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晚
李晚(1873年—1911年),號晚發,字晚君,雲浮市雲城區思勞鎮路心村人。李晚原是南洋華僑縫紉工人,新加坡中國同盟會會員。1911年參加黃花崗起義,犧牲,時年38歲。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生平
1873年出生于廣東雲浮市雲城區思勞鎮路心村,8歲時,在本鄉私塾就讀,12歲輟學,22歲與高要白諸一位區氏女子結婚。婚後未滿一年,李晚便到了香港以縫紉業謀生。旋即轉赴南洋吉隆坡。工餘時間,他自費進英語學習所攻讀英文。
光緒二十五年(1899),李晚同幾名民主革命同志一起回到雲浮家鄉。為開展民主革命活動,在腰古圩租借了一間民房,作為革命同志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的聯絡點。此事被當地官吏探悉,幸得有人報信,李晚等才得以脫險。之後,他再次離別家鄉奔赴南洋。
1906年,孫中山在新加坡建立中國同盟會分會。李晚參加了該同盟會分會,奔走革命。當時,李晚的夫人曾渡海至南洋探望丈夫。
孫中山針對新軍在廣州起義失敗後不少革命黨人感到灰心的實際,1910年10月,約黃興、趙聲等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召開會議,決定在廣州再次發動更大規模的起義,希望能推翻清政府。為此,同盟會在香港設立統籌部領導起義。 1911年春,李晚作為特別組織的敢死隊骨幹,隨黃興等取道香港秘密潛回廣州,籌劃起義。同年4月22日,黃興在廣州部署起義。正在這關鍵時刻,負責運送槍械的人員洩漏機密,形勢對起義部隊非常不利。清政府派出警兵四出搜捕,起義部隊好幾個機密機關被破壞,一批革命同志被捕。在這危急時刻,革命黨內部意見不一致,有的主張暫時解散隊伍,等待時機,以後再舉行起義。黃興與李晚等仍堅持定於4月24日發難。
27日下午,黃花崗起義爆發,黃興率領100多名敢死隊員,攻入總督衙門,到達後堂,才發現兩廣總督張堅白已經逃走。其餘各路起義隊伍未能按時策應,攻入後堂的起義隊伍縱火焚燒總督衙門,黃興將隊伍分為三路,力圖衝出城門,與預定參加起義的隊伍會合。起義軍剛走出後門,即與大隊敵人正面相遇,展開了激戰,很多革命黨人英勇犧牲。李晚高舉義旗衝鋒在前,在圍攻總督署的戰鬥中,他與清軍展開浴血奮戰。因敵我力量懸殊,起義隊伍陷入重圍。突圍後,李晚又轉戰於雙門底(今北京路北段),繼續與清軍展開巷戰。終因後援不繼,壯烈犧牲,時年38歲。[1]
参考文献
- ^ 廖榮波/黃偉強,李晚烈士及其後人,雲浮日報 2010-06-14