代,花旦:要準備兩套戲服,背著日本警察偷偷演出. 風傳媒. 2016-08-30 [2023-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6) (中文(臺灣)). 
  16. ^ 邱坤良. 劍光閃爍、殺氣崢嶸——明華園走過九十,邁向期頤. 風傳媒. 2019-11-16 [2023-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6) (中文(臺灣)). 
  17. ^ 王寶兒 、 鄭任南. 歌仔戲跨界漫畫 《冥戰錄》搬上舞台. 《中時》. 2020-12-22 [2021-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中文(繁體)). 
  18. ^ 李欣恬. [h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413005052-260404?chdtv 孫翠鳳演航海王鄭芝龍 大秀荷蘭文驚艷觀眾]. 《中時》. 2021-04-13 [2021-10-17] (中文(繁體)). 
  19. ^ 19.0 19.1 19.2 曾, 喜城. 明華園歌仔戲團之新聞敘事分析:以聯合報為例. 美和學報: 97-122. 
  20. ^ 總統接見十大傑出青年薪傳獎.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9) (中文(臺灣)). 
  21. ^ 孫翠鳳不歇 薪傳歌仔戲 | 藝文. 人間福報.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1) (中文(臺灣)). 
  22. ^ 孫翠鳳 Tsui Feng Sun. Tatler Asia.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9). 
  23. ^ 歷屆藝術獎.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24. ^ 明華園新作《流星》 孫翠鳳跨刀領軍. 中時新聞網.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1) (中文(臺灣)). 
  25. ^ 台灣百大品牌魅力讚!. 正聲廣播電台. 2011-09-25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1) (中文(臺灣)). 
  26. ^ 總統主持104年文化界人士授勳典禮.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3) (中文(臺灣)). 
  27. ^ 陳至中. 獲藝術教育貢獻獎 孫翠鳳:要教到起不來為止. 中央社.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1) (中文(臺灣)). 
  28. ^ 兩岸表演藝術活動交流大事紀. PAR表演藝術.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9) (中文(臺灣)). 
  29. ^ 歌仔戲世界巡演 明華園拚外交. 華視新聞網.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中文(臺灣)). 
  30. ^ Taiwan Soka Association. 台灣創價學會.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31. ^ 周德禎. 文化創意產業之個案與故事. 五南. 2019. ISBN 9577636977. OCLC 1140714522. 
  32. ^ 曲藝戲劇技團 屏東粉墨登場. 大紀元. 2007-11-12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9). 
  33. ^ 張耀維. 明華園南非行佛 義演、關懷孤兒 | 覺世. 人間福報.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1) (中文(臺灣)). 
  34. ^ 花孟璟. 明華園貓神明天上演 免費入場.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09-04-21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9) (中文(臺灣)). 
  35. ^ 日本放送協会. 世界ふれあい街歩き. NHK|世界ふれあい街歩き|これまでの街歩き.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日语). 
  36. ^ 明華園參加印度藝術節 歌仔戲展現台灣軟實力. 中央社. [2023-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中文(臺灣)). 
  37. ^ 許麗珍. 糖廍園區開幕 明華園進駐. 《蘋果日報》. 2011-09-26 [2018-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0) (中文(繁體)). 
  38. ^ 鍾德榮. 拆台糖老月台惹議 明華園:非古蹟單. 《TVBS》. 2011-04-23 [2018-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2) (中文(繁體)). 
  39. ^ 邱紹雯、趙靜瑜. 具歷史價值…北市要修復台糖古月台 明華園須買單. 《自由時報》. 2011-04-27 [2018-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3) (中文(繁體)).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