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林》又名《焦氏易林[1],十六卷,舊題西汉焦赣[2]。《四库全书》将之列于“子部术数类”。

《易林》源自於《周易》,每一卦各變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變四千零九十六卦。《易經》共有卦爻辭450條,《易林》有4096占卦變之辭,卦爻辭較之增加十倍之多,各繫以文辞,率皆四言韵語(偶有三言語),稱為“林辭”。《易林》占辞内容丰富,博涉先秦典籍,具有較高的文學价值[3]。清人更将《易林》说《》归之于《齐诗》。胡适也認為這書有趣味性,但“本身并没有思想史料的价值。”錢鍾書在《管锥编》立《焦氏易林》专题,不談作者[4],專論本書的文學價值。《易林》提到《姤》之《损》辞曰:“梦饭不饱,酒未入口;婴女虽好,媒雁不许。”钱举出《楞严经》“如人说食,终不能饱”與唐代寒山诗“说食不能饱,说衣不免寒”,並加以申論:“‘梦饭’之造境寓意深于‘说食’,盖‘说食’者,自知未食或无食,而‘梦饭’者,自以为食或可得而食也。”

《易林》未著錄於《漢書·藝文志》,至《隋书·经籍志》始著录於“五行家”。《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各本“经籍志”皆载《焦氏易林》与《崔氏周易林》二書[5]。作者眾說紛紜,一般有四種說法:焦延寿崔篆[6]許峻,另外清人顧炎武則以為是東漢後期著作[7]余嘉锡於《四库提要辨证》详考此书,認為是东汉王莽时崔篆所撰[8]胡适更認為《焦氏易林》与《崔氏易林》是同一部[9]

注釋

  1. ^ 《易林》又稱為《崔贛易林》。《太平御覽》卷三百四十七引《崔贛易林》曰:“桃弓韋戟,除殘去惡。”
  2. ^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三,子部四:“今考《汉书·儒林传》、《艺文志》及荀悦《汉志》,皆不言焦氏著《易林》,疑今之《易林》未必出于焦氏。”
  3. ^ 宋代黄伯思在《较定〈易林〉序》中说:“文辞雅淡,颇有可观焉。”明代杨慎《升庵集》卷五三說:“西京文辞也!辞皆古韵,与《毛诗》、《楚辞》叶音相合,或似诗,或似乐府童谣,观者但以占卜书视之,过矣!”
  4. ^ 管锥编》第二冊《焦延寿易林·占卜书与四言诗范》說:“焦欤、崔欤,将或许欤,姓氏偶留,而文献鲜征,荀得主名,亦似于知其人、读其书,无甚裨益。窃欲等楚弓之得失,毋庸判儿猫之是非也。”
  5. ^ 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七引《崔赣易林》曰:“桃弓韦戟,除残去恶。”此证《易林》当时称为《崔赣易林》。
  6. ^ 翟云升作《焦氏易林校略》收錄有牟庭的《校正崔氏易林序》提到:“《易林》者,王莽时建新大尹崔延寿之所撰也。新、信声同,大尹形误为天水,崔形误为焦,崔篆盖字延寿,与焦赣名偶同,写者知有焦延寿,不知有崔延寿,此所以致误也。”
  7. ^ 日知錄》卷二十「易林」提到:“易林疑是東漢以後人撰,而托之焦延壽者”。
  8. ^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三,子部四云:《易林》十六卷,汉焦延寿撰,延寿字赣,梁人,京房师之,故《汉书》附见于《房传》。旧本《易林》首有费直之语,称王莽时建信天水焦延寿,其辞盖出于伪托,郑晓尝辨之审矣。嘉锡案:郑晓《古言》云:“《易林》十六卷世传出焦延寿,虽《隋》、《唐•经籍志》亦然。今考《汉书·儒林传》、《艺文志》及荀悦《汉志》,皆不言焦氏著《易林》,疑今之《易林》未必出于焦氏。刻本《易林》载东莱费直曰六十卦变者,王莽时建信天水焦延寿所撰。然刘向当成帝时校书,已有延寿《易》说,延寿非王莽时人,明矣。况直虽后于延寿,与高相同时,虽直亦非莽时人也。”
  9. ^ 胡适《易林断归崔篆的判决书》一文指出《焦氏易林》中“交和结好,昭君是福”所反映的昭君和亲事发生在焦赣之后,非焦氏所能知。

參考書目

  • 赵秋成:〈《易林》作者考辨辑解——兼论焦延寿之西汉易学〉
  • 陳良運:〈學術不可負前人,欺後人——《焦氏易林》產生年代再考,兼評胡適的“考證學方法”〉,《焦氏易林詩學闡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