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風
《望春風》(臺灣話:Bāng Tshun-hong)是一首由鄧雨賢作曲、李臨秋作詞的臺灣民謠,首度傳唱於1933年的日治臺灣,原唱者為1930年代的古倫美亞唱片當紅歌星純純。[1][2]
望春風 | |
表記 | |
---|---|
漢字 | 望春風 |
白話字 | Bāng Chhun-hong |
台語羅馬字 | Bāng Tshun-hong |
方音符號 | ㆠㄤ⊦ㄘㄨㄣㄏㆲ |
該曲以大調五聲音階的優美旋律與動人的情境,廣受台灣人喜愛,近代更廣為流行音樂、社會運動運用,與台灣文化認同廣泛關聯,成為具代表性的臺灣歌謠。2000年於《歌謠百年台灣》活動中,獲得最受歡迎老歌的第一名。[3]
背景
1930年代,台灣電影與廣播事業快速發展。因應這兩項新興媒體的產生,不同於傳統歌謠與樂曲的台灣流行歌曲或唱片業不但隨之出現,亦在短時間內有長足發展。
沿革
1932年,出版〈桃花泣血記〉唱片大發利市的古倫美亞唱片負責人佰野正次郎,決定建立創作團隊製作台語創作流行歌曲,由鄧雨賢作曲、李臨秋作詞的望春風問世。主唱者純純(本名劉清香,1914-1943)負責演唱錄製該曲,由日本音樂家仁木他喜雄編曲,1933年8-9月間在東京完成錄製。1934年初推出市面後,《望春風》大受歡迎,接著發展劇情製作成戲劇唱片,1938年第一映畫製作所推出同名電影,是當時臺灣本土電影圈的重要製作。
由於皇民化運動展開,總督府限制台語歌曲發展,《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等歌皆被東京總公司改編為日語歌詞的時局歌曲,望春風被改成號召前往滿州開發的軍歌《大地在召喚》(日語:《大地は招く》),於廣播媒體、學校教育強力推廣,成為戰間其成長的臺灣人普遍的音樂記憶。[4]
戰後
1945年,台灣進入中華民國時代,《望春風》回復台語歌的風貌,持續被翻唱或改編重唱,逐漸成為台灣代表性的名歌,1957年之後亞洲唱片前後製作發行過藍茜和鼓霸大樂團演出版本,另外如文夏、胡美紅等的演唱,添加最新流行風格的音樂,讓《望春風》持續演出與受到喜愛,但在廣播電台上《望春風》遭到查禁,不得播出。
1976年之後,知識界興起創作歌曲的風潮,日治時期臺語歌曲也受到關注,長居在大稻埕的李臨秋接受電視媒體採訪,成為媒體焦點。另一方面,本曲在臺灣戒嚴與白色恐怖時期,與《望你早歸》、《補破網》、《黃昏的故鄉》、《媽媽請你也保重》等並列臺獨及黨外勢力的重要精神歌曲之一。[5]。
本曲之後更在鄧麗君、鳳飛飛、張清芳、齊秦、陶喆等藝人的重新詮釋下,另有一番風味。[6]
2000年,台北市政府與聯合報主辦的《歌謠百年台灣》與《百年十大金曲》活動中,該曲不但獲得學者將其列入台灣代表歌曲首位,並獲得台灣民眾最受歡迎老歌的票選冠軍。[7]
歌詞
歌詞 [9] | 白話字 |
---|---|
獨夜無伴守燈下 清風對面吹
十七八未出嫁 見著少年家 果然標緻面肉白 誰家人子弟 想要問伊驚歹勢 心內彈琵琶
待何時君來採 青春花當開 忽聽外口有人來 開門該看覓 月老笑阮憨大呆 被風騙不知 |
To̍k iā bô phōaⁿ chiú teng-ē, chheng-hong tùi bīn chhe
Cha̍p-chhit-poeh, bē chhut-kè, kìⁿ-tio̍h siàu-liân-ke Kó-liân piau-tì bīn-bah pe̍h, sûi ke lâng chú-tē Siūⁿ-beh mn̄g i kiaⁿ phái-sè, sim-lāi tōaⁿ pî-pê
Thāi hô-sî, kun lâi chhái, chheng-chhun hoe tng-khai Hut thiaⁿ gōa-kháu ū lâng lâi, khui-mn̂g kai khòaⁿ-bāi Go̍at-ló chhiò gún gōng-tōa-tai, hō͘ hong phiàn m̄-chai |
民間歌詞
歌詞 | 白話字 |
---|---|
獨夜無伴守燈下,清/春/冷風對面吹; |
To̍k iā bô phōaⁿ siú teng-ē, chheng/chhun-hong tùi bīn chhoe |
特色
望春風歌曲旋律採中國傳統五聲調式中的「宮」調式,意境深遠。
其歌詞內容在描寫少女思春,曾被認為取材於《西廂記》中的「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但李臨秋先生的小兒子李修鑑表示望春風與《西廂記》無關。[10]
由於其以台灣話作詞,具有古代漢語的高平調,高下調,低短調等聲調,被國外音樂學者視為台灣歌曲的典範。[11]
「望春風」專輯自昭和8年(1933年)發行後,普遍為台灣民眾傳唱。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台灣總督府為了廣徵軍伕,望春風由越路詩郎改填為日語歌詞《大地は招く(大地在召喚)》[11]、由霧島昇主唱。
同名電影
音檔
註釋
- ^ 郭麗娟. 臺灣第一代女歌星:純純桃花泣血的一生. 台灣咁仔店編輯小組. [2009-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2月27日).
- ^ 文·蔡文婷,圖·鄭恆隆,增·曾文獻(7/29/02),"臺灣歌謠望春風(Histroy of Taiwanese Pop Songs 7/02)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4-21.,光華雜誌Vol.27No.5May,2002.
- ^ 廖明潔. 「從陶喆到朱頭皮,經典台灣歌謠〈望春風〉以各種面貌呈現,流傳近百年不墜」. 放言. 2020-10-14 [202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9).
- ^ 鄧泰超. 大地在召喚. 開放博物館. [2023-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3) (中文(繁體)).
- ^ 台語歌謠望春風: History of Taiwanese Pop Songs. [2015-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1).
- ^ 廖明潔. 從陶喆到朱頭皮,經典台灣歌謠〈望春風〉以各種面貌呈現,流傳近百年不墜. 放言. [2023-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9).
- ^ 歌謠百年台灣. 聯合報. 2000-09-16 [2008-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8).
- ^ 加點音樂. 報告老師!國產恐怖遊戲《返校》配樂惹哭開發者 (html). 2017-01-15 [2018-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6) –通过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繁体中文).
- ^ 蘇世雄. 淡水河邊望春風— 李臨秋台語歌詞ê 語言風格 (PDF). 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2013 [2021-08-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8-10).
- ^ 大稻埕之行--李臨秋故居. [2014-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3).
- ^ 11.0 11.1 魏緗慈. 共調不共款--日治時期「外來曲台語詞」歌曲現象研究 (PDF). 大同大學通識中心. [2014-05-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29).
- ^ 陳正勳. 從《望春風》看日治時期臺灣電影環境. 台灣學通訊. 2010, (46).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望春風 - 台灣大百科全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