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圳
22°38′58″N 120°25′35″E / 22.6494530706586°N 120.426355151921°E
曹公圳 | |
---|---|
中華民國(臺灣)圳道 | |
概要 | |
官方名稱 | 五里舊圳 |
隸屬單位 | 高雄農田水利會 |
創立者 | 曹謹 |
灌溉區域 | 中華民國高雄市 |
興建時間 | 1837年(清道光17年) |
攔取水源 | 高屏溪 |
圳路長度 | 130多公里 |
灌溉面積 | 六千餘公頃 |
曹公圳舊圳頭 | |
---|---|
曹公圳 五里舊圳 | |
位置 | 臺灣高雄市大寮區鳳屏二路旁 |
建成时间 | 清朝道光19年(1839年) |
官方名称 | 曹公圳舊圳頭 |
類型 |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堤閘 |
詳細登錄資料 |
曹公圳(臺灣話:Tsô-kong-tsùn),位于臺湾南部高雄平原,由曹公舊圳(五里舊圳)、曹公新圳(五里新圳)、鳳山圳、大寮圳、林園圳等五個水圳灌溉系統構成,灌溉範圍涵蓋大高雄所有農業精華區所在,是高雄地區最重要的水圳[1]。 曹公圳從高雄市大樹區九曲堂引高屏溪水,經由這五個系統灌溉高雄市大樹區、大寮區、鳳山區、鳥松區、仁武區、大社區、林園區、楠梓區、左營區、三民區、苓雅區、新興區、前金區、小港區、前鎮區等地區,成為孕育高雄地區的搖籃[1]。當地居民感念曹謹,於鳯山區建有曹公祠,後改稱曹公廟[2]。現今在鳳山區鳳山車站前的曹公路、曹謹路及曹公國小,便是紀念曹謹而得名[3]。
建造起源
最早起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為解旱象之災,由當時鳳山知縣曹謹所開鑿[4][5][6]。曹公舊圳開通後因灌溉小竹上里、小竹下里、大竹里、鳳山上里、鳳山下里等五里,而被稱為「五里圳」[7],後來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兼提督熊一本將之命名為「曹公圳」,並刻碑紀念[1]。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又由歲貢生鄭蘭(興隆里人)、附生鄭宣治(赤山里人)率眾開鑿大圳,亦灌溉蓋赤山里、觀音外里、半屏里、興隆內里、興隆外里等五里,而被稱為五里新圳或曹公新圳。鳳山圳屬於原曹公舊圳一部分,近代因農田水利會管理方便而單獨稱呼,大寮圳是昭和七年(1931年)由曹公水利組合所開鑿,林園圳則是民國38年(1949年)由高雄農田水利會開鑿。
日治時期大正8年(1919年),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分別在舊圳及新圳上裝置抽水馬達,並將其改為鋼筋混凝土堰,曹公圳也成為臺灣第一座以電動抽水機作渠水工的灌溉渠道[1]。
參見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王萬邦. 台灣的古圳道. 台北縣新店市: 遠足文化. 2003年4月. ISBN 9572856103.
- ^ 记两岸纪念曹谨任台湾凤山知县168周年[永久失效連結]
- ^ 《我們的島》【念念曹公圳】 公共電視 2009年
- ^ 海疆(台湾)知府曹谨墓 曹谨为台湾而生……. [200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7).
- ^ 《高雄縣曹公圳流域文化景觀潛力點普查與研究計畫》 鳥松社區發展協會編著 高雄縣政府文化局出版 2008年
- ^ 林金源,"以德報怨或恩怨不分?"存档副本. [201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4).,中國時報,2013-05-20 02:04.
- ^ 蘇瑞勇. 曹公圳的故事 (PDF). 高雄醫師會誌: 407. [2022-03-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