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 (順承郡王)

宗室春山(1800年6月2日—1854年5月8日,嘉慶五年閏四月初十日丑時—咸豐四年四月十二日戌時)[1]正紅旗滿洲人,遠支宗室正紅旗第一族字輩,順承郡王倫柱第四子,慶恩之父,清朝大臣、將領。封爵第十三任世襲罔替順承郡王,官至宗人府右宗正、八旗都統內大臣,薨

宗室春山
大清宗人府右宗正鑲黃旗漢軍都統內大臣
爵位多羅順承郡王
旗籍正紅旗滿洲遠支宗室正紅旗第一族
世系順承郡王
諡號
出生嘉慶五年閏四月初十日
(1800-06-02)1800年6月2日
北京
逝世咸豐四年四月十二日
1854年5月8日(1854歲—05—08)(53歲)
北京
墓葬北京房山王爺墳
配偶嫡福晉:鈕祜祿氏三等輕車都尉豐紳宜綿之女,四川總督和琳孫女

側福晉:劉佳氏一等護衛慶安之女
側福晉:他塔喇氏,一等護衛豐盛額之女

庶福晉:布佳氏,錫朗阿之女
親屬父:順承簡郡王倫柱

嫡母:張佳氏郎中玉岱之女
生母:李佳氏一等侍衛永泰之女
兄弟

  • 春朗(1790年-1801年)
  • 春凱(1798年-1799年)
  • 春傑(1799年-1805年)
  • 春佑(1801年-1876年)
  • 春裕(1801年-1805年)
  • 春慶(1807年-1808年)
  • 春壽(1807年-1808年)
  • 春祿(1807年-1868年)
  • 春英(1808年-1863年)
  • 春定(1810年-1867年)
  • 春靜(1810年-1845年)
  • 春安(1811年-1862年)
  • 春祺(1813年-1816年)
  • 春福(1813年-1818年)
  • 春貴(1816年-1829年)
  • 春益(1817年-1870年)
  • 春岱(1818年-1883年)
  • 春瑞(1821年-1861年)

子嗣:

  • 長子:謙吉(1815年-1817年)
  • 次子:謙興(1826年-1846年)
  • 三子:謙文(1832年-1832年)
  • 四子:謙忠(1844年-1841年)
  • 五子:慶恩(1839年-1841年)
  • 六子:慶霖(1849年-1850年)
出身
應封宗室
經歷

生平

道光元年十二月(1821年),考封三等鎮國將軍,授侍衛處二等侍衛[1]

三年(1823年)七月初五日,襲封順承郡王[1][2]

五年(1825年)八月十二日,奉派祭祀月壇[3]

六年(1826年)三月,先農壇耕耤禮,春山與睿親王端恩、慶郡王綿慜各五推。[4]

八年(1828年)三月,先農壇耕耤禮,春山與肅親王敬敏、定親王奕紹各五推。[5]八月,奉派祭祀月壇。[6]同月派充管理鑲白旗覺羅學事務。[1]

九年(1829年)九月,道光帝東巡盛京謁陵,追念開國諸王功績,賞順承郡王戴三眼花翎[1][7]

十年(1830年)八月,奉派祭祀月壇。[8]

十三年(1833年)三月,奉派赴城隍廟祭謝降雨。[9]七月,獲道光帝賞借支俸銀五萬兩修理祖墳。[10]同月,充冊諡孝慎成皇后副使。[11]

十五年(1835年)七月初三日,授正藍旗漢軍都統[1][12]

十七年(1837年)三月,先農壇耕耤禮,春山與禮親王全齡、莊親王奕𧷨各五推。[13]

十八年(1838年)三月,先農壇耕耤禮,春山與禮親王全齡、怡親王載垣各五推。[14]閏四月二十四日,因之前擅自致函姊妹之夫喀喇沁塔布囊德里克桑布換戴三品頂戴,且回奏時拒不承認,遭交宗人府嚴加議處,二十六日,宗人府議定應革去王爵,道光帝諭從寬革去都統並罰郡王俸五年。[1][15]

二十年(1840年)正月初八日,授鑲黃旗漢軍都統。[1][16]二月,奉派祭祀日壇[17]

二十一年(1841年)三月,先農壇耕耤禮,春山與禮親王全齡、成郡王載銳各五推。[18]

二十四年(1844年)二月,兼署正紅旗漢軍都統。[19]

二十五年(1845年)二月二十二日,兼授宗人府左宗人[1][20]

二十六年(1846年)三月二十二日,署理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21]九月二十一日,署理正黃旗漢軍都統。同月,春山奏請將八旗漢軍軍砲局存放的二十四位九節十成砲輪流演放,獲准。[22]

二十七年(1847年)二月,因一名宗人府監禁之宗室人犯自縊身亡,道光帝認為堂官失察,春山與載銓、仁壽、綿偲、春山、綿岫皆遭交部議處。[23]八月十九日,兼署鑲藍旗漢軍都統。[24]十一月,兼充管理值年火藥局大臣[1]

二十八年(1848年)五月初六日,署理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25] 十一月十三日,升補宗人府右宗正[1][26]

二十九年(1849年)正月二十三日,兼署鑲白旗滿洲都統。[27]

三十年(1850年)五月二十七日,授內大臣[1][28]九月十八日,咸豐帝親送宣宗梓宫奉移慕陵,命春山與肅親王敬敏、大學士卓秉恬、尚書賽尚阿阿勒清阿留京辦事。[29]十月二十日,兼署鑲黃旗滿洲都統。[30]十一月,因鄭親王端華丁憂,奉派代替赴慕陵住班守護。[31]

咸豐元年(1851年)正月初三日,署理正白旗滿洲都統。[32]六月,偕同吏部尚書柏葰兼充閱兵大臣[1][33]九月初六日,署管理欽天監事務大臣,並暫署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34]

二年(1852年)二月初五日,咸豐帝因祭祀社稷壇前齋戒三日,奉派與大學士卓秉恬、尚書禧恩吉倫泰、都統祿普留京辦事。[35]三月,奉派前往孝德皇后殯宮行二十七月祭禮。[36]

三年(1853年)二月,奏報查明八旗漢軍砲營有廢銅砲十六位並開列清單,咸豐帝諭各旗都統分別統計每年演習與久未演放銅砲、鐵砲數量。[37]三月,覆奏演習施放大砲情形,咸豐帝諭除了有損傷不能施放者外,管理火器營事務大臣應將因砲身過重或有鏽蝕而未演放的砲位修整更新、將西洋大砲一門施放方法及砲車維護研議具奏。[38]九月,兼充查城大臣[1]八月二十八日,署理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39]

四年(1854年)四月十二日,薨,年五十五歲。咸豐帝命莊親王奕仁帶領侍衛十員奠茶酒,賜祭葬,賜諡[1][40]

家庭及關聯

父母

兄弟

春山排行第四,有三兄、十五弟。

另有至少十六姊妹。

妻室

子女

春山育有六子。

  • 長子:謙吉(1815年—1817年),嫡鈕祜祿氏所生,早卒,無嗣。
  • 次子:謙興(1826年—1846年),庶布佳氏所生,娶博爾濟吉特氏禮部郎中福瑞之女。無嗣。
  • 三子:謙文(1832年—1832年),側劉佳氏所生,早卒,無嗣。
  • 四子:謙忠(1844年—1841年),側他塔喇氏所生,早卒,無嗣。
  • 五子:慶恩(1839年—1841年),側他塔喇氏所生。襲封順承郡王,娶博爾濟吉特氏,禮部郎中福瑞之女;繼娶伊爾根覺羅氏,工部左侍郎鑲白旗滿洲副都統恆祺之女。
  • 六子:慶霖(1849年—1850年),側他塔喇氏所生,早卒,無嗣。

春山育有至少八女。

[1]

参考文献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愛新覺羅宗譜》乙冊,3409-3414頁。
  2.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五十四,道光三年七月辛未。
  3.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八十七,道光五年八月丙寅。
  4.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九十六,道光六年三月丁亥。
  5.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一百三十四,道光八年三月辛亥。
  6.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一百四十,道光八年八月壬午。
  7.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道光九年九月乙卯。
  8.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二,道光十年八月壬辰。
  9.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二百三十四,道光十三年三月庚子。
  10.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二百四十,道光十三年七月辛巳。
  11.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二百四十一,道光十三年七月壬辰。
  12.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二百六十九,道光十五年七月庚寅。
  13.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二百九十五,道光十七年三月丁亥。
  14.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三百七,道光十八年三月丁亥。
  15.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三百九,道光十八年閏四月乙未、丁酉。
  16.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三百三十,道光二十年正月己亥。
  17.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三百三十一,道光二十年二月戊寅。
  18.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三百四十九,道光二十一年三月辛亥。
  19.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四百二,道光二十四年二月癸卯。
  20.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四百十四,道光二十五年二月癸丑。
  21.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四百二十七,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丁丑。
  22.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四百三十四,道光二十六年九月癸卯、丙午。
  23.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四百三十九,道光二十七年二月乙丑。
  24.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四百四十六,道光二十七年八月乙丑。
  25.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四百五十五,道光二十八年五月戊寅。
  26.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四百六十一,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癸未。
  27. ^ 《大清宣宗成皇帝實錄》,卷四百六十三,道光二十九年正月壬辰。
  28.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十,道光三十年五月戊午。
  29.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十六,道光三十年八月乙酉。
  30.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十,道光三十年十月戊寅。
  31.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十一,道光三十年十一月癸卯;卷二十一,道光三十年十一月乙巳。
  32.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十五,咸豐元年正月庚寅。
  33.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三十五,咸豐元年六月戊辰。
  34.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四十三,咸豐元年九月戊午。
  35.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五十三,咸豐二年二月丙戌。
  36.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五十五,咸豐二年三月丁巳。
  37.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八十六,咸豐三年二月戊戌。
  38.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八十八,咸豐三年三月己未。
  39.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四,咸豐三年八月庚子。
  40. ^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一百二十七,咸豐四年四月庚辰。
  41.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6-01-002-000086-0029號,嘉庆十七年四月初三日,宗人府右司为顺承郡王伦柱第二女格格许配科尔沁头等台吉齐莫特多普丹格格额驸应得品级奉旨交礼部办理行各该处事;06-02-007-001912-0004號,道光元年五月二十六日,顺承郡王门上为顺承郡王伦柱次女多罗格格科尔沁多罗额驸齐默特多布端之妻因腿疾未痊请宗人府转行理藩院展限事。
  42. ^ 杜家驥,《清朝滿蒙聯姻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3年6月),上冊,頁60。
  43.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6-01-002-000139-0038號,道光四年十二月十九日,禮部为顺承简郡王伦柱侧福晋李佳氏所生第八女县君及县君额驸品级折奉旨事致宗人府。
  44. ^ 杜家驥,《清朝滿蒙聯姻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3年6月),上冊,頁114。
  45. ^ 杜家驥,《清朝滿蒙聯姻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3年6月),上冊,頁114。
  46. ^ 杜家驥,《清朝滿蒙聯姻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3年6月),上冊,頁118。
  47. ^ 杜家驥,《清朝滿蒙聯姻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3年6月),上冊,頁177。
  48. ^ 杜家驥,《清朝滿蒙聯姻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3年6月),上冊,頁60。
  49.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6-02-007-001841-0010號,道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宗人府右司为顺承简郡王伦柱之十六女许配外藩已经奉旨行各该处事。
  50. ^ 杜家驥,《清朝滿蒙聯姻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3年6月),上冊,頁114。
  51.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6-02-006-000099-0009號,道光二十七年七月十二日,宗人府右司為多罗顺承郡王春山之次女许配塔布囊吉兰太事。
  52. ^ 杜家驥,《清朝滿蒙聯姻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3年6月),上冊,頁115。
  53. ^ 杜家驥,《清朝滿蒙聯姻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3年6月),下冊,頁722。
  54.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6-02-006-000118-0022號,咸丰二年七月十七日,宗人府右司為奏闻多罗顺承郡王春山之女许配敖罕贝子达克沁事;06-02-007-002003-0029號,咸丰二年七月二十七日,宗人府右司為顺承郡王春山之七女许配外藩已经奉旨行各该处事;06-01-002-000287-0067號,咸丰二年十二月十一日,禮部为顺承郡王春山第七女格格出聘授为县君并县君额驸品级折奉旨事致宗人府。
  55. ^ 杜家驥,《清朝滿蒙聯姻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3年6月),上冊,頁76。
  56.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06-02-007-002051-0076號,咸丰五年十一月初七日,宗人府右司為顺承勤郡王春山之八女许配外藩已经奉旨行各该处事。
春山 (順承郡王)
順承郡王世系
清太祖-禮親王世系的分支
出生于:1800年6月2日逝世於:1854年5月8日
王室頭銜
前任:
父 順承簡郡王倫柱
順承郡王
道光三年七月-咸豐四年四月
1823年-1854年
繼任:
子 順承敏郡王慶恩
官衔
前任:
貝勒綿譽
正藍旗漢軍都統
道光十五年七月初三日 - 道光十八年閏四月二十六日,革
1835年8月26日 - 1838年6月18日
繼任:
鄂山
前任:
賽尚阿
鑲黃旗漢軍都統
道光二十年正月初八日 - 咸豐四年四月十二日,薨
1840年2月10日 - 1854年5月8日
繼任:
惇郡王奕誴
前任:
貝勒綿偲
宗人府左宗人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二日 - 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1845年3月29日 - 1848年12月8日
繼任:
貝子綿岫
前任:
貝勒綿偲
宗人府右宗正
道光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 咸豐四年四月十二日,薨
1848年12月8日 - 1854年5月8日
繼任:
恭親王奕訢
前任:
六員之一
內大臣
道光三十年五月二十七日 - 咸豐四年四月十二日,薨
1850年7月6日 - 1854年5月8日
繼任:
六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